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自卑的过度补偿 -- 无心之云

共:💬25 🌺159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自卑的过度补偿

   唐玄宗还没有荒唐前,任用的几个宰相还是颇有作为的。比如姚崇,宋璟,张九龄等等,大都青史留下美名。姚崇任相期间,有一次他儿子死了,向皇帝告了十几天的假,政事就移交到另一个宰相,检校吏部尚书兼黄门监卢怀慎手上,让卢怀慎独自判决。卢怀慎判决不了,因为他不敢拿主意,政事就越积越多。实在受不了底下人的催促和质疑,卢怀慎跑去见皇帝,要求皇帝罢免他的官职。唐玄宗对此并不感到意外,他很清楚卢怀慎的能力,没有怪罪他办事不力,反倒安慰他说:“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意思说,事办不了不要紧,等姚崇来。你呢,安心做个有操守的官,给世人做榜样。

   卢怀慎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当得起皇帝说的那句话?确实当得起。在我们这个历来有清官情结的国度中,不管以何种苛刻的条件来衡量卢怀慎,他都是清官。他一生从不经营私产,领了俸禄立刻就散发给亲朋好友。“妻子不免饥寒,所居不蔽风雨”。有一次卢怀慎病了,宋璟和卢从愿去看他。见他家中床上只有一张竹席,上面只有一个枕头而已。他家的门连帘子都没有,那天刚好突然刮起风下起雨来,风雨就从外面直灌进来。卢家人狼狈得只好把床上的竹席揭下来,挡在门口。开元四年十一月,卢怀慎病死。死的时候,家中连办丧事的钱都拿不出。只有卢家一个多年的老仆跪在卢家门前,头插草标,想把自己卖给过路的人,卖得的钱,好给老主人安葬。

   卢怀慎不仅自己清廉,他的儿子也很有操守。

   天宝十四年十二月,安禄山的二十万反兵打到陪都洛阳城下。当时任洛阳留台御史中丞的卢奕,是卢怀慎的次子。在明知洛阳兵备不足的情况下,毅然选择和东京留守李憕一起,坚守抗敌。洛阳城很快就被叛军攻陷,士卒都星散逃亡,留台府衙空空荡荡,所有的衙役全跑光了,只剩下卢奕一人穿上朝服在等着安禄山的士兵到来,在等着骂贼而死。安禄山把卢奕杀害后,将他的首级连同同时受害的李憕、蒋清他们的首级一起,由自己的党羽段子光传首河北诸郡,招降那些郡守。到了平原城,段子光被平原太守颜真卿腰斩于市,卢奕他们的首级便到了颜真卿的手中。颜真卿得到卢奕他们的首级之后,亲自用舌头将他们面上的血迹舔干净,用稻草为他们扎了假体,将首级安放在假体上,棺敛葬之,祭哭受吊。

   洛阳被围前,卢奕让妻子带着孩子和留台御史中丞的大印,走小路,逃往长安。那个跟着母亲凄凄惶惶告别父亲的弱冠少年,名叫卢杞。

   这是卢杞的第一个亮相,有点苦情,衬托着悲壮。

   母子俩到得长安不久,潼关失陷,皇帝逃出长安,向蜀地而去。卢杞母子俩陷在动荡的长安城中,他们没资格跑路,很多皇家宗室子弟都没跑成呢。在这两年的时间中,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呢?象他们家无余财,在扰攘的危城之中,一定是非常艰难的。

   那两年,对卢杞来说是决定性的两年。

   试想,一个刚刚丧失父亲,相貌丑陋的半大小孩,在满城兵燹之下,依附于弱小的母亲身边,是怎样的一个境况?他的父亲虽然是为国尽忠而死,但朝廷自顾不暇,哪来得及对其荣褒?还有,屠戮父亲的叛兵此时正占据着这座帝都,他们母子只有忍着杀夫辱父之仇而隐姓埋名。他虽出身名门,却家境贫寒。在这座人人自危朝不保夕的沦陷之城,两年讨生活,受过什么样的惊吓和屈辱?那两年,卢杞过的可能是长安城最下层的贱民的生活。那两年,卢杞得到的唯一好处可能就是,因为贫贱人们没有过分注意他的丑陋,贫贱与丑陋总是有那么点奇怪的和谐。那两年,无助和自卑积累在卢杞心中,转换成怎样的对人性的深刻怀疑?至德二年,帝辇还京。卢家因叙其父之功而生活得以好转,但卢杞个人却碰上了新的艰难。

