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No Zuo No Die之法币的贬值 -- 须弥一芥

共:💬49 🌺803 🌵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日本通货膨胀还不严重?

我虽然没有货币数据,可是前一阵看到网上照片,到战争末期把路灯和暖气片都拆了去做军工材料,这样的生活和通货膨胀1万倍有什么区别?另外,美军轰炸广岛长崎这两个中等城市是因为美军轰炸机已经把全日本炸的炸无可炸。最好笑的是,日本普遍木质结构房屋,美军B29编队轰炸(200~300架),全部使用燃烧弹,一次就能炸掉1/3个东京,这样的感觉多爽啊,几十年以后看了都解气。都没有家了,哪里还需要什么通货膨胀?

家园 你指的通货膨胀严重是物资匮乏还是货币超发?

物资匮乏和通货膨胀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改革开放前号称没有通货膨胀,人民生活一切靠票证

家园 【整理】这个冰冷雨天已经做过解释了

【政府的钱又是从哪里来呢?一个经济系统千疮百孔的战败国哪来那么多钱?还是和战争时期一样,开足马力进行印刷。但是和战争时期不同的是无法进行强制储蓄,溢出来了的钱诱发了极大的通货膨胀。如果把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之前的1940年设为1的话,在战争结束的1945年仅仅为2.13,并不是非常高。虽然里面有物价管制的因素在内,但是以贺屋兴宣为首的大藏省官僚们也确实在控制通货膨胀上想了办法,虽然办法比较卑鄙。

“通货膨胀”在现实中的表现是物价飞涨。从理论上来说,在滥发通货而同时物资严重匮乏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通货膨胀,但在统制经济的条件下,做到不使物价上涨也非常简单,只要不让消费者手中有钱,没有了通货,也就没有了膨胀,只要能够把滥发下去的那么多纸币吸收回来就行。贺屋的方法是开展一个“爱国储蓄运动”,让所有人把剩余的钱都存到银行里,去支援“大东亚圣战”。这样,大家既有了拥有金钱的满足感,还能为支援了国家而感到自豪,最重要的是这笔钱已经从市场上消失,不用再担心通货膨胀了】

家园 哦,主要是通过陇东、关中卖到国统区了,少量从三边地区卖出

边区“供给制”也要有的东西供给,否则大家穿不上衣服,买不来各种物资,这个“供给制”也玩不转。

【《1948年西北财经情况及目前问题》

(一九四九年二月十九日)

历来西北出口主要就是特货,战争以来尤其如此,四八年河西全年特货出口为111万6662件(两)。河东二月至十一月出口为32万4899件(两),共144万1551件,比一九四七年战后10个月仅销36000件是增多四十倍,比销174万余件的战前的一九四六年还差一点(四八年特货出口贸易恢复到战前四六年的80%左右),但基本上达到了旺销,解决了四八年财经方面若干困难。

特货问题:特货库存除十五万两作为提砒子用外,实存仅十八万两(口岸库内及华北代销数不在内),估计四九年四月左右则将全部售罄,至于向民间吸收一部,估计困难很多,主要因群众知道以后再不种植,奇货可居,不愿脱手,我们虽把价格提至一匹花布(农币70万至75万元)换一两,但仍低于黑市价格,除非再行提价,并以现款、花布搭配,但吸收希望仍不大。由于西北贫瘠,特货七、八年来向为西北支持财政,稳定金融,周转贸易的杠杆。一九四二年以来,凭藉着这种特种经营解决了财政经费的百分之七十上下,换入入口物资历年来供给了党政军百分之六十至八十以上,供给市场百分之四十至二十,银行外汇之绝大部分过去也依靠了它的出口换取,这些都相对地减轻了人民负担和支援了革命事业。在一九四八年,除华北援助之外,也还主要地是依靠它使我们渡过了财政困难的一年,如果现在忽尔停止了这种经营,则今后将用何种力量来周转贸易和支持金融,实为一很大困难问题,除非西安解放以后,我们从接收及其以后的建设上另图出路,但在今年五至七月青黄不接的时间,必须得到其他解放区的援助才能渡过,谨此提出这个问题希望中央指示。P797-805《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料选编(总论篇)》】

