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传说时代的战争(ZT) -- 秦砖汉瓦

共:💬2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传说时代的战争(ZT)

传说时代的战争(ZT)

很久很久以前,当中国还处在原始社会的时候,在黄河、长江流域广大地区,散布着许多原始部落它们共同劳动,友好相处。但是,在相互交往中,有的为获取生存条件,或为血亲复仇,部落间也常常发生武力冲突。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私有财产,进一步刺激了部落首领获取更多物质利益的欲望,于是,以掠夺为目的的部落战争更加频繁,规模更加扩大。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有血缘关系的部落还结成了联盟。

 

距今约五六千年前,在中华大地已形成了若干部落联盟,其中主要有:生活在黄河中游及临近地区的华夏集团,有炎帝、黄帝等;以泰山为中心的东夷集团,有太昊、少昊、加黎等;以洞庭、鄱阳两湖为中心的苗蛮集团,有三苗等。由于人口的增长或因自然灾害,三大集团逐渐向外迁徒。当华夏集团东进,东夷集团向西发展时,东夷九黎部落首领蚩尤与炎帝首先相遇,蚩尤凭借武力大败炎帝。炎帝向黄帝求援并结成同盟,与蚩尤大战于琢鹿之野 (今太行山与泰山之间的广阔原野) ,经反复较量,黄帝终于打败蚩尤。后来为争夺联盟首领地位,华夏集团内部发生分裂。在阪泉之战中,黄帝击败炎帝,继又征服了炎帝部落中的另一支----共工氏,这才巩固了以黄帝为首的联盟。

传说黄帝共经 52战才征服了天下

大约在 4000年前, 黄帝的后代在征服了许多氏族部落的反抗之后,中原地区形成了先后以尧、舜、禹为首领的强大的北方部落联盟。这一时期,私有制已经形成,贫富分化更加明显。为了争夺联盟领袖地位,掠夺更多财富,部落之间征战不息,尧、舜、禹攻三苗之战即反映了北方部落联盟的长期抗争。战争最终以三苗失败而告结束。从此,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力更大,并进一步促进了私有制的发展,为步入奴隶社会拉开了序幕。

黄帝大战蚩尤的涿鹿之战

距今四五千年前,位于陕西渭河支流的黄帝、炎帝部落东迁至河北平原西部,与从河北、山东、河南交界处向西发展的蚩尤九黎部落发生冲突。蚩尤部落武器精良、勇猛善战。它联合巨人夸父部落把炎帝打败,并夺其居住之地。炎帝向黄帝求援,并结成联盟对抗蚩尤。蚩尤率领所属72族 (一说81族) 进攻黄帝部落,黄帝仅率以熊、罴、貔(皮)、貅(休)、??(初)、虎为图腾的氏族和炎帝残部应战,因力量悬殊,屡战屡败,被迫与蚩尤长期争战于涿鹿之野。传说黄帝后来得到九天玄女的帮助,学会在各种地形布阵的方法,并用击鼓、吹号角助威,响声惊天动地,蚩尤听了心惊胆战,黄帝趁机发起进攻,一举将蚩尤打败擒杀。

尧舜禹攻灭三苗之战

距今 4000多年前, 华夏集团黄帝的后代,经过长期争战,先后形成了以尧、舜、禹为领袖的北方部落联盟,为掠夺财富和奴隶,与南方苗蛮集团的三苗部落进行了长期战争。开始,尧在丹水(今陕、豫、鄂境之丹江)打败三苗,三苗不服。舜时,为伐三苗,一面发展生产,巩固联盟内部团结,一面大习武事。经过三年准备,舜亲征三苗,一直打到今洞庭湖一带。但两大集团决定性的一仗是禹伐三苗。当时,三苗地区发生大地震,禹乘机发动大规模进攻。他在誓师动员时说:“三苗不敬鬼神,滥用刑罚,违背天意作乱,上天现在号令我们要对它进行讨伐。”交战开始,战斗十分激烈,互有胜负。突然,战场雷电交加,三苗领袖不幸被箭射中,苗师大乱,溃不成军。从此,三苗部落逐渐衰亡。

