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恒星纪元前》核聚变新路线的科幻小说,历史大剧 -- azhe73

共:💬91 🌺24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整理】第四十二章 飞龙在天

我惊惶地叫着:“贝贝,贝贝。”猛然间身体跌落下来,突然发现自己跌坐在坚实的地板上,原来是做了一个噩梦,腰上的旧伤还在隐隐作痛。我揩干脸上挂着的泪水,逐步清醒过来,自己还在地下深处的核战指挥中心的休息厅里,身上披着别人给搭上的毛毯。休息厅里已空无一人,墙上的“窗户”还定格在苏伦和贝贝出现过的监控视频上,不过从画面上看当地的天色已经黑下来了。看看表,我这一觉睡了两个多小时。

我头脑里还在回味刚才的梦境,一种奇怪的感觉抓住了我,脑子里一直浮现着苏伦微笑着向我招手时的梦境,她手上的那串吉祥手链,还有苏伦身后巨大的抛物面天线。好像有什么重要的东西想抓又抓不住,吉祥手链、抛物面天线,这有什么联系吗?我拼命回忆试图抓住大脑中忽隐忽现的东西,突然间灵光乍现,我奔出休息厅,冲向刚才工作的机房。

“都快起来!立即开始工作。”我冲进机房大喊起来。

“Ω”小组的同事们东倒西歪地在沙发、椅子上酣睡。他们听到我的声音一咕噜都爬起来了,知道我一定有了什么重大发现,满怀期待地等着我的指示。我大声地问道:“为什么没有考虑反导系统的因素?”

听了我的话,其他人象泄了气的皮球,只有施铭剑仍然不动声色地向我解释:“反导的技术难度和成本数倍于导弹攻击技术,费效比并不划算,因此现代各国的反导系统都只能防备少量的导弹攻击,对付那些中小国家的导弹系统还差强人意。一旦打起全面核战争就聊胜于无了。我们在‘推背’系统中已考虑了各国现有反导系统这个因素,但对最终结果没有任何影响。”他接着解释:“危机爆发之初我们也考虑过利用羲和装置建设卫星反导天网系统,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只需要在轨道空间布置几百颗高能反导卫星,但关键就是时间,敌人根本就不会允许我们有时间和机会进行大规模的……。”

我打断了施铭剑的话,说:“建不了天罗还有地网啊。”他们都愣住了,不明白我的意思。我说:“大家知道‘驭龙工程’吗?就是人工控制极端天气的防护工程计划。”因为这是近年来国家执行的最大的一项工程计划,所以大家都听说过。我接着说:“我参与了驭龙工程的论证和方案评审,我刚刚有种直觉,利用这些基础设施,能在短期内构建出严密的地基反导系统。”我简单说了自己的想法后,这群中国当代最聪明的脑袋立即就明白了我的意图。

几分钟后“驭龙工程”的设施分布图就出现在墙上的显示屏上,全国一百多座大型城市已完成了“驭龙工程”建设,每个城市都被几十座巨大的圆型抛物面天线和扇形的多频谱超级激光阵所环绕,示意图上看起来每个城市都象被套上了一个吉祥手链,那些圆型抛物面天线和扇形多频谱超级激光发生器就好像吉祥手链上藏天珠玛瑙石打磨的组件。更妙的是,“驭龙工程”还沿海岸线和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 设立了防线,全国近万座巨型设施在羲和装置巨大的能量支持下,能够改变局部地区大气的水热条件,从而改变极端气候的强度、范围和路线,有效地保护了中国主要城市和人口稠密地区。我的想法是集中调配这些巨型装置,对来袭导弹进入区域进行高强度的能量投射,形成瞬间的高温高压保护层来摧毁来袭导弹。就如同传说中,阿基米德用数千面镜子反射阳光点燃罗马军队的战船一样,只不过我们发射的不是阳光而是“人造太阳”的巨大能量。

