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诸葛亮为什么北伐 -- 语迟

共:💬72 🌺157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花下,

你说的也很有逻辑,必须花。

家园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其中走祁山两次)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北伐而北伐,而是为了通过不断攻击关中和陇右地区,使曹魏无法利用这一进攻和补给基地,对内则是为了激励蜀汉君臣莫忘“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人是最容易安于现状,尤其是在四川这一天府之国。而司马昭灭蜀,最终也是通过关中陇右出兵。

家园 因为国际法。台湾人称50年内你打不过来,我就赢了!蜀国如

不能以持续的战争行动来表示对魏国的不承认----民心来说,占据中原的是正朔,蜀国不打,就是默认了。

蜀地地广民丰,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饱食富足,人民生活容易,当然不思进取----以诸葛的英明,当然知道,而且有张鲁的前车,没有第一代临高人,不第一代领导人去发动统一战争,根据世界各国领导人权威与能力代代缩减的铁律(某学者理论),二代以后,蜀国没有能力,也没有意图出蜀,必然不久后亡国。

诸葛亮命不好,没赶上小冰河期,中原安定之后,实力迅速雄厚起来,就算西楚霸王也无能为力了。

假如像满清赶上一个饥荒遍地的乱世,诸葛大帝名垂千古也是不难的。

家园 1

1

1
家园 呵呵,所谓“莫须有”

难怪秦桧会想出这么个罪名来,因为在这位眼中,天下人都是他这般的心思。

当然,俺承认,人心是最难解读的。但千载而下,诸葛亮依旧能被人们认同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不是没有道理的。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一生的所作所为,当得起这八个字。

通宝推:逐日夸父,
家园 忘了

好吧,忘了这是一个很严肃的论坛了,不遐想瞎想了。

家园 呵呵,关键是为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现在已经不是封建皇权时代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确让人敬佩,但关键是为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为自己或者自己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绝大多数人在做的,这个没有好说的也没好什么敬佩,每个人都在如此做,你我都在如此做,直到死了罢了。

二、中国一直有“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又有“民在君之先”的立君为民的大一统思想(不过,历史上实际是刑不上大夫的)。

战在这个立场上,我认为诸葛亮就是一地方军阀的大军师而已。他的努力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延缓了中原的统一,导致了更多战争,加深了广大普通百姓的痛苦。

三、你仔细读三国志,当时就有人如此评论诸葛亮。

家园 桓温未建绝世大功、曹操未能统一中国,尚不敢称帝,何况孔明

前有曹操,后有仲达,建立很大功勋,尚且不敢称帝。至于其后的桓温,北伐几次成功,终也未取代晋室。

而刘裕在逐桓玄、灭卢循、“兴复”东晋以后,为了“造宋”,还必须建立对北敌的疆场功勋,求取信于朝野,并于其中物色可以随同“造宋”的人物,才可以逐步完成晋宋禅代的准备。刘裕迟迟不敢称帝,必于灭南燕、灭谯纵、胜后秦以后始成其篡事,主要原因就在这里。

一个尺功未立的诸葛孔明,拿什么去称帝?若要称帝,必建功勋。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北伐建功

家园 阴谋论不是历史的全部

所有的动因都归结到权术上去,那是把人性看的太黑暗了。历史上总是有一些闪耀着光芒和热量的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正能量,才能使一个民族在自己民族的史书上找到那么多感人的人和事。

家园 马伯庸和他完全是两种风格

马的文字里能让你从沉重的历史中看到幽默诙谐甚至美感的一面。

家园 我也讨厌阴谋论,但你看看孔明让郭谟干了什么再说吧

连结孟达,争取敌方大将为我所用,而且又能增加我方实力,挺好的事儿了。

但是孔明怎么干的?派遣郭谟去诈降到对和孟达关系不好的申仪,然后故意让郭谟把孟达要起兵反魏的消息透露出去,然后申仪迅速报告,杀了孟达。

孔明你要是不喜欢孟达,那好,以后真正建立功勋了,再逐步架空孟达,或者等把他孟达的部队拉过来之后,再找个理由去杀了,也算是个事。可是孔明自己和孟达约好了起事,但是又派郭谟去将事情透漏给申仪,然后让申仪灭了孟达。这他妈的算什么事?这是为了匡复汉室要做的事吗?

就如同傅作义50万部队已经同意向解放军和毛主席投诚了,毛主席也就和傅作义差不多的兵马,然后毛主席却去通知常凯申说傅作义要投降共产党,然后傅作义被李文杀了!

这算个什么事?是为了匡复汉室吗?

也正是因为这个事件,让李严彻底看清了孔明的嘴脸!!

家园 曹操不说了,仲达哪里建立了很大功勋?

抵挡诸葛亮出祁山?他之前诸葛亮也能没出来呀

辽宁、孟达镇反能算多大的功劳

桓温那是主动出击,功劳都比他大

所以后来东晋皇帝知道得国经过羞得趴床上抬不起头

家园 通鉴里说的很清楚,

因为三国鼎立,但蜀国最弱,只有先发制人,才可能成功。

诸葛亮对这个也是很清楚的。

汉诸葛亮闻曹休败,魏兵东下,关中虚弱,欲出兵击魏,群臣多以为疑。亮上言于汉主曰:“先帝深虑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当知臣伐贼,才弱敌强;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以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伯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驭,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馀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馀人,皆数十年之内,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虚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支久,此臣之未解六也。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家园 汉武错,诸葛错,关羽错,朱熹错,儒家错,前人都错

唯有鲁迅和毛,或者还包括今天的部分人没错?

家园 呵呵,不是这样说的

人不可能有完人。

我这只是针对这个角度而写罢了。换种角度,我们任何人也都有伟大之处。

只是在今天,我有自己的屁股所在。所谓屁股决定思维。

一、我只是屁民,若分裂和乱世,对屁民来说处境只能更难,甚至难以苟全性命,因此我喜欢大一统格局;而精英和权贵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是不惜制造分裂的,发动战争的,而受恙的总是无辜明众。站在这个角度,我对诸葛亮有所批评。

二、我是中国人,我希望中国前进,而不是倒退。倒退的话,对大家有何益处呢?而儒学在几千前对中国的进步是有功绩的,但在今天,我认为儒学是已经被时代证明是落后了的。采取儒学继续麻痹糊弄民众,我认为是一个愚蠢的办法。所以站在这个角度,我是要反对新儒家的。

三、对你列举的其他还好,对于朱熹,我一点好感都没,他是导致儒学发展进入死期死胡同的代表人物。如果说孔孟之类还有很多可值得称道的,那么朱熹在我看来无疑要批判的。

四、鲁迅和老毛就没错误吗?肯定有,人无完人。我只是没说或者不想说而已。只是你如何就能得出你这个结论呢?我只是站在希望中国继续前进的道路上,要学学鲁迅老毛的脊梁和精神,而不是拿儒学去忽悠。孔学名高实秕糠,这句话在当代认为是非常适用的。

不知道是否解释了你的疑问呢?另外如果我不希望板砖到处飞,就事论事的讲一讲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就可。

不过你这一句话,没有提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无分析推理讨论——只有责问,在我看来充满口水板砖的意味。

通宝推:渔儿漂漂,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