【从政府历年收入款项目上看,占全部收入比例最大的是药品收入,这项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四一年是22%,四二年26%,四三年85%,四四年82%,四五年48%四六年65%,四七年28%,四八年8%,四八年之所以小,因为华北援助款,银行贸易提回均列入四八年收入,故比例缩小。

《晋绥过去九年财政工作概要检查报告(草稿)》

《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财政篇》一九四九年五月P549】

上文中河东是晋绥边区,河西是陕甘宁边区。

当年又岂止是交涉,报纸报道都多少回了呢。当然国民政府方面的报道是有问题的,仅供参考。当年特货种贩的具体情况需要通过边区自己的材料分析。

【《延安致陕西省政府电》

省政府公鉴:密。佳电敬悉。查边区烟毒早经禁绝。去岁有一时,由临区借运鸦片过境,边区政府为严密防堵起见,特于本年二月成立禁烟督察处,颁布办法,厉行查禁。贵处实无派人前来之必要。近据报临近边区各省罂粟遍地,影响民耕,谨请贵府多派员查禁为荷!特覆。

《陕西省政府覆延安十八集团军后方留守处主任萧劲光电》

肤施第十八集团军留守处萧劲光主任勋鉴:密,倾接肤施发来未署名密电一件,敬悉一是。查内政部陕豫甘宁绥区禁毒检查团并非由本府组织,乃中央派来西北各省普遍检查,并非专查贵军驻在地方。

仍请尊重中央命令办理,俟该团第二组人员到达时饬属协助保护,以利工作。至来电谓临近边区各县罂粟遍地影响民耕一节。查本省所属各县禁种早告完成。现仅春烟出土时期,又已订定办法,通饰各县普遍勘察。陕北之府谷。神木。耀县、宜君等县,本府并

以遴派妥员前往督导查禁,迄未发现偷种烟苗情事,未审所指系在何地?请先电达内政部陕豫甘宁绥区禁毒检查团。

《第十八集团军后方留守处主任萧劲光致陕豫甘宁绥区禁毒检查团电》

内政部陕豫甘宁绥区禁毒检查团公鉴:查边区烟毒,早经杜绝。去岁曾有由临区运烟过境者。边府严格取缔计特于本年二月成立禁烟督察处,颁法查禁,严予执行。贵团拟派员检查,劲光当表欢迎。惟边区境内检查之责,应有边区自责,贵团如派大员。恐系徒劳。抗战人力,自宜用简,是否之处,尚祈见谅。第十八集团军后方留守处主任萧劲光叩

《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 第5编 中共活动真相 3》P263】

【942 年日本驻汉口总领事田中彦藏向外务大臣东乡茂德报告称:“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强迫老百姓种植鸦片。陕西西安各大报纸杂志纷纷报道,并且联合致电毛泽东: 顷据报载,陕北各地遍种罂粟,不胜惊骇。禁烟一政历年来我政府竭力以赴,虽在抗战期中未尝稍弛。……而陕北各地遍放罂花,是不啻欲置国家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敌伪沦陷区所施之技,先生亦为之,不亦为仇者所快乎?务请改过从速,除恶务尽。

《陕甘宁边区禁毒史料》P289】

当时的《西安晚报》更是讥讽说:

【目前正值鸦片结实时期,谚所谓“心中非冷病,哪怕吃西瓜”其果能允许后方同胞派人前往视察,而视察结果又无鸦片栽种事迹,则本社自愿赔偿其名誉损失,受国家法律制裁,惟全国同胞共鉴之。

民国三十一年七月九、十日。

《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 第5编 中共活动真相 3》P271】

边区是绝对不希望自己跌倒10:1这种程度的,边币跌价直接影响是边币使用范围缩小,引发法币黑市,同时黑市走私猖獗,银行的作用大打折扣,连带税务等也大受影响。要是对边币贬值不在意,还要边区银行干什么。

【1942年

5.30 贺龙同志找朱理治行长谈话,说票子发的太多了。决定由晋西北给5万两特货,财政厅给5万两特货。朱理治想以10万两特货把边币提高到一元顶一元法币。《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银行编年纪事》P77】

这种类似的材料可以贴很多,很多。

下面这段话你来解读解读:

【《陇东关中的对外贸易口岸》(1948年)

陇东对外口岸:

一、合水南60华里之西华池……41年建立食盐公司后根据统计食盐出口量占全边区66%。进口布匹及日用品也很多,但肥皂出口量不大,没有大帮客人。

二、庆阳所属之赤城、驿马关地势平坦,驿马关接敌甘肃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西峰镇30公里,赤城距此60公里。敌人如果封锁严时,商业顿显萧条,但由于距长武100公里,靠近麟游大山,武装贩皂商人易于行动,因此肥皂为我陇东第二销售口岸,进口物资少于西华池。

三、孟坝镇系原县八大镇之一,地势平原……南通凤翔宝鸡等地。武装肥皂客人多来此地。肥皂销售占陇东第一,但物资很少。客人多携黄金敌币购买。

四、三岔市,距平凉240里,为平凉客商到定边转口之地。我陇东牲畜在此口岸出口较多,回商多来此地,我肥皂多卖回商,贩到平凉、张家川一代销售之。

五、若水掌,系环县所辖……46年肥皂日益增多,我环县牲畜及皮毛多经此出口。

……

关中对外口岸

一、淳耀县柳林镇……进口大宗为棉花、雁塔布、军需、医药、电讯通讯器材及金子敌币等。……我出口大宗为肥皂、食盐,其他是煤炭,仅肥皂一项月推销数占关中出口的60%以上。开始月销数千箱最后每月10多万箱。西安、耀县、三原等地中,大商人均有组织的通过封锁到柳林与我进行以货易货。

二、赤水县属之铁王市场是抗战后我们开辟的市场……在关中除柳林外算是第二对外口岸了。我们的食盐、肥皂等土产相当一部分经此出口到西安、泾阳、三原及岐、凤一带。进口均系棉花、布匹及河南之禹州布。

三、土桥镇去年三月……才巩固与建立起来……】

【《抗日战争以来陕甘宁边区的金融概况(节录)》1948年2月16日

对法币斗争的检讨和今后的方针和办法

进出口货,布匹棉花、占进口总值的60%-70%(1943年布匹占67.93%,棉花及制品占10.4%)。药品食盐占出口总值70%-80%(全年药品占68.7%,食盐占13.6%)。

历年生产发展虽有发展,但1944年到1946年的出超还是药品的大量出超。药品交易的对象是特殊商人,而棉花、布匹的贸易者是普通的商人与脚夫。普通商人一般的要法币不要药品;而特殊商人是带法币全不带花。边区经常处在经济封锁状况下,日用品进口要保持50%到一倍的高额利润,才有人干。

历年事实证明主要的外汇来源是药品的输出。掌握了药品既能掌握80%的外汇。为此必须坚持外汇的专卖与食盐的管理。……1944年6月前,各地法币黑市猖獗……各地黑市差价很大,搞货币投机者也很多,金融物价相当混乱。1944年7月以后,决心整理。大公搞食盐统销,药品专卖。首先大公掌握了做外汇的法币来源,在各货币交换所又实行平价兑进、兑出无限制交易,于是黑市完全消灭,外兑也能大量兑进。……但这里必须银行有足够力量以支持交换所。同时要有情报的交换,了解内外的行情。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弊害,使法币在市面上有不断地来源,形势于我不利时,可以演变成法币暗流。挤小我券币的市场。延长方面过去由于阎锡山有事在秋林对外输出布匹、棉花。故法币大量兑出,比延安市还大。定边因有药品输出,抵消了一大部分,故对储量不甚大。关中、陇东则是边区药品食盐的出口地,外汇完全可以自给,可以调布他处。】

【西北贸易公司喻杰等呈文请准用肥皂做外汇在内地主要据点交换进口物资(1948.2.6)

战争以来,由于某些地区为敌人侵占,粮食减产;人马消耗逐日增加,在出入口上油盐为过去出口之主要物资,10个月来已变为入口。目前粮食亦需从敌区争取进口,需用敌区外汇至巨,战争以前积存之黄金已交付,将要用尽,估计今后因西安孤立,黄金进口亦将很少,且需做其他外汇用途,换进敌币做外汇,则周转过程中受贬值损失至大,对我金融物价极不利。再三考虑,只有以肥皂作为敌区进口物资之外汇支付,且必须在内地各主要据点准做支付交换,方能适应目前贸易要求和庞大的财政开支……

