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给女儿讲的故事 -- lilly

共:💬47 🌺26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下页
家园 谢谢提供的信息。不过这个病真的很复杂。

谢谢提供的信息。我有机会试试看。不过这个病真的很复杂。

家园 血手飞廉江鸿烈的故事(三)古庙魅影(续)

柳青这些年可收了不少徒弟,其中最有出息的是大徒弟,名叫“白面韦驮”王西正。韦驮是佛教的护法神,手拿一根大棒子名叫金刚杵,威风凛凛。王西正在县衙里当捕头,正像县里的护法神,他又长得面色白皙,威风凛凛,所以得了这么个外号。此人不仅相貌堂堂,武艺也精通,得了柳青的真传。为人更是慷慨豪爽,抓差办案胆大心细,贼人闻风远窜,四境平安,县里上上下下没有不敬重夸赞的。柳青对这个大徒弟最宝贝。

说曹操,曹操就到。正谈话间,“白面韦驮”王西正风风火火的赶来见师父。向师伯和江鸿烈匆匆行过礼后,王西正向师父禀报,想要借十几个师弟去给他帮忙。原来这县里最近出了个飞贼叫“白莲花”晏飞,天天夜里走街串巷盗窃财物,不知多少有钱人家被他翻箱倒柜,偷得像水洗过一样的干净。偏偏这贼轻功出众,高来高去,跳房越脊如履平地,落地像只猫似的声息皆无。多少护院家丁、教头武师、县衙捕快埋伏追捕,可是哪怕你布下天罗地网,也抓不住“白莲花”晏飞的一根毫毛。这家伙简直比贼的还贼,比滑的还滑!可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终于还是被柳青的高徒王西正给抓住了马脚。王西正琢磨着,这贼偷了这么多赃物,总的有个窝藏或者销赃的地方吧?他瞄来瞄去,瞄上了县城北十五里的北塬,塬上有条小河流下来从县城东侧绕过,山腰的河畔有一座破庙,叫作碾子庙。碾子是用石头做的圆柱形的砣子,两三尺高,六七百斤重,放在磨盘上碾高粱、谷子用的。据说当年有一个老和尚,天天从这里抱着个碾子下山上山,锻炼身体、磨练性情,人们就把这个庙叫碾子庙。那个小庙早没和尚住了,有些破败,但房屋勉强完好,窝藏赃物正合适。这里地方偏僻没人来,但离附近几个大镇子和县城都不太远,利用河水还能摆脱猎狗的追踪,正是个好地方。王西正去庙里一搜,果然发现了赃物。他怕打草惊蛇,丝毫没有动赃物。王西正是个精细的人,为了确认,他在庙旁的草丛里趴了好几个晚上,亲眼看到贼人“白莲花”出入碾子庙。这下铁板钉钉,就等实施抓捕了。为了保险起见,王西正找师父借些人手,一定要把贼窝围个里三层外三层,让贼人插翅难飞。

柳青听明白事情的原委,大力支持徒弟,立即点了二十几个最好的徒弟交给王西正。江鸿烈在一旁听了,心痒难挠,跟师父、师叔请战:“让我也去帮忙吧!”师父看看师兄王西正,王西正点点头,师父微笑着答应了。

当晚,由“白面韦驮”王西正带队,一百多名捕快、武师、柳青的弟子,还有江鸿烈,在碾子庙周围埋伏下来。为了保险,王西正提前在庙里设了陷阱,在桌椅、墙角之间拉了好多细细的绳子,纵横交错,离地两寸来高,夜色下很难发现。等“白莲花”晏飞在庙里一落脚,抬腿走路,扑通一下就得绊倒。绳子头上连着供桌上的一个铃铛,一旦有人绊倒,铃铛就会叮铃铃响起来,埋伏的人听到就知道贼人进庙了,大家一起冲出来堵住各个出入口,来个瓮中捉鳖。

江鸿烈被分配在庙后埋伏。他趴在草丛中,大气也不敢多喘。夜渐渐深了,天上稀稀拉拉有那么两三颗星星,荒山野岭不见灯火,四周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山里安静极了,只有草里的虫子唧唧唧叫个不停。江鸿烈的眼皮越来越沉,露水打湿了他的衣服,他毫无知觉,就这么在虫鸣声中慢慢睡着了。

突然,漆黑的夜色中传来一声清脆的铃声:叮!这声音很小,在埋伏的众人耳中却不亚于一声战鼓。江鸿烈猛然惊醒,腾地一声跳起来,像一只蒙头转向的老虎一样,乜着朦胧的睡眼就冲向了碾子庙的后墙,一个跨步就从半塌的墙上跃过。脚落地刚向前迈出一步,被地上的一块碎砖头一绊,一个趔趄,噔噔噔向前连跑几步。身形还没稳住,却勾上了绊绳,扑通一下,摔倒在地。绊绳把桌上的铃铛、香炉、幔帐全给扯了下来,院子里香灰弥漫。江鸿烈刚爬起来,就觉得脚踝上梆的一声,狠狠挨了一棒槌,疼得他“唉哟”一声,差点没趴下。江鸿烈赶紧蹦起来,用耳朵辨认着兵器的方向,在小庙里蹦来蹦去,躲避棒槌。哪知道对方使的是地躺拳的招数,人躺在地上翻滚跳跃,不管身体哪个部位沾地,一沾即起,灵活得像条大鱼。手中的棒槌离地始终不超过一尺,不但灵巧得像只钻来钻去的老鼠,而且力量很大,呼呼地挂着风声。江鸿烈感觉就像陷入了泥沼中,拔不出脚来,几个呼吸之间,腿脚上已经挨了几棒,实在站立不住,一屁股摔倒在地上。立刻有两条大汉扑了过来,把他死死压在身下。有人点起蜡烛一看,哎呀,抓错人了!都怪江鸿烈被碎砖头绊的那个趔趄,让他第一个冲进庙里,结果人人都以为他是贼人,反倒放跑了真正的贼人。使地躺拳打倒江鸿烈的,正是他的师兄“白面韦驮”王西正。王西正顾不得辩解抱怨,一挥手,“搜!”按照事先的安排,一部分人就地搜索碾子庙里,一部分人开始在庙周围的草丛里一寸一寸地搜索,还有一大部分人兵分两路,分别向上山和下山的小路追过去。

江鸿烈在地上趴了半天才缓气来,腿脚疼得像被人抽了筋。他忍着痛不敢叫出声,龇牙咧嘴地站起来,活动活动,然后一瘸一拐地走到庙外,朝着黑暗中仔细看了看,竖起耳朵听了听。远远看见王西正带领一队人,打着火把,沿着小路飞奔下山追敌去了。碾子庙里外周围已经被搜索完了,没有发现贼人,负责搜索的人正准备也兵分三路,一路留守庙里,两路去支援上山和下山的队伍。草丛里的虫子又叫了起来。可是……江鸿烈侧过头细细听着,连一头发丝的声音都不放过。不对,小河里没有虫声,还隐隐听到有细微的水声。江鸿烈慢慢走到河边,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刚到河边,脚下踩上一个草墩,江鸿烈一个狗啃屎,啪地一头栽进水里。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只听水声哗啦,水花四溅,一条黑影从水里蹿出来,沿着小河飞奔而下。是贼人!江鸿烈一跃而起,一边大喊“贼人在这里!”,一边也沿着小河跑下去。可是,这小河边还不如山路好走,疙里疙瘩,坑坑洼洼,到处是石头、树枝、杂草和说不上来的什么东西,天色又黑,什么也看不清楚。这下江鸿烈可惨了,一跤接着一跤,摔得鼻青脸肿,满脸是血,浑身泥水。好不容易跑下山,他觉得自己都快散架了。抬头再看贼人,早没影子了。

江鸿烈正在懊悔,从河边树林里转出几个人,正是他的师父“卧佛”昆仑僧和师叔“白面判官”柳青,旁边还押着一个人,绳捆索绑,垂头丧气,到跟前仔细一看,竟然是贼人“白莲花”晏飞!原来昆仑僧和柳青不放心徒弟,也出来巡视。他们没有加入埋伏,只在山下路口一带远远查看。江鸿烈在河沟里大喊“贼人在这里”,他们听到了,紧接着看见一道黑影顺着河边飞跑而下。两位师父当仁不让,拦住去路,三下五除二,活捉了晏飞。

贼人捉拿归案,江鸿烈和师父都有功劳。可回到柳青家一看,江鸿烈这个惨啊!浑身上下不是泥水、草末就是鲜血,衣服到处撕破大口子,鞋也跑掉一只。扒下衣服一看,浑身上下没有几处完好的地方。扔进澡盆里洗个澡,被水一渍,疼得江鸿烈哭爹喊娘,长长的惨叫声回荡在柳青庄子里。师父又好气又好笑,问江鸿烈:“你知道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吗?”

