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无法感动我的《温故一九四二》 -- 庄汀

共:💬63 🌺255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无法感动我的《温故一九四二》

“何不食肉糜”,饥民们没有饭吃快饿死了,那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温故一九四二》大概想说的就是:一九四二年的河南灾荒主要是因为政府不作为。看过电影之后,我就不由得想起白痴皇帝司马衷说过的这句千古名言。

河南饿死三百万人,真的是当时的民国政府不作为吗?或者说民国政府工作不利是主因吗?

在google上用“1942四川粮价”搜索,你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的国统区都发生了什么。其实不仅仅是国统区,根据地、日占区都发生了类似的大饥荒。

我看过王外马甲的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对1942年左右低潮期的根据地灰暗形势印象深刻。这就是当时中国范围内的大灾荒的侧面反映,尽管日军的铁壁合围、三光政策也是重要原因,但是根本的原因是天灾。

而对日占区这一时期的灾荒反映,没有比老舍《四世同堂》所描述的日本人把北京城里饿死和快饿死的人拉到城外“消毒”,更让人感到刻骨的寒冷。

面对这样的大灾荒,把一切归结为国民政府不作为,也许标准的政治正确,却啥也解决不了。

冯导和刘震云一直是影视界名人,想必很少结交政府官员方面的朋友,特别是与真正管具体事物的小官僚们深入接触,最多是酒桌上的几句场面话而已。这实属文人洁身自好的一种体现,本无可厚非。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冯导们要用《温故一九四二》来教育一下,最起码提醒一下官员们:“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既然如此,冯导们应该起码地了解一下政府是如何运作的,遇到类似情况运作中都有哪些困难,才能把问题真正说到点上。而不是仅仅站在道德高度,指责官员们不作为。这跟“何不食肉糜”有什么区别?

我对冯导和刘震云没有任何不认同的意思,对于他们的评价可见我的帖子中国电影呼唤真正的大师

最后听说冯导有归隐的意思,对此我很遗憾。第一,如果真是这样,很难让人不怀疑冯导是江郎才尽;第二,当今还没有人能有冯导这样的号召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拍出有点水准的片子,虽然在历史题材方面力不从心,但是《甲方乙方》、《大腕》、《天下无贼》绝对是大陆导演们在社会题材的巅峰之作。当然我不认为冯导需要重走这些老路,创新也许会失败,但冯导的努力却会给后来电影人们指示方向积累经验。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人超越好莱坞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肩膀扛起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且《温故一九四二》这段历史也不是没有冯导可以驾驭的题材,比如河南农民最后帮日本人抓国军,这是对人性深层次东西进行开掘的好机会。只可惜为了各种敏感问题,也可能冯导不希望影片过于沉重,基本上用转述和隐喻把这些轻轻带过了。殊为可惜!但是我不是冯导的朋友,自然不知道冯导的苦衷,这种遗憾就是所谓站着说话不腰疼罢了。

关键词(Tags): #杂谈#1942
家园 不,国民政府挺有作为

下面数据来自水木的当代历史版,作者在反驳一篇文章,其中在第2点提到国民政府从河南灾区的征粮工作完成迅速、受到国民政府粮食部长的表扬:

发信人: simasinan (诸葛), 信区: Modern_CHN

标 题: Re: 用“翔实数据”给1942洗地的来了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Dec 5 20:55:46 2012), 站内

这片果粉的洗地文章,无耻到令人发指。

只是简单列出其中的错误,有兴趣者可以继续逐条加以批驳

1.本文作者罗列种种,陈述说,国民政府对河南灾区采取了种种救济

问题是,他蓄意隐藏了救济的时间——1942年7月下旬,国民政府已经发现河南灾荒出现,1942年底,国民政府所谓的救济才开始,1943年2月,救济才开始发挥实际效力。

也就是说,在河南灾荒发生5个月之后,国民政府(不是河南政府)才开始救济,发生7个月之后,救济才开始到位。在半年的时间里,已经有300万到500万的灾民生命逝去了。

