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头盔舀干顿河水——蒙古入侵后的罗刹 -- 赫克托尔

共:💬75 🌺78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3. 诸侯混战

智者雅罗斯拉夫有6个儿子,重要的有4个,长子弗拉基米尔——编号1、次子伊兹雅斯拉夫(Iziaslav Yaroslavich I of Kiev, 1024—54~78)——编号2、老三斯维亚托斯拉夫(Sviatoslav II Yaroslavich, 1027—73~76)——编号3、老四弗谢沃洛德(Vsevolod I Yaroslavich, 1030—78~93)——编号4。老五、老六无足轻重,不提名字。

按长幼之序,老大1号本应继任大公,然而老大无福早亡,留下个年幼的儿子罗斯季斯拉夫(Rostyslav Volodymyrovych of Tmutarakan, 1038—66)——编号1.1,不知为何,雅罗斯拉夫将这个长房长孙排除在继承序列之外,甚至连封地都没给。我估计,雅罗斯拉夫是有些为难,因为如果给长孙封地,就等于承认他是长子的继承人,长孙、次子谁接班,就成了大麻烦,自己百年之后,问题更大,索性排除长孙。但这样一来,1.1肯定不高兴,为将来的内战埋下伏笔。

1054年,雅罗斯拉夫驾崩,次子,2号,原诺夫哥罗德王公伊兹雅斯拉夫接班,做了第6代第8任大公。

1055年,出大事了,俄国编年史中首次出现了两个陌生的草原民族:托尔克人(Torks, Torkil)、波洛伏齐人(Polovcians)。

10世纪的波斯地理书《世界境域志》记道,在巴尔喀什湖以北,今天称之为吉尔吉斯-哈萨克人的地区(即萨雷河、图尔盖河和恩巴河之间的草原上)居住着突厥各族:乌古思(Oghuz Turks)或称古兹,他们与其他突厥人的区别主要是在语音上,他们把原来发“y”的音变成了“j”(dj)音。自成吉思汗时代起,这些古兹人被称为土库曼人,即我们的突厥人。11世纪的古兹人,像今天的土库曼人一样,形成了一个关系松散的、内部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的部落群。格鲁塞认为,在1025-1050年间,乌古兹人在南俄和伊朗寻求出路,去往南俄草原发展的就是罗刹史料中的托尔克人。托尔克人比较倒霉,前面有罗刹、东罗的堵截,后面有更强大的钦察人的追击,不但没发展起来,还成了三大强国的口中食。去往伊朗发展的那支乌古兹人,在部落首领塞尔柱(Seljuk)的孙子们的率领下,装上狗屎运,一口气打垮加兹尼王朝、喀喇汗朝、灭了伊朗布韦希王朝,重创东罗马帝国,建立盛极一时的塞尔柱帝国。

波洛伏齐人(Polovcians),是罗刹人的叫法,阿拉伯人、波斯人、蒙古人、中国人,称之为钦察人(Kipchak)。拉施德丁在其巨著《史集》中,解释了“钦察”((q(i)bjāq))一词的来历。传说中上古突厥人的乌古思汗(Oghuz Khagan),在一次战争中失利,撤军途中,这时有个丈夫战死的孕妇,爬进一颗大树的空洞里,生下了一个孩子。有人将这件事告诉了乌古思汗。他很可怜地,便说道:“既然这个妇人没有了丈夫,这个孩子就是我的儿子”。他[确实]被当作乌古思汗的孩子;乌古思称他为钦察。这个词由“合不黑”(q(a)būq)一词派生来。“合不黑”为突厥语"空心树"之意。按这个说法,钦察人也是突厥人,与托尔克人是近亲。从罗刹史料看,两者是宿敌,钦察人远比托尔克人强大,驱赶着后者向西逃窜、冒险。

1055年冬季,封地在罗刹东部的4号弗谢沃洛德,进攻并打败了托尔克人,获得了其一生中首次重大胜利。同年,跟着托尔克人西来的钦察人,与4号建立外交关系,签订合约,各安边界,至此,钦察人取代之前的可萨、佩切涅格人,成为新的南俄草原的主人。

