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东北开拓论 -- 林风清逸

共:💬58 🌺18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东北开拓论

中华立国久矣。自秦以降,西北、中原、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华西,可堪立国之地尽有之。纵然有变,旋失旋得,终在掌握。唯东北一地,得失无常,常失难得。

东北沃野千里,帝王之资,可为基业。一旦有失,则进可动摇华夏,退可为祸边陲,为患不小。明君雄主,不可失于羁縻。

中国有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商品率最高)、松嫩平原(玉米为主)、江淮地区、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其中,江南地区有五个,四川一个,珠江一个,东北两个。商品粮基地是能够稳定大量供应余粮的地区。从军事意义上说,九个商品粮基地,相当于九个军粮基地。而影响还不仅在此,商品粮基地如果突然无法供应粮食,全国的粮食供应都会受到影响。粮食出现问题,或者出现危机,就直接动摇国家。因此,商品粮基地一方面可以保障军粮,具有直接的军事意义,一方面还可以决定国家命运,具有直接的国防意义。东北有两个商品粮基地,而且商品率很高,这意味着东北地区仅仅从粮食上就可以决定国家命运。这块地,与内地的联系通道,却主要只有辽西走廊一条路。蒙古草原虽然宽阔,但是遇到变乱,地广人稀的蒙古草原并不是一个稳定的通道。

赵匡胤有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东北必须巩固!

自古以来,利用东北决定华夏国运的事情史不绝书。

汉破匈奴,西取西域,东入辽东,张左右翼而克强敌。

魏晋衰亡,鲜卑以东北为基地,率兽食人,神州陆沉。

隋唐虽取西域,止步东北。自武周时契丹起于东北,唐廷不能制,举措失当,至有安史之乱。契丹侵凌华夏,非止一日。自唐至宋,历经七朝,未尝中绝。

继而女真起于东北,取我半壁。

自后复有建州据东北而入华夏,倭寇取东北而侵中国。

自西晋而至民国,一千六百余年,中国一创于鲜卑,再创于契丹,三创于女真,四创于蒙古,五创于建州,六创于倭寇。六创之中,起于东北者有五!而蒙古所以为患者,以东北既失,无人可制。则六祸皆由东北而起矣!东北不定,则华夏不宁,明矣!

东北难题,由来已久。分析其关键,不过一条:

路窄。

华北与东北之间缺乏足够宽阔的通道。

华北与东北之间,陆路只有辽西锦州一线关联。一旦天下有变,东北就会被割离,最终丧失。因此,虽然多次经营东北,但是中国几乎从来没有真正巩固过东北。

自唐以降,共和国以前,从无一朝解决东北问题。满洲更是以私心,试图割裂东北与华北的联系。好在辽西辽南接近内地,素为华夏旧地,为反流东北之桥头堡。至于清末,国人力闯关东,重得东北。而倭寇又利用满洲私心,染指东北,酿成大祸。十余年后,方为苏联红军夺回交还。沙俄入东北而不能定,以北亚冻土难行。然而苏联红军可以夺取东北,日本关东军可以夺取东北,则东北未尝不能在将来某时为敌所下。东北地广矿丰,粮足财富,金宝在焉,亦一陆海。一日有失,为敌巩固,则华夏何以自处?

也许有人会问,东北真的有危险吗?

的确,看起来,东北工业基础较好,人口较多,民族主体也是以汉族或者汉化的其他民族为主。那么,就算隔离,就算被敌人占领,难道会被消化吸收、成为入侵中国的桥头堡吗?

会的。就在几十年前,拥有殖民台湾经验的日本人,在东北大肆移民,并在热河察哈尔建设隔离区,十四年间极力进行日化教育。最后,在苏联给予部分支持的情况下,东北反满抗日义勇军仍然几乎被全部消灭!

只不过十四年,东北的有组织抵抗几乎被完全粉碎!

如果不是日本人太蠢,非要参加二战赌国运,结果输光了一切,被二战打断了殖民进程,东北也许已经不是我们的了。只要看看台湾就可以了。被日本占领五十年,亲日派猖獗到了什么程度?一度连总统都是亲日派!现在台湾之所以有向心力,根本原因是四十年代末被强制移民了很大一批内地军人,又推行了土地改革,导致亲华人士在上层和基层都占据了优势。否则,台湾现在到底什么样子,真的很难说。

东北此次险些丢失,只不过发生在区区几十年前而已!咱们能这么快就忘掉这件事吗?

