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趣话烤红薯 -- 萨苏

共:💬68 🌺3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呵呵,在下瞎琢磨一下......

老萨写的时候是不是刚看了(或想起来了)两篇中学课文:

一篇古文“芋老人言”

一篇现代文“荠菜”

妄猜了。

家园 烤红薯不会也是红皮白心吧

记得小时候没得水果吃时,还从地里刨红薯吃,在小溪里洗去泥土,露出紫红的皮,咬一口,又脆也甜。里面雪白的嫩肉。

家园 这忆薯思甜,还真挺馋人的

烤红薯烤出的,是薯糖的味道,馒头咀嚼出的,是麦芽糖的味道。这些糖味,萨苏都喜欢,人大概会比较富泰。

要说萨苏比我那阵,可是幸福多了。我那阵零花钱少,又喜欢买些书报杂志什么的,这些东西都不舍得吃,口腹之欲就成了一种锻炼而不是满足。看的东西都没记住,文化也没见长,早知道就多买点烤红薯、茶鸡蛋什么的吃啦。到了大学毕业,就全闹明白了,剩下的那些印刷品,全都换了西瓜啦。

早年间,北方的山芋(就是红薯),常见的就是两种,一种白皮的,一种紫皮的。白皮的水份足糖份大,快烤好了,糖汁就会从原先生着薯须的小窝中流出来,皮却是整整的不会破。吃的时候,用手举着,先在皮上咬个小口儿,吸几下糖汁,和吃小笼包或是灌汤包差不多。然后撕下一圈皮,热气便带着香味,先窜入鼻孔,再四下漫开。皮还舍不得扔,要用门牙刮去上面沾的薄薄的一层瓤。瓤是杏黄色的,咬一小块到嘴里,用牙齿笼着,舌头颠着,在嘴里嘘呼上几圈,待被凉津津的口水浸得温一些,再咽进肚里。吃着吃着,不知道哪里就会冒出一股糖汁来。探着身子,嗟着下颌,时不时地还要舔几下手指,等烤红薯吃完了,手也没地方搁了。紫皮的烤熟了,皮会裂开,干干的,瓤是桔黄色。很多女生喜欢吃,据说是像糖炒栗子,这下可就显得物超所值了。栗子味的窝瓜,赛梨的萝卜,号称大众烤鸭的京酱肉丝,都是好吃不贵,还多了一种念想,老百姓自有老百姓的生活智慧,日子一样过得乐乐呵呵的。

家园 山东的红薯干也蛮好吃的。

我说这话胆气不足,因为曾被训斥:红薯干当饭吃!你试试看!

家园 看薩的文章有朝花夕拾的感覺

不知不覺之間已然老了。

家园 红薯这家伙,山东叫地瓜,江苏叫山芋

除了北京,我在这两省待的时间长些,略知道点。小时候见到的,是一个大汽油桶作烤箱,内壁挂着红薯,掏出来时那个热乎,那个好吃。

GraceMM说的红薯干,着实劲到有嚼头,蒸好后切块有时加糖风干,就成了。

土豆/地蛋也可以这么做,只是似乎不如红薯/地瓜好吃。

家园 写得真好――活脱脱一个馋猫
家园 发现老萨与小魔女的闺房乐趣竟然是

抢烘山芋吃!哪天萨将房间遍插蜡烛,烛光摇曳下,墙上上演那个夫妻双双抢烘山芋的皮影戏,那个浪漫啊。。。

家园 东西做精致后也会失去味道

鬼子把什么东西都做得很精致,这是日本文化的精髓,做什么都讲个“道”。

家园 纪念一下

怀念小时候的烤红薯。。

记忆中最早的烤红薯是在3、4岁时。在乡下的老家,冬天。那时,身边似乎都是土黄的颜色,土黄色的墙、屋子,好像人们的衣服上也有一层土黄的颜色。每天炊烟升起的时候,我就坐在土黄色的灶台旁边看奶奶烧火,也帮着奶奶把晒干的蜀黍杆折成几段,填在灶塘里。饭烧好后,奶奶会在红红的灰烬里埋上几个小红薯。等吃完饭,红薯就烤熟了,成了我半晌的点心。

那是我记忆中最香甜的味道。。

家园 好馋人。。
家园 如果问老爷子也许还有新的内容

据说海军的炊事班常常弄一块铁板放在甲板上,就可以自制烤鱼,不过,我想这是南海舰队的事儿,要是俄罗斯的北海舰队啊,那恐怕就该改自制冰激淋了。

家园 的确如此,比如红烧肉,只有一大碗吃来才过瘾

要是一个小瓷盘,放上两块,那就不能叫红烧肉了。。。

家园 唉,这土黄色的确温馨啊。
家园 :)

谢谢,皮影的本事我只学到了学狗和老鹰,还有鹿,再复杂的,就没戏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