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保守的革命者――在杨振宁荣休晚宴上的讲话词 -- 不爱吱声

共:💬105 🌺103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中子和质子质量之差

中子质量:1.67492716*10^-27Kg

质子质量:1.67262158*10^-27Kg

大概差了3个电子质量的样子。千分之几的量级吧。

中子和质子的这种差别,人类早就注意到了,中子可以经过beta衰变衰变为质子,而相反的过程却不可以发生。当Heisenberg天才地提出用同位旋来把质子和中子表述为同一种粒子的两种不同的同位旋态他也知道这种差别。杨振宁在他的同位旋概念的基础上又提出规范场。物理中从来没有绝对正确的理论,所有的正确都是近似的。相对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牛顿力学可以说是错的。但是在宏观领域,牛顿力学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很好的近似,从而照样可以用。

李政道的那段话其实很不厚道,或者说他很妒嫉杨振宁吧,杨振宁那时怎会不知道质子和中子差别这样的大众常识?他那样的做法做物理学中是很常见的,不仅是Heisenberg这个例子,我原文中列出的Fermi的例子也是一例。

家园 关于偷换概念,说明一下

我那篇帖子是从mit上直接copy过来的,本来也是回白子兄转的那篇帖子的,但是因为中间大家又灌了不少贴,以至于回的时候回应的观点和原帖的观点不是很一致了。在这里又看到这篇帖子,想都没想,都拷了过来。见谅。最近反击这样的帖子无数次,人都麻木了。

家园 我觉得你没有仔细看李的谈话。

你在最后一段,其实又有偷换概念之嫌哦。你笼统的用一个“质子和中子差别”,可是到底是什么差别?是质量不同的小差别呢(你在这个帖子开始时候提到的)?还是李文中提到的那种导致宙称不守恒理论产生的重大差别(我们所讨论问题的关键)?在这里,你把他们混在一起了。而照李政道的说法,当时对这样的差别想到并来决绝问题的根本就不是“大众常识”啊。

家园 我并不是说因为你的观点和原帖子的观点不一致,所以才是偷换概念。
家园 这个.....

宙称不守恒?您是说宇称不守恒吧.Yang-Mills方程写出的时候,跟宇称不守恒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你是说同位旋不守恒,同位旋不守恒的源于质子中子之间的差别,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认为这种差别在于中子不带电而质子带电所导致的中子不强烈参加电磁相互作用.

这样质子因为有电磁场,所以一部分质量要被场带走,这样质子所以要比中子轻一些.所以有质量差别.这个一般我们讨论的时候都以为是不言自明的.

在基于SU(3)Yang-Mills规范的夸克理论出现以后,人们有新的解释,据说质子和中子质量之所以那么相近,是一个偶然对称.这个我就不是很清楚.

家园 杨的方程确实和宇称不守恒没有关系。

没有那个帖子说有啊。恰恰如李政道的说法,杨的理论没有考虑宇称不守恒,所以“出发点错了”。

你说的其它物理知识,我觉得和李政道说的一样。

家园 无语....白子兄看来一直搞混了

白子兄,您好像把同位旋不守恒和宇称不守恒完全搞混了...李政道说的是同位旋不守恒.

拜托您再读一遍李的文章或者不耻下问一下您物理系的朋友

Yang-Mills理论提出于1954年,2年早于李杨提出宇称不守恒,李怎会如此愚昧的要求Yang-Mills理论要宇称不守恒?退一万步假如这两者在当时被认为是有关系的话..

家园 我也几乎无语了。

你在上一个帖子说,“Yang-Mills方程写出的时候,跟宇称不守恒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我只不过在我的帖子里表述了相同的意思,怎么就是把问题搞混了,怎么就要让你无语了呢?

你对牛顿和杨搞双重标准,在这里对我又搞双重标准。明明说一样的话,一个好,一个孬。内行就是牛啊。再次为你的气概感佩。

大家看看这两句话:

“Yang-Mills方程写出的时候,跟宇称不守恒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嫖姚兄语)

“杨的方程确实和宇称不守恒没有关系。”(我说的)

家园 那可否解释一下你这句话?

