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彭德怀的几个片段-剧本 -- 西行的风

共:💬213 🌺1388 🌵7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这么说是不对的

某人的化学比你高50分,物理比你高20分,你不能因为自己物理方面的差距小了点就说自己的物理比人家好。

四渡赤水是标准的战术仗,谁敢说也能打出那种神仙仗,老彭当时就在长征的队伍里?

至于把长征说成溃逃,你见过什么队伍能溃逃一年,跑两万五千里,减员一多半,还有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战斗力?

所以我觉得你谈不下去是正常的,你愿意按照自己的思路写东西也是可以理解的。

通宝推:唐家山,watomi,
家园 完全没有反映出彭总的性格

彭总的性格是什么?

主席说他是张飞,粗中有细。

在关家垴围歼冈崎大队的战斗中,逼着刘总打硬仗,伤亡惨重硬是不让撤退,甚至说出了撤番号的话,反映了其粗和刚硬、不讲情面的一面;而在井冈山时期,率红五军消灭了王佐、袁文才部队,合并了他们的队伍,要说彭总没有私心,纯粹是因为偏听偏信,我持怀疑态度,我认为这件事可以反映彭总之细;另外,在长征路上防备张国焘,在庐山会议上写信给主席企图追究刘的个人责任,都不能说是没有心机。

所以,艰苦朴素、自视甚高、表面粗犷和内有心机,合起来构成了彭总性格的整体,但楼主的文字似乎把彭总描写成了一个好人型的儒将,这和彭总的真实面貌差距太大了。

对楼主的几个场景点评如下:

场景一,我认为应该要反映两点:一是自视甚高的一面,主席的称赞,内心应该是得意的,觉得舍我其谁;二是有心机的一面,把功劳推给大家,我记得彭总似乎将诗的最后一句“唯我彭大将军”改为了“唯我英勇红军”。

场景二,我认为也应该反映两点:一是悲痛的感情,彭总的特点是爱兵,而毛岸英又是他身边的兵,因此彭总应该很悲痛;二是有压力,要考虑如何向主席交待;

场景三,我认为主要应该反映彭总的愤怒,彭总到死都是不承认自己有错的,结合他粗硬刚直的性格,他应该明显表现出他的愤怒和不满,而不是将愤怒放在心里。

家园 战略与战术是分不开的

您说只是写“战友情义和相互打趣”,也许我是有些误读。但我记得好象曾经也有贴因为提到主席而引发河友众多的批驳,我感觉您对于主席的看法恐怕与多数人的崇敬是有区别的

当然,我的说法也比较尖锐,您能心平气和地与我讨论,我还是比较佩服的,花一个

这里撇开“酸文人”不论吧。就以您所说的“具体的战术和安排上,彭德怀是非常自信比老毛强的。”楼下黄河故人兄提及长征一事,已足以说明,具体的战术上,彭未必强于主席。

我想补充一两句。

战略与战术其实是分不开的,如果只有战略,没有战术,这种战略不可能是真正好的战略;如果只有战术,而没有战略眼光,那也谈不上多大用处。

主席做事,生平其实特别注意细节。打仗方面,亦是如此。当年朱毛并称,其实老总对于主席的做法,最开始也是有一些不理解。主席要战士除打仗之外,还要做群众工作,还要学文化,还要做宣传。老总觉得这些做法不专业,有段时间还抛弃了主席的做法。结果吃了亏,这才意识到这些做法的可贵性,不得不又拣起来。

主席并不是军事出身,但在根据地反围剿作战,他作为政治委员,与朱德一道下令指挥作战(这点可以看《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很快就展示出他的军事才能。撇开他与老总共同下令指挥做战的指示,我们看主席单独的指挥,就不仅仅只是战略的问题,在具体的指挥战术上,也是非常深入的。

以吴起镇战役本身而论,主席事实上在起战役总指挥的作用。比如1935年10月6日晚17时30分,彭给主席电,建议陕甘支队相机袭取固原之敌。主席21时回电,两三日无急于求战之必要,并指挥彭总军队如何行动。13日15时又给彭电,二、三纵队如何行军。17日也有电服指挥,拟在铁边城以东地区消灭追敌。19日19时致彭电,除安排纵队行军,拟派部队消灭地主武装等等,还要“请彭来吴起镇商行动方针”。总之,在吴起镇战役上,主席决不仅仅只是壁上观,而是直接插手指挥作战。其中从6日彭请战而毛拒绝直到19日作战,这阶段主席对一、二、三纵队的安排,说没有深入到战术级别,这恐怕是难以相信的。在接下来的直罗镇战役中,虽然说彭总也是指挥之一,但看《军事文集》,除了一两个毛彭共同下令之外,还有毛对彭的指挥电报、对叶的指挥电报,等等。总之,把两者的分工作为“前线作战”与“后面观战”的说法是不妥切的。