能够染指东北的,岂止是日本。俄国人都有过入主东北的历史。大连这么一个重要港口,当年就是俄国人的领地。只不过因为西伯利亚的地理阻隔,俄国在清末时没有能够巩固东北,被日本夺了去。

所以,失去东北,不是没有可能!

历史上,草头将军蒋介石居然还幻想着丢东北给日本,只保留“本部十八省”!他就是一个只知道缩的败家子!国家真到了他手里,等着灭国亡种就是了。跑到草山上落草为寇,确确实实是他一生最好的归宿了。

东北沃野千里,可为基业;东北与中原仅有辽西相连,可谓不绝若线。

危机其实一直都存在。我们强大时危机不起眼,危机起眼时我们不强大。

谁能保证永远强大?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所以,必须在强大之时,就预先解决问题,或者至少为有问题是做好准备。

通道不畅,是问题的根本。

东北与内地只有一个辽西走廊做通道,所以:

定都在燕京,可以加强东北与内地联系,有很大战略益处。然而,首都靠近边陲,不利于巩固腹地,不利于提升腹地水准,也就不利于凝聚国家实力,不利于带领国家整体提升水平。代价太大!此计短期内可行,长远来说有害。

何况,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首都靠近边陲,易出意外,一旦有事,变动太大。如今虽然号称内地,只因为蒙古弱小,罗斯恰好虚弱,所以尚能苟安。美日俄年年以巨资投向蒙古,久之必为后患。且罗斯一旦复兴,事不复可论。

以首都加强联系,终究是权宜之计,不足为长久。

太平时尚且可以定都燕京以加强,危机时怎么办?

只有危机时东北与内地的联系依然宽阔、通畅、紧密,东北才能长期巩固。

明末之战,沟通东北只有冀北—辽西和辽南—旅顺两线。辽南—登莱较弱,最先失去。辽西—冀北宽阔,失去最晚。至清末东北复得,还是依仗辽西辽南二通道通畅。

机缘巧合,共和国以东北为根据,建立了很好的基础。然而通道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如今东北经济面临极大危机,十年未决。虽然偶有上层视角涉及,着力远远不够。如今尚是太平年景,已然如此,将来万一有变,恐怕天下之民无埋骨之地。

通道不畅,建设再好也只是为别人做嫁衣。日本经营东北,大力移民,最后还是免不了一丢,然后日本的移民纷纷逃走。移民是个办法,但不是彻底的办法。我们在北疆有建设兵团,看起来很强大,万一形势有变,谁第二次派建设兵团过去?台湾不一样是我们的国民,到现在还是两个政权。若不是当年美国外强中干,力竭胆弱,苏联陈兵百万,威震欧洲,大军时刻有机会毁灭美国人的老家,但是苏联又恐惧美国的原子弹,两国剑拔弩张又不敢决战。若非如此,恐怕台湾早就不为我们所有了。

政治移民靠不住,关键还是民众自己能去、愿去、好去。

以前灾荒频仍,河南人长去陕西逃荒,陕西人则去甘肃,所以陕西很巩固,甘肃也还好。虽然逃荒很可怜,但是逃荒到了这些地方,至少在灾害时代、国力削弱时,这些边疆区域还可以得到人力的加强。所以最终这些地方巩固,也有逃荒目的地的缘故。逃荒只是极不幸的事,如能在两个区域之间建立良性互动,当然最好。

所以,最关键的前提条件,还是通道问题。

要修路!海路也好,陆路也好,天路也好,必须开新路。

为今之计,必须拓展华北东北通道,最终巩固东北。

早先我曾经关注过胶莱运河,以为可以拓展通道,拓展海路,巩固东北。可又听说该河口易为泥沙壅塞,说不定以后还会影响港湾。然而,如果不行,还是要打开这条路。因为现在去东北的路不是太多,是太少。若是真能开几条海底隧道,或者建几座跨海大桥,渤海变通途,平民百姓可以无障碍低代价的通行于两边,东北就真的可以稳固一些了。

东北巩固,华北才能巩固。

中国人自从秦朝奠定了基础以后,两千多年了,极限时虽然扩张的地方也不少,但是时至今日,可以说得上较为巩固、孤立以后还能夺回甚至自己回归的,不过就是汉武帝新增的河西走廊(被割裂以后自己又打回来过),其他地方真就不多了,到现在还有闹分裂的。

第一就是移民,第二就是建立通道。

太平时什么都不用说,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有事,到了非常时期,有着传统民族联盟关系的民族还可靠一点,有些地方则很容易出现“非我民则非我土”的情况。当年左宗棠去西北,徐树铮去蒙古,都是为国家民族立了大功的。张作霖能够保有东北,入关的东北军又成为抗战的重要力量,他也是有大功的,虽然他儿子不肖。