1057年,老六死了,封地被老五兼并,而不是由老五的儿子继承,此事首开罗刹诸王公,在没有大公的许可下,私自兼并土地的先例。1060年,老五也死了,地盘被3个哥哥瓜分,其子没有得到封地。此后,主导罗刹的,就是2、3、4号三兄弟,因为他们都是雅罗斯拉夫的儿子,都叫雅罗斯拉维奇,按阿拉伯人的习惯,哥仨都是伊本-雅罗斯拉夫。

1061年,钦察人首次入侵罗刹,4号迎战,战败,开始了罗刹、钦察160年恩怨情仇。

1064年,3位雅罗斯拉维奇的大侄子1.1罗斯季斯拉夫,从3号的儿子手里夺取罗刹的东方飞地——特穆塔拉坎(Tmutarakan)。特城位于亚速海东南的塔曼半岛上,刻赤海峡东岸,控制着亚速海的出入口,将黑海视为内湖的东罗,对塔曼半岛、克里米亚半岛,一直有着特殊的兴趣。东罗皇帝君士坦丁十世(Constantine X Doukas, 1006—59~67),对1.1的崛起,深感惊恐不安。1066年,皇帝向特穆塔拉坎派遣去伪装成将军(котопан)的使者。此人到达特穆塔拉坎后,颇为受到1.1罗斯季斯拉夫的垂青和信赖,并向他表示敬意。有一次,罗斯季斯拉夫和自己的扈从队在一起饮酒,那位将军对他说:“王公,我想为你的健康而饮。”他答应道:“饮。”将军把自己喝剩下的一半酒,敬给王公,自己的手指浸入到酒里。他的指甲下面藏着致命的毒药。王公饮后7天死去。

1.1活跃时间只有2年,却拉开了罗刹大混战的序幕。他的2个儿子1.1.1、1.1.2也为了地盘,与亲戚们不断开战。然而此时1号的孙子们还年幼,对3位雅罗斯拉维奇还构不成威胁,3兄弟的头号敌人,是一直桀骜不驯的波洛茨克王公——弗谢斯拉夫(Vseslav Bryachislavich of Polotsk, c. 1039—1044~1101),此君是圣弗拉基米尔的曾孙,祖父是雅罗斯拉夫的兄弟,所以论辈分是3位雅罗斯拉维奇的堂侄。弗谢斯拉夫出生时,头上戴着母亲的羊膜,当时民间认为出生时身上带着羊膜的胎儿,长大后具有魔力,以此解释弗谢斯拉夫成年后嗜血好乱。

1067年,3位雅罗斯拉维奇,2、3、4号组成联军,讨伐波洛茨克公国的明斯克——今白俄罗斯首都。经过苦战,攻陷明斯克,屠杀掉全部成年的男子,而将妇女和儿童作为自己的战利品。7月,三兄弟以吻十字架的发誓方式,邀请弗谢斯拉夫来谈判,保证其人身安全,结果后者来了就被捕,押送到基辅吃牢饭,波洛茨克公国暂时灭亡。此役开创了另一个先例,大公以较为平等的身份,与次级王公联手出征,降低了大公的身份,也拉高了王公的地位,这样,大公不再是王公的主宰,而是首席王公,或者王公会议主席。

罗刹王公混战之际,被钦察人驱赶的托尔克人冒险进入巴尔干,在瘟疫与保加利亚人的夹击下,于1065年彻底溃散,幸存者以雇佣兵的身份,加入东罗军队。然而在1071年与近亲塞尔柱突厥人的曼齐克特战役中,这些突厥雇佣兵纷纷叛逃,转为突厥算端阿尔普阿尔斯兰效劳。

