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德国战略大师---曼施泰因 -- zhuhit

共:💬52 🌺25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基本不可能吧

登陆哪那么容易,看看诺曼底,盟军海空优势绝对,(D日空军出动,诺曼底上空,5000:4),准备好久,但第一波只上了5个师,在诺曼底呆了2个月才突破。。。

德国整个不列颠空战还败了,海军更别说是弱势,船只严重不足。。。

家园 作为一战战败国德国受到种种限制

海军名义上可以保有些什么,实际上不存在。一直到1935年才在外交上取得突破,海军吨位可以达到英国的35%。就算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后这些协定都被撕毁,短短几年不可能造出一支有规模的舰队,还不要说海军在装备完成后,一般需要两年训练等才算完全形成战斗力。邓尼兹事后说过:“早在战争爆发时,我们就被打败了,因为德国并没有在海上做好万全准备。”

还得提一点,诺曼底登陆时有苏联在东线的战略配合。差不多同期苏军发动了一场攻势,有西方历史学家称令诺曼底行动“相形见拙”,牵制东线德军不能西调增援。

家园 很大程度上大国对战争的依赖更小

有政治经济金融外交等手段可以利用,小国之所以成为小国也不一定是所有方面都不行,但能利用的手段一定少。类似甲午战争中中国对日本的赔款,英国运用巧妙的金融手段从中国揩的油不亚于日本。日本对英美最恼火的地方就在这里,我们打打杀杀地“浴血奋战”,你们左右一下资源输入输出和金融规则就可以获利,NND,珍珠港地干活~