江鸿烈哭丧着脸,又一次保证说:“知道,以后走路要看路。”

家园 血手飞廉江鸿烈的故事(四)巧立奇功

“血手飞廉”江鸿烈从扶风县回到昆仑派,休养了一个多月才痊愈。刚消停了没两天,又接到一个任务,到东海边的宁波府,协助定海总兵剿灭鸡屎屿水寇。

这股水寇在东海的鸡屎屿上筑寨建城,不时四处劫掠来往海商,抢劫财物,杀伤人命。定海总兵刘世杰多次试图剿灭,可是水寇一见官兵来袭,立刻缩回老巢鸡屎屿,坚守不出。官兵想要上岛清剿,却是千难万难。原来这鸡屎屿形状好像一滩烂鸡屎,还是拉稀的鸡屎,从北到南地形狭长蜿蜒,沿岸都是陡峭的礁石,只有东北方有一个小澳,叫做鸡毛澳,澳里是一小片沙滩,可以停船上岛。澳口极小,水寇在沙滩上建造了望楼,利用狭窄的地形把个鸡毛澳守得滴水不漏。官兵的战船和队伍在这样狭窄的地形里展不开,攻了几次,无法成功。刘总兵想出一个计策,用几艘小船运送一队官兵趁天黑偷偷藏在鸡屎屿北方一里多远的一处礁石,叫做老鼠礁的后面,派十来名勇士从老鼠礁浮海泅渡到鸡毛澳,向敌人的望楼发动偷袭,得手后藏在老鼠礁后的小船立即增援,守住沙滩和望楼,然后定海的大战船源源不断地增援上来。这个方案要求最先一批上岛的勇士必须人数少而精,都是顶尖高手。于是刘世杰总兵委托一位好友,转求到昆仑派门上。

“卧佛”昆仑僧倒是非常支持官府剿匪,立即点名派了最得力的十名弟子赶赴定海,其中就包括“血手飞廉”江鸿烈。因为江鸿烈的水性不错。虽然换气时动作有点大,经常一边游泳一边横向打滚,因此速度不算快,但在昆仑派里就算好的了。

闲话少说。众人在定海休息充足,选了一个月黑无星的夜晚,乘了五艘小船悄悄来到老鼠礁,藏在礁石北面的黑影里,静静等待机会。大约四更天,江鸿烈等十名勇士,身穿水靠,背背短兵刃,抱着浑脱下了海。浑脱是用整张剥下的羊皮,吹得圆鼓鼓的,扎住四角头尾的口子,成为一个气囊,用以泅渡涉河。这本是大西北流行的工具,在这海边倒也能用。不敢用小船或者木筏是怕引起水寇的注意。好在这一带东海风平浪静,正当盛夏,海水也不甚冷,单人用浑脱泅渡一里多的海路还算不难。不一会儿,十名勇士到了鸡屎屿东北的鸡毛澳。

只见前方海岸怪石嶙峋,像张开两臂似的环抱着一片小小的海滩,里面停靠着几艘海船。海滩上正当澳口的地方矗立着两座望楼,两楼之间是水寇营寨的大门。望楼上高挂灯笼,把澳口附近几十丈范围照得一清二楚。众人看见灯光,纷纷把浑脱放掉气,扔下不要,把身子深深潜在水里,只露出口鼻眼。再看望楼上影影绰绰立着十来个水寇,警惕地紧盯着海面。众人定在海面,一时不敢贸然前进,只得静静等待机会。

定海总兵刘世杰也算个精细的良将,只是千算万算漏算了一样,就是江鸿烈手上的湿疹。江鸿烈一路东来旅途辛劳,湿疹有点发,前两天晚上刚刚狠狠抠了一轮,抠得两只手一道一道都是裂口。平时洗手都不敢沾水,老是小心翼翼地洗五根手指头肚。如今一下子泡进海水里,疼得江鸿烈倒吸一口气,浑身一缩,连屁股都夹紧了。他知道事到临头,不能退缩,因此咬紧牙关硬忍住不敢呻吟。这时泡在海水里,静静地等待,越等越觉得两手如同万针攒刺,连本来不算冷的海水都好像寒冰一样。江鸿烈的牙关渐渐咬不住了,嗒嗒嗒哆嗦起来。又忍了一阵,他实在忍不住了,哇地一声竟然哭出声来。

正当凌晨五更天,天色黑漆漆的,四周一片安静,只有海水的波涛声,冷不丁有人大哭起来,望楼上的水寇被惊得一个激灵,纷纷举起弓箭,向海上看来。其他九名勇士吓得全钻进海里,连个泡都不敢冒。江鸿烈已经疼得昏头胀脑了,又见敌人已经发现自己,只好把心一横,游近海滩,一边游一边偷偷把背后的单刀摘下扔进海里。靠近澳口时,他高举着双手,以示手中并无武器,然后一步步走上岸来。走一步,哭一声,脸上全是眼泪。

水寇的弓都已拉满,随时准备放箭。但见一个人空着双手,高高举在半空,一边走过来一边哭哭啼啼,满脸的鼻涕眼泪。水寇不明所以,但见此人空手没有兵器,没有威胁,就渐渐放松了警惕,不过手里的弓箭并没有放下。等江鸿烈走近了,从望楼里走出四五名水寇,凑上来一把扳住江鸿烈的双臂,将他制住,押入寨门。其余水寇纷纷围上来打量这个奇怪的人。一名小头目盘问道:“兀那后生,你是什么人,为何啼哭?”

江鸿烈这时已经忘了手疼,恐惧袭上心头。他心里盘算着该怎么办,嘴里并不答话,只管抽抽咽咽哭哭啼啼。水寇们围着个手无寸铁、哭哭啼啼的年轻人,渐渐放松了警惕。小头目盘问了半天,不得要领,不耐烦起来,举起弓作势要打江鸿烈。说时迟,那时快,突然只听嗖的一声,一口短刀凌空飞来,正中小头目胸口。小头目猝不及防,仰面摔倒。原来是江鸿烈的九位师兄弟趁水寇的注意力被吸引的机会,偷偷泅上岸来,一位师兄扔出手里的短刀,救了江鸿烈,其余几人向离弦之箭一样,扑向寨门。

水寇们一时惊愕,还没反应过来。江鸿烈反应最快,第一个动手。他暴喝一声,腰背发力,双臂一甩,把扳住他的两个水寇扔出一丈多远,骨碌碌地滚开。回身一个旋风脚,把背后的两名水寇踢倒,借势飞身而起,使个鸳鸯连环脚,砰地一声把寨门踢开。几位师兄弟像旋风一样卷进寨门,眨眼间就把守寨门和望楼的水寇全砍翻在地。

一位师兄掏出信号炮点燃,一道红色的烟花飞上半空。不一会儿,在老鼠礁后埋伏的小船赶到,跟寨中涌出的水寇们战在一起。激战了半个时辰,官兵死死钉在沙滩和望楼上不肯后退半步。定海的官兵大船也纷纷赶到了,官兵越来越多,形势开始一边倒。到天色发亮的时候,鸡屎屿上的水寇城寨被攻克,水寇或死或俘,无一漏网。

这场大胜仗,立首功的就是“血手飞廉”江鸿烈。所有人都不住地夸奖江鸿烈智勇双全,只有江鸿烈自己低下了头,看看自己的双手。大师兄明白是怎么回事,叹了口气,问他:“鸿烈,你以后还抠手吗?”江鸿烈忙不迭地摇头:“再也不抠手了!”

