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民工身边的鬼子(5) -- 关中农民

共:💬411 🌺3369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28
上页
家园 民工忆农活(7)种玉米(下)

不知道大家吃过烤玉米没有?就是在玉米6成熟的时候,连着皮一起烤,然后扒了皮吃,其实煮着吃也很好吃。不过这是6成 的玉米,等老了就不好吃了。小的时候玉米面糊糊,搅团,包谷怎子,玉米面糕吃的太多,打嗝都一股玉米味。老玉米就是那个味道。92年去北京上学,看见大街上竟然有人卖煮熟的老玉米,买的人还很多,不解。我是不喜欢那个味道。现在的玉米,尤其是买党老里的玉米,糖份比我小时候的要大很多,也很嫩。吃起来还行。老婆和孩子们爱吃,我们经常也买。俺们中部农村,经常99分5个,很便宜。我还是不太喜欢,主要是吃完了牙缝赛满了,不爽。

苞谷杆都是用镰刀割下来,留下一个尖尖的根,其实小孩子在这样的地里走路蛮危险的。收获玉米也不是个轻省活,玉米叶子经常划的脸上一道一道的,一出汗,火辣辣的疼。不过比起来收小麦,玉米还是轻省多了。我们不需要赶着一次收完嘛。每次拉着架子车,把收获的玉米棒子直接拉回家。掰玉米棒子还是个体力加技术活,我那时力量不够,总是掰不断,就拿着玉米棒子拧啊,然后拽下来,费老劲了。后来俺就用小镰刀往下砍,容易多了。可是大人都不愿意用镰刀,明明可以省力气,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干。

弄完玉米棒子和玉米杆,难的就是这个根。玉米根很深,必须用镢头一个一个挖出来,这是个力气活。也可以用拖拉机深黎地一下,然后用大耙子弄出来。可是找拖拉机干这个要花钱,还要找人,不划算。我们家玉米地经常是撂荒半年,等第二年春天种棉花。这样就一点都不急迫了,我记得很多次元旦放假的时候,我们还去玉米地里弄玉米根。

玉米棒子收回家,先要剥出来,留几片最里面的叶子,然后象编辫子一样把他们连起来。弄一根木头椽子立在房檐下,然后把玉米棒子饶着椽子挂起来,最后就形成一个粗粗的玉米柱子,让他们慢慢凉干了。冬天农活闲下来了,就可以剥玉米粒了。我们把玉米从椽子上卸下来,经常会发现有老鼠在里面住家了,让他们吃了个美。一个整玉米棒子不好剥, 我们用螺丝刀弄掉几行玉米力,然后剥。那时侯还有一种手搅动的装置,固定在一个长凳的一头,塞进去一个玉米棒子,然后搅动,大多玉米力就掉下来了,最后玉米芯上就留很少的一些。这活不急,慢慢干的东西,经常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干。89年我家买了个小电视,那时侯我们村很多人家都有电视了。都是黄河的小黑白电视。

有牲口的人家种玉米喂牲口,我们家一直种玉米不多,喂猪用不了太多。因为那时候红薯产量更大,很多时候用红薯喂猪。玉米杆是冬天烧炕的好原料,所以那时侯家家门口都有个玉米杆堆。剥玉米剩下的皮,玉米芯也是平时做饭的燃料,慢慢都就消耗掉了。看来玉米全身都是宝啊,对我们庄户人家是用处大大的。现在我们家经常用玉米油烧菜,以前从来不知道玉米竟然也可以柞油。其实玉米里面以淀粉为主,为啥还能柞油呢?我一直没想明白。玉米当年收购的地方不多,作为经济作物不合算。我们家那时侯秋粮以黄豆为主,因为收购黄豆的人太多了,经常有小贩开着拖拉机在巷道里喊:收黄豆,收黄豆。另外还有搞笑的小贩喊:卖西红柿,洋柿子,番茄来(就一样菜)。那时侯农村这类个体经济开始发展起来。

关键词(Tags): #农民系列通宝推:西伊,陈王奋起,北纬42度,
家园 加减法

谁叫我们就只有10个手指头嘛,窜个30个小杆,就能做更大数的加减法了。

握手:

记得小时候用的是 高粱杆,穿两根线,用来做加减法,大概相当于现在的计算器吧。

家园 民工忆农活(8)种黄豆

耶,终于有几天闲工夫来做农民了。这回说黄豆,也就是大豆。几年前河里有文章讨论大豆的陷落,米国大豆入侵中国,东北大豆招架不住。大豆油是食用油的主要品种,随着生活水平的上升,食用油的用量大大上升。老人炒菜用油多,实际不利于健康。可是他们当年生活紧缺,从没有象现在这样能随便用油,想放多少放多少。我岳母做的炒面有时候象油捞面,我要放很多醋去中和,要不然吃不下。煮毛豆是另外一个常见的下酒菜,可是当年种了那么多年大豆,从来不知道黄豆还能这么吃,我是到北京后才知道这么一盘还是菜。

责任制后,夏收是收获口粮和公粮,秋收就是经济作物了。黄豆当时就是我家的经济作物。为啥以黄豆为主呢?好种,好管理,主要一点是当时就有人来村里收黄豆,过秤后付钱。那时侯我家的黄豆一年可以卖七八百块,这可是85,86年的样子,很不错了。

收获小麦后,把地深犁一下,然后钩处槽,撒种,埋上,齐活。黄豆出来后一尺来高,就到了暑假了。这时候要锄地,主要是清除杂草。早些年的时候,并没有太多害虫,所以不需要喷药。后来89,90年的时候,害虫就很多了,连黄豆都要喷洒农药了,要不然虫子能把叶子都吃了,留个光杆。什么害虫呢?最厉害的就是豆虫,个子老大了的一种虫子,大了有两寸长,尾巴上带个角,象天线一样,就这样。

点看全图

这玩意在梧桐树上也很多,不过比较分散,可是在黄豆地里有时候是灾难性的。有一年,豆虫爆发,一棵黄豆上能有一到两条,简直恶心死了,有人把鸡赶到地里,鸡都吃腻了。拿个桶,一会功夫能收半桶。怎么弄呢,埋到地里怕死不了又出来。这种豆虫一条能负重三块砖的重量呢,这是当时大家试验的。有人在地头烧一堆野火,抓半桶重就倒进去,虫子烧得爆炸劈里啪啦。其实这东西高蛋白,现在有人做成食物,反正我是不敢下口。

点看全图

豆虫的蛹其实就是小时候我们玩过的东西南北,不知道啥是东西南北的,给你看一下。你一动这个蛹的尾巴,它就能动来动去,跟指方向一样。

点看全图

大豆最后能长大约一米来高,豆角都在主干上,也就是毛豆。下酒的煮毛豆是不成熟的黄豆,其实半熟的黄豆是有一定毒性的。所以用黄豆做食物,一定要过熟,祛除毒性成分。黄豆里面有一个化学物质,异黄酮,也称植物雌激素,对人有雌激素作用。所以喝豆浆可以丰胸啊,不是有报道有男筒子天天喝,结果弄成c cup。那么女筒子呢,如果健康女性,喝豆浆是有好处的。如果你雌激素不足,那这个植物激素能替代你的雌激素。如果你雌激素过多,这个植物激素跟你的雌激素竞争,但是它又没有你的雌激素活性高,所以是抑制你的雌激素的。绝经后的女筒子由于卵巢不工作了,需要雌激素,所以喝豆浆有很大好处。可是乳腺癌患者就不要喝了,因为这个植物激素也能刺激肿瘤生长。

男筒子偶尔喝一喝豆浆没啥,别大量天天喝就没事。那么豆腐呢?豆腐主要是大豆里的蛋白,植物雌激素的含量很低,没啥影响。人家淮南王辛辛苦苦炼出来的长生事物,不可能把自己吃成c cup吧,所以不用担心。

关键词(Tags): #农民系列通宝推:领班军机,
家园 民工忆农活(8)种黄豆 (续)

豆腐实在是一向伟大发明,对于2000年的农业国家,豆腐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了重要的蛋白质。要知道,能天天吃上肉的农民除了近10年,中国历史上就没有过。农民小时候一年能吃肉的机会两个巴掌数得过来,只有过年和平时红白喜事走亲戚能有机会。主要是农村以前哪有冰箱啊,这样一年有三个季节肉都无法保存,就算能买的起,也没发放不是。豆制品就好多了,我记得80年代中期,每天早上就有人叫卖豆腐。我们村还有人家做豆腐,可以去他家直接买新鲜的,他们每天都出一锅新豆腐,过年时间最忙活,买豆腐要排队。新鲜出锅的豆腐很好吃,直接生吃或者拌葱更香。豆腐就是大豆蛋白 ,对人体蛋白的提供不比肉差。对于俺们农民来说,豆腐就是重要的蛋白来源,所以我说淮南王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贡献是巨大的。后来,还有一种豆制品,我们叫豆子肉,跟腐竹类似,但是不是腐竹那么硬,是半软的。用水一泡就变软,跟豆芽炒起来很好吃。吃起来有那么五分象肉。说种黄豆怎么全说吃的了,吃货的天性真是无法改变啊。