因为只有准予内地主要贸易据点交换进口物资,才能解决支持战争稳定金融及救灾、生产供给问题。因此虽然在实行之后,脚户商贩在途中零星出售之流弊可能发生,但可以加强缉私,严密防弊办法,以杜绝之。

(一) 用于对敌区进口物资交换性质及确实用于对外贸易性质者,始准卖给,绝对禁止内销。

(二) 用××××名义,制定转境证作为出口护照凭据,严格责成各级党政缉私,凡无成达公司之转境证及过期者,无论带至何处或出售,均予没收,并以违法论处。

喻杰、史唯然、刘卓甫】

【一、 上半年吸收金、法的价格政策……为完成上述任务,曾采取压低皂价以求旺销,争取法、金进口。1月15日后将皂价由12000压低至8000元……对金子采取厚利方法,每两给以36000的利润,使客人有利可图。如2月份外面金子129000一两,我们则以14箱5交换,法币17万元的高价收,结果使法金的进口由1月份12%法,57%金增加为2月份39%法,25%金……最后达到上半年法占总外汇53.41%金占38.1%。上半年共销肥皂336800箱……每两的平均交换比例为12箱5,未超过1月5日的交换比例。

二、 ……7月份贸总给收金8000两的任务……未完成上面的任务,我们亦高价争取金子进口(15箱肥皂换一两黄金)另外亦不打击法币,用收进的法币以比皂换低的法币价在市场上购金子,如皂换31万,法收29万,这样金子的进口逐渐增加,由七月份占总外汇14%增加到8月56%,9月42%,使收金子的任务臻于完成。但在9月份以后的金子任务将趋完成时,我们在肥皂金子交换比例上根据当时情况,适当的下压到12两。但我们在做法上肥金比例是降低了(由十四箱五压倒13箱)但没有降低到一定程度,还给商人保持了6万元左右的利润(法币每两赤金)。

三、 冬季收80万斤花时如何运用价格政策?由于顽敌的清乡,禁止花进口及我们最大的主顾是武装营业者,他们不带花,专带金、法要完成巨大任务是艰巨的。因之我们有计划的采取开始高价争取进口,在大量进口后又用平价,任务将完时用低价收。在十月份开始用3000元收花,交换比例10斤,结果客人迟迟不进。11月份又提高到3500元,交换比例仍然是10斤的高价收,结果使10月份花进口占总外汇4%的少数,变为11月份的15.8%(15万斤)。这时我们又采取逐渐压低政策……交换比例由11斤半压制15斤。

最后我们从外地物价变动表,与我们的皂价及交换比例变动表可以看出(一)一年来皂提价36次,涨541%,我们收金的法价涨300%,收布涨430%,花涨433%……在实际政策的运用上,给以法价上的厚利,刺激客人不顾杀头危险,将我们的必需品带进边区。共收金31780两,平均12箱换金一两;布186091丈,平均一箱换9.6丈布,收花603675斤,共销皂788888箱,基本上完成了任务。

……一年来的经验证明,虽然在顽敌严格封锁的条件下,我们如果能保持足够的物资(皂),适当的掌握等价交换的价格政策,是能够达到收进物资,对敌经济斗争胜利的目的。】

不要害怕,以上一箱,其实只是一两的代称而已。至于边区自己真实的肥皂生产基本满足自给,是没法大量出口的。

边区特货不但有“武装出口”,还可以通过行贿的方式通过封锁线。甚至直接买通封锁部队,大家一起“利益均沾”。根据边区文献来看,后来国民政府的正规军也参与了。

【1946年关中贸易分公司工作总结(1947)P55-60

外销市场由于日本投降,东路货失掉竞争能力,我们货逐渐独占外面市场,其表现在1、去年我们货销数虽超过往年,但仍供不应求。2、我们每次提价后客人仍踊跃购买,没有裹足不前的现象,而且水涨船高,只要你有货就成。3、一年来客人一贯反应东路货在外面少见。这一特点便利我们提价和压低皂的比例。

……客人普遍自动组织起来进行大批武装营业,影响我们的营业由10箱8箱数百箱,变为动辄数千箱的大主顾是经常现象……及其政治腐败,经济困难等造成国民党正规军自动做特产生意者日多,如123旅以60口特产的代价放进10驮军用品。】

你猜这个和边区竞争的“东路货”是啥?

