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浅谈日本刀(一)前言 -- 時千峰

共:💬128 🌺557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浅谈日本刀(一)前言

来河里已经有5、6年了。从开始默默地蹲坑、潜水,到现在学会了发帖,贴图。感谢cchere。

据说满4000点就可以出新兵营了,想栽一棵树给自己纪念一下。

对古代兵器的向往开始于“水浒”,禅杖,蛇矛,三尖两刃刀,一直是我憧憬的对象。因为那个年代,不用说实物,连有有权威性的画像都没有见到过,只能通过想象,揣测着可能的模样。记得上大学的某个暑假,有机会去山海关旅游。城楼里展示了一把“青龙偃月刀”,当时很兴奋,以为终于能看到实物了。可是看完后,大失所望。那个铁锈色的物件看起来怎么也不像一把能由人类挥舞的劈砍类兵器。(当时刚刚学过“How Dare You!",立刻就活学活用了。)

因此,对古代兵器的种种向往和疑问一直伴随着我来到日本。日本没有中国那样让人眼花撩乱的十八般兵器。可是,刀(剑)、枪、弓箭、盔甲,这些基本的冷兵器都有。最重要的是,都有实物!不光是博物馆里有,民间的也有大量收藏,甚至一些历史名人用过的兵器,都能找到,如加藤清正的枪,石田三成的刀。特别是刀(剑),不光是博物馆收藏,还有大量的民间团体、个人、商店、作坊,在进行研究、交易、仿制。反观中国,相对于古书里的那些让人激动神往的兵器,博物馆里展出的那几件锈迹斑斑的出土文物就显得太缺乏说服力了。(我知道有人要拿越王勾践剑来抬杠)

日本刀具有刚柔相济的曲线,深沉内敛的寒光,严密细致的做工,每一件都是珍品,让人爱不释手。在它身上日本民族外柔内刚、不喜张扬、一丝不苟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

可是,对中国人来说,那段被侵略、被屠杀的历史太惨痛了,以至于排斥一切能够引起悲愤回忆的物品。作为屠杀象征的日本刀,在国内几乎成了研究的禁区。

我本人也是一样,那些日本军曹砍杀中国农民的照片一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所以一直很犹豫。

现在,下决心了。以纯学术,纯个人的观点介绍日本刀。有抬杠、拍砖的我也认了。我相信,河里会有人心平气和地和我一起探讨的。我知道水面下潜伏着历史知识深厚得惊人的大牛,所以我只敢“浅说”。如果能引出一两只大牛露出水面指点一二,那将是我的荣幸。

以下是我想写的内容。不是铁定的,写到后来也许会有变化。

1, 名词解释

2, 从直刀到弯刀

3, 大刀、太刀和打刀

4, 从铁锈到钢刀

5, 刀柄、刀鞘和刀零碎

6, 长枪、大刀和奇门兵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该我扛铁牛了

通宝推:上古神兵,芷蘅,huky,presario2200,大红罗卜,史文恭,松阿察,大胖子,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歪把子,三八大盖,王八盒子——

七十年代,我曾经认识一个木匠,他有一个“刨刃”。此刨刃已经磨得很短了,被他珍藏着。这个木匠说,刨刃是上一辈留下了的,三十年代初出品的,钢的质量贼拉好,是日本产的。

家园 好好写

问一下,国内买日本刀行么,他们说上不了飞机。

家园 太久没见到铁牛了。
家园 发错了,不知怎样删
家园 浅谈日本刀(二)刀本体

如果让你写一写中文里有关刀的各个部位的名词,如:刀头,刀尖,刀刃,刀把,刀柄,刀鞘,刀。。。。

再写一写各个部位的更详细的分类,如:宽刃,窄刃,,,,,,你能写出几个呐?

说实在的,我真的写不出几个来,估计大部分人也和我差不多。期待河里潜伏着的刀剑专业人士浮出来指点一二。

下面,我们来看看日本人制定的的关于刀的名词吧。

(幸好日本人也用汉字,如果是英文的话,我就真不知道怎么用汉字来表示这些名称。为了表达准确,在以后的文章里,我会尽量使用日文的名称。为了区别,我会在日文名词上加双引号。)

让我们先从刀尖看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刀尖称为“切先”,有些书籍里写为“锋”,汉字不同,但发音一样。刀尖向刀身过渡的部分称为“帽子”,很形象,都是顶在头上的东西。“帽子”的刃部弧线称为“fukura”,对应的汉字没有查到,估计是“膨”字。后文如果还出现的话,姑且用“膨”字来表示。

贯穿刀身中部的那条棱线称为“镐筋”,它是真个刀身的灵魂所在。“镐筋”将刀身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面是“刃”部,上面相对平坦的称为“镐”部。

所以,刀尖和刀刃的交界线是一条垂直于“镐筋”的直线,称为“横手筋”。“镐”部和刀尖的交界线则是一条弧线,称为“小镐筋”。由此,这几条线的两个交点称为“三头”、“三角”还有“小镐先”。

紧跟在“横手筋”的后面2、3寸的刀刃被称为“物打”,是挥舞起来速度最快、劈砍最有力的部位。所以,在锻打和研磨时这部分刀刃的要求就和后面的刀刃不一样。

数一下,刚刚开始一个刀尖,已经有几个名词啦?