黄豆成熟了正株渐渐发黄,叶子开始落了,就剩下干和豆荚了。这时候就要开始收获了,要不然过熟豆荚就会爆裂,豆子飞的到处都是。记得小学就有这么一课,讲植物怎么传播种子。豆荚妈妈就是这么一爆,孩子就飞得到处都是。蒲公英妈妈给孩子准备了降落伞,孩子去旅游了,苍耳妈妈,打住打住。

黄豆成熟后豆荚变得很硬,而且支棱起来,用镰刀割的时候,抓豆杆的手经常被扎破,所以要带手套。割黄豆比割小麦要轻松多了,因为害怕豆夹破裂,所以最好早晚有些潮气的时候割,所以没那么热。再加上是秋季,秋高气爽,蓝蓝的天上白云多多,可比收获小麦要轻松多了。我们一般当时割的黄豆就用架子车运回来,放到打谷场上晒着,一片地经常两三天才收完。秋收的打谷场五颜六色,啥都有。白的是有人家晒棉花,黄色和白色的玉米棒子,因为杂,所以没有夏收那种很急迫忙碌的样子,是一种比较松散温馨的感觉吧。

黄豆不能用拖拉机和大碾子,因为豆粒大,会碾破的。大多用牲口和小碾子。如果不是留种,也可以上大碾子。我们家经常手工打,豆子晒好了,其实豆荚破裂,自己就蹦出来了,用棍子稍微打一下,豆子就出来了。收获好的豆子还要晒干,产量并不高。我记得当时一年好几亩地,能收一千多斤。那时侯好像一斤黄豆6毛多钱,还是七八毛,我也记不清了,反正我们家不储存黄豆,10月份的时候村里就有小贩收购黄豆,我们就全卖了,能收七八百或者上千现金。那时侯农村的万元户还是不多的,一年能有几百上千的收入就很好了。这是大概86,87 年的样子。

我们也可以直接用黄豆去榨油。村里有一家开了个油作坊,我们可以自己用黄豆去榨油吃。所以那时侯农村的饮食条件已经提高很多了。其实菜籽油当年是大家的主要食用油,可是我们哪儿很少种菜籽,所以以豆油,棉花籽油和花生油为主。其实豆油刚榨出来有很重的豆腥味,一点都不香。花生油就不一样,闻起来很香。榨花生油之前,我们都要把花生炒一下以去掉水分,榨油时就都是炒花生的味道。另外,花生油渣还能作为小零食,我就经常那这种零食去学校吃。

黄豆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固氮,所以我们家总是黄豆和小麦轮种,小麦解决口粮和公粮,黄豆就是经济作物了,可以有现金收入。那时侯收入少,可是花销也不大,我记得我初中的学费一学期可能是三四十元,然后吃饭又在家里,所以上学对大多人家并不是太大的压力。很多人辍学,一个是不愿意学了,家长也没有意识到上学的重要性,孩子不学,家长也不管,耽误了很多孩子啊。因为农村能上学出来的孩子太少了,所以大家觉得大多都是陪太子读书,所以早早就辍学了。我的同龄人大多只到初中毕业,就回家从事劳动了。

现在大家害怕转基因的大豆,不过对黄豆来说,大家消费的是豆油。转基因就算出来异类蛋白,在榨出来的油里面是很少的。因为食用油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不是蛋白。

关键词(Tags): #农民系列
家园 民工忆农活(9)种棉花 (上)

棉花在我看来是最麻烦的农作物,可是在我从初中到高中的这个阶段,棉花在我们村越种越多,这其实是经济使然。当时镇上就收购棉花,很容易拿到现金,另外种棉花的经济利益更高,要不然大家怎么会种这么麻烦的农作物。另外,棉花籽可以榨油,还能提高自家的生活水平。虽说棉籽油中的棉酚具有杀精作用,可是我们农村大量食用棉花籽油,也没见不育率有提高。那时侯我们村里的小学,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到了初中,更始密集,我记得我们初一三班,每班还80多人呢,而且我们乡镇两个初中,我所在的还是小的,另外一所更大。