"恰恰如李政道的说法,杨的理论没有考虑宇称不守恒,所以“出发点错了”。"

这两个理论你也认为没关系,为什么会因为杨的理论没有考虑宇称不守恒所以出发点错了?

家园 你先解释一下我上一个帖子吧,为什么我说了和你一样的话,就你对我错呢。

你在上一个帖子说,“Yang-Mills方程写出的时候,跟宇称不守恒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我只不过在我的帖子里表述了相同的意思,怎么就是把问题搞混了,怎么就要让你无语了呢?

你对牛顿和杨搞双重标准,在这里对我又搞双重标准。明明说一样的话,一个好,一个孬。内行就是牛啊。再次为你的气概感佩。

大家看看这两句话:

“Yang-Mills方程写出的时候,跟宇称不守恒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嫖姚兄语)

“杨的方程确实和宇称不守恒没有关系。”(我说的)

家园 【原创】续:外行的不负责任的声音

随便挑几个错:

1。“在1962年前,他和米尔斯1954年发表的错误论文,并自己和李政道合作的论文所否定”,没有一个物理学家敢说Yang-Mills1954年的文章是错的。李政道本人也只说是出发点是错的。

2。“杨振宁除了有 1956年跟李政道合作发表了关于宇称不守[cchere.com 西西河 白子]

恒的文章,其他并没有取得特别重要的成果,只有宇称不守恒是他可以值得一吹的(李政道可多了)”李政道多在哪里?除了宇称不守恒,请另外再列出一个这样级别的工作来

3。“但是,他没想到,知道内情的远不止吴大猷,还有他妹妹杨振玉”,杨振玉已经在香港说,李政道所说根本不实

4。“大家首先要了解一个事实,杨-米尔斯规范成理论,虽然是提出于1954年,可是就其本身而言,是错误的!我想这才是杨振宁绝对无法因为发表了 1954年的这篇开创规范场研究的重要论文,却无法因“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得到诺贝尔奖的原因,因为就其本身而言,是错误的,怎么能得诺奖。实际上,在规范场理论上,早就颁过诺奖了!”真是无知者无畏啊,你说颁过奖了,请问是哪一年的,谁得了?这位原作者讲话经不经过大脑?这样一查即明的谣言也敢造?你到底是来帮谁的?

5。“此外,大家要知道,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至少大体上来说,是严格按照学术成就的高低评选的。但是吴健雄1958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陈省身是数学的,1961年当选,其次是林家翘,1962年当选,再其次是李政道,1964年当选,而杨振宁是李政道之后一年即1965年才当选的。显然,在 1964年之前,李政道的学术贡献,要比杨振宁的学术贡献大,水平也更高。那么,在与宇称不守恒有关的三个人,李政道、杨振宁、吴健雄当中,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吴健雄反而比李政道和杨振宁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呢?”这个再次暴露了原作者的无知和愚蠢。美国科学院院士当选的必须是美国人,就跟中国科学院院士需是中国人一样。杨比李晚一年只是因为他比李政道晚一年入美国国籍。这一点对于李政道来说,好像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

“杨振宁告诉全球华人公众的,都是经过部分隐瞒、筛选,部分过分夸大的、言过其辞的吹嘘,起目的始终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如此不择手段,世所罕见,鲜有其匹。”原作者因为别人娶了年纪小的老婆,就这样无知又无耻的大肆造谣,如此不择手段,才是世所罕见,鲜有其匹!!

家园 【原创】他一手创建了清华高等研究中心

我知道他对高研中心的捐款:初期就捐过10万美元。最近曾一次性捐款100万美元。在香港为高研中心募捐1000万美元。

就不谈他的名气这种无形资产了。不要说一个再婚的女人的,就是奖他10个8个未婚处女,也不为过

家园 有个小问题

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虽然杨和密尔斯1954年的文章出发点是不对的,可是他们由此而写出了“杨―密尔斯规范场”方程式。这方程式不能用在同位旋上。但是20年后,略加推广,用在夸克间的色动力学作用上是完全准确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50和60年代,杨和密尔斯规范场的文章并不受物理学界重视的原因。

我从别的地方看到的 貌似这个推广工作,是跟杨无关的另外的人干得活,并且因这个推广证明而得了诺贝尔奖

是别人把他的东西废物利用了,这荣誉不能归给杨吧

家园 【原创】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你说的这段话是李政道讲的.对Yang-Mills理论作出这样评价的人,据我一个物理系科班出生,目前正在混高能物理这碗饭的人所知,只有李政道是这么说的.一个与杨振宁关系这样不好的人所作的评价是不是客观是一个很值得怀疑的事.