通宝推:脊梁硬,
家园 直道是身谋 --- 高允的故事

离今天一千年前的宋朝有位名臣名叫包拯,因为清正廉明、断案如神,被人们称颂为“包青天”。包拯有两句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前一句说的是要加强自身约束,清心寡欲,后一句说的是要诚实正直,知无不言。这都是至理名言,我们应当作为人生的座右铭。

今天就来讲一个“直道是身谋”的故事,主人公叫作高允,字 伯恭,生活在一千六百年前的北魏时代。

当时是魏太武帝拓跋焘当皇帝。因为高允学问很好,又善于写诗文,所以让他当中书侍郎。中书侍郎负责整天陪伴在皇帝身边,咨询政务,并替皇帝起草诏书,因此官职不算最高,但最接近权力中心。高允为人稳重诚实,踏踏实实,因此很得皇帝的信任。

有一个很得皇帝拓跋焘宠信的大臣,叫做翟黑子,封爵辽东公。翟黑子奉命出使并州,其间接受了一千匹绢帛的贿赂。并州一度在后秦治下,是北魏的敌国,所以翟黑子很可能是接受了敌国的贿赂。事情后来泄露了,皇帝把翟黑子招来询问。因为高允接近皇帝,了解皇帝的好恶,所以翟黑子私下找高允请教:“我见到皇帝,应该实话实说,还是说假话隐瞒?”高允说:“您是皇帝的宠臣,回答时照实说就是了,再向皇帝表示忠诚,最后不会有什么事的。”翟黑子不放心,又去请教另两位中书侍郎崔览和公孙质。这两位意见相反,一致认为如果向皇帝自首的话会招致大祸,后果 难以预测。翟黑子信了崔览和公孙质的话,生气地指责高允说:“你的建议根本就是引诱我去送死嘛!”于是跟高允断交。结果翟黑子在皇帝拓跋焘面前说假话,被拓跋焘揭穿,皇帝大怒,下令处死了翟黑子。

北魏有位最重要的谋臣名叫崔浩,在北魏崛起和统一北方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官至司徒。皇帝拓跋焘让崔浩主持编撰北魏的史书《国记》。高允在崔浩手下兼任著作郎,参与了史书的写作。在崔浩的指示下,这部史书对北魏皇族鲜卑拓跋氏早期的历史写得非常详尽,而且毫无避讳。要知道,鲜卑族早年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有很多愚昧落后的风俗习惯。后来拓跋氏入主中原,逐渐汉化,接受了汉人的习俗观念,回头再看本族这段历史,觉得非常肮脏羞耻。崔浩把这些“黑历史”都毫无遮掩地写在史书里,还接受别人的建议,把史书刻在石碑上,立在大路旁。来来往往的行人读了石碑,指指点点,讥讽议论。鲜卑贵族看到后无不愤怒,纷纷到皇帝面前告状,指责崔浩故意暴露鲜卑人的丑恶。拓跋焘收捕崔浩,下令族灭清河崔氏,甚至牵连与崔氏有亲戚关系的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都被连坐灭族。参与编撰国史的官员,自秘书郎以下全都被杀。这就是所谓“国史之狱”。

高允因为参与了国史的写作,也被牵连在内。由于高允一直兼任太子拓跋晃的老师,太子对这位老师非常赏识尊重,决心要保护高允的安全。于是拓跋晃连夜派人招高允进宫,让他留宿在宫里,免得他在宫外被执法人员抓捕。第二天一早,太子拓跋晃带着高允觐见皇帝拓跋焘。进入宫门前,拓跋晃叮嘱高允要顺着他的意思回答皇帝的问话。来到皇帝面前,太子为高允求情:“中书侍郎高允与我相处多年,为人小心谨慎,我很了解他。虽然他参与了国史的写作,但身份低微,只能听崔浩的命令。崔浩是负责人,高允的罪过不大。请求宽恕他的性命。”

皇帝给太子面子,于是问高允:“国史都是崔浩写的吗?”高允老老实实地回答说:“《太祖纪》是前著作郎邓渊写的,《先帝纪》和《今纪》是我和崔浩一起写的。但是崔浩总管政务,工作很忙,所以只是总裁修订而已,大部分是我写的。至于注疏 ,我比崔浩写得多一些。”

皇帝和太子当场变了脸色。皇帝大怒道:“你这比崔浩的罪行还严重!怎么能给你留生路?”太子赶紧打圆场说:“皇帝的威严压力太大,高允是小臣,一时害怕,胡说八道。我进来之前问他,他还说都是崔浩写的。”皇帝转过头质问高允:“太子说的是真的吗?”

高允再次老老实实的回答:“小臣才能浅薄,触犯了皇帝的天威,罪应灭族。死到临头,我不敢说假话。太子殿下跟我读书很久,怜惜小臣,所以故意这样说,好救我一命。臣如实回答,不敢乱说。”

面对这老实到到死都不拐弯的老实人,皇帝和太子都很无语。皇帝最后对太子说:“正直这种品质是很难得,也很难坚持下来的。尤其是死到临头都能坚持正直,这就更难了。这样坚贞诚实的臣子,就算有罪,我宁愿让他漏网。我就宽恕他了。”

后来皇帝拓跋焘决定把崔浩以下官吏、士卒、甚至僮仆全部夷灭五族,让高允草拟诏书。高允不肯拟诏,对皇帝说:“崔浩有没有犯别的罪,我不清楚。如果单就是编撰国史的罪过,还不至于被杀。”皇帝大怒,又让武士把高允绑起来。太子赶紧又跪下求情。皇帝慢慢消了气,虽然还是把崔浩夷灭五族,但其他人却都只是判了死刑,没有灭族。高允因此救了几千人。

事后,太子拓跋晃批评高允说:“为人应该灵活机变。当时那种形势,我从旁边点拨你,你为什么不顺着我的话往下说,非要说大实话,把皇帝气成那样?差一点点就丢了性命。我现在每每想起来,还觉得心有余悸。”高允解释说:“崔浩虽然犯错,但是作为史官,记载朝廷起居,国家得失,本来就应该照直说,这一点上崔浩并没有违背著史书的原则。我跟崔浩一同著史,不能为了自己的安危而撇清自己,把过错都推到崔浩身上。能保全性命,多亏殿下您的保护。”拓跋晃感叹再三,对高允称赞不已。后来高允对别人说:“我不照太子的吩咐去说,是鉴于翟黑子的教训啊。”

为人诚实正直的确不容易,能在损伤自己利益甚至安危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诚实正直就更不容易了。然而诚实正直是人的本分,值得坚持。让我们记住这句话:“直道是身谋”。

通宝推:ton,苏仙岭,桥上,西安笨老虎,mezhan,胡一刀,
家园 祖逖和刘琨的故事 – 闻鸡起舞以后(一)

我们在闻鸡起舞的故事里认识了祖逖和刘琨。那么后来他们又有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千七百年前这两位大英雄的事迹。

司州府里的年轻人

祖逖,字士稚(zhì),晋朝范阳郡逎(qíu)县 人。祖逖年少的时候不爱读书,他的哥哥们为此非常发愁。不过他为人慷慨(kāng k?i)仗义,经常把自己的财产田地拿来救济贫困的人,还都是用哥哥们的名义,让人感念哥哥的恩德。所以同宗长辈们觉得这孩子人品挺好。长大以后,祖逖转了性子,开始发愤读书学习,博览群书,学问大涨,认识的人都夸赞他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后来他被朝廷推荐作了司州主簿。司州大约在今天的河南省。主簿是主管文书簿籍的官员。在司州任上,他结识了好朋友刘琨。

刘琨,字越石,晋朝中山郡魏昌县 人,比祖逖小四岁,两人都是河北人。他祖上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说起来跟刘备是同一个老祖宗。刘琨出身门第很高,他祖父刘迈当过相国参军、散骑(jì)常侍,父亲刘蕃(fán)也出任高官。他与祖逖关系亲密,晚上经常同榻而眠,半夜披衣而坐,谈论天下大事。闻鸡起舞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段时间。

乱世人生道路分岔

这时候的西晋王朝,消灭了蜀国、吴国,统一了天下,度过十几年的太平岁月,表面上看起来繁荣昌盛,好似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但实际上却暗流涌动,潜伏着极大的危机。不久,太傅杨骏、皇后贾南风、以及汝南王司马亮等一大帮宗室皇族为了争权夺利爆发内乱,你打我我打你,前前后后持续了十五年,打得国家虚弱,民不聊生,史称“八王之乱”。老百姓日子过不下去,只好起来造反,造反最厉害的就是北方和西南地区的胡人,有匈奴、羌、氐、羯、鲜卑等,史称“五胡乱华”。各地胡人纷纷割据称王,天天开仗,打来打去,史称“五胡十六国”,实际上远远不止十六国,前后称王称帝的大约有将近三十家。中原大地到处都是战火、杀戮、饥荒、瘟疫,人口急剧减少了七成以上。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皇帝刘聪派大将攻破西晋的国都洛阳,俘虏晋怀帝司马炽以及大批的王公贵族、官僚大臣,史称“永嘉之乱”。北方的汉族百姓受不了胡人的残酷杀戮,纷纷迁移到长江流域,史称“衣冠南渡”。