夏商周三代战争

约公元前 21世纪(一说 22世纪),尧的儿子启改弹让制度为世袭制度,建立夏朝,中国进入奴隶社会。最初几十年充满着两种制度的斗争,原定为禹的继承人的伯益首先起兵攻启,战败被杀。接着,有扈(户)氏起兵与启争夺王权。在甘之战中,夏启攻灭了有扈氏,才使夏的统治得到各部落首领的认可。启死,传位给太康。太康迷恋打猎,不把国事放在心上。东夷有穷氏首领后羿(意)依靠强大的武力,乘夏朝内乱取而代之,史称“太康失国”。后羿取得统治后,同样“不修民事”,自恃善射,忙于游猎,终被奸臣寒浞(茁)所杀。寒浞为消灭夏后氏势力,杀死了太康的侄子相。相的儿子少康在有虞氏的帮助下,暗中积聚力量,在少康复国之战中,杀了寒浞,恢复了夏朝的统治,史称“少康中兴”。夏朝末期,夏王桀为转移国内人民不满,对外兴师,统治出现危机。崛起于黄河下游的商汤在鸣条之战中一举击败夏军,灭亡夏朝,建立商朝。开始一段时间比较稳定,后因争夺王权一度衰弱。这一时期,战争有了许多变化,战争中的军队逐渐专业化,不再由全体民众进行。指挥更加完善,取胜已不单凭体力和勇敢,更注意谋略的运用。金属制造的兵器已开始用于作战,但主要还是用木头和石器。这时还出现了战车。指挥战争的人还相信“天命”。总之,战争的规模还小,时间也短。

商王武丁继位以后,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为进行更大规模的掠夺战争创造了条件。武丁对西北少数民族如土方、鬼方、羌方等部族进行了一系列战争,都取得了胜利。此外,还征服了东边的夷方,南边的荆楚、巴方、虎方等方国和部落。武丁时期武丁对四周部族征战达 50 余次, 获取了大量奴隶和财富,扩大了商朝的疆域,史称“武丁中兴”,但同时也埋下了隐患。到了商王帝乙、帝辛时,因全力讨伐东夷,虽获胜,却大大损耗了国力,给西边兴起的周族方国以可乘之机。

周武王乘商都内部空虚,在牧野之战中一举灭亡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史称“西周”。

西周建国之初,商朝残余势力还很强,时时想要复辟。周公东征平息了叛乱,又经过了成王、

康王的经营,国势蒸蒸日上,威服四方。自共王、懿王开始,国力日下,四周的方国、部落不断对其进行侵略、骚扰,使后期的诸王不得不连年用兵,搞得精疲力尽,危机四伏。国人起义更动摇了周王朝的根基。到了周幽王时,政治日益腐败,加上频繁的天灾,造成诸侯叛离,戎狄内侵,在申、缯等诸侯及犬戎的联合进攻之下,幽王兵败自杀,西周灭亡。

在商朝后期到西周的战争中,青铜器兵器和战车已大量使用,车兵和步兵也有了协同,军队编制更加完善,指挥手段更加多样化,战争中的通讯联络有了加强,作战指挥更加注意用谋略胜敌,并开始有人著书立说,总结战争经验。

创立和巩固夏朝的甘之战

约公元前 21世纪(一说前 22世纪),华夏集团部落联盟首领禹是夏后氏的代表,从居住地 (今河南登封伊、洛河流域) 不断向外扩展,与同族的有扈氏 (居今河南原阳一带,另说在陕西户县一带) 发生冲突。有扈氏为阻止其发展并争夺首领地位,在甘地 (今郑州西,一说在洛阳西南户县一带) 相争,经多次较量,有扈氏战败臣服。禹死,儿子启以武力夺得嗣(四)位,有扈氏不服,再次起兵争夺王权。启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亲自率军征讨。他在誓师大会上列举有扈氏的罪状,说讨伐有扈氏是替天行道,叫大家奋勇作战,严守命令,执行好的有奖,否则便要严惩。双方在甘地再战,启初战不利,再增步卒与战车,始将有扈氏打败,并掠夺其部众为奴隶,有扈氏亡。

