西西河

主题:空调制热的效率 -- 大问号

共:💬35 🌺8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空调制热的效率

这几天有个问题一直在困扰我,实际上这个问题已经有日子了,我一度认为自己找到了答案,但是又发现答案跟实际情况似乎不符,所以想跟大家讨论一下。

问题是:空调制热时的效率是超过油汀等直接制热设备呢还是低于。

首先说下我的思路,我刚开始是从热力学定律来考虑的,一个热机在两个热源之间进行热量搬运,因为热机的效率不能超过1,所以搬运的热量不能超过做功能量。后来发现这个思路是错误的,因为搬运同样的热量做功大小还要取决于两个热源的温度差,不能简单用热量和做功来比较。实在是太久没有复习热力学了,一时无法写出有效的公式,所以这种思路只能搁置。

于是我又从系统能量的角度来考虑。假设温度为T1的环境中,有温度为T2的绝热系统。假设在系统间存在一个效率为1的热机,那么当热量从绝热系统往环境中传递热量时,热机对外做功,直到绝热系统的温度与环境相同。假设热机做功总和为W,那么W是和(T2-T1)成正比,可以看做整个系统的温差势能。现在由外界对绝热系统做功W',做功的形式可以是类似空调一样的搬运能量,也可以是直接转化为绝热系统内部的热量。那么两种方法对T2的改变是等效的吗?对于直接转化为热量的形式,根据能量守恒,在这个绝热系统内部,没有其他形式的能量改变,只有外界做功,所以之后的系统温差势能变成W+W'。对于热机搬运能量,假设热机效率为1,能量守恒同样适用,所以温差势能也应该是W+W'。如果热机效率低于1,那么有部分能量转化为热机本身的损耗,那么温差势能应该小于W+W'。也就是说,温度改变没有直接加热明显。

考虑到空调是一个效率远低于1的热机,所以冬天取暖时,空调用压缩机制热的效率远低于用油汀或电热炉等设备。这就是我推导出的结论。

但是实际情况是,无数篇文章,不论中文英文,都宣称空调的制热效率高于直热设备。比较统一的数据是,消耗1kW的能量可以给室内增加超过3kW的热量。

所以请河友来指教一下,到底我能量守恒的思路问题出在哪?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你想复杂了

如果热机效率为n,做功W,从外界搬运了nW的热进入室内。热机自己做的功也转化成热释放到室内。结果室内一共得到(1+n)W的热量。

加热器仅仅将功转化成热,所以消耗W的功只能得到W的热。

除非热机的功率n为0,否则热机的效率始终超过加热器。

你没考虑到热机做的功也转化成热量散发到室内了。

家园 我来解释一下

空调制热时的效率是肯定超过直接制热设备的。但你最好不要拿油灯作比较,最好用电炉子:油灯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电炉子和空调一样都使用电能。

所以我把问题篡改一下:同样功率的空调和电炉子谁制热更多?

电炉子的所有功率都用在发热上,所以Q=W。

假设空调是个逆卡诺热机。其效率为W/Q= 1-T1/T2。其中T1是低温热源的温度,对空调来说是室外温度;T2是高温热源温度,对空调来说是室内温度。该效率必然小于一。所以空调所释放的热量是Q=W/(1-T1/T2) > W.

实际上空调的效率不可能达到逆卡诺热机,所以释放的热量更多。

(你可能把效率的定义理解反了。应该是做功和放热的比。效率越低放热越多。)

从能量守恒的角度解释:空调在室外吸热Q1,在室内放热Q2,做功W。则Q2=Q1+W。也就是说相对电炉子,空调不仅仅有做功转化为热量,还有从室外吸收的一部分热量,所以总制热较多。

再回过头看你的文章,我觉得你还弄错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空调做功的对象不是你房间里的空气,而是制冷剂比如氟利昂。而且房间当然不可能是一个绝热系统,因为它要吸收压缩氟利昂所产生的热量。

家园 热机大约是这么回事儿

热机的是工作在两个热源之间的机器,其中一个热源温度高,记为T1,另一个温度低,记为T2。在热量从高温传向低温的过程中,热机把其中一部分热量转为有用功,发电或者推火车等等。从我们身边的汽车发动机、空调和冰箱,直到航空发动机和核电站,都是某种形式的热机。

从物理的角度分析热机效率,需要使用数学语言,这里用简单和不严格的语言来说,其基本假设是:热源温度不变,也就是说热源的容量无穷大,不因热量传递而改变;热传递过程是“准平衡态”,意思是说把热量传递的每个瞬间当成平衡态处理,但热量又是随时间不停传递的,不是真平衡态,真的热平衡后就没有热量传递了;每个瞬间过程都是绝热的,即不和外界发生热量交换。由此可以推导出,使用卡诺循环(一种理想状态的热机形式)的热机(正向)效率的物理极限是:(T1-T2)/T1,这里T1和T2均使用绝对温标,以绝对零度为零点,不是通常用的华氏度和摄氏度。可以证明,没有任何热机的效率可以超过卡诺循环。正如不存在第一类永动机和第二类永动机,也不存在超过卡诺循环效率的热机。