刘琨也被卷入“八王之乱”。当时有一批出身豪门的年轻贵族,以石崇为首,依附于皇后贾南风的弟弟、鲁国公贾谧(mì),经常在石崇家的花园“金谷园”聚会,饮酒作诗,谈论时政,号称“金谷二十四友”。刘琨和哥哥刘舆(yú)也在其中。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贾南风、贾谧在政变中被杀,二十四友中好多人也先后被杀。刘琨暂时在政治上失势,但不久就靠着出身名门以及和皇族的姻亲关系,先后被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jiǒng)、范阳王司马虓(xiāo)任用,参与到八王之乱的混战中去。

晋惠帝永兴二年(公元305年),河间王司马颙(yóng)派大将刘乔攻克许昌、赶走范阳王司马虓,刘琨的父母都在这一战中被俘虏。刘琨跑到河北,以司马虓的名义向幽州刺史王浚(jùn)借了八百骑兵,一路向南进攻、进攻、再进攻。他先是在黄河斩杀了司马颙的大将王阐;渡河后在荥(xíng)阳又斩杀了成都王司马颖部下的名将石超,降服了荥阳守将吕朗;接着在廪(l?n)丘 击败东平王司马楙(mào),然后转向东在谯(qiáo)郡 击败并杀死刘乔的儿子刘祐,刘乔全军溃散。刘琨跃进千里,一路势如破竹,以少胜多,击败了兵力远远比他雄厚的敌军,救出父母,展现出极高的军事才能。不久,他因功被封为广武侯。

与此同时,祖逖在变幻莫测的官场中慢慢熬资历。晋惠帝永安元年(公元304年),东海王司马越等挟持晋惠帝司马衷从洛阳出兵,北上讨伐邺(yè)城 的成都王司马颖,在荡阴 被司马颖的大将石超(被刘琨斩杀的前一年)击败,连皇帝都中箭被俘,随行百官纷纷逃回洛阳,祖逖也在逃跑的百官队伍中。这以后,祖逖就以母丧丁忧 为理由拒绝各家政治势力的招揽,待在家里躲避纷乱的时事。这段时间,祖逖联结宗族势力,豢养培植私人武装力量,也就是私人打手。两个朋友的人生道路开始分岔,越行越远。

晋惠帝光熙元年(公元306)年,三十七岁的刘琨出任并州刺史,北上到胡人的夹缝之中就任,开始了他悲壮的英雄之旅。

关键词(Tags): #祖逖#刘琨#故事
家园 祖逖和刘琨的故事 – 闻鸡起舞以后(二)

并州刺史

并州的区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山西省。此时的并州早已被匈奴、氐、羯、羌、鲜卑等各路胡人霸占。两年前(公元304年),匈奴大单于刘渊(yuān)在并州左国城 自称汉王,建立政权。刘渊在大陵 (líng)击败晋朝的并州刺史、东瀛(yíng)公司马腾,攻陷并州的大片土地。司马腾与刘渊在并州拉锯,打仗没完没了,老百姓日子实在过不下去。公元305年,并州爆发大饥荒。司马腾在战争和饥荒的双重压力下,逃离并州,逃走时抓了大批的胡人作为奴隶贩卖到太行山以东。随从他逃亡的一万多人组建了一支军队,叫做“乞(q?)活军”,就是乞求能活下来的意思。

刘琨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来到并州的。

刘琨招募了一千来人,一边前进,一边同割据的胡人、饿红了眼到处抢劫杀人的流民战斗。一路上到处都是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饥民和暴露于路边荒草中的白骨。刘琨在给朝廷的奏章中描述道:只要一抬脚走路就会遭遇到新的劫掠。他的队伍粮食吃光了,只好采野菜充饥。整整半年后,终于到达了并州的州治晋阳。眼前的城垣(yuán)残破不堪,政府办公的府寺全部被焚毁,城内遍布荆棘,豺狼在大街上游荡,地上到处是僵卧的尸体,一副令人绝望的景象。刘琨在诗作《扶风歌》中描写这段经历:

“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我手扳马鞍,长声叹息,眼泪流下如同泉水)

……

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离家一天比一天远,不知道自己能生存下去还是会走向死亡)

慷慨穷林中,抱膝独摧藏。(昂然穿行在无路可走的树林中,抱膝而坐,独自悲伤欲绝)

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到处荒无人烟,麋鹿在我眼前游走,猿猴在我身旁嬉戏)

资粮既乏尽,薇蕨安可食。”(粮食吃完了,只能采摘野菜,又苦又涩,怎么吃得下去)

相隔千年,我们仍能从诗中读到刘琨那浓郁的哀伤甚至绝望。但诗人并没有被艰难和危险击倒。他带领部下,清理城市的废墟,修建房舍和城墙,斩除田野里的荆棘,重新开辟农田,并且据守着倒塌的城门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侵犯。短短一年,晋阳就重新恢复了生气,散落在并州各地的流民纷纷前来投奔。刘琨在豺狼虎豹的夹缝中站住了脚跟。

此时的晋朝北方已基本沦陷,只残存着寥寥(liào)无几的敌后根据地。刘琨在晋阳,西南是匈奴刘渊的汉国,北面是正在崛起的鲜卑人拓跋氏建立的代国,东北是和鲜卑人段氏结盟的晋朝幽州刺史王浚,东面是晋朝残余势力如河北的司马腾、司马模、兖州的苟晞(gǒu xī)等,以及军阀割据势力如河北的公师藩(fān)、汲桑、石勒、青州的王弥(mí)、曹嶷(yí)等等,周边和眼皮底下的细小胡汉割据势力、宗族坞堡(wū b?)更是多如牛毛,犬牙交错,错综复杂。最大的敌人当然是刘渊。刘琨的晋阳距离刘渊的离石只有三百里,简直是钉在刘渊心口的一枚钉子。刘琨还没到达晋阳的时候,刘渊就派大将刘景带领五千士兵前去阻击刘琨,结果在版桥被刘琨打得大败。此后匈奴人频频前来进攻晋阳,却被刘琨一次次击退。刘琨还在匈奴人和其他民族的部落之间挑拨离间,使得很多族部落不再向刘渊效忠。刘渊在北面无法摆脱刘琨的压力,向南却节节胜利,占据了河东地区,于是决定把国都从离石南迁到河东的蒲子城 ,不久又迁到平阳 。

公元308年,刘渊正式称帝。公元310年,刘渊病逝,其子刘聪杀死兄长刘和,夺得皇位。公元311年,刘聪攻克洛阳,俘虏晋怀帝司马炽。公元318年,晋愍(mǐn)帝司马邺在长安投降汉国大将刘曜(yào),西晋正式灭亡。同年,刘聪病死,又经过一番乱战争夺,刘曜夺得皇位,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主要控制关中和河东,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和山西西南部,以及周边地区。同时,汉国大将石勒占据河北,自称赵王,史称后赵。前赵后赵一西一东,对峙(zhì)于中原,征战不休。

这期间,刘琨一直在晋阳苦苦支持。而祖逖却在中原待不下去了。

家园 祖逖和刘琨的故事 – 闻鸡起舞以后(三)

淮泗(sì)黑老大

永嘉之乱(公元311年)后,中原大乱,到处胡骑横行,没有一块清净之地。祖逖被迫带着宗族亲戚数百家向南逃往淮(huái)水、泗(sì)水一带避难。祖逖本来就在乡里很有声望,又极有领导才能,善于谋划布置。逃难期间,他用自己的车马运载同行的老弱病残,自己则和大家一起徒步行走,所带衣服粮食药品都和大家分享。所以他得到众人的信任,推举他为一行人的头领。

到达泗口后,东南朝廷的晋元帝司马睿(ruì)任命他为徐州刺史、军谘(zī)祭酒 ,带着他的宗族安置在丹徒县的京口(在今天江苏省镇江市,当时隶属丹阳郡丹徒县)。他们到数千里外的异地安家,求生不容易,所以祖逖暗中指使和纵容手下人到处行侠。“侠”,古人解释说是“以武犯禁”,也就是用武力做违法的事情,通俗点说就是打家劫舍、拦路抢劫、设卡勒索、霸占渔场林场、非法开矿、非法经营赌场等等这一类倚仗武力的不法行为。有时手下人抢劫时不慎失手被抓,祖逖就仗着自己在官场的关系,或派遣暗地里培植的打手,想办法把人捞出来。所以祖逖最早建立势力的途径就是当地方豪强。

