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现在一千元=30年前多少元 -- alan123

共:💬19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现在一千元=30年前多少元

首先说吃,民以食为天。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价格在0.17元,现在的价格在1.30元

左右,上涨了接近8倍。副食价格就很惊人,蔬菜价格由平均5 分钱一斤上涨到平

均1.50元一斤,涨幅30倍。肉食价格,以猪肉为例从0.82元到现在的平均6元,上

涨了7倍还多。牛羊肉的价格至少达到10倍以上,食用油的涨幅大概也有7倍多。

水产品,以鱼类为例,由原来的平均0.20元一斤上涨到现在的平均5元一斤,上涨

幅度大于25倍,如果把海参.海胆.鲍鱼. 对虾.螃蟹等高档水产品加以参考,它们

的价格增长至少在75倍以上。综合考虑,加权平均,食品价格增长18到20倍应该

是很客观的了。

  其次谈谈穿,现在一套象样的衣服怎么说也得300到500元以上吧,30年以前

20元以内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衣裳的价格相对于那个时代上涨了18倍好象也

不算过分。当然了,你可能会告诉我,地摊上的衣服很便宜,一条畜仔裤15元就

足够了。我若反问:你穿的衣服都是从地摊上买的吗??你怎样回答呢?注意,

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平均消费水平。

  依次类推,下面这个题目就是住的问题。30年前的住房几乎没有花钱去买的

,大家基本都是租住,租金很便宜,有单位的还有住房补贴,平均每个月租金也

就3 到5元。现在呢?500元一个月,你能租住到多大平方的房子呢??有人要说

了,我住房不用花钱,房子被我买下了。我的问题是,你买房花了多少钱??所

以说,房租价格几乎整整上涨了100倍以上!!还有水费.电费.煤气费.暖气费,

这些东西的价格上涨50倍都不止。

  再下面的题目是行,现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有人开私家轿车,

当然,也有人爱坐出租车。这些都不具有代表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乘坐公交车

,30年前的车票5分钱,现在的车票是1元,整整上涨了20倍。

  吃饭穿衣住房出行分析完了,我们来谈谈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30年以

前我们有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工人看病都是单位报销,不用花钱,农民有

合作医疗,大病统筹等,看病也基本不用花钱。从不花钱到花钱是没有可比性的

,因为即使你只花了1分钱,和不用花钱比较的话倍率也算是无穷大了。那么,我

们假定一个人没有单位,他看病是花钱的,进一次医院需要多少钱呢??30年以

前,感冒这种普通疾病块八毛的就解决问题了,即使打吊瓶最多10多块吧,现在

呢?少说20到30元,如果输液了,100元根本不够。如果病大,就更麻烦了。记得

小时侯得胆道蛔虫住了一个多月的院,也就花费几十元钱,现在你住一个月的院

试试,少说也得几千元。医疗费用上涨了80倍不多吧??

  教育问题就更大了,过去的九年义务教育那是实实在在的,我们上学的时候

全年学杂费也就5元左右,你小子有本事考上大学,1分钱都不用缴,吃饭钱都是

国家管着,没有读不起书的。现在,小学一年几百元,中学一年几千元,大学一

年几万元,读不起书的人可就太多了!!教育费用上涨了300倍不算多吧??

  综上所述,加权平均下来,30年来中国人的生活费用应该增长了25倍到30倍

的样子。还有一个因素必须考虑,那就是人民币对美圆的汇率问题。30年前,人

民币对美圆是2点几比1,现在呢?是8.7几比1,贬值了差不多三倍,按理说生活

费用的增长应该倍乘这个数字,但是考虑到许多不可比因素和一些实际情况,我

认为在25倍到30倍的基础上再加10倍应该是比较合理的。也就是说,我们目前的

生活费用比较30年以前大约增长了35到40倍的样子。

  那么,现在的1000元相当于过去的多少元呢??大约为25到29元的样子。那

么,30年以前的全国工人平均工资是多少?粗略估算应该是38元以上吧。 38元相

当于现在多少元呢??大约是1330元到1520元之间吧。现在全国工人平均工资能

拿到1000元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zt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个估算是不准确的