---------------------------------------------------------------------------

2.本文作者说,听闻河南遭受连年灾害后,国民政府的反应是“减免了当地的军粮征集”,将500万石的征收指标降低到250万石。

问题是,河南是遭灾,国民政府第一时间不是给粮食赈灾,而只是减免了粮食征集,而且,河南省粮食局派去向国民政府求援的代表,虽然最终把粮食征收指标减少了一半,但是随后国民政府粮食部长徐湛又把这个250万石粮食,变成了335万石。

而且更要命的是,这个335万石的征粮计划,实现起来,远远比国民政府的赈灾计划要迅速和有效的多,1942年10月,河南粮政局就完成了这个征收粮食计划,也就是说,在河南旱灾进行了3个月之后,河南没有从国民政府那里获得粮食救济,反而成功地从灾区拉走了335万石粮食。为此,国民政府粮食部长徐湛,还对河南粮政局进行了表扬。——当时国民党统治下的21个省中,只有11个省完成了粮食核定数额征收计划。

--------------------------------------------------------------------------

3.该文作者强调,国民政府为救灾,前后筹集和拨款总计约2亿元

实际上,1942年12月,国民政府拨给河南这笔钱的同时,还在强调:【军粮征收不能减免!】也及时说,即使饿死这么多人,也不可以减免征收。

至于说,那些拨款有什么意义呢?当时,河南南阳《前锋报》对这笔钱的评论如下:“河南出的是粮,而得到却是赈款,数目虽有两万万(2亿)元,粮食以十元一斤计,也只够买两千万斤。”

——是的,河南灾民缺的是粮食,国民政府要求不许减免粮食,只是送去钱。多少钱呢,可以购买两千万斤粮食——面对一千万以上的灾民,一人只能分到一斤多粮食

----------------------------------------------------------------------------

4.该文作者强调,河南政府及时救灾了,并列出了国民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众多措施,包括平粜。

实际上,作者偷换了概念,河南地方政府救灾了,但是国民政府最高当局却没有及时救灾。甚至严重干扰了河南地方政府的救灾,结果就是,千万人流离失所。

另外,救灾措施确实出了,但是实际上有多大效果?作者回避了。

我们来看看当事人的说法——

河南省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余在泗后来对中央政府平粜进行总结称:“中央虽拨巨款举办平粜,唯组织庞大,手续繁杂,辗转迁延,【不待平粜,人已饿死】。”

当美国记者白修德1943年到达河南时,发现政府下拨的那2亿救灾款中只有8000万元到了省政府,剩下的还在路上。

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军风纪巡查团主任委员金汉鼎,在河南临颍,他看到,临颍获得赈灾粮食14万斤,但是,这批粮食,要从西安运到洛阳,运费共18万元,官方要求,【必须拿钱来领粮食】,没钱来领粮食运走的,救灾粮食如果霉烂,损耗将由各县自己承担。灾民愤怒地说,“【未见粮先要钱,这不是要把我们老百姓逼到死尽灭绝的地步吗?】”

【 在 haruakira (不抛弃不放弃)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weibo.com/2493385131/z8f1M6BMM: [http://ww3.sinaimg.cn/large/949e09abtw1dzi2dk4kmaj.jpg]

家园 国民党的作为和应该如何作为是个很大的题目,但是结论很简单

国民党在1949败退台湾纯属历史的必然,共产党走上领导岗位,实在是国家幸甚,民族幸甚。尤其是毛泽东取代蒋介石成为领袖,实在是华夏民族的幸运。

我虽然对此国民政府对这段时间的做法没有深入了解,但是我对蒋介石其人却有很多想法,本来想展开讲(希望我有时间来完善本帖),但是这跟我所要讨论的电影《温故一九四二》的问题没有直接的关系。

