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可爱的中国 -- 蓝鸟

共:💬100 🌺888 🌵2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欧美的农业演变了几百年

哪里有这么一个明显的分割线? 老兄如此要求,逻辑上严谨,实际上是强人所难,如果您去做医生,等您做完研究,病人都死了。要回答你这个问题,我看需要3~5篇博士论文,勉强能回答一二。

同样的一个要求,也可以抛向小平当初改革。既然整合的体系效率高,何必要拆散呢?没有做充足的研究就动手,中二病发作啊。

其实我早就注意到农业集体生产的弊端了。就是我们公社的几百个生产队中条件基本差不多,有的发展很好,有的发展差,距离我们村5公里的地方今天居然发展出一个很大的化妆品企业,一个制药企业(今天的市值过100亿, 当然,早就私有化了)。究其原因,很大的程度上是差的小队没有好的领队人,也就是管理水平差。越是整合程度高的规模大的组织越是需要优秀的领导人。

毛在搞人民公社的时候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刘少奇邓小平搞的公社,最小结算单位是大队甚至就是公社,这对管理者的要求非常高,毛坚持小队结算, 说明他是懂这个道理的。

管理素质较好的江苏、浙江, 集体经济发展非常好, 管理素质较差的安徽,集体发展较差,比如李逃荒, 比如小岗村。按照我的理解,如果一个地区的集体生产搞得不好,说明这个地区的领导者素质相对较差。这个时候可以化小生产结算单位来解决。

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平搞单干,方向上有对的一面,但这个魏延式的人物擅长一刀切,终于给中国农业埋下凋敝的病根,全国当年拒不服从拆伙单干的乡镇,现在都发展很好,这个事实狠狠地抽了邓的耳光。有人要替邓辩护,邓是知道管理水平跟不上的,是有针对性的改革,他们何以解释胡温10年不停地撤乡并镇?

邓的一伙,开历史的倒车,背道而驰, 可谓“反动”。

通宝推:桥东棒棒,yiwensilan,hwd99,老老狐狸,watomi,李根,
家园 我也同意应该谨慎

我非常同意“5000年没有的事”这种说法,谨慎是应该的。

但我的关注点不一样,我担心的是土地整合之后,需要的劳动力大幅减少,失业会趋于严重,而且失业的人,恐怕还是较为落后的劳动力,政府要安置,不容易。

至于单产,我倾向于整合后的效率会提高,虽然我也没有数字,但我的猜想是:整合后,机械化程度很可能提高,从而提高效率,进而提高产量。当然,这个也很可能取决于地域,农产品。

没有调查,不好说啊。。。。

家园 陈王兄恐怕对老邓是过于苛求了

当年的整合,跟现在的土地流转不是一回事吧?

当年的农村,或许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碰巧看到河友的帖子:

。值得一提的是,促使我走上这条路还有另一个因素,那就是“大跃进”中的中国农村环境:吃的是集体食堂;穿的是年人均的八尺布;住的是风雨飘摇的破房屋;说的是假话、大话、空话;干的是昼夜突击的集体劳动活,报酬是每日10个工分(分配时每个工分值2分钱,当时大米8分钱1斤,一日辛勤劳动仅值2.5斤大米钱),这样的农村环境,实在让人难以生存,这一切更坚定了我走上当兵之路的决心。

链接出处

难道你以为现在搞的整合,会回到以前那种挣工分的情形吗?

谨慎是应该的,从工程上来讲,最好的办法还是搞试点,这年头,资讯发达,是驴是马,出来遛两圈就知道。。。。

家园 1958年中国耕地18亿亩

人均3亩,年产量算200斤,人均600斤稻子,折算成大米420斤。这位写回忆录的种一天田能分到手2.5斤大米,我看分配很公平啊。

不是毛用农业八字方针改进农业, 把亩产量大幅度提高, 今天我们吃西北风啊。。。。。

我前面啰嗦光合作用的效率,就是说农业的效率不可能大幅度提高, 就是说农业的改革方向是提高粮食安全而不是其他, 其他任何改革都不能让农民富起来。

通宝推:广宽,
家园 减产的可能性大

规模化生产后相比传统耕种,采用机械多了,就做不到那么精细了.