很快负责理论计算的人,根据我的设想得出了结论,理论计算表明,“驭龙工程”改造的反导系统能够将99.9%的来袭弹道导弹摧毁在6万米以上的高空,低空来袭的巡航导弹在距离我国海岸线和黑河-腾冲一线的100公里外被摧毁的概率为99.7%。结果非常让人振奋。

原理虽然简单,但我们心里都非常清楚,要短时间内改变这么庞大系统的工作模式和功能结构简直是不可完成的任务。不过这是现在看来唯一的救命稻草。我们立即着手研究分析“驭龙工程”设计文档和工程资料。让我们惊讶的是,整个系统似乎是为我们的工作量身打造的一样,负责进行系统分析的组员说,只需要将“驭龙工程”的控制系统与战略预警系统的数据链连接,并开发出一套辅助决策系统就可实现我们预想的功能。施铭剑告诉我,数据接口开发工作比较简单,辅助决策系统利用‘推背’系统的部分功能模块也能很快移植。整个软件工作从设计、编码和测试完成估计只需要三天。现在剩下的难题是无法进行实际的功能验证测试,因为目前的局势下通过发射模拟来袭导弹来测试系统有提前引爆核大战的危险。施铭剑想了想说,探空气球和气象火箭可以作为替代方案,只要获得高空测试数据就能满足要求了。

方案确定以后,立即以统帅部的名义下达了紧急命令,全国所有相关单位都必须执行“Ω”小组指令。我们立即兵分三路,软件组负责软件开发调试;执行组负责接管“驭龙工程”控制权并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测试验证工作;我交给施铭剑一项更重要的任务,通过简化决策条件,在最短的时间内计算在有效反导系统建立后,打破黑暗森林状态的有效解。

布置完任务后,所有人立即进入全速工作状态,开始为全中国人和全世界人的命运争分夺秒。当大家都按我要求开赴各自战位,只留我一人坐镇“中军帐”时,高速运转的大脑才突然恍然大悟,当初单伯镛老先生为什么那么激烈争论,为“驭龙计划”全力争取到了“羲和2号”的使用权,同时在设计方案评审阶段又力排众议,设置了全国控制中心,并力且主增加建设黑河-腾冲防线,当初的这一切安排都为今天的方案埋下了伏笔。老先生真乃神人也!时时处处都有深远的谋划,总是想到了所有人的前面。这位深谋远虑的大智者不知道现在被转移到了什么地方。这次劫难过后,如能有幸重聚,必须大醉一场,告诉他今天这里发生的一切,再听他吟唱《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五天后“驭龙工程”的改造计划全部顺利完成,我们在短短五天内构建了一整套严密的地基反导系统!拿到报告结果的时候我知道中国已立于不败之地。与此同时,施铭剑小组的报告也交到了我手中,验算的结果让我几乎晕眩。就在审读完两份报告的最后一个字,还没有来得及汇报上交时,突然接到了要我参加最高决策会议的紧急通知。该来的总会要来!我知道决定最终命运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我攥着还带着打印机温度的报告义无反顾地走进了会议地点。

家园 结局不好.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止戈是对的,但是止戈后要对以"上帝之光"为代表一神教有毒基因进行彻底批判,对于差点灭绝人类文明的相关责任人和责任家族进行彻底审判.否则,止戈只是绥靖而已,现阶段的矛盾只是因为生产力的大发展被掩盖起来了,到了生产力的下一个瓶颈的时候会更大规模的爆发出来.

家园 结尾不是不好,是极端弱智

敌人没发起进攻,自己倒用核弹打了自己一番。有这样“演习”的吗?脑子得进多少水啊?

敌人已经打上门了,死伤惨重了,居然就赔偿了事?死的人就白死了吗?那下次想打你的时候不是还一样打?最起码要先痛打敌人,让他们知道爷不是好惹的吧?

还要搞什么技术免费分享? 请问,牺牲了这么多人,花了国家和人民这么多钱,搞的东西凭什么免费分享? 是想扮演上帝么?