   唐朝是个比较重视个人仪表的朝代,特别在仕进这方面,相貌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钟馗这个人物的产生就很说明问题。虽然说钟馗是野史和民间传说中的人物,但未必完全是空穴来风,一定有所影射。

   相貌丑陋的卢杞在光复后的长安城中,跻身于新贵旧勋子弟中,他出格的相貌必然引来排挤和嘲弄。(人皆鬼视之)。两年屈辱生活造就的自卑愈发严重,过激而成的极度敏感的自尊,成为压倒他性格天平的最后一根稻草,使之完全倒向仇恨和嫉妒。卢杞干脆恶衣恶食处世,满腹怨诽,恨天仇人。由是养成睚眦成仇,锱铢必报的性格。但他恶衣恶食的表象,却给世人一个误会,以为他和他的祖父一样,将是个清廉自守的人。

   一个有某种缺陷的人必然发展自身的其他功能以求补偿,卢杞在相貌受到歧视后,发展了自己的辩论能力,让那些嘲笑他相貌的人被他的言辞鞭笞。于是,在同阶级的人群中,卢杞给人的印象是:貌丑,色如蓝,有口辩。而这些后面隐藏着的是一颗决不宽恕的心。

   卢杞的仕途从小小的兵曹做起,慢慢做到虢州刺史。

   在虢州卢杞制造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机遇,在此之前他的宦途主要是靠家族的恩荫。当时虢州有三千头公家的猪,放牧时经常糟蹋百姓的粮蔬。卢杞上奏此事,皇帝批示说将这批猪迁到沙苑去。卢杞不同意,表示说“同州也是陛下的子民,这批猪迁到那去还不是一样糟蹋那边百姓的菜蔬?我看还是把它们吃掉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他的意见得到皇帝的许可,而且皇帝对卢杞身为虢州刺史却关心别的州府百姓的福利,很是赞赏。那三千头猪,全部杀了,赐予虢州的贫民食用。因这件事,德宗记住了这个在外为官叫卢杞的人,朝内一有合适的空缺,就打算把他调过来。

   如果卢杞后来不是名列奸臣传中,那因他的建议而让虢州贫民吃到猪肉,肯定能算作一项德政了。可是,后人到底将之看作是卢杞的投机取巧。

   建中元年,德宗将卢杞提拔到御史中丞这一职位。这个御史中丞,和他卢家大有缘分。他的祖父卢怀慎和他的伯父卢奂都曾任过此职,而他的父亲卢奕更是在此职上殉国。将卢杞调到这个位置,是再合适不过了。算上卢杞,卢家已是三代都做过御史中丞。做了御史中丞没多久,德宗皇帝很欣赏他的口辩能力,又将他擢升为御史大夫兼领京畿观察使。从此走向飞黄腾达之路,无人再敢因貌丑而小看卢杞。在做虢州刺史前,卢杞曾被任命为忠州刺史,上任时他去荆南拜谒节度使卫伯玉,不知是不是因为他的相貌,卫伯玉很不喜欢他,他只好怏怏调离。

   至此,距他在洛阳凄惶别父,已有二十余年。

   这一年,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病了,百官纷纷前去探视。郭子仪功盖中唐,奢侈也是无人能比的。他拥有众多的姬妾,同僚来探视时,那些姬妾并不离开病榻回避。当门吏来报卢杞拜谒时,郭子仪马上叫环绕自己周围的姬妾们躲开,自己单独接受卢杞的探视。威权赫赫,称得上天子一人之下的郭令公为什么对这个新得势的卢杞如此恭谨的接待呢?卢杞还不是宰辅呀?有人就问郭子仪原因,郭子仪回答说:“卢杞貌丑而心险,妇人辈见之必笑,他日卢杞得志,吾族无类矣。”

   郭子仪的话不会到不了卢杞的耳朵里,这番并不太顺耳甚至可称为逆耳的话,在经过不知什么途径到得卢杞耳中时,卢杞心中却是大为受用。他要做到的就是这点,让人不敢小看他,让人害怕他。因为同僚要么是不喜欢他,要么就是看不起他,那么何不干脆就让他们害怕自己,害怕到不敢看不起他的地步。以往他们都是因为他有张奇怪的脸而歧视他,现在,他们要因为他的能力而害怕他,要因为他的能力而不敢小看他。如今连郭令公都如此,还有谁能不如此,敢不如此?