1068年,见罗刹的宗王们打的热闹,钦察人第2次入侵,3位罗刹王公组成联军迎战,再次战败,三兄弟落荒而逃。此役是圣弗拉基米尔皈依基督教以来,罗刹首次惨败,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压抑多年的各种矛盾全面爆发,统治集团的内讧内战,底层的起义暴动层出不穷。

大公,2号伊兹雅斯拉夫,与弟弟4号弗谢沃洛德逃回基辅,基辅市民在市场召开市民会议,表达对大公的不满。趁着混乱,市民放出正在蹲监狱的前波洛茨克王公弗谢斯拉夫,拥立他做了大公。伊兹雅斯拉夫脚底抹油,投奔其表弟,波兰国王波列斯拉夫二世(Bolesaw II the Generous, 1041—1058~1079),后者的母亲是伊兹雅斯拉夫的姑妈,所以他俩是姑表亲。除了上一代的婚姻之外,2号又娶了波列斯拉夫二世的姑妈格尔托尔多(Gertrude of Poland, c. 1025—1108-01-04),所以又是波列斯拉夫二世的姑父。

好在入侵的钦察人,在基辅东北方的切尔尼戈夫附近,被3号,切尔尼戈夫王公斯维亚托斯拉夫打败,罗刹才避免亡国灭种。

外患暂时解除,内战又来了。2号与波兰表弟组团,向基辅反扑,做了7个月大公的弗谢斯拉夫不战而逃,回到老巢波洛茨克。2号复辟,对反叛的基辅人血腥报复。这也是波兰人第2次介入罗刹内政,事成之后,2号将波兰人礼送出境。

1073年,3号联合4号,向基辅进军。此前2号为了报复基辅人将自己赶出,在城内大肆报复,导致人心尽失,因此,当2个弟弟联合叛乱时,得不到基辅人的支持,只得第2次逃出基辅,投奔波兰表弟。这次波兰表弟不像上次那么客气,将其携带的罗刹财宝洗劫一空,2号继续向西逃亡,投靠了波兰死敌,神罗皇帝亨利四世(Henry IV, Holy Roman Emperor, 1050—1056~1106)。

2号流亡,3号斯维亚托斯拉夫(Sviatoslav II Yaroslavich, 1027—73~76),堂而皇之的做了大公。那壁厢,接纳了流亡大公的皇帝亨利四世,刚刚25岁,年轻气盛,不可一世,派使者到基辅,要求3号让出大公宝座,否则将遭到天下共主——神圣罗马帝国的武力打击。然而,亨利四世与力图加强教权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矛盾不断升级,后者煽动德意志诸侯叛乱,皇帝只得放弃干预罗刹的企图。仰人鼻息的2号,见教皇的大腿粗,急忙紧抱,得到格里高利七世(Pope Gregory VII, 1073~85)送来的王冠,得到罗刹国王(King of Rus')头衔。

3号在位期间,教皇挑唆波兰、德意志王公反对皇帝,皇帝则联合捷克王公弗拉季斯拉夫(Vratislaus II of Bohemia, 1061~92)抗衡,在两大阵营中,3号与波兰结盟,派自己的一个儿子,与4号的儿子、东罗皇帝君士坦丁九世的外孙——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出征捷克。不久,捷克王公弗拉季斯拉夫和波兰国王波列斯拉夫二世缔结和约,捷克向波兰交纳1000格里夫纳的白银。于是,波列斯拉夫二世建议2位罗刹公子撤军。可是,罗刹军队赖在捷克不走,直到弗拉季斯拉夫交给他们1000格里夫纳的白银和大批财物后才撤军回国。

格里夫纳(Grzywna)是重量单位,约为400克,1000格里夫纳约等于400公斤,按每克白银3元计算,价值120万元。

1076年,刚做了3年大公的3号驾崩,终年50岁,大公宝座转给4号弗谢沃洛德。此时教皇与皇帝的政教斗争进入白热化,皇帝被开除教籍,顿时四面楚歌,各路诸侯、国王趁火打劫,向皇帝进攻,捞取地盘和名声。波兰王波列斯拉夫二世本就与神罗有仇,自然紧跟教皇,派兵将教皇的马仔2号送回基辅复辟。4号也觉得大公位置不容易坐,哥俩媾合,4号让2哥做大公,2号则把死去的3号的地盘——切尔尼戈夫送给4号。