第一,首先看出发点是不是不对的.同为旋守恒是Heisenberg很早以前(30年代?)就提出一个理论,这个理论把中子和质子统一同一种粒子的两种不同的状态,这个理论自提出起,大家就已经注意到同为旋不是严格守恒的,因为质子带电而中子不带,这是个稍具常识的人都会知道的事实,而如果我们认为同为旋是守恒的,相对的误差我记得是大约千分之几.可以说同为旋守恒从一提出起,就是被公认为近似正确的,以致今天,仍然是很多教科书中的经典.我活了这个大,只看到李政道说这个是错的,一般物理学界的从同为旋这个概念产生开始说法就是,这是近似正确的.

第二,关于20年后那段略加推广的话.Yang-Mills理论提出的时候,是把Abel的规范变换U(1)推广到了非Abel的SU(2).在那篇文章里,第一次从规范不变性导出了一种相互作用,这是一步石破天惊的突破.李政道也说后人略加推广,就是正确的色动力学.这个略加有多略加呢?就是又有人把SU(2)推广到了SU(3).这个工作的天才度就不那么令人佩服了,鄙人这样的草包,如果给我Yang-Mills的那篇paper,以鄙饭桶现在对李群的了解,大概一两个星期就可以做出来.已经是机械劳动了.

另外李政道没有提到,Yang-Mills本身的SU(2)那个理论,也不是说就消声匿迹了.这个理论因为提出时,SU(2)Yang-Mills场的波色子必须是零质量的,而后来的弱相互作用场的量子却是有质量的.这样就产生了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有个叫Higgs的人提出著名的Higgs机制,从而使SU(2)的Yang-Mills场获得了质量,从而构成了整个弱相互作用的基础.

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理论物理最重要的进展都是基于Yang-Mills理论的.建议你多看看除李政道以外物理学家的评价.你就不会认为,Yang-Mills理论是废物了--恰恰相反,对物理学的绝对大多数来说,这个一个光辉的思想,是一个可以和Einstein,Maxwell的顶尖工作并驾齐驱的工作.如果你不愿意看太专业的东西,推荐你看这两本书A.Pais的inward bound,和Crease&Mann的the second creation,这是两本大家公认的最好的今现代物理学史.你会看到和李政道非常不一样的评价.

下文引用美国Bower奖委员会授予杨振宁Bower奖的citation(诸位可以看到,一般物理学界对这个理论的评价是可以和Newton,Maxwell,Einstein媲美的):

"This theoretical model, already ranked alongside the works of Newton,

Maxwell, and Einstein, will surely have a comparable influence on future

generations. These scientific contributions combined with his championing

of understanding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world and his promotion of

science education among the youth in all corners of the globe reflect the

scientific and humanitarian genius of Franklin(i.e.杨振宁) himself."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杨对 《李政道传》(by季承)的反击

这里面对许多流传已久的针对杨的说法做了一一辩驳,我觉得很有意思。值得一读。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嘛。

河里不提倡全文文摘,下面只提供链接。杨振宁回应“杨李决裂”:《李政道传》有不实之处网易的链接。还有一篇第三方写的与季承先生商榷:评“李杨之争”怎能如此不严谨

八卦一下,季承就是故去不久的季羡林先生的儿子。

为完整起见,下面是《李政道传》书中观点的链接大家可以对照阅读:季承:李杨之争起于排序 我与父亲季羡林只是朋友《中华文摘》文章:李政道与杨振宁恩怨始末(文摘内容基于季承的《李政道传》)。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