家园 西线牵制也颇大

看书说,到D日前,在东线的德国装甲部队只略超过50%了。而在42年,这比例可是80~90%。。。

而德国的大部分战斗机也调回国保家去了。。。

家园 (六)克里木战役

德军当年的苏军有12个步兵师和4个骑兵师

6个师对12个师

德军没有一辆坦克

苏联有海空军优势,后期德国空军才和苏军打成均势

德军再次显示了他们优异的单兵作战素质,曼帅也再次显示了他的优秀的领兵能力

此次作战20万苏军被击毙2.5万人,被俘10多万人,缴获火炮700,坦克160,剩余苏军躲到了赛瓦斯托波尔要塞

此战德军10万人攻打20万苏军,击毙2.5万人,俘虏10万人

赛瓦斯托波尔要塞是个沿海城市,苏联占有海军优势,其不断从海上补给

德军面临的问题是兵力的不足,其要防守克里木的广大沿海地区,并要攻击要塞,6个师同时担任反登陆作战和攻击作战,兵力非常有限,又增加2个师

在向要塞发动攻击前,集团军被抽调了一个师支援其他战场,共计7个师,攻击要塞防守克里木的其他区域

本身克里木半岛就是个三面半环海的半岛,其东部区域刻赤半岛在黑海封冻之后冬季还会和苏联东部相连

德军的反登陆作战的难度可想而知

以德军现在的人员想要攻克要塞控制克里木实在难度太大,曼帅将防守重点放在了刻赤半岛,就是这个防守重点也仅仅就放了一个军部和一个师

从北部4个师主攻要塞,2个师在南部辅助攻击,炮兵部队配置给了北部

即使兵力如此紧张,曼帅的布置还是体现了卓越的战略思想和对战局的预判能力

集中兵力于主要目标,将防守力量主要集中于刻赤半岛

攻击开始后进展异常困难,同时苏联军队开始在克里木半岛的登陆作战,以减轻要塞苏军的压力

苏军在刻赤半岛登陆了两个师,同时在半岛和本岛结合部进行了小规模登陆

半岛守军顿时压力剧增,有被合围在半岛的危险,半岛守军提出撤回本岛将苏军封闭在半岛,曼帅不同意守军的建议,此时苏军立足不稳,如果此时进攻

也许能将苏军赶下海,同时将正在调往北部战场的最后一个加强团和2个罗马尼亚旅调到本岛和半岛集合部

刻赤半岛登陆场被半岛守军摧毁但是结合部苏军越来越多,半岛守军崩溃,逃到本岛,同时结合部的罗马尼亚部队被击溃,半岛守军和一个加强团和罗马尼亚

部队编为一个单位在集合部进行防守

在现在这种状态,体现了苏军将领的战略思想的落后

在这种状态下,德军的防守是极为脆弱的,除了结合部守军和要塞的进攻部队以外,克里木半岛其实处于真空状态

如果苏联向西向北攻击,切断德军补给线德军在半岛的部队有被歼灭,以苏联现在在登陆场和半岛的部队封闭德军退路,同时从登陆场源源不断地登陆新军

那么德军就危险了

但是此时苏军竟然在登陆场就地转入防守

大好的战略机会就此失去

苏军还在其他地方进行了一些登陆,都被德军给击败

德军从要塞的攻击部队抽调部队来防守结合部

担任辅助攻击的2个德军师调往结合部,此时结合部有3.5个德军师,

但是他面对的却是8个苏军师和2个旅

3.5个德军师 向结合部苏军发起了进攻,击毙6700,俘虏1万,苏军被封闭在了刻赤半岛

苏军不断向刻赤半岛增加兵力,苏联德军在半岛拉锯

德军新增三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和2.5个罗马尼亚师

德军有10个步兵师 1个装甲,其中有一部分兵力要用于防守而苏联有要塞大概10余万人和半岛的大概20万人总计30万人

苏联有绝对的人数优势

德军先对刻赤半岛动手,动用6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和几个罗马尼亚师,使用三个步兵师来围困要塞,1个步兵师防守克里木其余地区

(集中优势兵力)

半岛前线苏联德军的兵力对比是2:1

曼帅手中终于有了装甲部队,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装甲师刚刚组建,经验不足

曼帅一直在制造这是一个局部攻击的假象,让苏联误以为仅仅是针对苏联北部突出部攻击的局部战役

实际上曼帅要贯通半岛将苏联半岛守军全歼

苏联将防守主力放在了北部,德军装甲师从南部突破后将苏军合围在了北部沿海地区,歼灭后横扫半岛

此战俘虏苏联17万人,缴获1133门火炮,258辆坦克

之后是对要塞的进攻

在此不再赘述

要塞攻击战俘虏9万人

整个克里木战役共计俘虏苏军37万,加上击毙的苏军和从海上逃走的苏军,被打败的苏军估计有40多万

而早期德军并没有装甲部队和海军的支持,空军的支持也只能和苏联55开,德军开始6个师十万人,之后是

11个师不到20万人,而他还要防守克里木的大片地区

曼帅经过此战被提升为陆军元帅

此战体现了曼帅宏大的战略思想,同时显示苏军的战略短视

这场战役将德军的兵力发挥到了及至的战斗力

同时这场战役对于曼帅来说受到的干扰较少,此后曼帅受到上层的干扰较多,再也没有如此畅快的发挥

家园 高级将领回忆录都很枯燥

毕竟不是专业作家,而且专业性很强。我觉得一般人没必要从头到尾读,挑重点章节读即可。譬如古德里安回忆录里提到刺杀希特勒行动的失败原因、他对希特勒和纳粹党的看法;布雷德利回忆录提到朝鲜战争和战后美国如何解决庞大的退伍军人问题。

另外回忆录有时候也可以看出一个人性格,朱可夫的回忆录冗长乏味有骗稿费嫌疑、值得读的地方就是33年大肃反对苏军影响还有卫国战争爆发那一晚苏军统帅部的决策;巴顿和罗科索夫斯基的回忆录短小精悍,文笔生动,可读性非常强;邓尼茨、布雷德利、什捷缅科的回忆录过于专业,适合给专业人员研究用。

家园 楼主,我建议你先读David Glantz的书

尤其是When Titans Clashed: How the Red Army Stopped Hitler。Glantz 是美军上校(已退休),是二战东线战史第一人。他指出:因为冷战的原因,早期(90年代前)西方二战历史书(包括纳粹将帅回忆录)的一个主旋律是纳粹将士英勇善战,都怪希特勒瞎指挥,要不然早把苏联灭了。讲政治!

很多纳粹将帅二战后很快成为盟国的高级顾问来对付苏联。就像岗村宁次是凯申公的座上宾。曼施泰因是其中之一,他的回忆录也充斥了很多主旋律。纳粹高官真正老实服刑的只有Albert Speer,他的回忆录Inside the Third Reich也比较客观。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