陕边和晋边为了掩饰特货贸易的问题,给烟土起了很多代号,分别有

特货:100%是烟土,没有例外

特产:95%指烟土,偶尔指代棉花、染料等

新土产:100%是烟土,没有例外

药品(药材):早期晋绥多使用这种说法,后期陕边也使用了

肥皂:谈进出口及金融时肥皂多为烟土,谈工业品时为真肥皂

【在全部收支上看,赤字是无法解决的。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迫使我们在四三年之后开始种植特产,我们可以说过去的困难主要依靠特产税及统销特产解决的,如过去九年间特产收入即占总收入40%左右(公粮人吃马喂不在内)即各单位生产自给也是主要依靠特产…… 一九四三、四四年间,由于种了特产,及各部门响应党的号召,更广泛的开展了生产运动,财政上始稍有办法,生活水平才较为提高。

《晋绥过去九年财政工作概要检查报告(草稿)》

《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财政篇》一九四九年五月P543-544】

【1943年晋绥边区解送陕甘宁边区药品69万7811两。

《晋绥边区九年来(一九四O年至一九四八年)移交西北财政收支决算书》

《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财政篇》P610】

【一九四三年的财政方针是统一领导,分区统筹……特别主要的是这一年晋绥给以很大的帮助,送来大量特产,并由陕甘宁代销晋绥特产抽20%的贸易税,作为财政收入,其余作为财政家务之积累,这样建立了雄厚的家务,使党政军人员生活,进入相对的丰衣足食程度。但是,另一方面也发生了严重的贪污和铺张浪费现象。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六篇 财政》P20】

【要保证外汇的充足来源,出口货必须由公家统销,才能达到这一目的。而陕甘宁边区翻了身,还不是仅仅依靠本区的一般出口货,主要还是四三年由晋绥边区的帮助才翻了身,直到现在还是处在晋绥帮助的特殊情况中。

南汉宸在华北财经会议报告:《陕甘宁边区的财政工作》1947年5月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5金融》P169】

这种材料可以贴十几万字,有大量的相关表格和数据。用它刷屏也没什么意思。

边区以特货作为财政上最主要的支柱就如地球是圆的一样,任何读过边区财政史料的人都能得出这种结论,实在没什么争论的必要。

推荐读物: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工商税收史料选编(全十册)》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银行编年纪事》

《陕甘宁边区禁毒史料》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全九册)》

《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辑(全两册)》

《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全五册)》

《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

《晋绥革命根据地工商税收史料选编》

《晋绥边区工商行政管理史料选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史(抗日战争时期全七册)》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史(解放战争时期全七册)》

《内蒙古革命根据地货币史》

另可参看:

《华北革命根据地工商税收史料选编(全四册)》

《热河解放区(全两册)》

《太岳革命根据地财经史料选编 上下册》

《安徽革命根据地工商税收史料选 上下册 》

《淮南抗日根据地财经史》

《安徽革命根据地工商税收史料选》等书

通宝推:bayerno,
家园 这么机密都被看到了

我们是无福看到了。只是觉得1948、49年西北战局稍有好转(《抗日战争以来陕甘宁边区的金融概况(节录)》1948年2月16日,这天正好是宜川大战的开始),大家就忙着写汇编、写总结,真的很有闲、很正规化了。

再者觉得胡宗南确实是废物,几十万大军环绕,都不能把特货给绝了,黑吃黑总会吧,特货难查的话,边区用宝贵土地种特货,那粮食就更短缺,封锁粮食总会吧。怪不得跑岛上去了。

