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南山集五:napolen的《俺答求贡》 (新水木历史板newsmth.org征文) -- napolen

共:💬22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牛羊换粮食有何不可?

“那本书讲明朝拒绝与俺答带来的牛羊交易,并不是说明朝关闭了大同马市,这涉及到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原本开放马市是明朝用生活用品换蒙古的马匹,在嘉靖三十年七月的时候俺答方面提出在马匹之外还要用牛羊换粮食(《明史 鞑靼传》,《杨继盛传》附龚恺奏章),这在明朝而言当然是一个不可接受的提议,原先是马匹换粮食,各取所需(蒙古方面的需求比之明朝迫切得多,而且俺答提供的马匹里面大多数都是劣马,这点见后面张居正的一段书信,其实杨继盛也预见到了,所以这个交易主要还是对蒙古有利),现在要把明朝需要的军马进一步换成根本不需要的牛羊,则一方是得到了必需品,一方是几乎无所得,这样的交易就完全不均衡了。所以在这个提议由史道转奏给嘉靖皇帝后,马上遭到了激烈反对,结果是连史道本人也被牵连招回(史道的招回可能还涉及到其他原因,见《杨继盛传》附龚恺的折子)。”

畜产品换农产品,本是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之间最自然的交易,有何不可?牛羊何时成了根本不需要的东西了?不能吃么?粮食不也是拿来吃的么?怎么是“一方是得到了必需品,一方是几乎无所得”呢?如果说是在价格上争执的话,可以谈啊。但嘉靖并不是要谈价格,而是根本拒绝交易。再何况,从我文中所举例子来看,隆庆马市中主要是私人商贩在进行交易,嘉靖马市想必也类似。(王崇古家里就是做边贸的商人)既便开始时官方交易多了些,后来也可以逐渐转为以私商为主。私商间进行的贸易是基于市场的,不会有只对一方有利的情况发生。

俺答可能是没有将所有白莲教徒都交出来,但毕竟交出了萧芹,而且没有附加先决条件,这总是个善意的表示吧。而明朝又是如何答复这种善意的呢?在明朝没有释出善意,双方没有达成协议之前,俺答不交出所有的底牌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如果当时以处理把汉那吉事件的态度来处理这次事件,俺答交出所有降人是完全可能的事情。

俺答部下有不遵守和议的情形,希望通过武力获取更优厚的条件,这都是有的,也就是我所提过的“杂音”,不仅嘉靖马市有,隆庆-万历马市也有。但明朝应对的方式完全不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张居正是以硬制硬,以软对软。而嘉靖则是一有风吹草动就关上所有谈判大门。如果让张居正来处理嘉靖马市,一开始自然要严辞以对,但俺答交出肖芹、释出善意之后,就会“夷酋既已悔罪乞哀,宜开其自新之路”了。这就是张居正和嘉靖的不同之处。

恕我直言,兄“所以这个交易主要还是对蒙古有利”这样的提法,正是零和心态的典型反应。也就是不是比较自己所得所失孰大,而是比较自己与对方所得孰大,如果决定对方所得较大,就觉得自己吃了亏。这里的隐藏假设就是对方所得就死活自己所失。

兄最后说“和平是要有实力作后盾的”。如果这句话是表达和平不能放弃国防的意思,那我举双手赞成。但若是表达实力不够就不能和平的话,那么我就有疑问了:没有实力的话就选择战争么?莫非战争是不需要实力作后盾的,或者需要的实力比和平还小?

家园 我想有这么个问题在里面:

做生意本来是你情我愿的事情,而蒙古人以武力相要挟,明朝军臣难免有屈辱的感觉。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嗯,适当性交对男女双方的身体有利,正常情况下,女人当然不会拒绝(在两情相悦的时候),但男人要霸王硬上弓,女的就不干了。

不做生意对我有没有坏处,我无所谓,况且明朝(及历来的中央统一王朝)本对蒙古就没什么急切要贸易的渴求,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担心互市贸易增强敌人的实力也是正常的想法。

家园 问题在于拒绝和蒙古作生意就是逼迫蒙古跟你打仗
家园 觉得麦帅说得对,其实主要还是一个贸易问题

拒绝过于简单粗暴了。明朝很多时候表现得很小农,有点问题就退缩保守,尤其是在商业上。所以一直穷,最后被几万满洲人折腾得经济破产。尊严什么的不能当饭吃,搞贸易就是争取最小的让步,一句话不玩了不是高明的方法

家园 站在明朝君臣的角度想一想

摆在明朝君臣面前的事实是,俺答没有遵守(注意是俺答本人而不是他的部下)先前信誓旦旦说开互市就永不相犯的话,三四个月间,先是“恃强求市,以款段驽罢,索我数倍之利,市易未终,遂行抢掠”,后来又节外生枝要明朝再退让。

姑且不说俺答是不是真的那么有诚意,即使他很有诚意,他的表现又如何让人相信他的诚意呢。

牛羊是可以吃,但明朝并不缺吃的呀,牛羊换粮食过后俺答的实力会增强,而明朝不会,你说是吗?用增强敌人的实力作代价换取前景并不分明的和平,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有很多教训的呀

家园 不要总是抱着零和心态不放

俺答有没有诚意,张居正是这样总结的“今东虏于我,非有平生恳款之素也,非有那吉纳降之事也,非有执叛谢过之诚也”。这不是俺答自己在自吹自擂,而是他的对手的评论。而且,就算怀疑他的诚信,也可以用两手对两手,软硬兼施,完全用不着一棍子打死。关于这个问题,我文中已经写得很清楚了,请参阅。

“牛羊换粮食过后俺答的实力会增强”这句话亦是亦非,从经济方面,蒙古人民的生活当然会有所改善,但这并不意味着蒙古的军事实力也得以增强,更不意味着蒙古就会更多的侵扰中原。事实上,隆庆-万历马市中,明朝对于武器禁运是执行得相当严格的,蒙古只能得到生活用品。除非说是更多的粮食能够让蒙古养活更多的劳动力,从这个方面增加蒙古的军事潜力。但当时蒙古并不是在大闹饥荒,没有中原的粮食就会饿死光光,而只是由于缺乏农产品而生活质量比较差而已。不给他们粮食,不会立刻把鞑靼都饿死,而只会促使他们更加穷凶极恶的来抢劫。事实上,物质生活的改善,常常会削弱游牧民族的侵略性,譬如辽金都是典型的例子。兄把对手(实际上没有永恒的敌人)得到好处就自然而然的当作自己吃了亏这种看法,跟杨继盛、嘉靖一样,是落入了零和心态的陷阱。而张居正就不这么看。他把蒙古人通过获取中原物资而吸取农业文明的养分当作是一件好事。后来俺答修建呼和浩特的时候,张居正就说这是一件大好事,修了城市,定居下来的蒙古人,其侵略性会大大降低,因而命令从物资上支援俺答建城。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双赢事件:俺答修了城市,有了固定的交易地点,可以获得更多的物资,进一步改善自己以及部众的生活。而明朝除了在更大规模的边贸中获得好处之外,遭受鞑靼袭击的危险也进一步减小。双方的人民都在和平中得到好处,唯一感到不满的只有那些好战分子和抱定零和偏见的人们。

家园 N兄果然信人

我对这段历史不够熟悉,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了,谢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