棉花时间跨度很长,一般要种棉花的地,当年秋天就留下来,深耕,来年清明前种棉花。种棉花没法象小麦那样种,因为棉花种子上还有残存的棉花,拈成一团。一般都要把棉花用温水和农药泡一下,主要怕虫子吃种子,其实中小麦和玉米也是这样。那年头总有家养的鸡跑到地里刨出种子,吃完后牺牲了。我姥爷经常给这类中毒的鸡动手术,割开鸡素子,把种子粒弄出来,然后用肥皂水吸干净,缝上,第二天鸡又活蹦乱跳。种棉花用小划头划出浅沟,然后间距半尺左右放三四个棉籽,用脚搓一下,盖上土踩一下,齐活。一家人,一天种一两亩地没问题,再多就要搭班找人帮忙了,那时侯还没有出钱雇人一说,除非是用人拖拉机,牲口这仪类的活。种棉花一般大家都是互相帮忙。小时候还没有地膜一说,所以种棉花都在清明前后天气暖和才干。后来有地膜了,就提前了大约两个礼拜,有啥好处呢?从产量上真没有太多好处,地膜可以封住杂草,所以不用锄地太多遍,还可以保湿。可是比起地膜对土地的损害,这点好处真不值。可是大家都开始用了,如果你家不用,到时候你的棉花苗相对较小,害虫吃不动大棉花的时候,就会集中到你家地里来,谁不喜欢嫩嫩的食物啊。所以最后不得已大家都药用地膜。用地膜就要隆起一些土堆,把地膜顶起来,这样棉花苗才有一定的空间来生长。棉花苗出来后,如果天气太暖和,就要在地膜上打开一些小洞,要不然中午太阳厉害,小苗会被热死。开洞的时候不要在苗的头顶,因为如果降温,寒气直接从洞口进来,会冻死小苗。

棉花秒长到三思寸高的时候,天气就暖和了,这时候要在小苗顶上把地膜开个洞,把苗放出来,然后在根部培上土,把地膜压实了。到这时候,就开始忙个没完了,每一个苗都摸过了。如果有的苗不幸牺牲,还要从别的窝里移种过来。有几个苗在一个窝里的情况下,就要拔掉多余的,让最茁壮的留下来。让我想起武则天:种瓜黄台下,瓜熟籽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尤尚可,四摘抱蔓归。因为经常留下来的最茁壮的,由于种种原因中途又牺牲了。我家就经常在哪儿补种个西红柿或者茄子之类,所以棉田里经常象百草园一样。

除了地膜下的草不能长出来,这时候行距之间的杂草就开始生长了,所以要除草了。经常要锄地两到三次,如果由于天旱浇水,那杂草更多,因为水里面经常带来很多草籽,加上湿度大,杂草疯长啊。这时候棉花有一到两尺高了,也到了麦收时间了。棉田可以盏时放以下,人们都去忙夏收了。等到小麦入仓,棉花已经有桌子高了 ,超过了膝盖。这时候第一到手续来了,掰芽子,或者叫掰“油条”。

这可不是你的早餐油条,是棉花侧枝上的背上枝,这家伙一般不结果,疯长,结果把养分都吸走了,导致整株棉花长不了几个棉桃。所以要在这个背上枝成长之前干掉它。这时候棉花大约半人高,一般在6月底7月初了,人要蹲着干活, 整完一株棉花,往前挪。很辛苦,每个棉花都摸过了,问题是不是一次完事就行了,如果雨水足,这种背上枝就更多,每一个棉花来来回回要整好几次。这个活我家就我跟老娘干,老头子一辈子都不认识啥是棉花油条,我老姐也是。我奶奶认为这是女人的活,所以我爹就不用干,我姐是她惯大的,当然也不用干这活。就我这种夹层人跟着老娘学会了各种棉花管理的活。

暑假来临,棉花可以到达人的胸部高了,这时候要掐顶,不让棉花长太高,这就是生物学的顶端优势,高中生物就讲过了。这活不难,走着干,而且一次性的,不可能棉花有两个脑袋让你掐嘛。

关键词(Tags): #农民系列通宝推:PCB,领班军机,脑袋,旧时月色,蓝鸟,
家园 民工忆农活(9)种棉花 (下)