3号的儿子们没了地盘,当然不高兴,便于1078年勾结钦察人进攻4叔,夺回父亲的切尔尼戈夫。此役再开先例,罗刹王公首次勾结钦察人入寇。4号去基辅向2哥求援,哥俩带上儿子、扈从出征切尔尼戈夫。两支罗刹军队在切尔尼戈夫附近血战,2——4兄弟联军获胜,可是2号在战斗中,翻身下马,站在步兵群中,被对方一名突然冲过来的骑兵,举枪刺中,当场阵亡。

伊兹雅斯拉夫1054年继位,去掉在国外流亡的约4年,总共在位20年。

1078年,克死了所有5个兄弟的4号弗谢沃洛德(Vsevolod I Yaroslavich, 1030—78~93)在基辅继位,至少在名义上,他的子侄们都听命于他,唯一的异议者,波洛茨克王公弗谢斯拉夫流亡海外,暂时没有威胁。

弗谢沃洛德统治时期,宗王内战与钦察人的外部威胁加剧,尤其是2、3号的儿子们,都为扩大地盘而不断纷争。前面说过,2号是波兰国王波列斯拉夫二世的表哥兼姑父,波列斯拉夫二世比2号去世仅仅晚一年,1079年驾崩,小弟弟瓦迪斯拉夫一世(Wadysaw I Herman, c. 1044—1079~1102)接班,2号的儿子又是波兰王的表兄弟,因此2号诸子把波兰作为后盾,不断闹事,波兰也利用他们作为干预罗刹的砝码。

总的来说,弗谢沃洛德的15年统治还算太平,除了他的能力不错之外,还在于他是所有宗王中年龄最大的。按其父智者雅罗斯拉夫的遗嘱,王公中的最长者做大公,余者做地方王公。宗王内战虽多,却都承认他是大公,另外弗谢沃洛德的长子,东罗皇帝君士坦丁九世的外孙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的能力出众,谁敢挑战他,他就派莫诺马赫去讨伐,总能获胜。

1093年,弗谢沃洛德驾崩,最有力的大公竞争者有2位:2号之子2.1斯维雅托波尔克二世(Sviatopolk II Iziaslavich, 1050—1093~1113)、4号之子4.1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Vladimir II Monomakh, 1053—1113~1125)。他俩都已年过40,年富力强,正在基辅的4.1决定让位给更加年长的2.1,将后者迎入基辅,做了第10任大公,自己去切尔尼戈夫做王公,亲弟弟4.2罗斯季斯拉夫(Rostislav Vsevolodovich of Pereyaslavl. 1070—78~93)做佩列雅斯拉夫利王公。

听说罗刹正在政权更迭,钦察人发动进攻。大公2.1斯维雅托波尔克二世召集2个堂弟4.1、4.2,让他俩带着人马到基辅集结,准备东征。基辅在第聂伯河河西,4.1的切尔尼戈夫、4.2的佩列雅斯拉夫利都在河东,是基辅的东大门,钦察人进攻基辅,至少会路过他们之一的领地,所以他俩应召而来。

罗刹3王公的联军从基辅出发,沿着第聂伯河向南走,抵达第聂伯河西岸支流斯图格纳河(Stuhna River)河畔。然而3人互相防范甚深,分别召集自己的扈从开会,研究下一步的计划。

前文说过,罗刹统治阶层是来自瑞典的日耳曼瓦良格人军事征服者,被统治的斯拉夫人是土著居民,所以罗刹军队以瓦良格人为中心,斯拉夫人充其量跑龙套。王公手下的瓦良格军人,最重要的是扈从(druzhina),他们有的是地主,有的是拿军饷的职业军人,很像西欧的贵族骑士。游戏《中世纪二-全面战争》中,罗刹各国都有扈从骑兵,译作公国卫队,骑乘无甲重马(heavy horse),头戴尖顶盔,身穿锁甲(mail),主兵器是骑枪(lance),副武器是带有破甲属性的斧子(axe),造价低,出得早,进攻、防护、速度、冲击力俱佳,是各国早期最好的骑兵之一。