祖逖刚到南方时,比较穷困,大家穿得都比较破旧。有一次突然全部换上了新衣服。有宾客上门,看到这种变化,感到很惊奇。祖逖不动声色的回答:“孩子们昨夜去秦淮河南干了一票。”也就是刚刚抢劫了一批财物。

不过,放到当时那个时代里,这些恶行还不算什么。毕竟全国大乱,北方到处战争、抢劫、人吃人,能够生存下来的流民实际上都是半个军队和半个强盗。南方的士族豪门势力残酷抢劫压榨更小的寒门宗族和平民百姓,政府无力管辖。因此像祖逖这样的行为在当时非常常见,恶名比胜他百倍千倍的宗族豪强比比皆是。

刘琨的坚持

刘琨还在苦苦支撑。

此时的晋阳,犹如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刘琨在北方的胡人和汉人中逐渐建立起巨大的声望。周边受不了胡人压迫的汉人纷纷逃亡到晋阳投奔刘琨,道路上络绎(luò yì)不绝。可是刘琨本人和能力和性格都有一些缺陷,能招揽远方的人民来归附,却无法安抚和管理人民,所以每天又有很多人离开晋阳。我猜想可能可能因为刘琨是大贵族出身,跟底层平民相距太远,难以沟通,不能体恤(xù)平民的需求。同时,刘琨属下势力和人员成分太复杂,有胡有汉,有贵有贱,天南海北。要让这些不同的人和睦(mù)相处,把他们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很困难。刘琨无法摆平不同集团的利益关系,因此难免有人失望而去。

刘琨的音乐造诣(yì)很高。他创作了五首歌曲,包括《登陇》、《望秦》、《竹吟风》、《哀松露》、《悲汉月》,合称《胡笳(jiā)五弄》。胡笳是北方胡人中流行的一种乐器。《胡笳五弄》加入了北方胡人的音调,描写了北方战乱的景象,抒发了思乡之情。有一次,他被匈奴人团团包围在晋阳城,求援不到,粮草不济,眼看形势危急。刘琨夜晚在城头吹胡笳,听者无不如痴(chī)如醉。刘琨灵机一动,组织军中善吹胡笳的士兵,在城头对着敌人的军营吹奏匈奴人家乡的歌曲。匈奴士兵听后无不思念家乡,留下眼泪,军心涣散,敌将只得无奈(nài)退兵。

刘琨起起落落,成功过,也失败过。他曾经重用过一个叫徐润的人。徐润和刘琨一样精通音乐,但是这人又无能又骄横,诬陷(wū xiàn)将军令狐盛。刘琨听信谗言杀死令狐盛。令狐盛的儿子令狐泥于是反叛,投奔刘聪,把刘琨的军事机密全都告诉了刘聪。永嘉六年(公元312年),刘聪让令狐泥当向导,派侄子刘粲(càn)偷袭晋阳,杀死刘琨的父母。刘琨带着几十名骑士出逃,向鲜卑拓跋氏求救。

鲜卑人索头部落拓跋氏是鲜卑人中的大族,势力在盛乐 、代郡一带。永嘉四年(公元310年),为了对抗四周的强敌,刘琨同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猗(yī)卢结为兄弟。拓跋猗卢派侄子拓跋郁(yù)律帮助刘琨击败进犯的匈奴铁弗(fú)部刘虎、匈奴白部。

这一次,刘琨失去晋阳根据地,向拓跋猗卢求救,拓跋猗卢派儿子拓跋六修、侄子拓跋普根等为前锋攻打晋阳,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作为后援。刘聪败逃,尸横数百里。但刘琨也因此实力大损,被迫把总部迁到北边一百里外的阳曲 。建兴元年(公元313年),刘琨和拓跋猗卢联手攻打后赵,因为刘聪防守严密,无功而返。建兴二年(公元314年),刘琨和拓跋猗卢再次一起攻打后赵,约定在平阳会师。不料恰逢后赵石勒擒获幽州刺史王浚,拓跋猗卢部下的一些来自幽州的杂胡听说家乡生变,密谋叛乱。拓跋猗卢为了平叛,中止了伐赵的计划。

随着北方乱局的发展,刘琨的主要的对手渐渐变成了新崛起的汉赵大将石勒。

关键词(Tags): #祖逖#刘琨#故事
家园 祖逖和刘琨的故事 – 闻鸡起舞以后(四)

乱世枭(xiāo)雄,奴隶皇帝

石勒,字世龙,是上党郡武乡县 的羯族人。还记得晋朝的前并州刺史司马腾从并州逃亡河北时,抓了大批的胡人作为奴隶贩卖到太行山以东吗?石勒就在其中。他在河北当奴隶期间,结识了茌(chí)平的牧民头领汲桑,纠(jīu)合了一批人到处抢劫园林,为汲桑敛(li?n)财。永兴二年(公元305年),公师藩在河北起兵反叛,汲桑和石勒带兵投奔。公师藩战败被杀后,汲桑和石勒逃回河北,劫掠囚(qíu)犯,招募亡命之徒,纠合部众。汲桑起兵,自称大将军,以石勒为前锋,攻破邺(yè)城,杀人劫货,焚烧城垣。汲桑最终被晋朝的青州刺史苟晞打败并斩杀,石勒翻越太行山逃往并州。在上党郡,他纠合了一批胡人,四处劫掠,名声越来越大。后来他带领部众投降匈奴皇帝刘渊,被派往太行山以东的河北地区。石勒再次攻克邺城,击败乞活军,势力日渐扩张。

永嘉三年(公元309年),晋幽州刺史王浚派借鲜卑族段务勿尘的军队,在飞龙山大败石勒。石勒受到压力,南渡黄河,企图占据江汉地区,遭到失败,回师向北,转而攻略豫州一带。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石勒在苦县 全歼(jiān)晋朝最后的主力部队,杀死十余万将士,俘虏大批文武官员和王公贵族,铺平了晋朝灭亡的道路。他又杀死了晋朝名将苟晞、王赞,兼并了割据青州的汉赵大将王弥。永嘉六年(公元312年),石勒驻军在葛陂(bēi) 准备造船渡过长江,进攻立足未稳的东晋朝廷。由于阴雨连绵,加上饥饿、瘟疫,士气低落,最终决定放弃江东,重新以河北为目标。同年,刘曜称帝后,石勒在河北襄(xiāng)国郡 自称赵王。

石勒被卖往河北时,与母亲、弟弟石虎 失散。刘琨为了和石勒搞好关系,派人找到石勒的母亲和弟弟,送到石勒身边。可惜这并未能改善双方的关系。石勒从并州到河北,一直与刘琨反复攻战,互有胜负。

对于石勒来说,最大的威胁还不是隔着一道太行山的刘琨,而是北面的幽州刺史王浚。飞龙山之败,让石勒又恨又怕,咬牙切齿。为了打倒王浚,他给刘琨送礼,要求他不要帮助王浚。

刘琨当年打刘乔时还向王浚借过兵。但到并州以后,他和王浚的关系并不好。起因是刘琨和拓跋猗卢结盟后,向晋朝朝廷请求封拓跋猗卢为代王。可是代郡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幽州,所以幽州刺史王浚很不高兴。王浚派兵攻打拓跋猗卢,结果战败,他从此就恨上了刘琨。后来刘琨把势力扩张到冀州,让弟弟刘希在太行山山脚下的中山国 聚集兵众,附近的代郡、上谷郡、广宁郡都投向刘琨。王浚认为刘琨入侵了他的地盘,把正在攻打石勒的军队撤回来,进攻中山,杀死刘希,驱散刘琨的部众。北方最大的两块汉人根据地就这样不仅没有团结起来,反而反目成仇。

刘琨因此决定在石勒和王浚的争斗中坐山观虎斗,不帮助任何一方。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犯了一个大错误。

建兴二年(公元314年),石勒假装投降王浚,派使团拜见王浚,悄悄把大军跟在使团身后,用计谋一举擒获王浚,拔除了晋朝在幽州的根据地。此后,石勒渐渐扫清幽州、冀州的残余势力,稳固了一大块完整的地盘。这样一来,本来在许多势力夹缝中求生的刘琨感到身上的压力一下子增加了,大到喘不过气来。