搞不懂啊。

家园 一直都有写,这是大部删减之后的内容了

8、90年代集中出了一批根据地财政书籍,虽经审核但是未曾删除的地方有很多。

边区历年进出口中粮食数额都是很小的,倒是牛羊有数万头的进出口。边区整体粮食平衡,棉布缺乏需要大量进口。

【西北财经办事处抗战以来陕甘宁边区财政概况 1948.2.18

一九四一年一月皖南事变后,边区财政遭遇空前危机。

……经过整年的全部动员,县长、县委书记亲自带上运输队露宿风餐,往返运盐。征粮工作团除夕还有的在催收粮草,大家都拖疲了,群众也烦了,年终结账还有568万元(占岁出百分之二二),不得不乞灵于印钞机。

……

1941年虽然勉强叫各级党政军人员没有受冻馁,但是人民的负担已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了。随着统一领导分散经营(实际上只有后者没有前者),给财政上带了了极端混乱局面。部队武装走私,严重破坏了政府的威信。……生产苦乐不均,有办法的赚了钱,穿细布衣裳,没办法的县份,每个干部只发二斤棉花代替单衣。机关部队砍公树、拆庙宇、毁钟、挖墓,在各县城为一时的浪潮。至于烧酒贩卖等违法行为,更是司空见惯。到一九四二年不得不改弦更张。

特殊财政内容的根据

陕北从来就很穷困……1943年预算总支出501900000元,公盐代金、进出口税、盐税三项可能收入为170000000,赤字为331900000元,占支出的66.1%以精简办法可以节省粮食、被服、办公杂支6385万元,草料可节省1540万元,蔬菜油盐自给可节省10000万元,总可节省下17925万元,尚有30.4%的赤字无法结局。当时外援已完全断绝,兄弟解放区正遭日寇残酷扫荡,自顾不暇。边区人民负担以无以复加。

……

靠陕北三宝(食盐甘草皮毛)输出也很困难,甘草因运费大不能大量出境,皮毛多自用出口很少,只食盐尚可维持,经党政军大动员,1941年才运出甘草。因运出价值72709万元的食盐,占全部输入3.59%,绝不能解决问题。靠印钞机更是危险,1943年8、9、10三个月发行边币10亿元,比价从六元跃到13元。

……

1943年7月胡宗南亲自到洛川布置进攻边区,内战一触即发,对外贸易一时中断。盐及各项土产均不能输出,法币来源断绝,现存少数法币,又必须储待急用。财政上没有积蓄,为保证冬衣原料供给,被迫发行边币收买东三县棉花。8、9、10三个月银行透支10亿……直到11月反共高潮过去,停发经费,积极组织出口,方才稳定下来。】

家园 陕边成规模的种特货只是在1942

1943年开始就转移到晋绥边区了,边区进口的也是布棉为主,占历年进口额的60%以上。

对陕边的封锁只是抬高了进出口门槛,真正想做生意也还能做,国民政府腐败嘛,给了钱就能过封锁。

特货问题胡宗南、傅作义(以及傅的小弟陈长捷都多次打过电报的,也没制止住)国民政府自己也有问题,上面写的清楚,国民政府部队也有暗中参与的。还有边区部队和国军勾搭特货事宜,为了方便穿国军衣服往来,结果被老百姓误会扭送到边区政府的段子呢。

我这里有好几年的边区贸易明细,从铜盆到石油五花八门什么都有(边区税局记录的)数量和贸易额都写的清清楚楚。对了,石油出口数量很少,只占边区出口总额的百分之零点几,边区出口最多的油类是清油(食用油)。

家园 不必感慨,这些书籍现在也有的卖

孔夫子旧书网上基本上就有,我列的那个书单是筛选后的书目了,花个小几千元就能买齐。相关页码也写的很清楚,翻开一看便知。

想省钱的话就零买一册按页码验证也成,几十元的事而已。

当时档案馆和各地财政厅出的这些档案文献未经严格审核,有关部门算是失察了。

家园 喔,这么公开啊

一个建议,你看你打字也很累,不妨就把你的这些文字拍个照片发上来,让我们也开开眼不是。

其实,我只是好奇在1948年大家忙着支前、土改。西北战场还被撵着满山跑的时候,是谁这么高瞻远瞩开始写回忆总结了,保存革命资料了。

其实,在被封锁的边区种特货是最奇怪的决策了,作为支持根据地最主要的是粮棉两项,以种粮的土地去种特货,饥不能食,寒不能衣,所以说TG够土啊。没有需求就没有种植,说起来国府失策啊,只要厉行禁毒,立即就能饿死TG,此等好事为什么国府没想到呢,你看看是不是也有国府财政资料汇编来说说。