国家发展,民族发展,终究要以中心地区为核心,这样才能充分发展主体力量,加快而不是拖累主体部分的发展。主体发展越快,越好,越强,凝聚力才越好,实力才越强,抗风险能力才越强。刘邦定都长安,而不是丰沛,难道他不想衣锦还乡吗?他宁可将家乡人迁到关中去,也不肯离开关中。不是他不想家,是他必须要定都于经济、军事的中心地带。刘秀定都洛阳,而不是南阳,关键也在于洛阳自周公以来为天下之中,是经济、军事的中心地带。曹操立国邺城,尽收冀州之利,原因也在于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冀州一方独好,是当时的经济军事中心。尔朱荣、李唐、刘汉皆以晋阳起家,原因也在于中原残破,晋阳在当时是经济军事中心。国家发展以后,唐朝定都长安,但是关中经济疲弱,最后还是要去洛阳就食,始终不能稳定。唐玄宗致力于漕运,整治黄河,解决了通道问题,从此定居长安,一时竟成盛世!自安史之乱,华北中原尽遭兵火,华北从此沦为战地,中原也未尝宁静,唐朝就再未兴起过。魏博地区在安史之乱以后成为叛乱中心,一度甚至建号称王,长期独立。五代时后梁后唐围绕此地长期争夺,最后后梁一蹶不振,关键因素就是后梁摄于魏博军过强,企图分割魏博,结果该镇决定反叛,转投后唐。后来,梁唐夹黄河决战,后梁几乎摧毁了后唐全军,就是因为来自魏博的银枪效节军和后唐庄宗李存勖垂死挣扎而功亏一篑。一镇而有改朝换代之能,关键就是魏博军具有雄厚的实力。

实力才是硬道理。

所以定都北京并非是良策。与其定都边疆,以输血来强制提升边疆实力,不如选一近于中央的千里沃野,依山傍水,水草丰茂,气候稳定,而后立足于内,展望于外。

然而定都北京却又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不解决东北问题,目前来说,就谈不上迁都。而解决了东北问题,迁都在军事上的危险就下降很多。

北京居于东北进出内地的主要陆地通道上,平时承担的交通压力已经很大了,这样一个人来人往的地方,想安安稳稳做个首都,其实是不容易的。

必须解决东北问题。除了朝鲜南部那一点点平原以外,除了西伯利亚东南部——或者说东北外缘——那一点点平原以外,东北这是东亚地区最后一个沃野千里的地方。巩固了这里,东北亚几乎可以完全巩固,进,东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太平洋,西可以关联草原;退,也足以保守内地,以图再进。海洋虽重,如今终究还不是可以直接全民住在海上的时候。有了广阔而肥沃的陆地,就可以积蓄充足而强大的力量。

要做强国梦,想上一个台阶,不是光喊喊口号就行的事情。要有真金白银的收入增长和真刀真枪的实力加强,才能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Tags): #东北#经济#衰退通宝推:龙眼,支持中文,snark,陈王奋起,
家园 现在东北没有离心力,只是吸引力越来越低

人口流失太严重,主要是高素质人群流失太严重。

要发展东北最重要的是改变东北人的文化气质,整顿吏治,挽回被朱总搞下岗失去的人心。

家园 如果东北没发现煤,大量人口能不能在东北生存也是问题

当然了,现在有石油,有电,还有核能了

关于日本,我脚得你太高估日本了,再说了,日本侵华也不只是日本的project,还有美国给日本提供后勤服务,等等等等

这都啥年代了,大家也应该对工业化有一点认识了,别那么迷信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的工业水平,虽然比民国高,也没高出多少,建议去博物馆看看当年日军的武器

日本侵华的日军的武器当然比国军好很多,但是,也没好那么些,因为,那时日军打国军还没到美军打仗靠武器的地步,日军打国军还得在相当程度上靠士兵的勇猛和战术素质,即便是日军对国军的武器优势和国军的战略战术错误,国军还有几仗说的过去呢

所以,以当时国军的实力,虽然远不如日军,但是,如果战术稍微得当一点,而不是一味的正面战场跟鬼子比武器,惨胜不是问题。

当年西方也对工业化的力量过度高估,比如英国以工业革命先驱的身份和光环难免高估工业化的力量,谁知道几年功夫,希特勒就不仅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翻身,还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当然了,希特勒的第三帝国的崛起有美国的贸易帮助,相当于美国给德国提供后勤服务,但是,无论如何,事实是从一战到二战也就那么20年,一代人的手里,德国从本来就落后还战败到远远超越工业革命先驱英国,二战时,在德国面前,英国的工业化先驱的工业优势不仅荡然无存,还肯定要当希特勒的枪下鬼,如果不是美国英雄救美(英)的话,也就是欧洲版的二战英雄救美。