这里面有很多问题,例如过去的物资是凭票供应的,有钱无票买不到东西,黑市价格往往较高。很多东西三十年来价格上升很多,但质量也上升不少。各地区之间差异较大,不好直接加权平均。再如教育方面,过去费用虽低但辍学的人很多,能接受完整的9年义务教育的人不是太多,能考上大学的更是凤毛麟角,国家还补贴得起。

这些东西一一算清楚几乎不可能,国家公布历年通货膨胀数据可作参考。其实算这些帐意义不大,关键要看实际的生活水平。不才已经写过一篇这方面的文章,兄台有兴趣可以看看。

链接出处

家园 高士奇的估算

60年代后期,某城市高中生幸运的被分配到到北京郊区一家国有大型工厂参加工作。说他幸运,因为能到这里工作是很多人的最优职业选择,但机缘巧合他成了幸运儿。工作三年以后工资收入终于可以维持个人生活了(前三年还要家里补贴),那么挣多少钱呢?每月21元,是他这个年纪、工龄能挣到的平均工资。这些钱的用途基本有两项:吃饭和买日用品。饭菜标准是:早饭两个馒头一碗粥外加一份咸菜;午饭和晚饭主食和早饭差不多外加一份素菜,偶尔吃点肉。一个月购买的日用品大约是2块肥皂加一桶牙膏。再看看他们的居住条件,四个人住一个屋,大约十七八平米。

现在回忆起来,这点待遇恐怕也就相当于目前月收入300元左右的农民工(当然有些农民工住的恐怕还要差些)。这种待遇在当年可是很高的了,毕竟是国有大型企业的工人嘛。如果现在有些人不愿接受这样的待遇在家待业,那按当时的标准只能算自然失业,因为是自愿的。

家园 58:55 [高士奇][

高兄的原文我给贴上来了,可否?

按主贴的换算,新旧的换算是1:27左右。那么21元大约是550元左右。其实不是。

你这帐算得不明白,请再算一次。

每月21元,是他这个年纪、工龄能挣到的平均工资。这些钱的用途基本有两项:吃饭和买日用品。饭菜标准是:早饭两个馒头一碗粥外加一份咸菜;午饭和晚饭主食和早饭差不多外加一份素菜,偶尔吃点肉。一个月购买的日用品大约是2块肥皂加一桶牙膏。再看看他们的居住条件,四个人住一个屋,大约十七八平米。

这是我看到的数字:

芝麻大饼(咸)3分/只

大饼(甜)4分/只

老虎脚爪 4分/只

油条 4分一根(半两)

淡豆浆 3分,咸豆浆 4分,甜豆浆 5分。我爱咸浆。

阳春面 8分/二两一碗(葱花而已)

菜汤面 15分(有现炒的菠菜、油豆腐等)

  火柴 2分一盒

盐 0.15元/斤

白砂糖 0.78元/斤

  米 14.30元--17.10元/百斤。新米、好米要排队买。

  赤豆棒冰 4分,奶油雪糕 8分,奶油大雪糕 12分

按这个算,21块钱应该够啊。

家园 这位高兄,请您在详细说说行吗?

再如教育方面,过去费用虽低但辍学的人很多,

您的这个过去只的是什么时候?我的父亲50年代末期读初中,他基本上是个孤儿,(我的奶奶早亡,爷爷不管家。)他都能完成中学学业,积欠的伙食费最后由校长做主一笔勾销。我上小学中学是七八十年代,我们那里是农村,也不富裕,没有小伙伴不能上初中,高中不是人人能上,因为要考试。

能接受完整的9年义务教育的人不是太多,

我的感觉是,那时能够接受9年义务教育的人比今天多。您的这个说法根据在哪里?

能考上大学的更是凤毛麟角,国家还补贴得起。

您要这么说国家是因为大学生多了财政负担不起才采用万恶的收费制度,我也不抬杠,但是,我们修得起世界上最贵的铁路,却花不起孩子的学费,这个怎么解释我也不能服气。

家园 兄台的价目表很详细

由于时间久远且存在地区差异,无法一一核对计算。不才举的例子是真人真事,他当时一个月的伙食费十几块,剩下几块钱买完肥皂盒牙膏后总要剩一点零花和积蓄。况且不才介绍的是他入厂满3年后的情况,刚入厂时月工资才6块,按兄台的算法折合现在160多块。

