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一)——无产阶级民主 -- hawlyu

共:💬8 🌺2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一)——无产阶级民主

最近很多人在谈论国内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政治体制需不需要改革,如果需要,要怎么改呢?我认为要谈政治体制改革首先要理解我们政治体制的根基——无产阶级民主,也即人民民主专政。

无产阶级民主是针对于资产阶级民主而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民主在现实中的第一次实践。马克思同时对此次事件作出了评介,从评介里面可以得出,马克思理念中的无产阶级民主有两个重点:1、普遍性参与政治,2、没有具体的国家,而是超越国家的形式。(有兴趣的兔子可以找马克思的原文看)

如果有兔子打过星际争霸,应该知道里面有个神族,无产阶级民主在这个时候的含义有点类似于此。在一个群落里,每个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群落里的任何人都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力和能力,没有阶级的分别,有的只是由于能力和个人意愿等原因而形成的职位的区别。

后来,巴黎公社失败,列宁把无产阶级民主这个概念放在一个国家的形式里,建立了苏联——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随后,按照苏联的模式,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建立起来。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在国家的形式里,无产阶级民主怎么具体怎么实施?它又是什么?在实践里,尤其是苏联模式的实践里,当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为了保持国家的正常运转,自然而然产生一个官僚阶级。而官僚阶级的惰性,排外性,也让国家内的其他人群渐渐失去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力。无产阶级民主成为一句空话。

中国建国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GCD人也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建国前几年的蜜月期后,官僚集团也在中国这个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兴起了。经历了59年的庐山会议和三年困难时期,随后国家经济虽然得到部分恢复,但又产生了几个问题:1、资产阶级是否会在无产阶级中诞生,2、参与政治活动的局限于官僚和部分知识分子,无产阶级民主没有得到充分实现。同时,苏联的官僚集团已经形成一个特权阶级。有鉴于此,毛泽东发起了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最应该注意的是文化两个字,这个字目的是为了把这个革命局限于文化这个范畴中(虽然后来这个美好的愿望彻底失败了),也即局限在关于政治讨论中,目的是为了具体实施无产阶级民主,使人民能够普遍性参与政治。当时的具体措施有,官员下乡,体验生活,农民入城参与政治生活讨论等。

无产阶级民主又可称无产阶级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它分为对阶级内部民主和对阶级外专政这两个范畴。因之也就意味着要实施无产阶级民主必然要划分人民和敌人两个范围,而这个划分有政治上的和结构上的区别。在政治意义上,只要是可以转变的,那么即使是资产阶级那么也应该属于人民的一部分,这是是属于主观确定的;在结构意义上,那么就是由你的资产、血统等客观因素确定你的阶级性(后期,文化大革命就采用这个划分了)。

说到这里,可以总结出无产阶级民主在实践中所产生的几个问题:1、无产阶级民主的目的是为了使所有个体都能随意按照自己的意愿参与政治生活;2、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过程中,本身是消灭了阶级的,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人人是平等的,是个信奉平等主义的国家;3、由于国家机器运转的需要,需要一个官僚集团,而官僚集团很容易会形成一个特权阶级,垄断国家的政治生活;4、在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市场化是否会在无产阶级中产生资产阶级;5、阶级的概念是固化的,还是动态的。

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在中国,路线之争暂时停止,全民由既革命又建设转向单纯的建设上了。记得83年关于人的异化的政治性讨论也只是浅谈即止。而这时的苏共已经彻底蜕变为特权阶级了,根本谈不上什么无产阶级民主了。

而在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始,无产阶级民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路线之争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关于“市场化”、“经济”这类单纯经济建设的讨论。国家价值观的阵地弃守,因此,理所当然,那时一方面,国人精神上没有归属;另一方面,西方价值观协战胜苏联——第一大社会主义国家——之风全力进攻中国。政治活动不再是路线之争,而是颠覆政权之争,这很明显不是无产阶级民主。

归根到底,无产阶级民主是相对于资产阶级民主而言的。资产阶级民主,尤其是早期的资产阶级民主是只有具有一定资产以上的该国公民才具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力,也即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即使后来经过演化,但资产阶级民主也只是表面上的全民民主,但实质上依然不能代表全民利益。到了21世纪,08年金融危机后,资产阶级民主的缺陷越来越暴露无遗。

而这时无产阶级民主在实践中也是停滞不前。

中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它都实施的是且只能是无产阶级民主,而不是资产阶级民主,因此资产阶级新自由主义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这个在邓选里早已被批过。

那么无产阶级民主到底是什么呢?它怎么在国家这个形式中具体实施呢?这个在今时今日依然是个有待探索的问题。但是人民能够普遍性地参与政治生活;以及在参与政治生活中,各个群体之间的路线纷争应该局限在人民内部矛盾范畴,而绝不能采取文化大革命那种极端形式,我认为这两点应该是无产阶级民主的关键所在。

PS;我这里所说的政治采用“政治就是谁统治、治理国际和国家的价值取向,也即怎么走”这个概念。

通宝推:airman,
家园 无产阶级民主要不要选举?

无产阶级民主要不要选举?选举经费从哪来?无产阶级民主如何摆脱金钱操纵?

在现阶段,这个问题无解。无产阶级民主在老马理论上,估计要等人均10万美元,基尼小于0.2的时候才能实现。不过这时候,也都不是无产阶级了。

家园 关于民主的原则,我一直有个疑问

民主,究竟是每个人以自己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然后大家协商之后,各自做出一定程度的退让,达到民主。

还是,每个人以所有参与民主的全部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然后大家协商之后,得出一个相对最佳结论,为之民主?

问题是,第二种民主,如何实现涅?

家园 选举只是实现民主的一种途径而已

选举只是实现民主的一种途径,而实现民主有很多种途径。如果单纯地执着于选举这种途径,那么很容易会造成庸俗的权力之争,脱离真正意义的民主政治了。在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民主的具体实现途径已经有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同时选举也有很多种具体形式。假设选民对候选人的政治思想和执政能力等完全知晓,那么选举经费只是为了破坏选举本身的公平罢了(比如贿选)。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层级选举和美国以前的精英选举都是其中的一种尝试。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迅猛发展的现在,传递候选人的政治思想的费用已经可以逐步降低,因此,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在保证选举公平的前提下,选举经费可以降到近乎于无。

家园 说道点儿上了,花一个

唯选举论,是民主原教旨主义者,即民粹。

家园 关于无产阶级民主如何实现的话题不多,请继续写
家园 民主是个超越国家的概念

无产阶级民主从诞生开始就是要超越国家,理想意义上的民主应该是个人利益即群体利益,两者互相统一,群体事务完全按照个人能力而分配,群体方向上的事情由全体共同决定、共同监督、共同负责。当然了,这个现在还只是个理想。

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国家利益、短期利益、长期利益……在现实生活中众多利益纠缠在一起,要想实现理想状态下的民主至少在可见的未来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民主的具体实现方法和所体现的思想也随着时间、地域、人群等的变化而一再变化。比如西方有些国家采取了利益集团轮流坐庄的模式,在它坐庄时,其他利益群体承认它在不严重损害其他群体利益的同时,可以大力获取自身利益;有些国家则采取了一个阶层收买其他阶层的模式;还有像我国,则是把GCD建设成为人民中的先锋组织,起引导人民的作用(这部分在第二部分,我将会详说)。

按照博弈论,帕累托最优解是在信息不充分、人们不互相信任的情况下,群体所作出的最优解。如果想要达到民主意义上的最优,也即你所说的第二种情况,那么保持的信息的充分,和人群对政治的信任是最起码的要求。

家园 期待下文,这确实是个非常关键的话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