   同一年,卢杞又碰上一个机遇。宰相杨炎因为大历十二年被赐死的前宰相元载报仇,诬陷鞠审元载的前吏部尚书刘晏,致其于死。又担当不起天下物议,将杀刘晏的责任推在德宗皇帝身上,而且还牵扯上先帝的独孤皇后。德宗因此对杨炎非常厌恶,起了诛灭杨炎的心思。于是先将杨炎由门下侍郎转为中书侍郎,再将卢杞擢拔为门下侍郎,与杨炎共同处理政务,不再专任杨炎。

   德宗之所以擢拔卢杞,卢杞父祖辈清廉忠诚有一定的影响,再加上卢杞本人恶衣粝食表现出类似父祖的高洁品行,使德宗有先放一个能坐镇雅俗的人在杨炎身边以分其势慢慢再寻机黜免他的想法。德宗是以卢杞的父祖形象看视卢杞的,当然就不很在意相貌的妍丑了。于是卢杞坐到了当年祖父卢怀慎坐过的位子。

   卢杞这样一个一年之中暴然富贵的人,在原先几乎能一手遮天的杨炎眼里自然梗梗如刺。杨炎认为卢杞貌丑,粗俗,加上又分了自己的权势,于是经常找借口躲开同侪之间每日在政事堂的会食,就是为了避免和卢杞同席,以示鄙视。卢杞心知肚明,他本来对此就很忌讳,自然对杨炎恨之入骨。后来,卢杞排挤杨炎,有出于这部分私恨的原因在。但排挤杨炎成功,主要的原因是,德宗对杨炎早已不满。卢杞排挤杨炎成功,一方面报了私仇,一方面得到了德宗新的信任。在杨炎之后,卢杞成为德宗身边新一个说一不二的人。

   杨炎被贬死之后,空出来的位置由张镒补上。张镒虽不如杨炎有才干,也是个比较强势的人,卢杞有他掣肘,还不能独行其志。于是,卢杞自然寻找机会创造条件要将张镒排挤走。然而,皇帝对张镒并没有私恶,因此要排挤他只能走较为堂皇的路子,而且还一棍子打不死。

   机会又来了,卢杞展示了他对德宗性格惊人准确的判断力以及其惊人的演算能力。

   时为建中三年,四镇节度使已经叛乱。德宗想到还在自己手中的一个重镇凤翔,戍守凤翔的幽州兵桀骜不驯,德宗就想派一个朝中重臣前去管制他们,还未想好派谁去。摸透德宗心思的卢杞立马进言,说幽州兵桀骜不驯,一定得宰辅亲自前去兼任节度使才能镇得住。朝中有两个宰辅,得去一个,他自荐愿意前往。话说到这里,看起来卢杞是急公尽义,但是且慢,皇帝还没表态。卢杞要的就是皇帝还没表态。也许德宗只是还没来得及表态,可能他还没来得及从当代的毛遂自荐造成的惊讶中回味过来。但卢杞不会让德宗对他的第一个提议作出反应,及时地提出第二个建议,这个建议有一个颇为惊人的前置,首先将他从自荐中摘除。

   卢杞说:“陛下必以臣貌寝,不为三军所伏。”卢杞也知道这一点不足为德宗拒绝他前往凤翔的理由,到底,相貌丑陋也让他坐上宰辅的位置,去凤翔还有什么去不得的?所以卢杞不会让德宗有时间考虑,说完自己貌丑不足服众的话后,卢杞就转过身看着站在自己旁边的张镒,接着说:“陛下自有神算。”提醒德宗,另一个宰辅长得可不丑陋。他可以去凤翔。

   由恶衣恶食彰显自己丑陋,到现在亮出自己的丑陋,貌丑的先天不足曾给卢杞造成伤害,但卢杞已经将丑陋锻造成防身的武器,晋身的武器,以及排挤人的武器了。

   卢杞的暗示得到德宗的回应,张镒收拾收拾,去了凤翔,宰辅的位置又空了一半。

   张镒的离开,中书侍郎的位置再一次空出。卢杞知道这个位置不会久缺不补,于是就想找个性格懦弱的人来坐这个位置,让他名义上和自己同平章事,却受制于他,从而手中权力不会被分。

   卢杞想到吏部侍郎关播,这个人很符合他设定的条件。于是,关播由卢杞的荐举升为中书侍郎。关播当上中书侍郎后,卢杞对他还是有些不放心,很防范他。一次,他们在皇帝面前议论政事。卢杞滔滔发表意见,关播对此事也有些想法,起身想说几句。一直注意他的行动的卢杞,见他想起身,便狠狠地瞪着他。关播一见如此凌厉的眼神,立刻想到那些因小小睚眦被卢杞修理过的人。自身的懦弱使关播很配合地重新坐下,把嘴闭上。出来后,卢杞毫不容情地训斥关播:“本来就是认为你不是爱出头的人才将你引进到这个位置上的,今天你怎么这么想说话?”关播从此一直都很乖。

