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人工智能的突破临界点 -- 达萨

共:💬239 🌺1128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能源的获取会突破目前的社会发展框架,就如目前我们获取粮食一样,在大部分国家里,粮食尽管还是很重要,但是他已经不再是最最重要的,贯彻的主线技术的进步是能源的获取越来越容易,成本越来越低,那主导社会发展的会是什么呢?

当然了,当前,能源还是最重要的。

家园 我认为,能源永远是问题

不同的能源获取方式,会进化出不同的消耗工具。

我们会处于。新的能源获取方式-->能源过剩-->新工具及生活方式产生-->能源持平-->更新的工具及生活方式产生-->老能源不足

家园 能源

1.现代社会粮食和能源是一回事。如果今天的中国没有化石能源,饿死几亿人是必然的,绝不会比朝鲜更好。

2.今天能源的获取不是越来越容易,而是越来越难,能源的成本不是越来越低,而是越来越高。因为,人类总是先开采最容易开采的能源,所以EROEI(energy return on energy investment)越来越低,能源的成本越来越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3.现代社会是指数发展的,无论是粮食,能源,货币,GDP,还是人口,都是指数增长。能够指数成长是因为我们暂时解决了能源问题。

4.在一个有限空间内,指数成长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资源是有限的。那么当指数成长达到资源极限会怎样呢?您可以看一部PBS的纪录片,《rat attack》。或是读一下复活节岛的故事。外链出处

通宝推:海峰,
家园 史小妹,你越发伶牙俐齿啊
家园 葡萄所说和你的不是一个层面的意思啊
我们
家园 最近思科与微软都在推出物联网的操作系统与架构标准

华为与百度大概也没闲着。

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亚马逊自从年初公布云的帐目后,基本上业界都认清了一个现实,云上面的竞争已经告一段落,到了大家联手反向操作的时候了。这与当年所有人联手黑微软的视窗是一个路径。

私有云与线下云借助物联网的发展,加上斯诺登开始的对老大哥的不信任,将会是下几年的IT行业增长点,目前阶段正是创业的好时机。

中美产业布局的对应基本是这样的:

云:亚马逊 - 阿里

网络:思科 - 华为

智能:谷歌 - 百度

美国目前唯一对中国占优势的是苹果,小米虽然进步很快,但是刚刚超越了三星,与苹果还有距离。三星目前也在转型期,制造业上美国仍然还要靠三星,但是做市场带头人三星要重新来过了。

另外是机器人行业,这方面美日领先,中国似乎还没有可以提得上的企业。其他芯片什么的就不说了,对基础科学依赖太深,通过控制市场很难出现跨代的跳跃,维持现状也好当投名状也好,中国不去碰也是一种战略决策。

家园 这是茶馆那几个大数据贴的主要问题

现代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是要感谢脑神经领域的发展,这几十年脑神经领域积累的大面积发现与认识,对于人工智能从百花齐放的早年,比如专家系统,lisp等图灵机为主流转化为以神经网络为主流,起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神经网络在几十年前就提出,但是真正得到大的发展以至于深度学习成为人工智能的代名词,也就是这一两年的时间。最近十年还出现了许多以神经网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模式,但是实用效果最好的只有深度学习。

神经网虽然对智能的表现有一定了解,但是对智能的产生缺乏理论上的理解,因此从本质上仍然是仿生。至于大数据与统计概率数据挖掘那些不应该算作人工智能的领域,虽然从含义上有关系。

家园 这么说起了比起智能,还是更接近符号系统

lisp说到底还是个函数范式的语言,我想你说的是不是prolog之类?

能源
家园 复活节岛的故事从一个侧面说明人类必将被取代

地球被人类毁灭的日子不会到来,因为还没到那一天人就会被自己造出来的超人智慧所灭绝。超人的智慧自然有更先进的方法去获取能源与其他。

然后,然后就没人的什么事了,所以现在的人也不需要操那个心了。

家园 未来社会

大刘讲的虽然有可能,但是那是后来人的事情。我还是乐观的,未来的人处在未来的人工智能的环境里,会有更高的追求。或许只有少数人有这种追求,大多数人只是混吃等死了。

家园 深度学习不是仿生

欧洲有个"Human brain "计划,IBM有个神经网络芯片项目,这两个项目倒都是仿生,而且投资巨大,但是都没有什么像样的成果。

深度学习的创始人之一Bengio有个比方,想仿生鸟的飞翔来造飞机的都失败了,造飞机还得研究空气动力学。

家园 葡萄兄,失礼了

今天翻阅以前的帖子,才看到你的长长的回帖,而且还特别提到了某些问题。怪怪的西西河界面太难以理解,我居然没看到这个回帖,实在是失礼。

就你提出的问题,我需要一些时间再回复。因为你考虑的已经非常深入和系统,远远不是我那种一时的拍脑袋的东西能够比拟的。我的回复也不能太差劲了。

家园 巴里施瓦茨在纽时的新作:Rethinking Work

http://www.nytimes.com/2015/08/30/opinion/sunday/rethinking-work.html?_r=0

文中从亚当斯密身上出发剖析人从奴隶一样的分工到未来的工作伦理等方面的问题。与你提出的问题高度相关,可惜没找到中文的。

家园 去年到现在尝试过一次数据社会组织的形态演进

如果要跟上符合大数据组织要求的全量数据同步,现在社会组织会仅仅在信息同步率教育就要以每个月百分之30的数字淘汰,注意这还是我作弊拉低淘汰率的结果。这种组织,不可实现或不能实现。如果实现了就是你们讨论中那种结果,根据剃刀法则。

我今天是看到,美国交易委员会把比特币纳入大宗商品交易。而年初,知道的是数字资产纳入固定资产范畴,预计在2017年将纳入修宪体系之中。到时候,人类会迈向数字化这个未知领域。

看到你们讨论,我想起我两年前被叫停的一个研究。就是,当人一生的时间与空间可以用数据量化评估,那么这样数据评估注定在资本社会可证券化。当时摸索方向之一也是被叫停的方向之一就是,把未来可支配时间与空间抵押,以缓解目前资产配置的困境。如果我这样说当时有人还觉得荒诞不经的时候,今天一个一起看小黄人的朋友说,现在已经可以通过基因分析对人未来生什么疾病有所预测。甚至,在未来不远的时间,有些肥差的评估已经开始引入基因测试,既以一个人未来生什么疾病的概率决定他是否值得社会组织投入时间与资源培养。我说的抵押时间与空间,和这个体系是匹配的。被叫停,是因为法律制度跟不上而直接释放相关应用,对更多人来说,那实际意味着一生的奴役。我被我合作伙伴和朋友坚决叫停,起因在这里。

这还是我们能看到问题的开始,后面还有更多问题来挑战我们今天熟悉的世界。但是,眼下数字化这条路走下去,似乎已经不可逆转。福祸未知,即使我很确定数字化几乎能解决我们已经可见的多数社会问题与经济问题。

现在若有所思中。

家园

刚回复一些数字化的东西,也许对你有用。你看看楼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