关键词(Tags): #杂谈
家园 作为面向大众的电影可以了。至于花镜头与国民政府的作为或

不作为上,其实也是出于此。作为面向大众的电影,总不能拍成完整严肃的政论片吧。

天灾、日寇侵略、国民政府等都是原因,具体看国民政府也有很多具体的现实困难。比如在天灾、外敌入侵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国民政府的山头林立,中央财政弱等。 但要是论到深层次,还要归结到国民政府的半买办、半封建和官僚资本的本质上。自老蒋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政府沦落为官僚资本、大地主和英美列强服务的工具。他们面对底层贫苦百姓时并不是没有一丁点同情心,但很可惜的是也只有一点同情心罢了,因为底层贫苦百姓在他们的任务清单上,优先级是很低的。这也就决定了国民政府作为和不作为的取向。群众是TG当时的力量源泉,所以TG需要爱护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所以历来对于救灾TG总是有很高的优先级的。但是国民政府就不然,其优先级更在于取悦英美以获得外援,维护官僚资本和大地主的利益以巩固统治。

但大众电影也只能点到为止了,另外还得照顾一下TW的情绪嘛。

另外对于老蒋,自其发动四一二主要依靠英美和大财团的势力,就看出其格局的大小了。 作为一个势力的领袖,自然会有一些超越一般人的优点,自然会有一些追随者,有可圈可点之处,但作为重要历史人物,其格局在四一二就显露无疑。用老美《星球大战》的话说,就是“选择了一条容易而黑暗的道路”。这个格局,比TG和老毛的“艰辛而且是一路艰辛但长远光明的道路”着实低了好多档次。

为了统战,现在习惯把TW的一些东西抬高一点,这个其实并不太好。有对比有批评才会进步嘛。

家园 说说俺眼中关于冯小刚这个人

可以这样说,冯小刚拍了不少好电影,尤其是喜剧片,但是有一件事可以看出来他自己就没有把自己当成大师。

我不是说他谦虚才如此,而是说他自卑才没想到自己是大师。因为没有想到,所以格局小眼光短了。

在大陆人眼中,其实冯小刚真的能算是大师的。可笑的是他居然没发现自己是大师。

俺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不知你还记不记得年初甄子丹和赵文卓事件,可能很多人只以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娱乐事件,当然俺不这样认为,因为俺看到过一小论坛对这件事的发展过程。不过这里不说这一面。

而是说冯小刚。

其实本来以他在大陆的名气,他完全可以摆出大哥的架子,双方劝劝架,摆个和头酒,这事应该就结了。

但他不是,他居然帮着甄子丹骂赵文卓的大陆粉丝。

当时俺看了,俺就觉得他真是脑残了,他不单是脑残,完全是媚谄香港那边的演员和导演,真是有失他大陆老大的体统!!!

一个原本完全有资格做老大的人,做大哥的人,居然可笑的充当小弟弟的打手,这真的是太可笑可恨。

他当时的举措,他可能都不知道得罪了多少大陆的年青人呢。

家园 【讨论】

大熊甲兄的论述,小弟引以为同。

很精准,达本质。

对凯申公的评价到位。

佩服。

家园 能具体说一下那件事的来龙去脉吗?

或者给个网址好好八卦一下,不胜感激!

家园 腐败导致王朝灭亡!——大众电影一直在犯的错误

腐败不是王朝覆灭的原因,更不是末日王朝的特有现象。

感兴趣的话,您可以看看须弥一芥的蓝血与混血

你完全可以用那个贿赂公行、贪赃枉法、腐败肮脏、无法无天,并且也是欣欣向荣的新美国,来对比如今这个相对和谐安宁、廉洁奉公,当然日趋没落的老美国。那个逝去的新美国宛如今日的中国,我很希望一两百年后的中国不会是个和谐安宁但是也毫无希望,最多上个脸书跟朋友叽歪几句寻求点乐趣的国度。但是历史恐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过我们还轮不到替子孙们担忧,先过好自己的日子吧。