空调属于反向热机,无论制冷还是制热。制冷的时候,冷源是室内空气,热源是室外空气,把热量向外抽,制热的时候相反。

先说正向热机,以瓦特的蒸气机为例,高温端是水蒸气,温度是100摄氏度,绝对温度373K,低温端假设为室温20摄氏度,绝对温度293K,其效率最大为:(373-293)/373=21.4%。也就是说,每100J的热量从高温端传递到低温端,最多得到21.4J的有用功。当然,实际的机器是偏离理想状态的,热循环方式不是卡诺的、热量泄漏、存在摩擦等等,所以其实际效率大大低于极限。

可见为了提高效率,办法无非三个:1,让热机向理想热机靠拢,使用卡诺循环和等价的循环、增强绝热等等,比如空调的管子外面要包隔热材料;2,提高高温热源的温度,比如航空发动机要增加功率,就必须拼命提高前端的工作温度,这导致涡轮叶片需要承受极高的工作温度,成为一个制造难点;3,降低和维持低温端的温度,实际工作中两个热源并非理想的,高温端的温度会下降,低温端会上升,造成效率降低,所以必须给低温端散热,比如发电站都有一个巨大的冷却塔、房顶上的冷却装置是中央空调所必须的。

再来说说反向热机,其工作过程是正向热机的时间反演:输入有用功、热量从低温传向高温。所以,其“效率”就是正向效率的倒数:T1/(T1-T2)。以空调制热为例,假设室外温度是0摄氏度,即273K,室内温度20摄氏度,即293K,其制热的极限效率是:293/(293-273)=14.65,这就是说,输入1J电能,最多可以得到14.65J的热量,比例是1:14.65。自然,实际效率要低得多,比如空调厂家宣称的1:3。这还和室内外温差有关,如果在极北地区,气温零下40摄氏度,极限效率将下降到4.88,实际效率恐怕远达不到1:3。上面假设向热端输入的是有效热量,如果以从冷端抽取的热量为有效,效率的数值还要减1,或者把公式写为:T2/(T1-T2)。

最后再来说你的能量守恒思路。

首先,不存在效率为1的热机,在T1环境中的T2绝热系统,T2>T1,在初始时刻其极限效率最高,最大为T2/(T2-T1)。所以,我们最多只能说,该热机的效率和理想热机相比是1。

其次,前面说过,热机工作的基本前提是T1和T2不变、热源无穷大、准平衡态。而你提到的绝热系统通过热机释放热量直到平衡,这种情况下绝热系统的温度是不断变化的,随着温度的不断接近,热机的效率也是不断下降的,直到0。如果需要计算总效率的话,需要写出效率关于时间变化的函数,然后进行积分运算。你会得到如下结果:总热量流出为W,热机得到有用功P,W>>P,环境中增加废热W-P。

再次,该热机反转,输入功率P,系统得到热量W,W>P,效率必然超过1,这是一般的情况。如果“有部分能量转化为热机本身的损耗”,也就是说,其反转效率低于正转的倒数,效率低于1,即W<P,甚至是0的也是有可能出现的,即W=0,那一定是热机彻底坏了,比如冷却剂漏完了、空调空转。

最后,你的推论中,最根本的问题出在:假定正转热机的热机效率为1,反转也是1。实际上,只有在冷热温差无穷大的时候正向效率才为1,也就是说,热端温度无穷高,冷端为绝对零度,在这种情况下,反转热机无法向高温端输送任何热量,只有自身发热(姑且假定还能向热端散热),此时热机退化为电热器,效率为1。如果考虑从冷端抽取热量,则效率为0。

通宝推:大问号,
家园 空调制热效率肯定是超过电油汀的

不过空调效率受冷热两侧温度影响比较大

制热时

热源侧也就是室外侧温度越低

效率越差

排热侧也即是室内侧温度越高

效率越差

对于家用机

如果是在华北地区

是达不到所谓的1kw能量收获3kw热量

综合下来能达到2就不错了

某次会议上

dakin的人做的报告

在日本北海道供暖季运行下来

他们的设备这个数据大概在2

冬季能用空调来制热采暖

相信气候特征也不会像我国东北地区的气候

应该接近华北地区

和国内的厂家的数据比起来

我还是更相信他们的数据

家园 好多物理概念都严重混淆了

任何一个物理学的结论都有严格的适用范围或者边界条件。

因为热机的效率不能超过1

这句话里哦“热机”有着严格的物理学定义,结论(热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效率<1有着不太宽广的适用范围。其实和你讨论的空调(制热)效率完全不是一回事。你偷懒把这句话作为讨论的前提,那么长久的感到困扰就很自然了。

假设温度为T1的环境中,有温度为T2的绝热系统。假设在系统间存在一个效率为1的热机

同样,在这两句话也是自相矛盾的。除非T1恒定为绝对零度,否则就不可能存在效率为1的热机。换句话说热机的效率是个动态的东西,是受到环境影响的东西。

再补充一句:千万不要拿机械能里的势能(势能动能转化)去类比“热势能”。可以说,这种类比是很多有关热能/热机误解的根源。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理解了势能和“热势能”的异同,上面也就都不是问题了。