家园 兄台的意思不才明白

愿望是很好的,不才心悦诚服。

家园 回纳米兄,的确很多人辍学

其中就包括我父母

俺老爸14岁就开始了全日工作贴补家用,应该算是初中辍学。我爷爷当时还是当地公安局的局长,即使这样一家7口也过得很艰难。我母亲读书也就是读到小学3年级,他们后来的学历和成绩全是在工作之余努力的结果(他们现在都有大学文凭,虽然不是全日制的)。

据我父母讲,当年能够读完初中完成所谓“九年义务教育”的仍然很少,我老家虽然不是在大城市,好歹也不算太穷。

家园 这好像有点不对

当时工人进厂的工资

前三年是学徒工, 从18.5开始

起,每年加1块多点.

第四年转正是一级工, 32.5

第五年是二级, 36.71.

再往后就靠运气啦.

最高的是8级, 100零几, 非常稀少.

那人的工资应该是学徒工第三年的工资.

而且不可能有6块钱一个月的工资

大学本科毕业, 第一年实习期, 51块.

第二年开始61块.

我们那是8类地区, 父母都是从十类

地区转来的. 保留10类地区工资一年,

第二年开始降为8类. 北京的工资应该

比我们那高点

我们那是三线,8类地区.

家园 讨论一下可否

这是我找到的数字,而不是正式的数据。但是得到老一辈人的支持,你看看。

一个普通人每月的饭钱,15元行了。

上海的青年工人,学徒三年

  第一年:17.84元

  第二年:19.84元

  第三年:21.84元

  满师后:36元/月,奖金5元。因一直不加工资,有“36元万岁”一说。

六元,可能是街道小厂的工资?

家园 对楼下的贴子回答一下

首先再次说明这个例子是真实的,而主人公所在的工厂的确是地处北京的国有大型企业,具体是哪一家,不便透露。但需要指出的是,这家工厂当时的确是他们这批年轻人最向往的工作单位之一,只有很少的幸运儿才能被分配到这地方工作。主人公在北京一所重点中学上高中,家里根红苗正,可能是他能分配到那里的主要原因。

至于说到其他地方的工资,不才已经说了,即使在当时地区差异也是有的,但北京的工资水平一定在平均水平之上。另外关于工资的调整,其实当时包括北京在内的很多地方无法按照国家规定每年涨一定数额的工资。当时这家工厂每年只有40%的人能按工龄调整工资,一般是老工人优先。因此不才例子中的主人公虽然在工厂的表现得到包括领导在内的广泛认可,但曾经连续7年没有涨工资。最后说明,大家说的都是例子,可能典型但也可能以偏概全,不才以为过于深入的讨论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

家园 这个就有点纳闷了

地处北京的国有大型企业?首钢么?问“断臂残刀”可知。那还什么不方便透露的呢?军事机密么?

家园 我不知道你那例子的真实性

但我知道决不会有6元一个月的工

资, 特别是国营单位.

当时的工资标准是全国统一的.

单位亏本还是赚钱, 都是那么多.

全国按物价的差别, 分成10多个

类别. 同一个级别的工资, 在不

同的类别地区,捎有差别.

工人工作4年后,如果没有受过处分,

就是二级工. 就象小学上到第四年

就是四年级.

举我所知, 1966年后, 二级工就到

顶了. 再往上走就得等到1978年.

78年后才有你说的所谓每年有40%的

人加薪.

家园 这种算法有问题

所谓国家给的,包括住房、教育、医疗甚至食品补贴,都不是国家给的,都是你我他给的。国家变不出钱,都是你我他“上缴”的。同样100元,50元交给国家,国家反回来补贴到你的住房、医疗、教育、食品,你拿另50元;和你拿100元,自付住房、医疗、教育,食品按市场价格,结果是一样的。我说50元,只是打个比方。具体究竟工资的多少是作为实际税收上缴国库再返回的,这一笔糊涂帐有人算过,但算不清楚。

家园 老兄不对啊,那个时候没有个人所得税

工资低,可不国家要补助一些。

即便现在看起来就跟不要钱似的房租,学费等,在当时一个普通人家也是一笔可观的支出,记得我哥丢过一次学费(好像是五块钱),被父母不知数落了多久才完事儿,孩子多负担重的家庭,五块钱不是个小数目。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