八十年代中后期,农药的用量大大上升,其实农村的生态破坏很严重的。小时候,小麦地里很多的瓢虫,收割小麦后,瓢虫都飞到只有一尺来高的棉花苗上,一棵苗上经常能看到两到三个瓢虫。我们哪儿管瓢虫叫“花花马大姐”,夏收时分到处都是。这么大量的瓢虫充分抑制了蚜虫的生长,在蚜虫幼年期就被瓢虫消灭,根本不会爆发。可是后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瓢虫大量死亡,我记得后来夏收瓢虫量很少了。这样蚜虫就爆发厉害,尤其在天气热,天旱的时候,棉花的叶子上密密麻麻都是蚜虫,然后叶子萎缩,最后棉苗死掉。这样就要不停地喷农药,各种各样的农药,有对付蚜虫的,到后期有对付棉铃虫的。实际上这些农药以有机磷农药为主,然后有各种不同的组合,也就有各种不同的商品名。

喷农药首先是个体力活,那时侯都是手动的喷雾器,就是双肩背的一种喷药器,看着就这样。

点看全图

能装大约一桶水,我觉得50到60斤的样子,或者更重点?反正我初中一年纪时(13岁,70来斤的样子) 第一次喷药物,背起来重心很不稳,最后只能减少到多半桶。喷药物最好在露水下去了的中午,太阳大大最好,这样药物水分晒干了,就粘在叶子上了。可是这时候比较热了,人出汗也很厉害,大大开放的汗腺也会吸收很多药物。农民那有什么劳保概念,很多人嫌药物都弄衣服上,味道大,干脆光膀子,我大了后,也经常这么干。喷出来的药物雾珠飘散各处,很多进入嘴里,也有的洒落裸露的皮肤上。每年因为喷农药而中毒的人都很多,这种中毒没有到非常严重的地步,就是头晕。有机磷农药是乙酰胆碱降解酶抑制剂,所以体内乙酰胆碱量上升,严重会导致拉肚子,肌肉痉挛,危及生命。当然这个农药也会慢慢被代谢,有时候多喝水,谁一觉就能缓解。严重的就需要阿托品来救命了,当然阿托品过量也会死人的。

农民我运气好,没有劳动保护那么多年给棉花喷药物,还从没有农药严重中毒,好像就有一次头晕的厉害,睡了多半天,唉,那时侯要是一觉睡过去也就万事皆了。我记忆中我们村就有一位村民喷农药中毒这么就这么睡过去了,留下了年幼的孩子和妻子。农民活的就跟草一样,要不叫草民嘛。

从六月份开始给棉花喷药开始,到八月份,一共恨不得要喷三到五次,成本也不小啊。八月末棉桃就发硬了,虫子也咬不动了,不用喷药物了。这时候暑假基本结束,开学了。经常在开学前的第一个礼拜,都可以摘一些棉花了。棉花开的不多的时候,我们都摘,就是把棉花从花瓢里检出来。后来越开越多,就经常连这花瓢揪下来,然后晚上在剥棉花,花瓢还可以烧火用。那时侯上初中,还有秋收假期,两个礼拜,大家都回家帮家里面秋收。我们农村学校,有夏收假期和秋收假期,一般两个礼拜。除此外,周末也能帮家里面劳动啊。我的初中是走读的,学校离家里面大约三里地,回家吃饭。经常放学了后还能到地里帮会忙,农村的孩子基本都这样。秋收假期一般在10月份初到中旬,这时候棉花大部分都开放了,剩下的我们就把棉桃揪下来,棉花杆用“抬杆”拔下来。啥是抬杆呢,就是利用杠杆原理的一种农具。把棉花杆卡在中间的那个铁槽里,用力一抬就把出来了,不能用蛮力,会把棉花杆弄断了的。然后把棉花杆运回家当燃料,所以农村家家门口都有柴火垛,烧火烧炕都靠它。这时候就可以在地里种小麦了,如果想继续留着地明年种棉花,其实不必如此着急,很多人就让棉花慢慢开完,叶子也都落了,杆都干了,才慢慢拔,然后运回来。反正那时侯也没别的农活了。

