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评论】历史剧媚俗何时休 -- 支持李梅

共:💬30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评论】历史剧媚俗何时休

近年来,历史题材的电视连续剧接二连三地热播,令人目不暇接,但这些作品所反映出的历史观和价值取向却不得不让人感到忧虑。

在这些历史剧中,清宫戏占了一个相当大的比重,诸如《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孝庄秘史》等,《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等更是被拍成了系列剧。它们在创作手法上或正说,或戏说,但都清一色地聚焦于帝王将相,而且侧重对帝王的形象进行重新刻画:皇帝励精图治、心系苍生、深明大义、明察秋毫,身边虽佳丽如云,却坐怀不乱,仍然苦苦追求纯真的爱情。经过编导的这一番演绎,封建帝王暴戾、专横、纵欲的一面被淡化甚至抹去了,而封建盛世的光环却被无休止地放大了。在《还珠格格》中,小燕子入宫认亲,皇帝与草民居然可以同为一家,上下尊卑之间的壁垒和分野在诙谐幽默的剧情中轻松地化为乌有。难怪许多中小学生看后会感到困惑:原来封建专制时代的皇帝竟是如此的可亲可敬,这与教科书上所说的不一样,究竟谁更可信呢?

与上述清宫戏相比,一些清末民初的历史剧也过多渲染历史的阴暗面,描绘权力倾轧,声色犬马,男女恋情,或者对几位备受关注的历史人物进行戏说,或者对一些革命派、维新派人物进行贬损。

诚然,在过去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对历史人物进行简单化、脸谱化评判的模式曾经风行一时,正面人物被一味地美化、拔高。然而,值得关注的是,时下这些历史剧却又陷入另一种简单化、脸谱化的模式,即简单地对过去的正面、反面人物分别添加一些负面、正面的描写,美其名曰“使过去泾渭分明的历史人物立体化、复杂化”,但在对历史的宏观把握上明显缺乏分寸感,在对历史深层次的内涵或底蕴的挖掘上也不够重视,从而呈现出矫枉过正的倾向。既然是历史剧,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使观众在娱乐放松的同时从中领悟到一些历史哲理,这应当是此类作品的题中应有之义。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实质,谭嗣同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二千年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此外,过去学术界片面强调革命或阶级斗争固然流于偏颇,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往的主要论断都是错误的。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主线,这一点仍然是不容置疑的。可是,在不少历史剧中,这些最基本的概念变得模糊了,而帝王将相的形象却越发光彩夺目;《康熙王朝》的主题歌甚至声嘶力竭地喊出“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人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在宣扬一种怎样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再就具体情节而论,作为历史剧,尊重最基本的史实,避免闹出“关公战秦琼”一类的常识性错误,这应当是进行艺术虚构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如果说戏说类历史剧在典章制度、礼仪、服饰、习俗等方面出现不少硬伤尚情有可原的话,那么,所谓的正剧也出现大量的硬伤就不免让人大失所望了。对此,某些编导以电视剧是艺术作品、允许虚构作为托辞,但同时却又宣称自己的作品“廓清了历史迷雾”,这就不免令人费解了。更何况诸如将直隶省说成是河北省、孝庄太后自称谥号之类的错误,已经远远不属于是否虚构的范畴。总之,艺术虚构必须把握好分寸,绝不能信马由缰,否则历史剧便失去了其应有的神韵,并在无意中传播了错误的历史知识。至于一些描写男欢女爱的情节或暴露镜头,则明显反衬出某些主创人员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所产生的“媚俗”心态。

我无意反对拍摄清史题材的电视剧,也无意强调艺术作品一定要承载政治宣传的功能,但即便是纯粹娱乐性的作品,总不能背离发展先进文化的宗旨吧?平心而论,以清史为题材的电视剧也有立意和艺术水准较好的作品,有些则属于瑕瑜互见,但上文所指出的一些问题,确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某些编导在创作态度上的不严肃和历史知识上的捉襟见肘,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在清宫戏的推波助澜下,皇帝坐在金銮殿上神采飞扬、群臣唯唯诺诺的镜头如今已经堂而皇之地被嫁接到广告当中,“宫廷”、“皇室”也成为商家招揽生意的流行用语。我担心,有朝一日,这些东西会不会被某些人视为“国粹”?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悲哀和忧虑。

家园 看这些不能当历史剧看,看看权术还差不多
家园 非常同意文中观点.
家园 鲁迅先生作古多年,这种奴才心态还是不减呀

那个好写皇帝戏的二月河说起出身来就一河南农民,满清的皇恩什么时候也没照到过他头上,歌颂起这些帝王来比人家真正后代还起劲,整一奴才。就象末代皇帝里那个解放后见到溥仪不磕头还不爽的家伙一样,太贱了!

家园 讨厌权术!还是多讲讲真诚吧!
家园 中国的“忠孝仁义礼智悌信”,信可是排在最后的

事实上也很少有人重视过。

家园 说的好! 太热衷于或极力避免某一类影视题材都是病态的表现.
家园 说得有理!
家园 顶!
家园 不完全同意你的观点:历史题材的电视连续剧接二连三地热播,其

原因,不只是媚俗问题。所谓“存在即合理”,《雍正王朝》、《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等等收视率极高,反映了老百姓对贪官污吏的痛恨和对惩治腐败的期待。以当前中国实际,能拍陈希同的事,能拍成克杰的事,还是李嘉庭的丑事?前几年有部主旋律的反腐倡廉的电影:一市长夫人腐败了竟然是因为生活困难!当老百姓是傻子呀。当朝的事不能拍,他们也只好拍些古装剧并根据现在的需要窜改一下了。再推广开来,在文学作品方面,建国以来,有过什么大师级的作品出现?巴金,茅盾,曹禺为什么都没有像样的作品?更年轻的莫言,苏童为什么成名作都是以解放前为背景?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根本就出现不了。否则,诺贝尔文学奖怎么会落在根本算不上作家,个人文学造诣比较差的高**的身上。

家园 信用,在商业社会最重要

不重视,因为中国传统非商业社会,日后必然越来越被重视,因为商业社会的发达......

家园 机会主义者说的有理
家园 是呀,现在排历史剧的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一味迎合低级趣味

花钱拍了一个又一个的垃圾。不过,这从侧面说明人民生活的改善,广大劳动人民实现温饱后,茶余饭后本不需要太多严肃深刻的东西。能逗个乐就行了,不要求太多。

家园 也有一些反映出老百姓的心声:与贪官污吏斗争,并将他们绳子于法
家园 水镜先生不要完全赞同我的观点,那样我们就没有争议了,就不好交流了,哈哈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