再说这种大杀器交给敌人,自己又这么“有爱心”,是准备等敌人拿这个技术来灭自己么?

说实话,简直是头脑混乱到极点,一厢情愿到极点。这样的故事连童话都说不过去的。

家园 才看了个开头就看到这个剧透

不过我觉得这是难免的事。因为你想塑造一个中国籍的美式个人主义英雄。

美国英雄故事也许可以这样结局,那是世界老大的豪气。中国不可以,中国的英雄必须了解,打个盹就可能亡国灭种。中国的宽恕建立彻底把对方打趴下,建立在完全的吞并和融合的基础上。东郭先生不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美国的英雄可以为了妻子丢下岗位和责任一奔三千里,这钟顾小家不顾大家的英雄行为是没有国破家亡压力的大岛国国民的奢侈,不是中国传统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英雄。

这故事,一开始就错了。

家园 回答一下以上两位的问题

小说结局大家有很多诟病,在此解读一下:

一、技术共享的问题

冷聚变技术共享方案是由我方提出的,肯定也是以我方为主来实施,同时相关各方是在我强大的武力威慑情况下接受了我方的和平方案,说得难听点是有条件的体面投降(道歉+赔偿应该算是一种投降的姿态)。至于和平方案中会不会有解除所有由单独国家控制的核武装,统一交由联合国组织(由我方主导)控制的条款?核聚变技术的可监控情况下的共享有没有相关要求?等等措施,其实这些应该都是可以想象的,文中也就是点到为止,或者给读者以合理想象。写得太直白了就成意淫小说了,也冲淡了小说的主题意义。文明的融合不是谁取代谁,谁征服谁,而是变成优势的部分保存,劣势的部分去除,最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然肯定有个谁为主的问题,不过这对后代子孙以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就好比现在没有人去追问,汉族的族源中炎帝部落有多少成分,鲜卑族有多大影响一样。

二、关于文明融合和心理改造的问题

文中多次提到了“洞穴人”的概念:人类的心理发展水平与几万年前的洞穴人时代相比,没有本质的进步,远远低于科技发展的水平,而人类的心理结构与科技发展的水平越来越不适应,如果不能解决这个矛盾,进入高度发展的核聚变时代也许人类的自我毁灭将不可避免。因此文中灵兮这个角色很重要,对人类心理结构进行了彻底的解读,假想了引入科技的手段对人类的小宇宙进行改造,加速人类心理发展的进程,当然这样的设想又会引来更多的板砖,有将人类的精神活动机械化的倾向。可以进一步讨论。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课题,小说中处理起来确实感觉比较吃力。文中大篇幅地塑造了明月公主这个人物,就是想将公元六世纪中后期大转折时期,与文明重组和复兴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浓缩为一炉呈现给读者。华夏文明奇迹般地实现了差异化文明的重组和文明的整体复兴,这在人类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奇迹和非常值得研究的文明现象,与西方文明的发展历史形成了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对比。这样的宝贵历史经验,是不是对未来人类文明的整合有特殊的意义?见仁见智吧。

三、华夏文明的再评价

华夏文明相对于目前强势的西方文明的确是一种独特的存在,文化、社会形态、政治体系、乃至语言文字。同时表现出的强大融合包容能力都与西方文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类要避免灭亡的命运需要从华夏文明的核心中去寻找智慧,这是百年前就有人提出的观念。即便从文化多元性的角度看,现在华夏文明的重新崛起对人类文明的整体发展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文中设想的“羲和”技术和人类心理结构的改造技术,这对人类生存具有最重要意义的两大技术都是中国人主导下完成的,呵呵,这样应该说有意淫的成分了。不过读者内心深处相信华夏文明是有这样的“天命”。

