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147:智慧的七根柱石 -- 本嘉明

共:💬446 🌺3908 🌵1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0
下页 末页
家园 高赤字花钱,只会引起物价上涨

真正原因,是邓放弃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美,使美国军事支出增长速度降低。美国财政赤字,并非来自宣传的军事上开支大增,而是增加对老百姓补贴。

家园 【原创】所谓的里根经济学有四条

所谓的里根经济学有四条:

1。减少政府开支

2。减免所得税和财产增值税

3。减少政府监督为企业松绑

4。抽紧银根以降低通货膨胀率

这四条中,政府开支不但没减少而且大为增加。里根通过增加国债来应付开支。国债比例从1980年的七千亿美元增长到1988年的两万亿美元,几乎增长了三倍。而军事开支是其中增长的大头。下面是美国1950至2010年军费开支占GDP比例:

点看全图

这里可以看到里根上台后军费开支迅速上升到 GDP 的6%。这绝对不是军事支出下降的表现。通过增大政府开支,尤其是军费开支,里根成功得拉动了内需。当然,这是在美国当时仍有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的前提下完成的。

所得税率和财产增值税率大为降低。这对富人有利。例如最高所得税率从70%降低到了28%,财产增值税率从28%降到20%(里根之后又继续降低到15%)。里根的理论是富人减税后可支配收入增加,则富人会加大消费和投资从而刺激经济。我以前说过,这个理论的致命缺点是没有任何规定说富人必须要消费或再投资,也没有规定富人必须把钱花在美国。但在里根时期,由于东西方冷战和各国投资环境的限制,美国国内尚保存完整的产业链,在西方,富人的确没有比美国更好的投资和消费选择了。所以这的确对美国经济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但造成的长期影响是美国开始加速两极分化。罗斯福时代开始的抑制富人,通过税收来重新分配财富的政策正式告终。可以说美国现在的 TOP 1% 在里根时代得到了巨大的养料。

为企业松绑其实里根没干多少。主要的松绑政策都是他的前几任开始搞的。里根毫不客气得把它们据为自己的功劳。这些松绑政策的效果不一。但对华尔街的松绑是共和党的最爱。于是在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崩溃,道指一天掉了22%。这在当时是自1929年股市崩溃后最大的一次崩盘。西方其他股票市场受其影响纷纷雪崩。虽然不久股票回升,但西方各国深受其害,纷纷在几年内进入了衰退,这最终导致了老布什时期的美国经济衰退。

抽紧银根这件事里根干得还不错。他和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沃尔克(Volcker)合作,顶住了当时来自左右两边的压力抽紧银根将通胀率稳定了下来。当然,代价是当时的美联储基准利率高达20%。而当时的10年国债率只有15%(也就是说,理论上美联储不应当买国债,因此货币发行量降低。)当时银行利率极高,闹到没人敢贷款消费。结果汽车销售商抬着装满积压库存汽车钥匙的棺材向沃尔克抗议。

里根经济学归根到底还是凯恩斯主义的一种。能在当时起作用,还是因为美国当时有完整的制造业。政府增加开支并减税辅以合理的金融政策的确是可以救一时之急的。但从长远来看,里根经济学抛弃罗斯福-约翰逊资本主义的财富再分配原则,从而造成美国迅速两极分化,为现在的美国贫富对立和撕裂埋下了种子。

通宝推:脑袋,
家园 1980年的时候,移动电话根本不能威胁固网电话的工作

陈兄,2017年起,中国的“用工荒”应该彻底结束了,劳动力“供不应求”的局面应该彻底扭转了。

这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总算从电荒煤荒等一系列焦头烂额里解脱出来了......

然后进入更高层次的焦头烂额:为普工们的就业机会操心。

“中国特色的经济”(我把中间几个字抽掉了)最大的特点,就是“钳制市场”,因为市场这个吧,它爱走极端,只追求经济效益不理社会效益,不管管也不行。那么今后几年,市场自发自动做什么呢?就是嫌弃工人,最好回避,抛弃,代替。

“智能制造”就是被这种视劳动者为累赘的“利润至上主义”利用了,过度消费了。忙总也说过,“智能制造”不能一哄而上,中国需要低端和中端制造(同时,“智能制造”也必须要搞,赶超发达国家)。

机器人,最终会全面压倒工人的工作能力,就像深蓝最终打败国际冠军一样。问题在于,等到了那一天,在“智能制造”上已经投入了太大的经济和政治资源,为了收回投资并获得暴利,政府将抵抗不住财团们的压力,被迫无视普工的生存机会。

你认为“智能制造”很难,我认为“智能制造”一定会做到,而且一旦成气候就不可阻挡。这是英国工业革命前期“圈地运动(羊吃人)”2.0版。我们不能因为害怕“羊吃人”而反对工业革命,但既然有了前车之鉴,如何在这一波走稳,把冲击减小到社会可承受范围,这是值得预先研究的。