恢复夏朝统治的少康复国之战

夏朝启的儿子太康继位后,吃喝玩乐,不理政事,民众不满。东夷集团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乘

机夺取了夏的统治权。后羿是个勇力过人的神箭手。传说在尧的时候天上出了 10个太阳, 大地焦枯,寸草不生。后羿用强弩射下了 9个太阳,拯救了万民。后羿夺权后,自恃善射,整日沉缅于田猎,“不修民事”,终被奸臣寒浞所杀,代而自立。寒浞为消灭夏后氏的势力,杀了太康之侄相,派其子浇和殪(意)领重兵分驻于过(今山东掖县境)和戈,以加强其统治。相的儿子少康怕被寒浞加害,逃奔有虞氏 (居今河南虞城东北) ,深受喜爱。有虞氏送给他一块方圆10里的土地和 500人。少康以此为基地,聚拢夏民,善待百姓,发展军事力量。同时,联络逃到有鬲(格)氏 (居今山东德州北) 的夏朝旧臣伯靡,叫他招纳被寒浞攻灭的斟灌氏和斟寻氏余众,共谋复国。寒浞夺权后,多年不理政事,大失人心,手下将士离心离德。少康会同伯靡所率之师一举攻占夏都,擒杀寒浞,恢复了夏朝统治,史称“少康中兴”。接着,少康派其子后抒(住)及大将汝艾领兵攻灭了浇和赜,从而结束了夏初长达数十年的动乱。

商朝灭亡夏朝的鸣条之战

夏朝末年,夏王桀暴虐无道,民众怨恨。以汤为首的商族在夏的东方崛起,对内任贤,对外友

好,国力日盛,积极进行灭夏准备。但夏在东部地区有许多依附于夏的小国阻碍着对夏的征讨。商汤决定采取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策略。汤首先发兵攻灭近临葛(今河南宁陵北),保障了商都南毫(今河南商丘东南)的安全。接着,集中兵力先后攻灭了韦(今河南滑县东南)、顾(今河南范县东南) 、昆吾(今河南许昌东)等国。商汤停止向夏纳贡。夏王桀梁率军至有仍氏居地(今山东济宁东南)会盟攻商,但无人响应,陷于孤立。汤乘机誓师伐夏,率战车70辆,敢死士6000人攻桀。初战获胜,继与桀决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大败夏军。桀逃至三卷(Zong宗,今山东定陶东北),汤率军乘胜追击,克三觳,桀又逃奔南巢氏 (今安徽巢湖北岸)。汤占夏地,建立商朝,定都西毫(今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朝灭亡。

帝乙、帝辛进攻东夷之战

商朝末期,东夷集团各部落日益强盛,不断入侵商的统治区,构成很大威胁。公元前 12至 ll

世纪,帝乙、帝辛对东夷进行了长期讨伐。帝乙九年,商王在远征东夷途中,因遭孟方 (今河南眼县附近)截击而回师。第二年再率大军击败孟方,进至淮水流域,与他国军队会师,大败夷方军后,班师回朝。十五年,帝乙再率诸侯远征,一直打到顾(今河南范县东南)、齐(今山东淄博东北)等地。帝辛继位后,先欲攻周,正集结军队时,东夷对商又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迫使帝辛全力对付东夷。经过多次激烈战斗,终将东夷扫平。战争损耗了商朝的国力,加速了商的灭亡。