历史上的扈从也差不多如此,只是限于罗刹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上千扈从的王公们,已经很厉害了。当年斯维亚托斯拉夫一世南征东罗时,出兵1万,伪称2万,我估计这1万人都是扈从,没带斯拉夫炮灰。显然东罗对罗刹扈从的战斗力很忌惮,出动数万步骑兵迎战。随着罗刹封建制度的发展,扈从内部分化为成年或资深扈从、青年扈从,前者发展为大贵族波亚尔(Boyar),权利之大堪比王公,后者还是传统的扈从。

在战前的军事会议上,斯维雅托波尔克自称有800名青年扈从,加上2个堂弟的扈从,罗刹联军的扈从肯定上千,就当时来说,已经是很强大的军队了。扈从不仅为王公打仗,也是王公的亲兵、心腹和干部队伍,王公有事要找他们商量。

此时是五月,春洪爆发,斯图格纳河涨水,虽然4.1不赞成渡河作战,还是与2个兄弟过了河。1093年5月26日,基督耶稣升天的日子,在斯图格纳河与第聂伯河汇合处的特列波利(Trepol)——今名特里波耶(Trypillia)附近,罗刹军与钦察人遭遇。罗刹人的阵型为,大公2.1在右翼,4.1莫诺马赫在左翼,4.2在罗斯季斯拉夫居中。右翼的大公首先被击溃,大公逃入特列波利城堡,闭门不出。钦察人初战得手,集中兵力猛攻剩下的4.1、4.2兄弟,哥俩抵挡不住,与手下被赶下斯图格纳河。4.2溺水身亡,4.1命大,泅渡过河,逃回老巢切尔尼戈夫。躲藏在特列波利的大公,一直躲到傍晚,才利用夜幕掩护逃回基辅。

3位王公出征前,来到基辅城外的洞穴修道院(Cave Monastery)祈祷胜利,在第聂伯河岸边遇到前去汲水的修道士格里高利,格里高利讥咒他们:“你们这伙人和你们的王公一起让水淹死!”4.2罗斯季斯拉夫听到这话后,十分生气,下令逮捕格里高利,捆住他的手脚,脖子上吊以石块,投入水里淹死。后来,格利高利的预言得以兑现,罗斯季斯拉夫果然淹死在斯图格纳河。

斯图格纳河战役(Battle of the Stugna River, 1093-5-26)后,钦察人继续推进,在后续战斗中,大公连战连败,回到基辅时,身边只剩下3位扈从。只是钦察人不善于攻城,无法灭亡罗刹,饱掠而去。

次年,罗刹、钦察签订合约,大公迎娶钦察图戈尔汗(Tugorkan)的女儿为妻子。图戈尔汗(Tugorkan)是钦察人最强大的汗,没有之一,早在1091年,便应东罗皇帝阿列克谢一世科穆宁(Alexios I Komnenos, 1081~1118)的邀请,进入东罗境内,大破保加利亚的伯格米派(Bogomilism)异端及其盟友佩切涅格人人,东罗人因此称图戈尔汗是帝国的救星。战胜、和亲罗刹之后,继续利用罗刹的宗王混战,影响罗刹的政局,图戈尔汗俨然取代波兰,成了罗刹的宗主。

1096年,利用罗刹内战的机会,钦察人大举入寇,推进到基辅附近,大肆屠掠,将抓到的罗刹人卖给东罗为奴隶。2.1、4.1再组联军,7月19日特鲁别日河(Trubizh River)河畔大破钦察军,图戈尔汗及其子、一些王公阵亡。此役扭转了被钦察压着打的被动局面,至少暂时不用担心亡国了。