纵观中国的电影市场,几乎所有电影人(实际上是所有中国人)骨子里都融化了这样的观念:王朝覆灭必定是由于政权腐败。正是由于这种观念,使得中国大众电影一提起王朝覆灭莫不把鞭挞王朝腐败作为靶子,力图殷鉴后人。《一九四二》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其实不仅王朝覆灭跟政权腐败没有必然联系,甚至都跟领导人无能没有必然联系。有能力而又亡国的皇帝至少有如下几个:商纣王、楚霸王、王莽、汉献帝、苻坚、隋炀帝、唐昭宗、周世宗。也许商纣王、王莽之类不符合儒家仁义君主的定义,但是苻坚、柴荣绝对是儒家的道德典范,能力更是一等一的,可是那又如何呢?

中国电影人之所以入此歧途而不能自拔,追本溯源就是孔夫子的“仁义”思想。“仁义”作为中国人毋庸置疑的精神财富的同时,却也直接束缚了中国人的思想。如果用“仁义”解释王朝兴亡,必然走入前朝政府腐败无能,导致民不聊生、揭竿而起的模式。这个解释套路简单,也符合大家多年教育形成的思维定势,自然容易为所有人接受。今日之历史教科书对于朝代兴亡的解释无不是出于这个路数,唐太宗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更是深入人心。可惜的是,这种解释很多时候掩盖了事实,而且最可怕的是阻挡了人们进一步探求问题本质的努力。

其实中国的绝大多数有点水平的当政者心里并不接受孔夫子的这一套,只是公开说的都是这一套。最直白的莫过汉宣帝:“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这个才是执政者的真心话,而他的见识绝对比只懂得纯用儒生的儿子(汉元帝)高明太多了。

为什么不能纯用儒生?

让我们看看万历年首辅申时行遇到的问题:

这种经验,使他深知我们这个帝国有一个特点:一项政策能否付诸实施,实施后或成或败,全靠看它与所有文官的共同习惯是否相安无扰,否则理论上的完美,仍不过是空中楼阁。这一帝国既无崇尚武功的趋向,也没有改造社会、提高生活程度的宏愿,它的宗旨,只是在于使大批人民不为饥荒所窘迫,即在“四书”所谓“黎民不饥不寒”的低标准下以维持长治久安。这种宗旨如何推行?直接与农民合作是不可能的,他们是被统治者,不读书,不明理,缺乏共同的语言。和各地绅士合作,也不会收到很大的效果,因为他们的分布地区过广,局部利害不同,即使用文字为联系的工具,其接触也极为有限。剩下唯一可行的就是与全体文官的合作,如果没有取得他们的同意,办任何事情都将此路不通。

...

国家为解决问题而设立文官,但国家的最大问题也就是文官。

...

文官们自应形成一个具有共同思想的集团。京官为文官中的优秀分子,自然更不必说。他们无例外地从小熟读“四书”。宋代大儒朱熹的注释,既为官方确定,奉为正宗,则他们也早全盘接受,因之对一切事物的看法,也更为一致。他们都知道施政出于仁民爱物之心,亦即同情和怜恤之心。一个有教养的人知道他自己有生活上的需要,又对家人父子具有感情,推己及人,就不能不想到其他人也有这些需要和感情,那么他也不得不尽力使其他人能获得他们的需要和发挥他们的情感了。

...