另外,我也无意神话主席。主席指挥作战也有失利,判断也有失误。只是“不神话”并不等于我们就可以按照今天的文人标准来测度他老人家

通宝推:八面来风,唐家山,
家园 商榷一下

商榷一下,《毛传》和《彭传》在写到吴起镇战斗时,都明确无误的写道主席提出了“我们打退追敌,不要把敌人带进根据地”, “砍尾巴”的口号,但却是“彭德怀指挥第一、二纵队,坚决果断地击溃了国民党骑兵两千多人”,“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红军指战员奋起迎战,10月21日在吴起镇西南山上,将马鸿宾的三十五师骑兵团打了个措手不及,纷纷落马溃逃”;然后主席赠诗一首。

《红一方面军战史》上好象也是这个说法。

当然主席肯定也是有战场指挥能力的,《毛传》里引用《聂荣臻回忆录》中的一段说法,在吴起镇战斗前的青石嘴战斗中,主席曾亲自指挥红军消灭了国民党两个骑兵连。

“随后,毛泽东同志也上了我们站的这个山头。他叫把各大队的领导干部都召集来,决定要消灭这股敌人。他亲自命令一大队和五大队从两侧迂回兜击,四大队从正面突击。三个火队像猛虎扑食似地扑下山去,把敌人解决了,缴获了一百多匹马。大家对打骑兵有信心了。我们用缴获的马匹装备了纵队的侦察连,我们也开始有自己的骑兵部队了。”(50)

人各有所长,跟一般将领比较主席的战术指挥当然是出类拔萃,但跟彭、林这些当时代战场上的顶尖高手比恐怕还是有距离的。“四渡赤水”毛主席用兵真如神那是后来的事,要不然巧渡金沙江后也不会有会理会议的风波。

通宝推:唐家山,
家园 大将军对太祖,是满满的瑜亮情节

客观的说,太祖对大将军也有这个情节,只是觉得这个周瑜武力有余,底蕴不足。但是,如果大将军将这个情节告诉其他人后,其他人基本都认为大将军在说胡话。

49后,党内值得一提的个人与太祖的当面对决,庐山会议无疑是最激烈的一次,也是最光明正大的一次。

家园 彭总啥时候和老毛争过亮的位置?庐山会议黄对毛也够意思

毛说当年东北守四平(?东方马德里就对了)是我的主意,黄这才知道当时为何林对自己的反对意见不理会,但脱口而出:就是你的意见也不对

家园 这个太抬举大将军了!
家园 看看大将军作为政治家的顶峰

9月12日 出席在俄界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将一、三军团、中央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被任命为司令员。

10月19日 率陕甘支队到达吴起镇,与红26军和红25军会合。

11月3日 奉苏维埃中央政府命令,就任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司令员。

---------------------------------

这可是太祖当时的全部家当哦。

家园 多了去了

打赣州就是一例,大将军啊,错失了太多的机会,根源就是与太祖的瑜亮情结,太祖对大将军,虽说瑜亮情结没有大将军这么强烈,对大将军那是有感情的,怎么描述太祖对大将军涅,用个老话吧: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太祖当年的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乃是对大将军的泣血呼吁。

家园 同志哥,党内职务呢?

红军是党指挥枪,大将军在党内的资历太浅,36年1月才被补入政治局,在党内哪有资本跟主席叫板?

家园 前后只差几个月,这也太明显了

党指挥枪没错,不过那年头有了枪就有职务,枪多到一定的程度就入局了嘛。唯我彭大将军太祖岂能白说,这个位置论实力,就是老二。所以说大将军党军国以内,瞧不上除太祖以外的所有人,那是有道理的。

家园 花!