   摆平了一个又一个看不顺眼拦在路前的人后,卢杞的自卑得到充分的补偿,开始傲慢到亢虚的程度,容不得任何一个不附和他的人。因此他做下一件当时即受唾骂,千古难填遗恨的事:将太子太师颜真卿谗言送到叛军李希烈营中这一死地中去。先前,他就因颜真卿敢直言而露出要将他调出朝中的意思,颜真卿当面责问他说:“先中丞传首平原,真卿以舌舔面血,今相公忍不相容耶?”卢杞矍然下拜道歉,但心中因颜真卿提及他的噩梦而对他真的恨起来了。本来他并不想置他于死地,现在他要这么做了。

   颜真卿给家中留下“奉家庙,抚诸孤”六字后悲壮上路,一去不返。

   由于要和四镇叛军打仗,军费不足,卢杞采纳他的手下的建议,实行收取“间架税”和“除陌税”两个恶政。仍有不足,便搜刮长安市中商户的财产,造成长安商户集体罢市。几项恶政仍未能达到弥补军费不足的目的,在泾原兵奉召前来勤王时,冒着寒雨赶来的五千名士兵得到的供给只是粝食而已,于是哗然兵变。德宗带着卢杞和关播逃出长安,避难奉天。哗变的士兵请出因兄弟叛乱被软禁在长安家中的太尉朱泚,向奉天追去,将奉天围住。奉天再三欲破,撑持着,等来李怀光的救援。

   李怀光很厌恶卢杞,在卢杞劝德宗让他的解围之师不卸鞍歇息,皇帝也不接见有功的他时,上书要求德宗罢免卢杞。因为正要倚重李怀光,德宗只好将卢杞罢黜为新州司马。

   被罢黜的卢杞仍对德宗很重视他这点很有信心,他对身边的人说:“上必复用我。”确实,德宗一直对他念念不忘。德宗这样评价卢杞:“卢杞清忠强介,人言其奸,朕殊不觉。”清忠强介这个评语,就将卢杞和他的父祖摆在一个水平上了。事实上,德宗屡次想复起卢杞,但屡被当朝人士强硬谏止,德宗甚至还曾对那些谏止复起卢杞的大臣发作过,到底还是顺谏了。最后为安抚那些大臣,德宗作出一副顿悟卢杞是个奸臣的样子。

   德宗心中也许从不将卢杞视为奸臣。

   卢杞最终在澧州别驾任上,忧愤而卒。他的妻子和儿子皆徙远州,而天下称快。

   当代作家孙犁在《耕堂读书记》中的“读旧唐书”中,对卢杞的所作所为有别样的评价:“细观卢杞所为,不外当权者排斥异己,并未出争权固宠之常格。且所用手段,也只是“谮毁”,如皇帝英明,不致为大害。至于传中所记,度支乖张,赋敛繁重,官吏扰民,是处国家兵荒马乱之时,不可过多责备宰相。大概,太平时宰相好当些,政局动荡,而宰相无兵柄,则不易为。卢杞处大局危急,朝廷不能作主之秋,自身又伤人过多,一旦失势,群情必力阻其复位,丑诋之词,乃成千古定论。”云云,可作备注。

   

   

通宝推:铁手,天河行,王敏,笑熬浆糊未糊,上古神兵,履虎尾,史文恭,
家园 从你的文章中看不出他有什么大奸的行为

是不是还有什么其他故事呢?

家园 好像没有,也不知貌寝会不会就是他的原罪
家园 残害忠良还不算大奸行为呀?那可是颜真卿

大书法家几千年就那么几个,让他给葬送了一个,这就够他上奸臣榜了

一般大奸也就那么几条罪名:贪污受贿、残害忠良、卖国求荣

家园 我读完无心的这篇文章时,

忍不住微笑心道,小盼妹子会喜欢,或会宝推。嗯,果然~~~~~~~~~~~~~~

家园 小盼是史文恭???而且妹子???

这个,实在大出意外。

家园 哈哈,史MM的性别是西西河永远的迷~
家园 我看了觉得奇怪,卢怀慎怎么会穷成这个样子?

他的姓一看便知,他家范阳卢氏是唐朝屈指可数的大贵族,族中有这样的高官总会帮衬一二,到最后窘迫的连丧葬费都出不起了吗?