这些为数两千的京官,是否都能具备上述的品德,因而形成一个巩固的集团呢?如果事情真是这样,则他们身为文官中的优秀分子,自应感化其他文官,而后者也就应该具有移风易俗的能力,使全国1100 多个县的民风杜绝刁顽而日臻淳厚;本朝刑法中所有骇人听闻的处罚如凌迟处死,也应当早已废止了。如果事情真是这样,这么多身穿獬豸服饰的文官监视其他百官也就毫无必要,皇帝也无须乎赫然震怒,廷杖百官了。可见理想与事实,常常不能相符。否则申时行在执行职务时一定会大感轻松,而以下所叙的事情也不至发生了。

首辅申时行虽然提倡诚意,他对理想与事实的脱节,却有一番深切的认识。他把人们口头上公认的理想称为“阳”,而把人们不能告人的私欲称为“阴”。调和阴阳是一件复杂的工作.所以他公开表示,他所期望的不外是“不肖者犹知忌惮,而贤者有所依归”。达到这个低标准,已经需要一番奋斗,如果把目标定得更高,那就不是实事求是了。

感谢黄仁宇先生的这本《万历十五年》,让我明白很多时候当权者/皇帝和官僚根本不是一体的。完全可以体谅当政者们面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令不出中南海”的现实无耐。有的时候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实在是必要,尽管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官僚体制的问题。

辛亥革命后的共产党曾经比国民党高明的一点就是用支部建在连上的方式建立了一支如臂使指的人民军队(有人说《亮剑》是大毒草,尽管我很爱看它,但是我完全同意这个评价),在共产党都意想不到的时间里打败了国民党解放了全中国。这套模式放在官僚体制中,尽管曾经取得过辉煌的建设成就,但是时至今日也爆出“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你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党服务的?”。中国的官僚到了一定位置都绝对不是傻子,说出这样的话或许有口无遮拦的冒失,但是绝对能反映他们真实的心理动机。对于这一点申时行体会的不深吗?不准吗?即使是那支曾经无往而不胜的人民军队还能否保证其人民子弟兵的本色都尚未可知。党委制度跟太监监军也无本质区别,前者已经确定了不可行,后者就能垂之万世而不朽吗?我觉得结论是显然的。而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不管什么样的监督制度,最终监督者都是人,一个如何监督监督者的问题,必将使一切讨论陷入死循环。

黄仁宇指出的官僚体制运作的阴阳论其实跟吴思分析的《潜规则》如出一则,只不过后者更加具体生动。遗憾的是,黄仁宇明确而且正视这样的规律,吴思则顽固地抱着孔夫子的道德试图以潜规则来否定这阴的一面,最后当然只能以“潜规则不潜了”的浩叹,来证明自己的迂腐。

可以想象,1942年的蒋介石或者今日之胡习看了《一九四二》也只能一笑而过。

最后要说,即使解决了官僚体制的问题,仍然不能保证王朝存续。官僚体制的问题可能是王朝覆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有时是也有时不是根本的因素。

关键词(Tags): #兴亡#王朝#官僚#杂谈通宝推:天白,diamond,黄土布衣,jboyin,等明天,
家园 我觉得《黑客帝国》和《盗梦空间》一点都不严肃的政论片
家园 百度用‘赵文卓事件’来搜,第一个视频就能看到火药味

外链出处

旁边放视频的人写的是:

希望中国媒体不要在金钱面前迷失了自己!!!!!!!有点民族良心!!!...

这样的话已经完全不是一个娱乐事件了。

还有很多,只不过到了年底,算是歇息了。

外链出处

这篇文章叫做:一位网友给冯小刚的一封信。

这位网友叫‘陈可喆’但新浪删除了他这篇文章,只能在‘百度快照’中看到。上面的地址是豆瓣上的。

家园 谢谢哈...看来娱乐最后又要涉及政治...

不过还有一个疑问,怎么来的护舒宝这个名号?

家园 挺过舒淇
家园 贪腐不是造成政权崩溃的直接原因,只是间接原因。

政权崩溃的直接原因:一是外敌入侵,二是天灾,三是(最最重要的)财政匮乏。财政匮乏的原因:一利益分配失衡,二是贪污腐败猖獗。

家园 总体上升曲线的短时下降谈不上失败,理想是条无限趋近的曲线

准确的说是一条细部有起伏曲折、总体上升无限趋近目标的曲线。当然,是否能看到平滑的上升和趋近,取决于时间轴的刻度和长度。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