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民族故事(二):蒙族 -- cxwangy

共:💬22 🌺176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看贴不仔细,还忽略了历史国情

是让小伙子摸老婆,不是不是让老光棍

那时候平均生命才40多,能差几岁?

比现在的大叔控差别小多了!

“和没媳妇的年轻小伙结婚。当时的老太太不愿继续和回族丈夫过。于是参与了自主选择。为了对小伙儿们公平,自主选择的方式是:小媳妇儿们被麻袋罩起来,外人看不到。村里没有老婆的小伙儿们就去摸老婆

家园 海西哈萨克的事情比较复杂。嗯,好像和乌斯满的事情有关。

记得河里有帖子讲过这个事情的。

网上也有介绍:

哈萨克族迁居青海始末

外链出处

不得不说,还是解放好。

家园 当年不少“八千湘女上天山”,你以为是自由恋爱

王胡子从湖南、山东等地以招兵的名义把妇女拉到兵团,到了才知道是给兵团的这些老兵做老婆的,哭的稀里哗啦。

有什么功夫拉拉手,花前月下。一部分男兵来看,女兵点头,大部分是排两边,拽起就办集体婚礼,女的不同意的,组织出面。

家园 能一样么,你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

八千湘女顶多算包办婚姻,麻袋扛人叫贩卖人口,能一样么?

八千湘女都是有一定文化的,进疆后有不少当上各级干部,现在还有很多在世,当年什么情况有大量资料在,不是你可以信口雌黄的。

外链出处

 

最早一批湘女大多进了机关,有的去了卫生防疫站,有的做收发员。1951年的主要到农场。我们是1952年来的,基本上分三个地方,百分之五十留在各大兵团,还有200多人到了阿勒泰地区,还有的人到了石河子。

  到了1954年就正式成立了生产建设兵团。集体转业也是在1954年,一部分是到生产建设兵团,老一点的就去地方政府,做乡长啊,镇长啊什么的。

  我们这批女兵主要是搞财会、医务,大多进了工厂,有去钢铁厂、水泥厂的,也有进修配厂、棉纺厂的。我被分到了七一棉纺厂。棉纺厂在迪化东郊,大家背着背包,提着行李,走了半天,也没看见工厂的影子。最后,队伍停了下来,带队干部宣布,到工厂了。我四下里望了望,问道,工厂在哪里呢?干部笑一笑,乐观地说,它在我们的汗水里,只要我们不怕苦,肯流汗,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蓝天为帐,大地为床,大家放好行李,就开始打土坯,修厂房。

  我们那个年代,都非常满足。那时在工厂当个工人很光荣——伟大的工人阶级!

我们那代人婚姻有三种,第一种是分配婚姻,也就是领导完全包办。第二种是道德婚姻,经过人家介绍以后在一起磨合,最后就结婚了。我属于第三种,领导创造机会,结婚后慢慢培养感情。

家园 对小伙们公平,对小媳妇公平么?

要説历史,这种做法和土共历史上的做法是完全相背的。

家园 你把套麻袋想的过于不堪,而把领导包办想的过于浪漫

当年给光棍分配老婆,是肯定要征求妇女意见的,当时旧社会过来的农村穷苦妇女没那么多想法,就是搭伙过日子,跟谁不是过,只要能养家。为了避免起争执,遮住妇女的脸蛋与身材,挑了就要负责,如果始乱终弃,就要人民民主专政的干活的。

领导包办,对小知识分子而言,并不那么美好,只是人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总要往好的方面想,不然几十年的屁铳子,别说旁人,就是自己的配偶子女都受不了,能有好日子过?

外链出处

 那时候,女兵们最害怕听到那个“谈”字。只要一听说哪个首长要找你谈话,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首长找谈话”。到了部队,组织代替了父母,婚姻一旦被组织决定,也就只有遵从、认命了。当年兵团六师十六团政治处工作总结中说,女兵们“普遍怕与年纪大的干部结婚,怕不顺个人意。由组织上决定,不按婚姻法办事”。

当时一首打油诗,反映了这些湘女们的命运:婚姻法,婚姻法,男四十,女十八,跑到新疆找爸爸,配的是夫不是爸,生儿育女把根扎。除了招收8000名有一定文化的湖南女兵先解决老同志的婚姻,王震还四处“化缘”。1951年,从华东招收了2000多名部队医院的护士,以解决营以上干部婚姻问题,还从山东招了一批妇女,以解决连排级干部的婚姻。山东妇女大多已经丧偶,她们的丈夫死于一场又一场的战争。后来,还有国民党起义部队一些老兵没有成家,于是,王震通过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又招了920名改造好后“从良”的妓女进疆。

家园 谢谢解惑, 另谢好文,

最喜欢这类第一手点滴回忆,勾勒一个时代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