至于演习的问题,上面的朋友多虑了,演习时肯定没有人往自己人头上扔核弹,导弹中不会携带核弹头战斗部,我想,读者应该是能想象到这一点的。演习的目的只是展示一下我方强大的投射能力、突防能力,更重要的是天衣无缝的反导能力。符合我们一贯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

谢谢两位的问题,请批评指正。

家园 【商榷】与美国英雄无关

对家庭的重视,我想,这对中国人来说是天经地义的。如果家人处于危险境地,我自己肯定不会仅仅从成败利钝来考虑的问题的,大家小家之类的就更不在话下。另外现在中国也没有你所谓的那种打个盹就可能亡国灭种的境地吧,早就应该走出所谓的悲情时代了,何况小说设定的时代背景是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已经把美帝挤出西太,实现东亚地区的整合了。

谢谢,请继续评鉴

家园 超赞!lz要加油哦!
家园 不敢苟同

大部分人需要的其实也不过是舒舒服服混吃等死的日子,很少人会在40岁之后还以消耗资源和开拓进取为乐,哪怕有了无限的资源和无限的寿命也一样。

这一点,活在美加西部的人想必感触更多,心甘情愿的过着农村的日子,并以为这才是人类的终极生活方式。没出过国的人大概很难想像

家园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小说挺好看。不过从绑架江波导致未婚妻死亡,到斩首行动,小说中的中国没有做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倒像是三体中的圣母程心,被普世价值洗了脑,活脱脱演了一番现代宋襄公的活话剧。这么说吧,小说中的中国不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更像中华民国。

家园 但在你小说的主角处在战争环境,而且是个军人

我不敢想象汶川地震中有军人会这么干!

家园 陈之奂当时已转业,平民身份了
家园 才转业很短时间,而且他所处的环境依然是准军事环境

说实话,他显示的精神风貌比起汶川地震中很多退伍兵差得太远。达不到小说主角应有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要求

家园 这个有点那个有钱了天天吃包子的意思

能源够了不代表所有资源都无限。很简单的一个,只要人仍然具备生殖本能,那么异性就是一个永恒的稀有资源,因为人,尤其男人寻找配偶的潜能是无穷的(更年期之前),这个支撑人贪婪的本性的一个很大动力(因此有肾虚的男人是个废人的说法)。另一个是支配别人的欲望,太监无生殖能力仍然“上进”心不休也在于此。追去财富,政治权争都是在为了最终满足这些人最基本的欲望。

土豆烧熟了那个笑话不能忘,什么样的科技发展,文明进步,只要人仍然是主宰,人时间的悲欢离合就一定会祖祖辈辈的上演下去。

家园 很棒的小说

但是,呵呵,不是伟大的作品。我是不是伟大的厨师,但是作为食客还是可以对饭菜做一些评价的。

作品中,江波搞出了核聚变之后,各国展开了抢夺的过程。整个过程发展得不错,但是达不到“历史剧那种波澜壮阔”的场景。很多情节显得非常突兀。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我”带着核聚变去参加大会,参会人员展开了各种衍生技术的疯狂想象。而这些人事先是没有得到消息的,居然这么配合剧情的发展?

“冷核聚变”在文章开始处表现为“意外的发明”,不是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过程,而是一场“变异”。但是作者为了给剧情制造一些波澜,又创造很多新技术,比如“息壤”等等,这些技术和核聚变是一个层次上。

我觉得更合理的想象是,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突然冒出冷核聚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冲击。这种冲击是从生产能力、社会结构、到人的思想。这些方面的描写产生“战争与和平”那种诗史巨著。

作者在全文中表现了太多的“上帝视角”,为了情节而指挥各国人民来制造矛盾。比如,各国宁可打核大战,也要争夺冷核聚变,这实际上超出合理的范畴。核大战一旦开打,世界就毁灭了,这是大家共识,那争夺核聚变还有意义么?

更为合理的想象是,核聚变消息散开后,国际能源价格暴跌,能源输出国陷入一场极大的危机,比如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从而国际动乱丛生。

家园 谢谢支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