1097年,面对王室纷争和外敌入侵的现实,各路王公在1016年雅罗斯拉夫大破斯维雅托波尔克一世的柳别奇,召开大会,协议瓜分了罗刹。大公2.1斯维雅托波尔克保有基辅、基辅西北的图罗夫(Turov),4.1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是最大受益者,拿到历代大公直辖的诺夫哥罗德,未来罗刹的中心地域——伏尔加河上游的东北罗刹,也归了他,所以当基辅罗斯被蒙古荡平,罗刹在东北复兴时,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的子孙成了留里克王朝的正根嫡系。3号斯维亚托斯拉夫二世(雅罗斯拉维奇) (Sviatoslav II Yaroslavich, 1027—73~76)的后代得到3号的领地,谈不上得失,1号、5号的后裔从大公的手里,分出土地做封地,所以大公2.1的损失最大。

诸王公发表联合声明:“我们凭什么要相互挑起纷争,毁灭罗斯国家呢?波洛伏齐人为了劫掠我们的土地,非常乐于惹起和见到我们之间的战乱。从现在开始,我们要齐心协力地保卫罗斯国家,各自保卫自己的世袭领地……”

柳别奇会议违背了1054年智者雅罗斯拉夫的遗嘱,王公的领地被固定下来,不再由大公分配,罗刹的分裂和再分裂成为定局。以前大公兼有首都基辅、故都诺夫哥罗德,至少是最强的王公,现在诺夫哥罗德给了堂弟4.1莫诺马赫,连最强大的王公都不是了,大公的含金量一落千丈。

虽然王公们赌咒发誓,柳别奇会议却没有阻止王公的内讧,王公们继续混战。好消息是钦察人过于落后,没能形成统一的国家,充其量是个部落联盟。经过几次技术含量不高的战争,罗刹与钦察达成力量平衡,谁都灭不了谁,虽然彼此之间的战争不少,却都不具备决定性。大家相处久了,彼此通婚,成了亲戚。

1113年,2.1斯维雅托波尔克二世(Sviatopolk II Iziaslavich, 1050—1093~1113)去世,实力最强、年龄最大的王公4.1莫诺马赫(Vladimir II Monomakh, 1053—1113~1125)继承大公之位,时年60岁。莫诺马赫的军政生涯很长,继位后颇有加强中央集权、重振罗刹的想法。不过罗刹分裂已经不可逆转,他自己也有一大堆儿子,等着分封,只好无奈的按既定轨道对罗刹修修补补。

莫诺马赫的长子密赤思老大王(Mstislav I Vladimirovich the Great, 1076—1125~1132),在位7年,至少还能维持以基辅为首都的罗刹联邦。

1169年,密赤思老大王的孙子密赤思老二世(Mstislav II of Kiev, 1167~69)在位期间,他的堂兄弟,弗拉基米尔王公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Andrey Bogolyubsky. c. 1111—1157~1174),攻占、洗劫、焚毁基辅,密赤思老二世流亡君士坦丁堡。与之前拿下基辅,自称大公的王公们不同,安德烈将大公头衔带走,自号弗拉基米尔大公,基辅连名

通宝推:桥上,老顽童,为中华之崛起,陈王奋起,澹泊敬诚,mezhan,五藤高庆,领班军机,关中农民,飒勒青,
家园 在第3贴中解释了扈从的来历
家园 欢迎草蜢的帖子的地址,我去拜读一下
家园 斯基是尊称,本文中不多

斯拉夫、维奇比较多,我看着也头疼,两天不看就忘。维奇(vic, vich)有规律可循,xx维奇是父名。

比如某人叫彼得,儿子叫安德烈,那么儿子可以叫 安德烈-彼得洛维奇。名字后面加父名,不仅用来区分同名者,也是说话者是对此人的尊敬。例如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不顾斯大林的质疑,坚持从两个方向同时进军,歼灭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计划。最终斯大林接受他的方案,成功的全歼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战后斯大林不再直呼罗科索夫斯基的名字,而称其父名,以示尊敬。

家园 这时候俺们大宋开封也才100多万人口,西方的

城池很多不过几万人,几千人就是大战役了,可以灭国的战役了

家园 快去快去,然后回来释疑

兴都库什为嘛成了“杀死印度”涅?