家园 祖逖和刘琨的故事 – 闻鸡起舞以后(五)

英雄末路

建兴三年(公元315年),代王拓跋猗卢被他儿子拓跋六修杀死,拓跋猗卢的侄子拓跋普根平定叛乱后,不久也因病而死。代国陷入内乱,刘琨的盟友倒台了,他的处境更加困难。不过,刘琨的儿子刘遵本来在代国作人质,此时率领拓跋猗卢的旧部箕澹(jī dàn)、卫雄等三万人,牛羊马十万,回归刘琨,使得刘琨自身的军事实力加强。

建兴四年(公元316年),石勒围困晋朝的乐平 太守韩据,韩据向刘琨求援。刘琨想趁着自身实力增长的机会打击石勒。箕澹劝阻刘琨不要出兵,刘琨没有听从。他尽起全部军队,以箕澹为前锋,奔援乐平。箕澹,又名姬澹 ,是代国名将。从阳曲到乐平七百多里,翻越太行山,横穿河北平原,道路遥远。箕澹的部队远道而来,筋疲力尽。石勒于是在山中设下伏兵,引箕澹深入埋伏圈,大败箕澹。这一战震动并州,镇守阳曲的长史李弘被吓破了胆,以阳曲投降石勒。刘琨再次失去根据地,走投无路,只得逃往蓟(jì)城 ,投奔鲜卑段部的段匹磾(dī)。

虽然段匹磾对名震北方的刘琨非常敬重,与他结为儿女亲家,以兄弟相称,但对刘琨来说,仍免不了寄人篱下的尴尬(gān gà)。建武元年(317年),段匹磾还让刘琨率领段部鲜卑的军队去讨伐石勒,但因为段部鲜卑内部不和而未能成功。

太兴元年(318年),段部鲜卑内斗,段末杯击败段匹磾自任单于。刘琨的儿子刘群被卷进段氏内斗,导致段匹磾怀疑刘琨,将他关入大牢。东晋的权臣王敦忌惮(jì dàn)刘琨的声望,从江东派人密告段匹磾,让他杀掉刘琨。刘琨对儿子刘遵说:“死生有命,我只恨没能为国雪耻,替父母报仇,没脸到地下去见我的父母双亲。”五月初八,段匹磾杀死刘琨及其儿子、侄子,终年四十八岁。

刘琨临终前写过一首诗《重赠卢谌》,送给好友卢谌。诗中写道:

“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功业还没来得及建立,夕阳忽然向西飞驰,人生即将结尾)

时哉不我与,去乎若浮云。(时间啊所剩不多,过去的日子好像浮云一样忽然不见)

……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哪想到百炼成钢的英雄,如今满腹辛酸,如同绕指的柔丝)

这首诗表达了他匡扶天下的抱负,以及壮志难酬(chóu)的痛苦,把英雄失意的感慨表达得淋漓尽致。最后两句,“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

家园 祖逖和刘琨的故事 – 闻鸡起舞以后(六)

中流击楫(jí)

晋元帝建武元年(313年),刘琨正在北方奋战,蛰伏江东的祖逖决定渡江北上,收复中原。

此时的江东,从北方南迁的士族经过一两年的磨合,渐渐安定下来。绝大多数人想的是从此在江东长住下去,偏安一隅(yú),至于中原什么的,都抛到脑后吧。追求平安稳定,这是人之常情。但总有人不忘北方的祖宗疆土,不忘那些被撇在北方饱受胡人铁蹄践踏的人民。只有祖逖站出来,向皇帝上表,自告奋勇要求北伐。

晋元帝司马睿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了他名分,还给了一千人的粮草和三千匹布,别的什么也没有了。没有一兵一卒,没有武器盔甲,一切都要靠祖逖自己。

祖逖带领自己的部众,乘船渡过长江。祖逖望着浩渺(miǎo)的长江,心绪激荡,用手中划船的木楫敲击着船帮,发誓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不能驱逐胡虏,恢复中原,誓不渡江南回。将士们无不感动。这段故事,史称“中流击楫”。祖逖果然终其一生,再也没有回到长江以南。

刘琨在北方听说祖逖北上,非常高兴,说:“我枕戈待旦,立志要消灭胡虏,常常恐怕祖逖会跑到我的前头。”“枕戈待旦”意思是说头枕着武器躺下,等待天亮,形容杀敌心切,时刻准备迎战敌人。

经略豫州

但祖逖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jùn),不次于刘琨当初在并州的困境。此时的中原的豫(yù)州、兖(yǎn)州,经过多年反复战乱,十室九空,遍地荒残。受阻于长江不能南渡的百姓纷纷修筑坞堡自保,在中原大地上形成了一个一个坚壁清野的乌龟壳,坞堡外面什么也没有,没有人,没有粮食,有的只是遍地荒草和野兽。

祖逖先屯驻在淮阴,一边招募兵员,一边自己打造兵器。他组建了一支两千人的队伍,挥师北上,击败当地的豪强武装,进驻谯(qiáo)城 。祖逖以谯城为据点,开垦农桑,招揽流民。然后开始一个一个地给各坞堡送信,要求他们归附自己。有顺从的,但也有不肯归顺,双方开兵见仗的,其间形势错综复杂。祖逖以极其高明的手段,软硬兼施,分化瓦解,逐个收服。对于摇摆不定的中原百姓,他表现出极大的耐心,慢慢安抚。黄河南岸有许多坞堡,实力弱小,又靠近后赵。对这些坞主,祖逖非常开明宽容,允许他们同时归附于晋赵,甚至时不时派部队假装骚扰他们,好向后赵表示这些坞主和晋朝没有关系。这样贴心的体谅让那些坞主们感恩戴德,自愿充当祖逖的眼线,石勒一方有什么军事行动,祖逖立刻就能知道。这使得祖逖获得了极大的战场优势,接连打胜仗。聚集在他麾下的人民也越来越多。

占据河北、河南的石勒自然不容祖逖坐大,反复派兵进攻祖逖。祖逖在谯城北开垦农田,在农田北边建立军营。谷子熟了,后赵大军果然前来抢粮。于是战士和青壮年在外围作战,老弱妇女在里面加紧收割。地边备着很多火把,一旦形势紧急,就一把火烧掉成熟的谷子,然后掉头就跑。年年如此,积聚粮食非常困难。

祖逖在连年的征战中表现出出神入化的指挥艺术。有一次,祖逖的部将韩潜和后赵大将桃豹分别占据浚仪城东西二台,对峙四十多天,僵持不下。双方粮食都快要吃完了。祖逖派一千人用布袋装满沙土,假装是大米,给韩潜送去。又派了一些挑夫,用扁担挑着真正的大米,故意拉在大队后边,假装走累了躺在道旁歇息。桃豹派兵偷袭,挑夫丢掉米袋,四散奔逃。后赵军打开一看是大米,以为晋军粮食充足,士气低落。石勒派人用一千头驴子给桃豹送粮食,祖逖派韩潜在汴水上把这批粮食全给抢过来。这下桃豹彻底失去斗志,连夜就撤军了。

太兴二年(公元319年),豫州有一个坞主名叫陈川,跟祖逖争斗失败,向石勒投降。石勒派弟弟石虎救援,双方激战,互有胜负。祖逖被迫退兵到淮南。第二年,祖逖发动反攻,击败镇守陈川故城的后赵大将桃豹,重新恢复豫州和兖州,取得北伐以来最大的胜利,几乎收复了黄河下游南岸的全部地区。

反复的拉锯战让双方都精疲力尽。石勒提议和祖逖修好,双方默许南北通商。但祖逖从未忘记北伐。他从通商中赚取了十倍的钱,都用来准备军事物资,又修缮虎牢城,积极备战。

可惜天不假年。太兴四年(321年),朝廷猜疑祖逖,任命戴渊都督豫州、兖州等六州军事,出镇合肥,想要牵制祖逖,慢慢收回祖逖的权力。祖逖眼见东晋朝廷北伐对敌时个个退缩,争权夺利时奋勇向前,又愤怒又忧愁,不久病死。时年五十六岁。此时正是刘琨死后三年。

祖逖病逝后,豫州的人民如同死了父母一般伤心痛哭,谯、梁一带的百姓为他立祠堂纪念。

祖逖死后,他的弟弟祖约继承豫州。第二年,东晋爆发王敦之乱,后赵石勒趁机进攻豫州,祖约无法抵御,退回淮南的寿春。九年后,祖约参与了苏峻叛乱。叛乱失败后,祖约投降后赵,成了汉奸。连后赵的石勒都受不了这种汉奸,杀死祖约及全部祖氏宗族,只有祖逖的一个小儿子被人救出来。祖约辱没了哥哥的名声。