家园 呵呵,看来是,而且看来必须是

如果我书法好,倒想给文恭书一幅字:欲辨已忘言,欲语泪先流。

呵呵,得罪。

家园 颜真卿是被叛军杀的

又不是他杀的,而且他只是出主意的,拍板的人也不是他。这事最应该谴责的是叛军,然后是皇帝,之后才轮到他。

还有一样,残害忠良的一定是大奸吗?觉得这象我小时候听故事,与好人作对的肯定是大坏蛋。可是后来我才明白,有时候好人同好人之间,忠良与忠良之间也会斗的你死我活的。

家园 李怀光就是被卢杞的谗言逼反的,换一个有度量的宰相

哪里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同样是宰相,李泌就拉着李晟和马遂的手对皇帝(其实还是同一个皇帝)相求,请殿下不要加害功臣,说罢两人泪如雨下,最终两人得以善终。

德宗在奉天,为朱泚攻围,李怀光自魏县赴难。或谓王翃、赵赞曰:“怀光累叹愤,以为宰相谋议乖方,度支赋敛烦重,京尹刻薄军粮,乘舆播迁,三臣之罪也。今怀光勋业崇重,圣上必开襟布诚,询问得失,使其言入,岂不殆哉!”翃、赞白于杞,杞大骇惧,从容奏曰:“怀光勋业,宗社是赖。臣闻贼徒破胆,皆无守心。若因其兵威,可以一举破贼;今若许其朝觐,则必赐宴,赐宴则留连,使贼得京城,则从容完备,恐难图之。不如使怀光乘胜进收京城,破竹之势,不可失也。”帝然之,乃诏怀光率众屯便桥,克期齐进。怀光大怒,遂谋异志

为了终止这种无穷想象,也为了长安不再无意义地流血,李泌在拜相当月立即陪同李晟和马燧入宫面圣。李泌直言不讳地对德宗说:“陛下既然让我当这个宰相,那我今天就跟陛下做个口头约定,可不可以?”德宗说当然可以。

  李泌说:“希望陛下不要加害功臣!臣蒙受陛下厚恩,才敢放胆直言。李晟和马燧为帝国立过大功,听说有人不断散布谣言,虽然陛下一定不会信,但我今天仍要当着他们的面提出来,为的是让他们二人不再疑惧。假如陛下把二人诛杀,恐怕宿卫禁军和四方边镇的将帅都会扼腕愤怒,而且恐惧难安,那么朝野之乱势必随时会发生。而今,李晟和马燧无论财产还是地位都已臻于极至,只要陛下坦诚相待,让他们感到身家性命均无可忧,国家有难就挂帅出征,天下太平就入朝参奉,君臣之间便能和睦安宁。所以臣希望陛下不要因二位大臣功高业伟就有所猜忌,而二大臣也不要因为自己地位太高而心怀疑虑,则天下自然太平无事!”

  听完这一席话,德宗皇帝诚恳地表示接受。李晟和马燧也当场泣下,起身拜谢。

  当初的李怀光之所以对国家和个人前途丧失了信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朝堂上有一个卢杞那样的宰相。而今天的李晟和马燧之所以没有成为李怀光第二,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李泌这样的宰相。

  至于长安坊间那些善于制造并传播流言的士民们,实际上也应该感谢李泌。因为这则流言原本极有可能引发一场祸及整个长安的血光之灾,可却被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侥幸地避开了。可见,历史上总有那么一些时候,也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人,的确是当得起“以一身系天下之安危”这句话的。

家园 早就听说过郭子仪的这个典故,但是有点疑问

这样的话,当时就能传到卢杞的耳朵里去?焉知卢杞是受用还是加倍记恨?楼主是在哪里看到文字说明卢杞当时就是知道这件事情的?

家园 没有出处,那段文字用的是“想当然”的手法,当然有点僭越

我的推理:郭子仪的那句话,既然记录下来了,说明必有传播。有传播就七八九分可能传到卢杞耳内,他是当事人,又身处高位。除非传播者全部都是忠心耿耿,为郭子仪保密的人,那么,史书也就不能记下这句话。

而且,那句话也有可能是郭子仪很愿意传到卢杞耳内的,郭令公那时已过知天命,古稀之人对人的观察是很准的。我认为郭子仪这么做也许是巧妙的向卢杞示弱,但又不过分跌价。

家园 文中褒贬参半,半个宝啦!

送花成功。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以诛心之论,卢杞到底还是个奸相啊!

家园 这才是贤相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