工业化这玩意儿没什么了不起,如果民国工业基本上不发展,也就是说中国的工业化停留在九一八事变或七七事变的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水平,如果日本也没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发动九一八事变,而是等到七八十年代,日本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工业化对三十年代的中国工业化发动九一八事变,情况也许会有不同。

问题是日本大大过度高估了日本的三十年代的工业化的力量了,以日本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工业化对同时的中国工业化,客观上没有任何胜算,日本之所以在中国横冲直撞有日本科技比先进中国的原因,但不是主要的原因,而中国还没团结起来是主要的原因,比如要是国军和共军能团结一致抗日的话,同样的武器肯定战胜日军,甚至还可能不是惨胜。

日本最多也就是个第二世界国家,还是后起之秀,是第二世界中比较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落后于德国是肯定的,说不定也落后法国,七十年代赶上法国,德国应该还是比日本强,包括现在,美国就不用说了,加上日本自己没资源,日本发动战争需要买的东西太多,因此,日本发动战争的获利也就相对减小,因为要花掉一部分买东西。

所以,我相信美国对日禁运其实就是日本买不起美国的东西的结果(当然我没有任何证据),所谓禁运无非是不给没钱的顾客东西,虽然是老主顾也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嘛。

所以,我相信日本侵华的利益基本上都转手给了美国了,当然了,日本得到的是维持战争需要的各种资源,因此,日本侵华在事实上就是给美国打工,跟丰田公司造汽车一模一样。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二战时的工业化的战争是兵马未动,钢铁石油橡胶先行,打仗打的就是后勤,美国就是日军侵华的后勤部,事实上,美国人不仅坐山观虎斗,还收打赢了那只虎(日军)的钱,同时美国也给打输了那只虎(国军)一点支援,以保证国军不死,而日军的钱花完是早晚的事儿,美国就出来打日本,也就是亚洲版的二战英雄救美。

因为,山姆大叔英雄救美,以村姑宋美陵为代表的最高智慧就全心全意相信中国不可能打败日本,女人不懂工业化是怎么回事就是崇拜以为太神了,她们就全身心加灵魂都爱上了山姆大叔,本来山姆大叔是应该把中国人的人和心都收了的,人和心都收了,地自然也收了

但是,美国人算不如天算,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所以,山姆大叔问自己:who lost China?

其实呢,山姆大叔也没完全lost China,因为,山姆大叔英雄救美,以村姑宋美陵为代表的最高智慧找到了真爱,她们就全身心加灵魂都投入山姆大叔的怀抱了,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很多宋美陵式儿的中国村姑全身心的爱着山姆大叔

家园 东北的发展有很多特殊性,有历史的,就是政治的,还有自然的

日俄争夺是历史的和政治的,煤和石油自然的,这些特殊性慢慢减小了,吸引力就越来越低了

家园 只要有渤海制海权东北就没事

渤海是个内海,保住制海权太容易了。甲午把这个制海权丢了,只能说实在太弱。

家园 气候太冷

莫斯科1月平均气温仅仅相当于鞍山营口一带。人不喜欢呆在这么冷的地方,东北人只要在南方常住几年,基本就不敢冬天回东北了。企业也不喜欢,采暖费就凭空高出来一截。人留不住企业也留不住,只能吃以前的老本了。。。

家园 是!再说我们知道的人家俄罗斯是几百上千年筛选出来的结果

虽然莫斯科1月平均气温仅仅相当于鞍山营口一带,对工业化以前的人来说也还是挺冷的

因为欧洲一直比俄罗斯强大,俄罗斯也基本上没有南下欧洲的可能性,他们差不多也只能待在俄国

所以,共产主义跟希特勒打苏联真是帮了俄罗斯大忙,因为激发了他们的巨大潜力

老中的东北人是近代闯关东去的,那时是逃难,不得已去的,毕竟时间不长,还没经过几代人的筛选,最多两三代,而且近代东北的生活条件好太多了,就算是有筛选,效果也很小,跟俄罗斯是几百上千年筛选出来的结果没法比

不象俄罗斯基本上没有南下欧洲的可能性,东北的老中有南下的可能性,也没怎么经过寒冷的筛选,其实就是还不适应寒冷的气候,加上本来就是逃难去的东北,一有机会就南下是太自然了

