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留居美国的中国人才是不是帮助了美国遏制中国崛起? -- 中国爱国者导弹

共:💬233 🌺1608 🌵2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家园 如果个人没有太多的才分

还是逃了吧。美国活路很多。实在不行还可以作牧师。貌似教会很欢迎学生物的人投奔,可能是为了批驳进化论。。。

不过如果国内有熟人(比如过去的导师是校长院士),或者水平不太次。海归也是一条路。

当年俺们知道加拿大一个学生物的,找不到工作,靠卖枫糖为生。后来回国也混成教授了。这是本世纪初的行情。

现在要回去,不能这么蒙了。待遇也不如以前。一两年我认识一个人联系回国,国内博士,冷泉港的博后,其他地方做过research scientist,联系一个非一线城市军队院校,给团级副教授。大概这个行情。后来去没有去不知道。对比一下,俺们知道,一线城市类似军队院校,如果引进院士或者准院士,是军级待遇。

如果国外混到正教授或者至少tenure,那回国待遇就高。现在国内主要引进的这些人。一个是国内给钱不算少,还有其他待遇。另外,还有其他原因,比如父母年纪大过不惯国外生活,海龟回来刚好忠孝两全。

家园 后者多一些

做生物,相对来说对天分的要求小一些(当然不能太差)。所以同样天分的人做生物比做物理拿到Nobel奖的几率要若大一些。

家园 你家的孩子比较自觉

小孩和小孩是不一样的

家园 菲尔兹奖几年一次吧
家园 你爱祖国,这些官员爱吗
家园 开玩笑的

学数学的拿诺贝尔的几率比学生物拿菲尔兹要高。学数学的可以向纳许一样去搞经济奖,全世界学生物的加一起估计也看不懂费尔马定理的证明,更不要说自己搞出来了。

家园 有道理,待遇其实还是次要的,没有相关产业,没有研发经费才

要命,学了N多高端技术,国内没有配套的相关产业,国家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研究,这些人的知识,很快就会贬值,也是巨大的浪费。

送到国外,还能够投入到最前沿或者相对前沿的技术研究里面,还是有好处的,哪怕能有部分人短期回来交流,价值也很高。

家园 生物对数学的应用主要在统计上
家园 统计严格地讲,不是数学
家园 其实生物适合用功但天分不足的人学习

比如植物分类,能认识几万种植物要的是耐心,当然这个天分不足是和牛顿爱因斯坦这些人比的

家园 你指的是统计只是对现有数据的处理,而缺乏推理吧
家园 本猫只知道是有这个区分

统计是用数学建立起来解释世界的一种科学,但它不是数学。

一般分类是数学,应用数学,统计。虽然一般应用数学和统计会放在一个系里,但两个东西不是一起的。话说回来,当年北大数学和力学还是一个系呢。

家园 这么夸张?我原来还听说上海的医院里都是洋博士呢

不过话说回来若医院不解手,去医科大学或者大学的医学院应该可以的吧?您的孩子是搞科研为主还是以临床为主的?如果走科研的话可能还要容易一些。

家园 那些人才留在中国有条件学习 工作吗

换个角度理解 美国替中国培养人才,从长远看,中国得利远比美国大

家园 好文宝推

不可否认,就是国内在引进海外人才一直存在好大喜功和政绩的因素,这个在学术界一直存在。说句套话,就是国情,也不必避讳。但是现在开的价钱高了,要的人层次也高了。比如现在国内著名的大学的院长系主任,吸引国外大学已经混到教授的人回来做,开百万以上的年薪,让他们把本单位的学术水平带起来,可以搞到越来越多的经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国内大学人际关系复杂,外来的和尚反而好念经。

比如网上盛传的施一公在清华的年薪是170万。考虑到清华的政策势力和经济实力,这个数量并不过分。况且清华已经引进了杨振宁和姚期智,但是这两位的年龄摆在那里。给年富力强的施开这份工资还是合理的。清华不是传统的生物强校,但是有钱,通过挖来一个强人来提高自己在生物方面的势力,也是自然的做法。

这样的海归明星,可以申请到很多经费,这样可以支撑一个团队。也能吸引很多中青年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也算增加就业。

上海交大索性就把法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挖来。给多少工资不知道。这个吕克·蒙塔尼耶可是法国白人。虽然他在交大的研究方向很多人批评,能不能做好也不好说。但是中国挖个非华裔的著名学者已经不是不可能了。

在工商界倒是简单,你要海归,我给你多少钱,你要给我挣出几倍的钱。你要么有本事,要么英语好,要么中美两边关系网硬。

也有一些是给腐败作借口,比如有些国企或者金融机构,找初级人员也要国外学历优先。这个不是说这些东西非要有国外学历的人做,而是因为这些单位中高管人员的子女多数有能留学,这样可以方便把他们海归放进本单位。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