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洪洞大槐树 -- 大西洋14

共:💬13 🌺6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洪洞大槐树

记得上个世纪有一位美籍非洲裔作家写了一部叫作《根》的小说,描述的是他到非洲大陆寻找他的祖籍的故事,风靡一时,甚至揪起了一股寻根热。对于中国人来说,寻根问祖自古有之。二人见面,如果是同姓,会说“五百年前是一家”,再细问,没准儿就成了“同宗”;不同姓会问“祖上哪里?”;如果少小离家,老了之后会思念家乡,希望死后葬于乡土,这叫“落叶归根”。中国人户口本上“籍贯”一栏最据“根”的特色,自小我就知道“籍贯”就是我的“老家”,是我爷爷及爷爷居住的地方,虽然我出生在京城,与那里没有啥往来,可在填写各类表格时,都必需在“籍贯”一栏填上那个地方的名字。实际上这是一种传承,不仅仅是家庭的传承,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想不起从何时开始,表格中“籍贯”一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出生地”,据说这样比较科学,也与世界接轨。从户籍管理角度出发,这一改变可能科学方便些,但从某种角度看,却是割断文化传承之举。唉,割裂文化传承的事儿太多了,不说也罢。

祖籍当然是祖辈生活之地,可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很多天南地北,祖籍和不相同的人,都会到同一个地方寻根,声称是从那个地方走出来的。这个地方就是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下。在我老家(山东)也有家族来自洪洞之说。对此说只是一笑置之,并未放到心上,实际上也是不太相信的意思,山东湖南,相隔千里之遥,怎么可能出自同一个地方?此次到洪洞一游,也没有寻根的意思,只是想印证一些传说罢了。真正的“寻根”是从网上得来的。

据史记载,元朝末年,天灾不断,旱涝蝗疫肆虐,民不聊生,河南、山东、河北、皖北等原人口稠密地区“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我想元末蒙古贵族及地主阶级残暴统治及压迫也是原因之一,当然史书上不会这么说,但有民众揭竿而起造反的记载可侧证这一点。官兵镇压起义义军十分残暴,仅正史记载即可见一斑:至正十二年九月元丞相“脱脱破徐州,遂屠其城”,至正十七年,元军察罕帖木儿部与农民军战,“两战皆败之,斩首万余级”,元军攻克农民军所占之地后多“拔其地、屠其城”,致豫、鲁、苏北、皖北之民十亡七八,名城扬州城内仅余十八户。

除兵乱外,天灾亦是不断,旱、涝、蝗、疫纷至沓来,黄、淮河多次决口,使中原之地“漂没田庐无算,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荒墟”,“禾不入地、人相食”。以上种种,百姓非亡即逃,使中原地区人口急速下降,土地荒芜,行政级别降级之事比比皆是,“户粮多不及数,凡州改县都十二,县并都六十”。

明朝建立后,各地官吏纷纷向明政府告具各地荒凉情形,中原地区处处是“人力不至,久致荒芜”(《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四十八),“积骸成丘,居民鲜少”(《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六),“多是无人之地”(顾炎武《日知录》卷十),“累年租税不入,”(《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一)。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大片荒芜,财政收入剧减,直接威胁明王朝统治,太祖朱元璋认识到:“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遂决定了移民屯田的战略决策。

明洪武3年至永乐15年,五十年间,共进行了18次大规模的移民之举,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为什么山西成了移民之源呢?据史记载,当年中原地区兵乱并未波及山西(大概是因为黄河及太行山的缘故吧?),三晋大地大部地区也未发生大的水旱虫灾,可谓风调雨顺、连年丰收,随之而来的自然是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丁兴盛。有数字称,当年河南人口189万1千,河北人口189万3千,而山西人口403万,比河南河北两省人口之总和还多。据相关专家学者调查,经过600多年的繁衍变迁,现出自洪洞大槐树的移民后代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2217个县。

为什么选择大槐树作为出发地,也有说法。洪洞县城内有一广济寺,寺外有一棵汉代古槐。古寺香火旺盛,古槐枝繁叶茂,成为当年百姓的集散之地。官府看中了这里的独特地理位置,于是在大槐树上张榜,大槐树下集结,大槐树下出发,从而有了“来自洪洞大槐树”之说。

现在的洪洞大槐树是国家4A级旅游区,是国内唯一以“寻根”、“祭祖”为主题的民祭圣地,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1.广济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一望而知是现代所建,看介绍果然如此,该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9年),明时香火鼎盛,清顺治年间,汾河洪水施虐,寺院建筑损毁一旦。

2.大雄宝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3.献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4.根雕大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寻根祭祖园的正门,为槐根造型,东西跨度20米,高13米,其造型古老沧桑、伟岸厚重、支根入土、虬劲有力。虽是现代建筑,也有些创意。

5.根字影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景区标志性景观,这个大大的隶体“根”字是我国原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题写。

6.二代大槐树

由第一代古大槐树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树,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当年移民告别故土时,无不把大槐树当作家乡的象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7.石经幢