家园 可以啊,你给个邮箱先发你个邮包。

记得在这里回复哦

家园 顺便说一下1947年才叫满山跑

边区付给晋绥的特货钱款因此遗失。不过还好晋绥还有一本账,能从晋绥大致对出来。西西河贴图不大方便,你自己可以先看着玩儿。

家园 原来还有电子版啊

那我当心你照纸面材料打起来很辛苦是多虑了。

1947年还有特货?国军居然没发现,太大意了。

家园 老冰这话只说了一半

确切地说,本末倒置。战争中间日本在39年开始实行配给制并逐渐推广。比如作为纺织品出口大国的日本,39年开始对棉布制品进行配给制,最初配额是每人每年两公斤多。随战争引起的经济恶化配额逐渐下降,到45年每人每年的棉布制品配额为450克。粮食类似。1939年10月18日,阿倍内阁以《国家总动员法》的第19条为基础公布了价格等统制令,运输费用,保管费用,保险费用,工资等等都被列入统制范围,强行规定为1939年9月18日的水准。然而随着日本通货膨胀的加剧,以及1939年夏天的农业歉收,11月6日就将米价由每石38日元改定为43日元。同时,这个法令强行规定了工人工资,但是对将来的通货膨胀显然没有任何制止能力,引起民间抢购风潮。40年7月1日开始对糖、火柴及其他商品进行配给。东条英机上台后日本开始实行粮食配给,大米实行配给制,成人每天口粮330克,各家以购粮本在指定的米店购米,并且颁发了白米禁止令,要求糙米和精米混吃,等等。最重要的吃穿上货币意义大大下降,其他各种管制令下又缺少东西可以购买,钱无非是存银行还是放家里的差别了。因此大家才会“乐得”去存钱,贺屋兴宣的办法才有诱惑力。

老冰提到东条当首相后看到有人浪费便认为“他的良心,大大地坏啦”。老冰说东条发疯,但你看有这个配给制制度在,能浪费的人至少也是巨额财产来历不明了。东条身为首相发发火的权力还是有的。言归正传,日本战时的经济货币政策和平时完全不一样,简单去计算什么缺乏意义。

家园 有的有电子版书籍有的只有纸质版

有电子版的可以ocr,没有的就只好手打啰。你不信48年二月各部门还在写报告的话我直接给你发邮件,让你看看原书照片好了(当时税务局,银行,粮食局等各部门都写了,攒成了一份大报告),西西河贴图不方便。

根据西北根据地报告他们是卖到1949年来着(但在1948年就已经能得到华北其他根据地援助特货财政占比大大下降了,不至于像之前几年那么依赖)

谁告诉你国民政府没发现了,你自己没看过书,不知道而已。

家园 要是高瞻远瞩的话他们应该把这些汇报烧掉

【其实,我只是好奇在1948年大家忙着支前、土改。西北战场还被撵着满山跑的时候,是谁这么高瞻远瞩开始写回忆总结了,保存革命资料了。】

【只是觉得1948、49年西北战局稍有好转(《抗日战争以来陕甘宁边区的金融概况(节录)》1948年2月16日,这天正好是宜川大战的开始),大家就忙着写汇编、写总结,真的很有闲、很正规化了。】

http://photo.yupoo.com/sinaweibo3259041692/EharbgJv/medish.jpg

http://photo.yupoo.com/sinaweibo3259041692/EhastnvE/medish.jpg

http://photo.yupoo.com/sinaweibo3259041692/Eharpb4l/medish.jpg

http://photo.yupoo.com/sinaweibo3259041692/EharRnow/medish.jpg

http://photo.yupoo.com/sinaweibo3259041692/Ehascr5L/medish.jpg

这些边区财经人员48年2月没按您的指示去打仗、支前、搞土改、满山跑,反而蹲在屋子里写几十页的汇编、写总结,不晓得是不是闲得。

哥白尼之前地球人也搞不清楚是太阳绕着地球转,还是地球绕着太阳转,不过还好地球人晓得念书,这才没永远停留在15世纪。

通宝推:林风清逸,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