棉花的繁琐在于来来回回好多次,从出苗到最后拔杆,每一个棉花株都要过手不下10遍。不过由于那些年棉花价格不错,另外也好储存,所以种植面积很大。我们县也是一个大的产棉区啊,县城有两个棉纺厂。后来果树和西瓜作为经济作物更挣钱,棉花的种植才减少了。后来,棉花品种也有提高,有的 抗虫性得到提高,可是虫子的进化更厉害,反正我上大学之前,棉花的喷药物是每年重要的一个农活。

这么多年每回老家了,据说棉花的种植已经不多了,现在的种植很杂,果树有苹果,梨树,桃树,枣树等。还有人种哈密瓜等经济作物。新疆的棉花很大面积,每年我门村都有不少人结伙去新疆摘棉花,两个月好的可以拿无六千元钱。我的邻居,以前我讲过的拖拉机手的老婆,快60岁的人了,还去了好几年,据说很累,按摘的棉花的重量结钱。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好像米国的棉花收割早都工业化了,摘棉花好像是飘里面丝佳丽家的奴隶时代的事。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新疆还没有工业化摘棉花,或许现在已经工业化了,因为掏宝上都有摘棉花机了。看着就这样。

点看全图

天朝的工业能力这么强,以后农业必须走大集体制,以农庄经营的方式来生产。今天给老家打电话拜年,得到一个信息,土地私有化正式开始了。我们村已经重新核实了每家土地,现有的土地归属永远归入私人名下,跟宅基地一样。比如我家,20年前我和老姐大学毕业就没有我们的地了,但是老娘的地一直在。以前有一个土政策是15年不变。所以那时侯开始,谁家新娶媳妇或者生小孩都没有新土地划分,所以现在我们村有不少农村户口确没有任何土地。现在只是把这个15年不变固定了,永远不变,而且自己的土地现在可以抵押贷款,买卖。就是人去世了地也不会给别人,子女继承,所以老娘的2亩地就永远归我家了。这个完全的土地私有制我心里实在觉得没底,不知道这农村将来走向何方。

说棉花呢,棉花除籽后可以弹棉花做被子,棉衣。还可以纺线织布。小时候姥姥总在纺线,我坐在旁边看见神奇的棉花拧成线。姥姥还给我唱“好一个奇男子英俊少年,他必然读史书光有识见,能打死帅府子 文武双全,为我父抱不平身遭大难,他本是英雄胆大好儿男。”这是秦腔藏舟折子戏胡凤莲的一段唱。姥姥经常唱,听者就能回味跟姥姥在一起的时光。纺好线还要浆洗,有的进一步拧成粗一些的绳子纳鞋底,细的经过多个步骤象染色,整团后织布,可以织粗布做被里和床单,可以织细布做衬衣。

我老娘以前在姥姥家从没有作过这些活,从学校毕业已经16岁了,19岁就嫁给我爹。后来自己摸索学会了织布,裁衣,用缝纫机等精细活。老娘其实是非常聪明和手巧的人,如果当年姥爷能允许老娘去西安,她一定能干出自己的事业,一生也不会如此不幸,脾气也不会那么暴躁。那时侯奶奶有一台缝纫机,可是不让我老娘用,所以我小时侯很多衣服是老娘手缝的。老娘在我还小的时候就给我娶亲的4个粗布,4个细布都织好了。我跟老婆第一次回家老娘还给媳妇看来着,后来说你们年青人都不喜欢这种手织布了。

一部借来的织布机经常就在老娘房子里,老娘有时候就织布,有时候也用织布排遣烦躁。我记得有一次奶奶又寻事,老娘坐在织机上哭,不知道我怎么出现了,老娘用织布的梭子狠打了我一顿,然后让我面对墙在织布机旁边跪着,她一边哭,一边织布。现在想一想老娘可能那时侯一定有过自杀的念头,要不然为什么把我娶亲的聘礼布都织好了。我爹什么事都站在他老娘一边,不能给妻子任何公正,所以老娘的一生实在是不幸的。不过老爹从来没有打过老娘,只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年糊涂了,谁都打。在我们西北农村,这也算不错了。可是就这么窒息的生活,所以我现在能理解老娘为何脾气暴躁。一个不能尊重妻子,保护妻子的人不应该有老婆,活该打光棍。现在老娘明白的时候也会说,要对你老婆好,好好两人带大孩子。

由棉花又引起了我的伤感情绪,大过年的,罪过罪过。

关键词(Tags): #农民系列通宝推:80后30,马后炮,石狼,领班军机,PCB,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28
上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