家园 所以现在有条件的地方上地源热泵

可空气相比,地下水或者地下土壤的热容要大太多了。

制冷也可以实现效率大于1了。

家园 能量是有品位之分的

高品位的能量形式有电能、机械功、化学能,低品位的能量形式就是热能。通常在热机中,化学能转化成少量高品位的机械功,和大量低品位的热能。机械功可以发电,而这个热能存在于所有有温度的物质中,只要这个温度大于绝对零度。

空调制热采用的是热泵技术,热泵一词源于水泵,水泵可以提升水的高度,而热泵可以提升的是温度。水泵提升高度要消耗机械功,热泵提升温度也要消耗电能。提升的物体温度,比如水温气温,乘以这个物体的比热,就是有效的制热量,这个量除以消耗的电能就是效率了。冬季空调对流方式制热需要45度热源,换热给空气,通常消耗1千瓦电能,对外机制冷,可以将室外机组的换热器降低到气温以下,以吸取空气热量2kW,如此输入空调的能量是1千瓦电能,和2千瓦热能,加起来就可以在室内输出3kW的热量了。这个过程,制冷效率是2.0,制热效率是3.0。

室外机组从空气中吸热,有个空气湿度的问题,气温低到5度以下,要想吸热外机就要低到零度以下了,此时空气中的水分会在室外机换热器上结冰,影响换热继续,需要停止室内侧的制热运行,对室外制热化霜。频繁化霜降低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当然干燥寒冷的地区,结霜就不那么频繁,热泵在冬天照样用,湿度高的地方,如上海之类的,就不行了。

地源热泵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地下百米的地方,四季如春,吸热放热都可稳定工作,且温差大,效率高。现在空气热源的热泵,制热效率2-3,地源可以到5以上。

家园 空气源热泵也大于1

正常工作的制冷设备

用在空调工况的设备

小于1的才出奇

地源水源热泵的效率提高

和周围介质热容大小不正相关

毕竟用空气传热的

空气是始终流动的

可以保证经过换热表面积的始终是环境温度

介质热容再大但不流动

传热速度如果跟不上

那最终也会造成介质温度上升

造成效率的下降甚至不能运行

实际案例也有不少由于温度上升无法正常运行的

效率的提高

在于制热工况的热源侧温度低

制冷工况的排热侧温度高

才提高的效率

家园 在美国是不是自己烧暖气?用油烧锅炉?
家园 屋内屋外是两个绝热系统

你是个高明的理论家,呵呵,你说的一段话反正我看了两遍没明白,只好说我自己明白的。

使用电热油汀或其他的电热取暖设备,电功转化为热,直接将屋内空气加热。空调制热,是有屋内屋外两个绝热系统,理论上这两个系统互不干扰,于是,室外机将屋外质量为A的空气温度降低B度,然后将这部分能量送到屋内,将质量为C的空气加热D度,从理论来说,AB+CD=0,也就是能量守恒,空调消耗的电功不过是用于采集和转移空气能(热)量。

但实际上有许多问题,最主要的是制冷剂的理想工况有温度限制,空调制冷剂需要照顾制冷和制热两种工况,在制热时,温度越低,制冷剂蒸发效果越差,空调制热效果越差。到一定温度,空调制热消耗电功得到的热量,可能不及直接加热得到的多。

家园 感谢各位河友的热心回复

特别是diamond河友的详细回复。

确实,我在这方面的很多物理概念都很不清楚,于是导致了这种困扰。

关于热机的效率,diamond河友的回复非常清晰,让我明白了这些概念。

关于能量守恒,掷筛子河友的回答一针见血,就是我混淆了热势能和机械势能的概念。温度差本身只是正向热机工作的前提条件(因为熵增),而与系统本身能量多少没有关系,系统本身的能量,除去机械能之外,与热量的绝对数值有关,而与热量分布无关。所以温度差的多少与热机的输出能量没有绝对关系,因此,空调相比只是改变的两个热源间的热量分布,而没有为系统带来额外的能量。

这下这个问题算是搞清楚了,再次感谢大家。

家园 我不是在美国

在德国暖气有不同类型的。我所知道的有房东统一烧煤的,每家各自烧气的(这个比较多见),各家自己用电的,还有室内用炉子烧煤的(这个很少见)。烧油的应该也有吧,但是我没有见过。

家园 丢人丢大了

关于热泵制热效率的事,前面还说概念不能混淆,到了这里自己先犯错误了。

相比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效率的提高个人认为主要来自两方面。

1.空气流动而达到充分的热交换是个很理想的假设,现实里很难做到。特别是空调外机制热时需要除霜,这一点杰瑞的回复很充分了。当然对于地缘热泵,如何达到近乎理想的热传导工况也是需要充分考虑的。有的直接用地下水,有的要打几百米的管子和土壤进行充分换热。但感觉总体而言,散热条件应该比空气要好。

2.地下的温度相对恒定。不像气温,想制冷的时候环境气温很高,想制热的时候气温又很低。

家园 是不是说反了

提高效率,要热源侧温度高,排热侧温度低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