家园 恩很有启发

这次俄罗斯出手叙利亚,法国人说你这样搞我下次没法合作了。从打击集群看,俄罗斯可选择的无非是境内出兵取道伊朗或土耳其。这里从哪里去哪里讲究。

这次俄罗斯出手将是长期化的。

家园 俄罗斯出手长期化最好不过了,战后体制该终结了

二战结束70年了,美国及其盟友已经耗尽了二战得来的军事,经济,科技,道义各方面的红利,为所欲为这么多年,到了结束的时候了。我觉得这次不会有什么战争泥潭了,因为世界差不多又回到了人人都不满,人人都想动一动的时候,包括美国。

俄罗斯上次克里米亚事件,实际上是对美国和战后体制的一种检验,结果发现,当年导致越南和阿富汗变成战争泥潭的势能差不多已经释放完毕了,所以在叙利亚果断出手,其意义嘛,说难听点,类似当年元首挺进莱茵兰。

家园 一击必中,长期的情报搜集不可少

//@高程CASS:【一年前俄调动了颗卫星和无人机开始收集IS情报】——难怪这两日如此高效,情报工作早已做扎实。普京真是有心,怕是早做好准备,就待东风。普京自称,不打无准备的仗,战则到底且必须取胜,期待。PS,俄国防部每日公开信息,以透明对抗西方负面信息干扰,点赞。

@仝潇华

俄国防部报告:俄空军苏-34在叙利亚高空5千米精确打击了IS的一个训练营和指挥中心。两天来,俄空军出动了几十架次战机,使用高爆炸弹,准确摧毁了15个据点,包括IS总部钢筋混凝土大楼,周围不相干建筑没有受到影响,俄国防部每天都及时公布空袭的录影。一年前俄调动了颗卫星和无人机开始收集IS情报。

家园 同属阿尔泰语系

似乎对普通话的影响也很显著……

家园 呵呵,看了那文章,没觉得有什么显著嘛,这些熊孩子文科生,

瞎虚火,非得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才算完。

还他娘的“清代以京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官话,为「胡音」无疑。”,

随便列一段满、蒙、棒等胡言跟现代汉语比较比较,谁要是能听出来现代汉语是由他们变过来的,

不是耳朵有病,就是脑子有病。。。

家园 如果这次是挺进莱茵兰

那么"恢复普遍征兵制"是什么。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国的组织在那里?而且最重要的,谁是波兰?

求教

家园 钦察会不会是钦差的意思

虽然钦差大臣一词出现在宋朝,但钦作为敬语秦朝以前就有。

轿(舆)汉代官员的出行工具。轿在古人眼里就是空心树。

汉朝张骞出使康居,并在当地娶妻生子,汉宣帝以乌孙右将军夫人冯嫽为使节出使西域。

钦察本身就在乌孙、康居故地发展出来,并取代了康居和乌孙。

在秘鲁有地名钦察谷,印加时代,当地首领乘轿与印加王并行,现在在秘鲁海岸发现明郑和宝船遗迹,孟席斯认为那秘鲁钦察是郑和使团创建的。

家园 实际上,汉语里可能本来就有阿尔泰文化的成分

例如那个“天”字,很可能跟“腾格里”有类似的渊源。华夏神话里具有重要地位的昆仑山,也跟中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其说汉语受了胡语影响,还不如说本来就有亲戚关系。

其实汉语也充实了不少满语词汇。例如“Yuwanwai”就是汉语的“员外”,“福晋”就是汉语的“夫人”。

家园 钦察的发音是Kipchak,跟钦差有点远

此外你说的秘鲁的钦察谷是指的Chanchamayu谷么,这个词来自克丘亚语Chanchay,意思是“走走跳跳”。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