周朝灭亡商朝的牧野之战

商朝末年,纣王当政,残酷暴虐,内外交困,危机四伏。崛起于西方的周族势力逐渐深入江汉流域。周文王时,暗中积蓄力量,结好各诸侯国,击破与周为敌的商朝西部属国黎 (今山西长治西南) 、邗(寒,今河南沁阳西北)、崇(今河南崇县东北)等,打通了进攻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的道路。纣王正计划兴兵攻周,东夷又叛离攻商,迫使纣王转移兵力对东夷作战。周文王死,武王继位,乘纣王无暇西顾的良机,加紧灭商的准备,并在盟津 (今河南盂津东北) 与各诸侯国结盟,组成灭商联合阵线,并派人到朝歌侦察虚实。 武王四年 (公元前 1045年,另有前1057年之说不等) ,武王得知商纣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重臣比干被杀,莫子被困,微子出走,商军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于是决定先发制人,立即率兵车 300乘,近卫军3000人,甲士 45000人,东出伐商。局军行至盟津,与津、庸、卢、彭、濮、蜀 (均居今汉水流域)、羌、微(均居今渭河流域)、髻(今山西平陆南) 等八国军队及各反商诸侯军会合,利用人心归周的有利形势,冒雨兼程前进。沿途宣传军队绝不与百姓为敌,只为百姓除害,得到了商民支持。一月初四,联军到达牧野 (今河南淇县南卫河以北地区) 。纣王惊悉周军来攻,慌忙调集守卫国都的军队,又临时武装了大批奴隶,组织了数十万人开赴牧野迎战。初五晨,武王在阵前声讨纣王罪行,激励将士斗志,并严申纪律,不准杀害俘虏,以瓦解商军。两军对阵,武王先派吕望率一部精兵冲击商军前阵,作试探性进攻。不想商军中的奴隶纷纷倒戈,反为周军开路。武王立即投入主力猛烈冲杀,商阵土崩瓦解。纣王见大势已去,逃回朝歌自焚而死。周军占领商都,建立西周王朝。

巩固西周的周公东征

周武王灭商后,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仍在商原来的地方统治。封弟管叔、蔡叔、霍叔在其周围监视。武王死,其子成王继位,因年少,由其叔周公旦摄政代管国事。管叔、蔡叔不满,散布流言说周公旦要篡权,并勾结早有叛心的武庚,联合东夷徐(今江苏泅洪南)、奄(今山东曲阜)、蒲姑 (今山东博兴东南) 等 17国军队起兵反周,新王朝面临严重威胁。

集结于管城(今郑州)的管、蔡叛军打算夺取战略要地成周(后来称呼,今河南洛阳),武庚叛军在河水(黄河)以北配合。周公旦率军从镐京(今陕西西安)出发,直趋成周,战于郊野,叛军一触即溃,杀管叔、蔡叔,废霍叔为民。东征军乘胜北渡河水向武庚叛军进攻,武庚败退朝歌,在周军追击下又弃城北逃,半途被截获处死,叛乱平。但东夷诸国仍与周为敌,周公旦本想先攻最强的奄国,后采纳辛公甲的建议:先弱后强,迂回进攻。周公指挥大军先灭了以徐为首的淮夷诸国,继而灭了绍 (今山东枣庄东) 、丰(今山东曲阜西南)等国,剪去了奄国的羽翼。此时,周成王又派另一支军队,由西向东,配合周公主力进攻奄国,一举将其灭亡。周公再挥师直取蒲姑,向东打到海边,并擒杀了纣王旧臣飞廉。周公东征历时3年,灭 50国,彻底摧毁了商朝在东方的残余势力。

博取一笑失江山的犬戎灭西周之战

西周末年,国势日衰。幽王继位后,昏庸腐败,任用奸相,宠爱把子褒姒(四)。相传为博得褒姒最美的一笑,曾点燃烽火(军事警报用),戏弄诸侯,结去诸侯信任。接着,又废去申后 (申侯之女) 及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子伯服为太子,并拟问罪申侯。周幽王五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缯(今山东枣庆东)和犬戎军队大举进攻西周都城(丰、镐两京,今西安西),幽王急命点燃烽火,结果诸侯一个也不来救。周王室卫队毫无战斗力,一触即溃。幽王携褒姒及太子伯服仓皇出逃,终被犬戎军队追上。幽王及太子伯服被杀死于骊山脚下,西周亡。随后,晋、郑、卫、秦等诸侯联军又将犬戎军队打败,拥立宜臼为平王,迁都雒(落)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此类型的文章本论坛还很少,鼓励多贴呀!谢谢这位朋友,辛苦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