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0 前言:关于世界观和信仰 -- 海碗

共:💬69 🌺19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8 一些参考

主要是对于思辨和相关领域知识的一些介绍。网络时代,如果链接失效,请自行从网上查找。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佛教因明论》http://item.jd.com/10525002.html

《刚晓文集》http://www.jcedu.org/edu/wenji/gangxiao/ym/ym.htm

《童蒙止观》

《佛教认知理论》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d4LdR2bj4j-EUdYn_7fnfuiv2thk2R0C3xHEnW8_k6H-8DZXMr_i7Je6NTC3MZxnYZFo8_fAriPOvvTcE_Va408aGz1-9-OzIlTdIfnw0VS

《宗义建立》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1268898907&uk=3795636088&fid=1976572771

《花出青嶂》,内容是关于禅宗修行及体验的解释。这本书只要10元多点。http://item.jd.com/1068432146.html

家园 我可以相信本质、本体皆是虚无,万物皆从虚无中来....

但是,却难以相信对本质、本体的各种感觉都是虚无。墙是坚硬的,坚硬不是虚无的,否则我就可以穿墙而过了。墙的坚硬如果只是我头脑中的一个概念,它来自于我的感觉,我为什么无法改变我头脑中的这个概念?

家园 这个可以从思辨中想清楚

我当然承认墙是坚硬的,我也不能穿墙而过。另外,我说过“本质”不存在;但“本体”作为概念是存在的。而且,感觉并非不存在,感觉和意识的抽象总结功能,其实是一切概念建立的基础。

我感觉到墙难以穿过,但这不代表墙具有坚硬的本质,这只是我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基于我的身体的机能和特征的。

这的确是不容易想明白的,其实就像各种恐惧的去除一样,只有到最后彻底想明白了才成。

假定你获得了“光蕴”或电磁生命的形态,那么墙可能对你只是一层空气,你可以轻易穿过。如果你觉得这太远,那么,如果你的力量够大,那么墙壁对你不过是一块豆腐。对于勘探用的钻头,墙也不是“坚硬”的。这是“缘起”的意思。

关键是是否承认这些是不是真的。但是禅定中,据说穿墙而过的事例不少。但是最起码的,墙壁是不是很硬,真的是因为我们人就是这种机体、这种感受,这不代表墙具备什么“很硬”的本质。

所有这些,都要从思辨中一点点确认;很多直觉是靠不住的。

家园 相当好的对世界观和佛教观点的介绍

促使我思考,原来我很多生活上的烦恼是和世界观,人生观有关。秉持其他世界观的人眼中的世界是和我眼中的那么不同,以前的我太狭隘了。继续看,花一个。

家园 祝福,愿越过越好

基本上,佛教的确认为:苦乐都有原因,而知道苦乐的原因,才是最有用的智慧。的确,不同的世界观,看待事物的方式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家园 **做了个PDF版本,提供下载,方便阅读

下载地址如下: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66509027.html

另外,有一个我收藏的《上帝掷骰子吗_量子物理史话》PDF版。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66509026.html

恭祝阅读者快乐、发财。

家园 谢谢海碗大牛

先送花,再下载.

家园 腊月三十,能有学习研讨的机会也不放过

  有句话书到今生读已迟,所以就算腊月三十,能学习研讨也不放过。反正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乍死乍生也不知道到了哪一世。

  觉得楼主写得非常精彩,见识了原来这就叫洗脑,由浅入深,条理清晰,一步步引入“圈套”。文中说的道理我虽然知道一些,但以前学的时候接受的过程跳得很快,等回过头来跟人讲的时候就不知道从哪里讲起,而看过此文后于入手处若有所得。

  对文章本身没有任何意见,只是看过之后引起一点思考,提出来探讨一下。

  1. 因果律本身,也是意识的抽象总结。

  这么说不是反对因果律,而是说因果律并不确定就是“真实”的规律,更多的是一种假设,是一种信仰,尽管我也有这种信仰。于是根据因果律这一假设去否定上帝的假设或者梵的假设,显得道理并不是很充足。

  但就算因果律是假设,也不影响中观理论,因为中观(应成派)的核心就是说,任何概念或感觉都是名言假立或者心上的假象,“感觉”并不比“概念”更真实,这种对一切真实性的彻底否定就是空性,而缘起就是假立的意思,所以这种空性和缘起是同语反复。大家可能注意到了这里的中观思想比楼主介绍的更彻底,这就是应成中观思想。这种应成中观思想,自然能否定上帝和某一类梵。对于假立的一切现象呢,则并不否定。

  2. 六识里,对于行动力强调不够。

  六识就是前五识加意识,也就是“感受”加上“分析、总结、推理、归纳”的能力(文中的说法是唯二“真实”的东西),这都是属于认识世界的范畴,欠缺影响和改造世界的范畴,比如激情冲动的行动力在哪里呢?这一点其实成为某些佛教理论的一个潜在的缺陷。比如道教就认为自己可以出阳神,而佛教一般是修习出阴神,差别就在于阴神缺乏激情感气韵。其实佛教的色界定就相当于出阳神的能力,不会缺乏这个能力,但某些理论确实没有明确界定出这类概念,在实践中也就容易造成学徒的偏向,容易枯坐而达不到色界定,理性认识到了,脾气却不容易改,没认识到是修行方法有缺失反而容易给自己的脾气找借口,最终迁延时日而不能进步。

  理论上的缺失也就对于“慈悲”为什么是必要的讲的不透。只要解脱了不入轮回了不就完了吗?慈悲一下只是想做个好人吗?就没有更进一步的理论上的必要性说法了吗?

  其实慈悲跟激情冲动的行动力有关,跟是否容易进入色界定有关,跟情感有关,跟脾气的控制有关,跟崇拜信仰有关。上帝这一假设,就是心开放趋于宁静时的体验。

  中观应成派对这方面的处理会比较好,名言假立或者心上的假象,就代表了两方面的现象,前者跟智慧有关,后者跟慈悲有关。对于禅定,前者跟无色界定有关,后者跟色界定有关。对于上帝,也并无根本上的排斥,而是作为修行的一个阶段----天人乘。

  大年三十能有机会在这里探讨,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挖掘自身并得到更多更大的快乐。

家园 多谢欣赏

有人看,我很开心。

如果说心得,那就是真的希望有人能致力于寻找并获得真正的快乐;这要有前提:他得确认什么是真正的快乐;然后他得确认快乐的原因,并思考这些原因是否可以达成。

其实,慈悲和利他,应该是快乐的根源;犹如春天的种子之于秋天的果实。

于此佳节,普愿一起有缘者,皆能获得恒久的平安、喜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