几百年后,唐朝的诗人杜甫有两句诗,本来是形容诸葛亮的,但是放到刘琨和祖逖身上同样适用: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关键词(Tags): #祖逖#刘琨#故事通宝推:西门飘飘,不远攸高,楚庄王,
家园 历史小故事(一)

吴郡周氏的故事:周鲂与石亭之战

今天我们来讲几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吴郡周氏历史名人的故事。

吴郡在今天的长江入海口周边一带,在汉末时下辖十三个县,其中有一个叫做阳羡县,在今天江苏省无锡市宜兴一带,长江以南,太湖西岸。周氏是阳羡的土著。当时周氏有“八望”,也就是有八个声望最高的家族,分布在全国各地。阳羡周氏不在“八望”之中,是周姓的小枝。

三国时孙权统治江东期间,鄱(pó)阳郡山民彭绮(q?)举兵作乱,攻陷城镇。鄱阳郡在今天的江西省上饶市一带,长江以南,鄱阳湖以东。这里西临鄱阳湖,港汊河流纵横,东边被大山丘陵环绕,地形复杂。孙权任命阳羡人周鲂(fáng)字子鱼为鄱阳太守,与解烦督胡综合力征讨,迅速平定叛乱,生擒彭绮。周鲂因功被加封为昭义校尉。

当时的曹魏和孙吴在江淮地区对峙多年,边境上冲突不断。双方都不时有人叛逃到对方阵营,甚至连孙吴大将韩当之子韩综都叛逃到北方。公元228年(魏太和二年,吴黄武七年),孙权打算用派人假装投降曹魏,欺骗曹魏镇守东南的大将曹休,引来曹魏主力寻机歼灭之。他让周鲂找合适的人假降。周鲂认为这些人都不可靠,请求自己亲自假装叛逃,勾引曹休。他派亲信给曹休送信,说自己受到孙权的责备,怕有杀身之祸,打算举鄱阳郡归附北方,请求曹魏派兵接应。鄱阳郡深入江南和鄱阳湖,一旦为曹魏所有,可以截断长江,把东吴的地盘割为两段。曹休非常心动,但不敢轻信。为了把假戏演得像真的一样,孙权不断派尚书郎到鄱阳郡追查各种事情,周鲂则假装被逼无奈,在郡门下剪下头发表示谢罪。这个代价可不小,因为当时的习俗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损伤,否则就是不孝。消息传到北方,曹休信以为真,于是率领步兵、骑兵十万人前往皖城接应周鲂。魏明帝又派贾逵、满宠、胡质等进攻东关,即濡须口,派司马懿进攻江陵,三路大军并举。孙吴也做好了充分的战争准备。孙权派陆逊为大都督,朱桓、全琮(cóng)为左、右督,各领三万人迎击曹休。

曹魏的尚书蒋济认为,曹休深入敌方境内,孙吴大将朱然屯驻长江上游,容易切断曹休背后,因此这次出兵很危险。前将军满宠认为,曹休的行军路线背靠湖泊,依傍长江,进军容易退却难,一旦失利,难以撤退。东线的豫州刺史贾逵认为,东吴在东关正面没有什么防备,肯定是集中兵力到皖城,曹休深入皖城与敌作战,必定失败,因此部署军队水陆并进,南下接应曹休。而曹休此时接近石亭,发现吴军异动,已经得知被骗,但曹休骄傲自大,仗着兵力雄厚,仍然打算将计就计,与东吴一战。

孙吴这边,朱桓建议,曹休如果战败逃走,一定经过夹石、挂车。这两条路狭隘险要。如果预先派一万士兵用木柴塞断道路,可以全歼并生擒曹休。大都督陆逊极其谨慎,没有采用这个建议。

于是双方在石亭相遇开战,曹休大败。吴军一路追杀到夹石,斩杀、生擒一万多人,缴获牲口车辆上万,以及魏军全部的军资器械。曹军前无退路,后有追兵,粮草断绝,士气低落,溃不成军。曹休部将王凌拼死奋战,冲击拦路吴军。关键时刻,接应曹休的贾逵命令军队加倍速度,一路急行军赶到夹石,沿路多设旌旗战鼓作为疑兵,终于及时打通夹石,拦住追兵。贾逵据守夹石,给曹休的部队提供粮草,士兵们的士气才重新振作起来。本来贾逵和曹休两人关系不好,这次曹休却全靠贾逵才得以幸免于难。

大败而归的曹休又羞又恼,不久就病死了。此战之后,孙权声威大振,第二年就正式称帝。曹魏和孙吴进入军事战略僵持阶段,直至二十四年后的东兴之战才重新打破平衡。石亭之战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而引发这场战役的周鲂也因此青史留名。

关键词(Tags): #周鲂#故事
家园 历史小故事(二)

吴郡周氏的故事:周处伏虎斩蛟

周处字子隐,是周鲂的儿子。周鲂去世时周处年纪还小,没有父亲的管教,自小胡作非为。他打小就武力超群,喜欢骑马打猎,加上性格轻狂放荡,横行乡里,恶名昭彰。人们又恨又怕,唯恐避之不及。

当时阳羡的山中有猛虎,江中有蛟龙,都侵害百姓;再加上周处,被人们称为‘三害’,其中周处的凶恶还要超过猛虎和蛟龙。有人劝说周处去刺杀猛虎和蛟龙,指望着‘三害’能剩下一个就好。周处先入山,杀死猛虎;又潜入水中刺伤蛟龙。蛟龙逃跑,时沉时浮,沿江几十里,周处一直紧追不舍,经过三天三夜,终于杀死蛟龙。乡里以为周处和蛟龙两败俱伤,‘三害’尽除,高兴地举行庆贺。不料几天后周处竟然回来了。周处见到人们为他的死而庆贺,感到羞愧悔恨,决心改过自新。他去拜访吴郡名士陆机、陆云,对陆云说:“我想改过自新,努力学习,可是怕自己年纪已大,来不及了。”陆云鼓励他说:“改过自新不嫌晚,人只怕不肯树立志向,努力学习,不怕迟晚。”

于是周处开始努力读书学习,修养性情,变得知识丰富,忠信有礼。一年后,州府辟命他为官,一直在吴国当到无难督 。

公元280年(晋咸宁六年,吴天纪四年),晋朝灭掉吴国。晋军主帅之一王浑举办宴席庆祝胜利,饮至半醉,问下面的吴国大臣:“你们的国家灭亡了,你们不难过吗?”周处站出来说:“汉末天下三分,魏、蜀、吴三国中魏国灭亡在吴国之前,难道就只有我们应该难过吗?”这话问得犀利。因为早在十五年前,即公元265年(魏咸熙二年,晋泰始元年),魏国皇帝司马奂就禅让给晋武帝司马炎,魏国灭亡;包括王浑在内的晋军将领都是魏国旧臣,并不是终生晋国人。在国灭身危的情况下,周处还敢当面反驳胜利一方的主帅,可见其性格耿直忠正。

周处在晋朝出任雍州新平郡 太守,因招纳叛乱的羌人归附而受到称赞。后转任梁州广汉郡 太守,以执法公平、平息积年旧案而著称。后转任御史中丞,负责纠察弹劾官员,以不避权贵而知名。当时梁王司马肜(róng)违法被周处纠举,因此对周处怀恨在心。

公元296年(晋元康六年),关中饥荒,秦州、雍州的匈奴郝度元、氐人齐万年召集流民反叛,推齐万年为皇帝。晋朝派司马肜为主帅出镇关中,督安西将军夏侯骏出兵讨伐叛乱。因为周处纠察官员得罪人,朝中官员推荐周处随军出征,以建威将军隶属于夏侯骏部下。伏波将军孙秀知道周处这一去一定被人暗害战死,劝他以母亲年老需要奉养的理由推辞。周处说:“忠孝不能两全。我忠心事主,这里就是我死的地方。”中书令陈准在朝中警告说,司马肜、夏侯骏都是皇亲国戚,不会打仗,打了胜仗不稀罕功劳,打了败仗不怕处罚。如果任命周处为先锋,必败无疑。建议用积弩校尉孟观为周处的先锋。可是朝中无人听从。对面的敌人齐万年也说,如果周处为主帅,自己无法抵挡;如果周处为先锋,受制于人,则必可擒获。