家园 仁义道德被后来的歪嘴和尚念错经了,孔子的

仁义礼智信并没有说错,错的是如何解释和理解。这五个字就是温润如玉的文化,能秉承这五个字的人绝对是君子,你肯定愿意与这样的人交往。

家园 孔学名高实秕糠

读毛主席的书

劝君少骂秦始皇,

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

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

《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

莫从子厚返文王。

家园 你没有理解主席的意图,主席写这些,那是因为朱程理学已经

完全禁锢了人的思想,现在要打破这个禁锢,不得不下猛药。

主席的斗争哲学是人人的平等,达到这一点才能再说人的修养。仁义礼智信是个人的修养,是基于平等的修养。

家园 孔子当年,他那套东西没有市场,周游列国,到处被赶出来

为什么?战国七雄,唯独秦国是不允许孔夫子的弟子进去的,从商鞅变法以后,其它国家允许孔子的弟子(那时孔子已死)去讲学,可为什么那些相信过孔夫子的国家都灭亡了!唯独秦国,不听孔子那一套的秦始皇能统一,是不是这个道理!历代都行秦王政,从秦始皇死了以后,农民起义,楚汉相争,刘邦把项羽打败了又统一了中国,这以后,汉以后,从三国、魏晋,一直到南北朝元明清,历代皇帝都是骂秦始皇的,但是做起事来都是学秦始皇的,说一套,做一套,想想看道理是不是这样?都骂秦始皇是暴 君,但是他们做起来并不比秦始皇手软,秦始皇坑了四百多个,后来的皇帝不是照样骂!文字狱一个比一个历害!都学这个,所以历代都行秦王政,实际上孔学名高实枇糠。主席说,孔夫子的很多话都是好话,现在看起来也都是好的,但是拿到现实社会里,那种复杂的矛盾他都处理不了,他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又都是废话屁话!

家园 美国1英亩玉米产量是7.5-10吨之间

规模化生产不一定会产量低。

玉米的平均亩产:美国vs中国

家园 美国人占有而中国人感恩

美国(白)人夺取并占有了那片土地仅200余年,所以要高唱“这块土地归你我所有”。中国人心中对数十万年来(近年泥河湾考古发现:泥河湾人生活在距今约100万年前后)养育了自己种族的这片土地充满了感恩,所以比其为母亲,自比为孩儿。

通宝推:蓝鸟,
家园 呵呵,我们谈的不是同一个效率

光合作用的效率有上限,我同意。

我说的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现在农村已经开始出现有地无人耕作的现象了吧?在经济学上,这个就是出现一个效率的问题。

如果一百亩地,在不允许整合的情况下,或许只有60亩有人耕作,就算精耕细作,获得最高产量,总体来说,效率也就是60%。

假如一百亩地允许整合,农耕机械就值得投资了,很可能就粗放式耕作,以减低劳动力的成本,也许亩产只有精耕的80%,但总体的效率,也有80%,总比60%要好。

来个免责声明,所有的数字,纯粹是我的猜想,不知是否有熟悉农村的河友介绍一下。

家园 当然是整合之后的经济学效率高

我是农村长大的,很多事情亲身体验, 如假包换。我从来没有否认,整合之后的经济学效率高, 我只是强调整合后的亩单产下降。

过去的三级所有集体体系也有整合效率高的优点, 但毕竟个人劳动积极性不如单干,分田到户大部分人家当年单产确实上升了5~10%,我家累死累活,基本持平。不过这些人的农闲再也不干水利,不去揽河泥改善土质,不去深耕改善土质, 不买农业机械改善效率,很快单干的优点没有了,加上种田不赚钱,农业产量一度下降。一直到最近几年农业机械价格大降,个人也买得起,复合化肥普及,良种普及,农业产量才恢复上涨。

农民种田是脉冲式的负荷,100亩分田到户后往往需要100个人干活,但90%的时间里面空闲, 效率很低, 因为这个原因,我一直大骂邓shopping改革祸国殃民。真正表征中国工业化指数的几乎没有人作假的PM2.5在1980后一直下降, 直到2000后才超过1979就是铁证。

整合起来,有农业机械只需要雇佣10个人,100%的 工作负荷,不用多想,就知道整合后的效率高。但10个人讲究效率,不可能去伺候沟沟角角的地方,不可能三天去视察一次虫害,不可能每颗麦穗都归仓,亩单产肯定下降。再加上10个人里面的劳动积极性肯定不是100%, 最后亩单产下降5~10%是至少的, 管理水平不够的话,下降20%也有可能。

至于现在有没有农田抛荒呢? 我老家不多,因为以前土地没有确权, 人口出生死亡后会重新分配,土地在手的宁愿抛荒也不肯给别人种,现在搞了这个确权,据说20年不变, 生不增, 死不减, 等于半永久化,互相之间租赁田地的多了,但因为种田实在不赚钱,种得多的也就十几亩地。

至于更多的种田大户,老家也有1~2家,都是政府有关系的,包下几十亩上百亩地,靠政府拿补贴, 种田根本不上心,我家村头矗立着一个不小的粮食加工厂,投资百万,据说也是政府支持。骗我妈拿新鲜小麦换卷筒面,我一闻就知道是拿陈旧小麦做的, 坑爹。

这样的改革,喝农民血,死路一条。就算暂时不死,我也要写文章,操他家祖宗18辈。

通宝推:广宽,桥上,迷途笨狼,
家园 谁说妇女不工作?她们在做最重要的工作

就是把这些工作,纳税,制定法律的傻瓜们生出来。

家园 田皮田骨,历朝历代,多少年了。

转让、继承不受限制,经营、分配不受约束,这种永佃权早把名义上的所有权架空了。

依据诺曼法,英国国王是英国一切土地惟一的、最终的所有者。

然并卵。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