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家四十年前的DIY -- 俺老孫

共:💬30 🌺112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家园 估计是五笔同道:脱煤坯,不是脱煤坏

我妈现在常唠叨的是有一年家里做蜂窝煤,我从晚上9点多做到近2点,第二天6点多起来上学,我自己都忘掉了。

家园 老乡啊,花一个

作为地道的哈尔滨人很惭愧,从来都不喜欢吃大裂吧,又酸又硬。还有一种两头尖尖的面包,也是一点油都没有,表皮硬硬的,叫塞克,也不喜欢吃。不过哈尔滨人做面包确实是有传统的,记得小时候家里附近的粮店都烤面包,有一种我们叫小面包,五厘米见方那么大,烘烤后上面有层皮,刷了油的,澄澄亮的咖啡色,吃起来焦香油香混在一起。皮下面的“肉”,香甜软嫩,真好吃。印象里才五分钱一个。每次去粮店买面包都不买现成的,等着新出炉的。大烤盘冒着热气从烤箱里拿出来,满满一烤盘排列整齐粘在一起的小面包,油亮亮的,看着就掉哈喇子。每次买十个八个的,当然回家的路上偷吃两个也是必须的。哈尔滨的面包做得好我还是在九十年代才感觉到,刚参加工作到外地出差,面包既不好买又难以下咽。当然后来经济发展了,各地的西饼屋如雨后春笋,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红肠小时候觉得还是肉联的有名气,现在肉联厂给南京雨润集团买去了,肉联红肠假的太多了,十几年前本地人就不怎么买了。过去的肉联红肠很适合中国人的口味,味道细腻柔和,调料放的恰到好处,所以对比下哈尔滨人对秋林红肠的评价就是一个字“咸”。但是现在买正宗的红肠好像也只能是秋林的,肉联都是假的。我从没在秋林排队买过红肠,动力区有家秋林的工厂,也外卖,都是在那儿买。刚出厂的红肠表皮上还沾着黑黢黢的焦炭,不知道外地人见到这种卖相敢不敢下嘴,我们哈尔滨人可是连皮都不扒,就那样整根红肠一口一口嚼着吃的。

河友们来哈尔滨想买红肠,最靠谱的方法还是老老实实在秋林排队,路边小店即便是挂着秋林的牌子也很有可能是假的。没办法能做红肠的小工厂太多,用料成本天壤之别,都是钱惹得祸。

家园 沈阳的一种职业:卖黄土

山西叫“卖烧土”

家园 布拉吉原来是这么来的。
家园 花 差点误认为大连老乡了~

水桶老人叫“委罗”,衬衣叫“挽匣子”~

家园 哈尔滨印象最深的几样

90年代中后期去过哈尔滨印象最深的几样

第一是中央大街的异域风情

第二是东方剧院的“大家唱”好象是叫这个节目,观众只要5元随便看,演唱者全是群众爱好者毛遂自荐,真真正正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

第三就是秋林商厦的列巴、红肠了。

家园 是五笔,已改正。
家园 马葫芦也是俄语吗?
家园 不确定

还有一些也不确定:如

称呼老太太叫老马达姆

称呼进监狱叫蹲巴篱子

家园 俺在法国的时候,还DIY过卷烟

法国的烟税忒高,很多抽烟的家伙都自备一个简易卷烟器,买来烟丝自己DIY。

家园 一直以为老孙只有二十多岁的~

可能是有点促狭的原因吧,俺错鸟~

家园 是,日语。
家园 马达姆可能是Madam的音译,那就是法语了
家园 主要是心态年轻,嘿嘿……

谭咏麟不是说过吗:永远都是廿五岁。

家园 【原创】我家四十年前的DIY——自制土暖器

北方的冬天异常寒冷,滴水成冰,室内必须有取暖设备方能熬过漫长的冬季。

前文说过,东北人家秋天就要买煤为过冬做准备。这是家住平房的人家必须做的,住楼房有集中供热的人家就用不着了。

当年的工厂宿舍区百分之九十是平房,冬季都是靠火炕、火墙取暖。火炕就是做饭的炉灶的排烟道直接连到火炕,热的烟气通过火炕里蜿延曲折的烟道将火炕加热,然后再从火炕另一端的烟囱排出;火墙就是再加一堵中空的墙,烟气要经过火墙后再排出,以增加取暖散热的面积。

俺在平房里住了十八年,搬过三次家,从自家盖的土坯房搬到一间十二平方米的胡同房,一间屋子半间炕,半截子厨房;渐渐长大一间屋实在住不下,才换到工厂老的母子宿舍改造的“九米改”,也就是为了增加居住空间,把原来九平方米的房间里的炕拆掉,将外间的厨房也改造成住房,然后在外面再盖一间土坯房当厨房,这样居住空间才有所扩大。

可拆了火炕取暖便需要解决,于是工厂里的老师傅们发明了“土暖器”。俺虽然不甚了然土暖器是如何发明出来的,但整个安装过程倒是全程经历。

因为厨房做饭仍然使用煤灶,便在砌灶时砌入一个土锅炉,其实就是两片形状有点接近马桶圈子的铁片边缘焊在一起,两片铁片夹成中空的结构可以进出冷热水,相当于马桶圈中间的空档放炉篦子,砌在炉灶里,中空的马桶圈子连接出三根管子,一根垂直向上大约两米高,顶端是一个水槽,两外两根平伸出去,穿过墙壁,延伸入卧室,连接上暖器的散热片,形成一个热水的回路,通过水槽往里灌水,直到满至水面升到水槽里即可。

这样,当做饭烧灶时,砌在灶壁里的土锅炉里的水就会被加热,沿着回路管流出至散热片,将散热片里的冷水顶到土锅炉里,形成冷热水的环流,只要保证炉灶里始终有煤在烧,水槽里的水始终不干,暖器里就始终会有热水散热。

我在这套房里生活了五六年,全靠这套土暖器抵御漫长的冬季,直到俺考上大学离开,然后俺家也搬离平房,搬入楼房。不知道后来搬入的人家是不是还使用过这套土暖器。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