齐万年屯兵七万于梁山(今陕西省乾县西北),司马肜、夏侯骏逼迫周处以五千兵力进攻六陌(今乾县东)。接战前连饭都不给士兵们吃,也不派后援。周处明知此战必死,赋诗一首:“去去世事已,策马观西戎。藜藿美粱黍,期待能善终。”然后奋勇杀敌,杀敌数以万计,直至箭尽弦绝。本应一同出战的将军卢播、解系都袖手旁观,不肯救援。周处誓不后退,最终力尽战死。

周处忠勇牺牲,死后被追赠为平西将军,晋元帝时赠谥号为孝。并受到后世的景仰。至今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县还有周王庙,祭祀周处。

关键词(Tags): #周处#故事
家园 历史小故事(三)

吴郡周氏的故事:周玘

周处有三个儿子:周玘(q?)、周靖、周札。周玘性格刚强坚毅,稳重果断,在当地很有名望。

西晋统一全国后不久,爆发了“八王之乱”,司马氏宗室诸王为了争权夺位发动战争,打过来打过去,连年不休。国家因此破败不堪,大批百姓流离失所,到处逃亡,被称为流民。流民中有很多内迁的匈奴、羌、氐、羯族等胡人。这些流民日子过不下去,就纷纷聚众造反。从公元292年(晋元康二年)起,各地流民起义此起彼伏。公元303年(晋太安二年),义阳郡 汉化的蛮族人张昌在江夏郡安陆县 招募流民,起兵屯聚,多次击败官军,斩杀新野王司马歆等,占据江夏郡。张昌派部将封云进攻徐州,石冰进攻扬州。石冰击败扬州刺史陈徽,先后攻陷扬州、江州。江南震动,百姓恐慌。

危难时刻,周玘与前南平内史、长沙人王矩一起出面,联络江南士族,推举吴兴太守顾祕(mì)为都督扬州九郡军事,募兵讨伐石冰。周玘先斩杀石冰所委任的吴兴太守区(ōu)山,后临阵斩杀石冰部将羌毒。随后与广陵度支陈敏联手,在建邺大败石冰。石冰北上逃亡徐州投奔封云。不久,封云部将张统杀死石冰、封云,投降周玘,徐州、扬州得以恢复安定。战后,周玘解散部队,返乡为民,不受朝廷封赏。

但是,在此战中立功并授广陵相的陈敏却野心膨胀起来。他看到北方的八王之乱还在继续,中央朝廷一片混乱,就打算割据江南,以历阳 为据点,收集兵众。与丹阳 人甘卓结为儿女亲家,让甘卓假传皇太弟命令,拜陈敏为扬州刺史。为了拉拢江南士族,陈敏矫诏授予一批江南士族为将军、郡守。并分派自己的弟弟陈恢、陈斌进攻江州和江东各郡,占领吴越地区,自称楚公。庐江内史华谭写信责备接受陈敏伪职的江南士族顾荣等人。周玘虽然没有接受伪职,但见信后自感惭愧,于是决心起兵讨伐陈敏。

周玘秘密联络驻扎在寿春 的都督扬州诸军事刘准,请他派兵过江平叛,自己愿为内应。为了取信于刘准,周玘效仿祖父周鲂,剪下头发为信物。刘准于是派兵杀向历阳。陈敏派弟弟陈昶(chǎng)迎战。周玘暗中策反了陈昶的司马,吴兴人钱广。钱广杀死陈昶,背叛陈敏,控制历阳,渡过朱雀桥,在秦淮河南岸列阵。陈敏派甘卓攻打钱广,结果甘卓在顾荣的策反下倒戈,破坏朱雀桥,将船只全部收到南岸。陈敏率兵讨伐甘卓,因桥断无船无法过河。由于江南士族纷纷反对陈敏,陈敏军队上下人心涣散。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江东第一豪族顾氏的家长顾荣凭借自己的威望,向着大军挥一挥羽扇,陈敏军队竟然全部溃散。陈敏在逃亡途中被捕杀。平定陈敏之乱后,周玘依然不肯做官。

陈敏之乱中,吴兴人钱璯(kuài)也起兵讨伐陈敏,事后被执掌中央政府的东海王司马越授予建武将军。司马越命钱璯领军到洛阳,他走到广陵,听说匈奴人刘聪正在进攻洛阳,不敢前进,举兵反叛,返身进犯吴兴县。镇守建邺的琅玡王司马睿派将讨伐钱璯,但因兵力薄弱,不敢前进。周玘又一次站出来,联手郭逸,集结义兵进攻钱璯,将其斩杀。

周玘三定江南,威望达到顶点。朝廷任命他为建威将军(这是他父亲周处的旧职)、吴兴太守,封乌程县侯。在周玘的治理下,只用了一年,吴兴郡就从盗贼横行、饿殍遍地的乱局转为安定。周玘因此受到郡人的拥戴。为了纪念表彰周玘建义之功,朝廷将周玘的家乡阳羡县从吴兴郡中分出,加上义乡、国山、临津、永世、平陵,共六县,设立义兴郡 。

在南方动荡的同时,北方则更加混乱。“八王之乱”、“永嘉之乱”、西晋灭亡后,北方十室九空,遍地荒残。北方大量士族百姓纷纷南下逃避战乱,从中原迁往长江流域,史称“衣冠南渡”。

涌入南方的中原人自然要买房、置地、做官,挤占江南土著的空间。主政江南的琅玡王司马睿,也就是后来的晋元帝,自己来自北方,又得到琅玡王氏的支持,当然要重用北方士族,在侨置郡县,安置北方侨民。于是北方士族同江南士族产生了激烈的矛盾。义兴周氏宗族强盛,周玘威望极高,司马睿不得不心有忌惮。周玘久久不得升迁,心怀怨恨。加上司马睿的宠臣渤海人刁协曾轻视周玘,令周玘倍感耻辱羞愤。于是与镇东将军祭酒东莱人王恢密谋,想发动政变,诛杀北方士族,以周玘、戴渊等江南士族取而代之。

王恢联络了淮泗一带的流民头领夏铁,鼓动他们起兵。不想刚纠集了几百人,就被临淮太守蔡豹消灭。王恢听说后担心消息泄露,投奔周玘。周玘杀死王恢灭口。但事情还是泄露到司马睿耳中。司马睿秘而不宣,在短时间内连续三次调动周玘的官职。周玘猜想他的图谋已经泄露,又愤恨又发愁,生病去世。临终前,他告诉儿子周勰(xié)说:“杀我的,是那些北方的‘伧子’。你要能赶走北方人,才是我的儿子。”“伧(cāng)子”是骂人话,指粗俗、卑贱的人。当时南北方矛盾,南方人骂北方人为伧子,北方人骂南方人为貉(háo)子。

周勰字彦和,受父亲临终遗言,志在驱除北方士族。公元314年(晋建兴二年),周勰指示吴兴郡功曹徐馥(fù)冒称其叔父周札之命聚合部众,当地豪侠纷纷前来归附。次年,徐馥杀死吴兴太守袁琇,聚众数千,奉周札为主。周札当时正请病假在家,闻讯后大惊,赶忙向义兴太守孔侃报告。周勰知道叔父周札不与他同心,不敢发兵。徐馥部下因此动摇,攻杀徐馥。琅玡王司马睿念在周氏累世豪族,威望很高,没有治罪。周勰受到周札的责备,只好放弃对付侨姓士族的想法。

当时周氏宗族强盛,周札、周勰、周懋、周赞、周缙(后三人都是周靖之子,周玘、周札之侄)都获封公侯,一门五侯,显赫无比。大将军王敦因此忌惮周氏。公元324年,王敦指使庐江太守李恒诬陷义兴周氏勾结道士李脱,图谋不轨,出兵捕杀周札、周筵,尽杀周氏宗族。

关键词(Tags): #周玘#故事
家园 好故事

不过这句似乎不太对。

后来高允对别人说:“我不照太子的吩咐去说,是鉴于翟黑子的教训啊。”

按《资治通鉴》,这句话原话是这样的:

允退,谓人曰:“我不奉东宫指导者,恐负翟黑子故也”。
直译的话,应该是“我不照太子的吩咐去说,是怕对不起翟黑子。”以前人家有罪你让别人老老实实认罪,轮到自己有罪就撒谎,不是很对不起人家吗?

家园 用Hello Kitty 粉红色牙膏的抠脚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