要知道,有名词的地方就会有研究,就会有分类,就会有设计要求,就会有质量管理。

比如,根据“锋”的大小,可以分为“大锋”,“中锋”,“小锋”和“猪首锋”。而“膨”的弧线又有瘦削锋利形的“膨枯”和圆润丰满形的“膨付”之分。

这是中锋,舒展大气,宽窄长短比例适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是“猪首锋”,如野猪的脖子一般,短粗有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然后再看看刀身部分。这是平面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前文说了,真个刀身被中央的棱线“镐筋”,分为“刃”部和“镐”部。刀背部分称为“栋”,应该是最没有讲究的地方,但是日本人也把它按形状分为“庵栋”、“角栋”、“丸栋”等,以示区别。

中文说的刀刃在日文里被称为“刃先”,它是整把刀里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也是从锻打到研磨,花功夫最多的部分。在锻打后的热处理过程中,“刃”部又形成光洁明亮的“烧刃”和相对暗淡的“平地”,这条明暗的分界线,被称为“刃缘”。

在“烧刃”的部分,由于热处理的工艺以及刀体材质的不同,会形成如山水画一般流畅美丽的花纹,称为“刃文”或“刃纹”。因为每一把刀的“刃纹”也各有特色,所以它是鉴赏家们最瞩目的地方,除了欣赏,高手们还可以通过刀纹推断出刀的工匠、产地和年代。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关于刃文的分类,定义,分析,鉴赏的文字多如牛毛。以后如果大家有兴趣,再专门给大家介绍。

再来看看刀身的断面。从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出“平地”、“镐地”和“栋”的分界线。另外,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刀芯部分的颜色和外围的不一样。这也是日本刀的“包芯”结构。为了达到韧度和刚度的统一,,里面采用了韧性好的“心铁”,外面是硬度高的“皮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最后看看刀尾巴。

刀体的末端部分称为“茎”,它是刀身的自然延伸。别看它粗糙简陋,可也是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是人和刀的衔接部分,所以它的曲度、长短、还有重量决定了这把刀在人的手里的感觉。用现代名词来说,就是人机工程设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为了装刀柄,“茎”上面要打一个洞称为“目钉穴”,有的是一个,有的是两个。为了增加刀和刀柄之间的摩擦力,还要特意刻出一些斜线“鑢目”。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刻出产地、厂名和出厂日期,这个就是“铭”。

好像总统的老婆叫什么。。。。啃蹄妞?

家园 日本刀能得以流传得益于日本的匠人传统

不知道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还能坚持多久

家园 还是有不少继承人的

首先,在日本国内有一个健全的收藏市场。其次,在海外,特别是欧美国家里有很多日本刀的粉丝。

所以,在乡野山村里还有不少传统的刀剑作坊。而且日立金属等现代钢铁企业里还特别保留了一些用传统方法炼制“玉钢”的土高炉,专供这些小作坊打制日本刀。

都知道日本在保持文化传统方面做得比我们好,日本刀也是一个体现。

家园 那可是总桶的老婆
家园 哈哈,记错了

可能会一下得罪了3个人。

家园 这你都敢搞错

好像地主的老婆叫什么。。。。啃蹄妞?

那是总统夫人,相当于著名歌唱家。

这你都敢搞错,日本刀能挡住美国子弹么?

想保命就快点写吧!

家园 提供一点河泥

中国刀剑和日本刀大比拼之相关讨论合集

家园 总统肯定不高兴。

地主未必不高兴。

啃蹄妞吗,不知道会不会不高兴

家园 你要“纯学术”, 就不要主观评价日本人的特点

“日本民族外柔内刚、不喜张扬、一丝不苟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这句话一出,你的态度是否中立已经很明白了。

中国从三国时代开始就已经有了近百万士兵参与的大规模会战。这种规模的战争经验让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明白了什么样的武器是战争真正需要的:简单,有效,易于大规模制作。

日本呢?多少年下来基本上就是个打群架的规模,另外暗杀和内斗盛行,这些因素决定了他们的武器 - 制作精良,但无法大规模生产。

对于中国来说,日本武器根本就是个死胡同,你要半年才做一把刀,半年下来仗都打完了,还玩个啥?

所以说中国人早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没有在武器的精良程度上下太大的功夫,反而是更注重实用和大规模生产的可能性。 日本呢?还在忙着内斗,暗杀,和维护武士阶层的脸面,所以把武器精工细做到荒唐的地步。

带着这个认识再来看日本的武器,我觉得才是合适的。制作精良的武器确实有其令人喜爱的一面,就跟大家都喜欢iPhone超过当年Nokia的手机一样,虽然它们说到底都是个手机而已。

家园 鬼子珍珠港前的大多数钢铁是美国进口的废钢铁再加工

精益求精,质量能不好么,比起从矿石冶炼难度低得多,后面美国一禁运就抓瞎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