我也觉得可能不会用酸文人,似乎彭未必认为毛酸。

家园 四渡赤水出奇兵,不但乱了敌人,而且乱了自己

毛的指挥差点就崩盘了

部队在路上损耗有甚于战场,几乎要被拖垮,不但下级指战员情绪混乱,彭林这个级别都无所适从,向下级解释动员都找不到头绪

如果真是来自于毛摆脱围追之敌的宏大构思,那毛就真是穿越性的战术高手了------远超出彭林这个级别的名将的理解范围

我看四渡只是将错就错的临机权变,展示的是当年毛的务实和灵活性,立足点是强敌环饲下红军坚强的信念和高度的纪律性

结果的辉煌,会使得毛的一切过程都成为传奇,何况再加上“搞一点正确的个人崇拜”?没有经过赫鲁晓夫洗礼的毛,不会是真实的毛

人都有强项弱项长处短处,这个是无法克服的,毛也如此,毛完全没有必要成为战术高手

家园 【原创】那时我们很年轻-彭德怀剧本II

一 入党

天色黑下来了,飘忽的油灯散发着昏黄的光,彭德怀看看墙上挂着的马克思、恩格斯像,“邓萍画的很不错吗”。

司令部里九个人把屋里挤得满满的。邓萍清瘦的脸上充满了兴奋。彭德怀有点紧张,搓搓手,“我30岁了,我看过很多不平的事情,做过很多错事,好事,走过很多弯路,也读过很多书,真的就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了吗?段德昌同志知道吗?”

邓萍:”现在我宣布,彭德怀同志入党宣誓开始。”

(1)你是否确信财产共有制的原理是真理?(2)你是否认为有必要成立一个强有力的同盟,以便早日实现这些原理,并且你愿意加入这样一个同盟?(3)你是否愿意承担义务,始终不渝地以言语和行动为传播财产共有制的原理,并促其在实践中得到实现而努力?(4)你是否甘愿承担义务,保证不泄露有关同盟的存在及其一切机密?(5)你是否甘愿服从同盟的决议?那么请向我们许下诺言作为保证。

彭德怀抬起头,看看马克思、恩格斯像,他坚定的回答:“是的。我愿意为早日实现一个共产主义的美好社会而奋斗,让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打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对中华人民的压迫!这世上没有救世主,我们共产主义者就是劳苦大众的救星!”

家园 打赣州是战略问题,还是战术问题?

战略的定义是: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

战术的定义是:指导和进行战斗的方法。

初上井岗山,朱毛会师,开辟根据地,朱毛手上也就两个主力团,外加两个杂牌团。这种兵力,要多少战略?打起仗来,都是朱毛直接指挥,部署战斗。

在这个时期,除了建设根据地和在哪里建立根据地等政治性问题外,主要精力就是打一些顶多师级规模的仗,这时朱毛多数扮演的是团长的角色。经常是毛带一团,朱带一团,分兵游击。

这个时期,确立领导权威的,主要就是军事战术能力,其他的,仗都打不赢,免谈。

到后期,随着军队规模的扩大,以及职务上的提升,朱毛对战术的关注相对减少,战略才是他们最核心的工作。

谈一点读《毛泽东传》的心得。

读了一些三大战役时的一些来往电文,很清楚地显示:战役如何展开,战术如何部署,中央军委不仅了解,而且还能根据形势和自己的情报提供意见。很多时候,基本就是毛主席一个人代表军委下发命令。如果没有战术造诣,如何能够指导这些军事内行?不成了典型的外行领导内行吗?

当然,我读这些电文,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经常说毛主席战略高明,但看这些电文,其实,毛主席战略的高明是源于他对战术的全面、精确把握,并加以深刻地分析、提炼。谁说毛主席对细节不关注,看这些电文,他甚至连一根头发丝都关心到了。这只有这样的关注度,才能在战场上打胜仗,才能真正让这些军事高手们心服口服,按他的指示办事。

应用于工作,也是这样的,一个领导对宏观再深刻,但对一个员工提出的具体业务问题,两眼翻白,支吾以对,这个领导怎么能够服众了?一个没有解决具体业务能力的领导,怎么可能成为领导了?

而我的工作经验,也验证了这一定律。当你刚刚走上更高的领导岗位时,最容易让你树立威信的,就是帮下属搞定了他搞不定的一个具体业务问题,危难时刻显身手,剩下的,你就可以谈谈战略了。

通宝推:阴霾信仰,acton,唐家山,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