家园 心真宽

这年头,应该没有谁胆敢打中美苏欧盟土地的主意吧?就算这四大流氓彼此之间也应该不会有直接动对方本土的意思……

你这也太没安全感了

家园 大胖子的沙发?
家园 月有阴晴圆缺啊

软实力很容易波动。

如果硬环境打通了,带动软实力,那就好说了。

辽西走廊太窄,庙岛群岛又不通畅,东北就始终处于游离状态。

胶莱河能挖通,海运就会有所提升,通道会开拓一些。但是这还不够。

辽西走廊太窄了。

就好像河西走廊。

如果河西走廊拓宽一些,西域就更加容易控制了。

现在搞一带一路,对于巩固新疆是有好处的,但是毕竟是暂时性的软实力行为。硬件建设什么时候上去就好了。就好像青藏铁路一样的硬件。

家园 南方的湿冷反而让北方人受不了

而且普遍没有暖器之类的取暖设施。

家园 拉拉杂杂写了一大堆

没看出你到底想论什么。

东北很重要?地球人都知道啊,还用论?

东北危险?是毛子?还是棒子?还是鬼子?都是,又都不是。没论明白。感觉是现在不把周围都灭了,你就不放心。那你倒是说说怎么灭啊?

要扩路?现在,空路、海路、公路、铁路,样样俱全,也没觉得进出东北比进出云贵更难啊。从内蒙再开几条新路?行啊,从经济军事地理气候等等方面考虑全了,你给个路线规划好吗?

要移民?往哪里移?从哪里移?为什么移?

要迁都?东北不稳不能迁,东北稳了不用迁。你倒是要迁啊还是不要迁?

在开一个巨无聊的会,很认真地看一遍,很认真地回一篇,打发时间。

家园 归纳总结

第一,东北沃野千里,物华天宝,可谓霸王之资。这一观点来自于东北自身的资源以及数千年来称雄于此的强国的历史现实。

第二,东北地理与内地有关联而又不紧密,游离而又有联系。这一观点来自于数千年来东北与内地的攻伐关系的历史现实。

第三,综合一二,所以东北可以作为入侵内地的跳板和基地。

第四,统一的政治经济体建立在密切的民间交流基础之上,所以只有拓宽东北与内地的联系才能保证对东北地区的控制。这一观点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对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等仅仅建立在军事征服基础上的昙花一现式帝国衰落的评价。仅仅建立在短期的军事强势基础上的多地区统一是不稳固的。

第五,关注东北问题是因为东北目前遭遇了极大的困境。网络上随处可见的所谓“大砍省”,所谓“东北姑娘”,充分暴露了东北的社会危机。因此有必要对东北问题加以关注。而在关注之后发现东北问题是可以关系到国运的。

第六,综上,得出结论,必须站在国运的高度上看待东北与内地的问题。因此,加强东北与内地的联系、拓宽二者交通渠道,势在必行。

由此,实际上是打击了所谓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观点。因为这种观点仅仅是站在东北区域内、孤立地看待东北问题,这种观点根本看不到东北问题的紧迫性和危险性。

这几天看了回复,观点很多,概括来说,三种,一,没那么危险。这种观点是具有讨论价值的。对于具有讨论价值的不同观点,可以探讨。二,瞎操心。这种观点换一种说法就是: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对于这种人我向来是抱有敌视态度的。三,看不懂。没关系,以前我也有很多东西看不懂。而且,实际上也没有必要什么都看得懂,开心就好。

目前来说,有朋友提出历史上对东北控制不利的主要因素是因为社会科技不发达,难以适应东北环境。这个观点原先我没有注意到。这是很重要的提醒。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可见讨论是非常有助于学习的。

希望科技的发展能够避免我所担心的危机。

不过我仍然很担心。

科技的发展促使了东北的进一步大开发,东北在经济上其实将会变得更加强大,其对外交流的需求也只会扩大。那么辽西走廊的狭窄问题将会显得更加突出。

瓶颈。

瓶颈会限制东北的发展。所以东北的交通问题依然需要解决。

另外我不是东北人,所以不必担心我因此受到什么直接的重大损失。而且,最后补充说明一下,这里所讨论的问题是在以三百年到五百年为尺度的时间跨度的问题,可能不如今天早晨吃什么之类的问题来得更加直接,如不喜欢讨论历史的宏大叙事,则请勿自寻烦恼。

家园 京沈高铁就是全新线路

北京到承德到阜新到沈阳,各段基本是直线。有钱了,修铁路就这么任性。

家园 对于东北人来说北京都算南方

北京一月平均气温能比沈阳高出10度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