经幢是古代佛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唐,由多块石刻堆建成柱状,柱上有盘盖,刻有垂幔、飘带等,柱身刻陀罗尼经文及佛像。这座石经幢是广济寺的唯一遗物,也是典型的经幢作品,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它由青石砌成,平面呈八角形,四层十五级,高9.4米,雕刻古朴深厚,书法刚劲流畅,浮雕栩栩如生,是金代雕刻艺术珍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最后说几个与大槐树移民有关的小典故。

现在我们去洗手间、上厕所俗称“解手”,源于移民。当年迁移为防止百姓逃跑,采到的是武装押解的办法,因被押解人员多,押解人员不够,但将几个人用绳子捆住手臂,连成人串,每串由一个士兵押解。行走途中,被押百姓内急,求押解士兵解开手臂方便,遂有了“解手”为上厕所一说。顺便说一句,在洪洞县,你找不到“厕所”或“W.C”的标志,内急了要找“解手场”。

与手有关的词汇还有两个,也都源自移民押解。一是“背手”,押解过程中人们是被反绑着手的,行走多日就成了习惯,沿习至今。有人(尤其是老人)看到背着手走路的人,会称其为大槐树后裔。还有一个是“连手”,洪洞当地及其他不少地方把朋友称为“连手”,因为移民外迁时手都被绑串在一条绳子上,是手连着手的,经过长途跋涉,同甘共苦,到了目的地就成了患难见真情的朋友。“连手”是朋友的意思我是第一次听说,但“连手抗敌”指“并肩战斗”确是货真价实的。

好了,移民对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经济的作用不言而喻,美国西部大开发即是一例。明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当年对恢复农作物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等方面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迁徙长达50年之久,据统计,涉及812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怪不得现在每年到这里来寻根认祖的人有数十万之多了。

通宝推:王谢,mezhan,
家园 图床选择错误,片子都没传上,想删除还不行了。明后天再修了
家园 看到图片好亲切

和我奶奶家中间只隔着一条铁路,75-78年间一直在这里生活,当时的园子只有以古槐石幢 碑亭 为中心的方圆百十米不到的遗迹(你拍的前四张照片都是90年代以后新建的,所谓的苏三卸枷处也是这些年才杜撰出来的)。也没有门票卖,院墙外就是一直蔓延到汾河边的藕田,因为年龄太小,每天除了提着鸭子扔进藕田就经常跑到园子里玩,很少见到游客,常常和小伙伴们在无人的园子里逛到黄昏,唯一的人造声音就是旁边同蒲路铁轨的咣当。

家园 唉,割裂文化传承的事儿太多了,不说也罢。

唉,割裂文化传承的事儿太多了,不说也罢。

中国是个世俗化国家,祖宗崇拜就是我们的宗教。

养儿育女、繁衍进化、开疆拓土的祖宗们比什么神都值得崇拜和靠谱。

现在讨论什么什么是中国人,到底是文化传承还是血缘传承。

我就一个字:呸!

中国人的思维是:道法自然。

中国人就是血缘传承的物质人承担着文化传承,或者,反过来说,文化传承和依托的血缘传承,缺一不可。

家园 从大槐树下出来的一个特征

小脚拇指是开叉的,传说是从大槐树下走前为了纪念和区别特意辟开的,当然现代科学告诉我们这只是传说。

我的父辈告诉我家族是从大槐树下走出来的,先到徐州,再到我的家乡。因为我的小脚拇指确实是开叉的,所以我对祖先从大槐树下走出还挺认可的。

家园 关于大槐树还有一个有名的传说:小脚趾甲分叉。

据说当年从大槐树下外迁的有一户人家被分往不同的地区,分别前母亲把小儿子的鞋子脱掉,把儿子的小脚趾甲用剪子剪开了,说是将来凭此相认。

大家不妨脱下鞋袜,看看自己的小脚趾甲是不是开叉的?如果是的话,那都是从大槐树迁出来的后代子孙。

家园 我的小脚趾趾甲是分两瓣的
家园 俺就有

俺和俺老婆老家都是河北的,而且据说祖上都是明初迁到河北的,俺家是从山西大槐树迁来的,小脚趾甲分叉,俺老婆是从山东迁来的,不分。看来用这个鉴别大槐树移民还很准

家园 籍贯的作用是用来刷回原籍的

封建社会里,得罪了皇亲国戚,动不动就会被刷回原籍。

搞清楚籍贯的作用,填的时候,瞎填一个也没有人来查。

比如北京,建国后就刷过几次人。你当时要是随便填一个天津、济南的,刷回原籍结果也不错。你要是填的山西,你就哭死算了。

家园 这位神奇的母亲怎么不到韩国主刀整容啊
家园 俺也是,两脚都这样

家谱只记载到清处,从苏州迁镇江,从镇江避兵乱迁到水泽里下湖地区

此姓说南方较多,一说是南方东夷土著诸侯的族名,二说来源于山西长治很早就被灭掉的一个小国以国为姓。

家园 长三角很多人的

小脚趾甲也是这样,据说是越人的特征。其实很多华夏族都有此特征

家园 据说是人种基因差异

中国人就很多,欧美就比较少,跟乳糖不耐的原因类似。

我以前也是,但长着长着就不是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