至于说唐纳怆治下的美国,会不会真的面对“把一个工厂装在皮包里”的中国小企业主涌进美国,那反而是一个比较小的问题了。

通宝推:黄河清,otto,放牛郎,
家园 这个要同意,西西河毕竟用过工业机器人的不多

工业机器人连最基本的触觉反馈都没有,比装配女工差远了。

大规模生产都用专用设备,没人用机器人。

家园 那个案例来说

一,在当时,半自动化的日本车间,已经可以盈利,只是盈利不如把产能搬去中国那么大。放到今天,中国的成本一再上涨,很可能该日本企业当年的决策是对的。

二,他做的这个火花塞,几十年一贯,设计没有变化。其实很多轻工业产品,是变化很小的,比如车胎,门锁等等,所谓“市场的快速变化”,不是涵盖每个角落的。

三,半自动生产线的一个特点,就是具备提高产能的潜力,不会有“十三跳”后遗症。

“智能制造”这件事,是不可阻挡的,只不过先易后难,先从值得搞得领域入手罢了,大家不要光看到有些制造领域不适合搞,其实适合入手的地方也很多。

家园 本大对创造的力量还是低估啊

包括忙总,对制造障碍解除后个性化生产的需求不敢预计。

以名片为例, 你要什么样式的, 可能有几百种布局,几十种纸材质,几十种剪切, 堆在一切就是几万种可能,均价8块钱一盒。 全自动化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半自动化,这个半自动化还要配合无数的快递,配合城市的密集居住--达致低成本配送, 否则老美开车40km送货,不算人工,就算油钱也赚不回印名片的钱。

我毫不怀疑将来是个性化的需求,淘宝这类电商的兴起,极大刺激了长尾市场。你去搜一下就可以发现,从远程邮寄修理手机, 电脑,远程教你手把手破解某些昂贵软件,比如某个插座带电能显示和漏洞保护, 各种稀奇古怪的家用工具。

人类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将来的大部分需求一定不是机器人能满足的,即使能够满足,活着的人会产生新的需求, 刺激新的行业诞生。现在担心机器人让工人失业,和当年汽车取代马车为马车夫操心一样荒谬。个性化需求一定是指数化超速增长, 只有天空才是极限。

我是农村的孩子,我的开发商弟弟告诉我,我们的农民邻居建房用钢量只有规范一半。每年夏天的时候,农民们还要担心,江边的大堤有没有危险。 这个时候WTF小强在说,钢产能过剩。

WHAT THE FUCK! 不是钢产能过剩, 是农民缺钱。

就在本论坛,前年我无意中得罪一个河友,因为我坚持小米1999的手机是面向底层的, 他反对,因为他认为底层只能买699的手机, 因为他是西部公务员,每个月只有2000多。

后来他再也不来了。。。。。。

这是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掉了,就说社会需求不足, 需要供应侧改革。 WHAT THE FUCK! 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人民币不足。 经济危机,是全社会的购买力危机。中国为什么生产不出高质量的产品? 不是生产不出来,而是生产出来后买的人少,反而亏钱, 所以慢慢就不做了。小米生产的签字笔,19.9一支,我买来一用,发现和100块钱的Park一样好用,但是卖不掉,现在降价到了14.5。

为什么又要到海外买买买呢? 100个屌丝的奢侈品需求,加起来还是顶得上10个中产的。14亿中国人,奢侈品需求还是可以达到1.4亿人的总量。于是有人忽悠习总,说这是供应侧失配,需要改革。 难道我们就搞供应侧改革,专供1.4亿? 不行,因为奢侈品除了需要精湛的品质,还需要技术的美誉度,还需要全球大量的广告支持。中国受限于瓦森纳协定,技术上很难达到世界顶级,美誉度不够,全球广告更是把有限的钱花在不该花的地方, 唯一可以做到的是精湛的技术。可是没有品牌支持, 小米签字笔只能贱卖,最后怎能撑起奢侈品的空间?

最后的供应侧改革成了忙总口头的关停并转, 必然失败。

通宝推:李根,棋人鲁大耍,qianji,烤糊的卷子,北纬42度,石狼,ccceee,拿不准,大神盘古,独草,mezhan,海峰,坐言起行,向前向前,大井故事,唐斩非,西门飘飘,武侯大道,盲人摸象,
家园 请先搞清Romney和Trump谁更阔

如题

家园 这个逻辑分析比较靠谱但是也有几个硬伤

美国的制造业回归依赖于把中国树成战略敌人的策略,这个不错,不过中国毕竟与苏联不同,一是中国不像前苏,缺乏有力的意识形态,从思想上很难实行这个战略转变;美国都知道是宗教立国,中国的文化从来就没有被西方当作对手正眼瞧过,你让他倾全国之力,这个说服力不够。

二是中国人身段软,从前些年的消气外交,到中国的改开以来的政治宽松,实际上实行的资本主义立国,也彻底颠覆了共产政权专制的一贯形象。不论近年国内五毛中宣如何卖力,整体上看中国的民族主义喧哗仍然是个笑话,没有伊斯兰原教旨那样的震撼力,因此从威胁论角度上讲,也很难提高说服力。这中间的例外是习大大同志,这个人倒是不太符合改开三十年来的节奏,很可能给美国有可趁之机。

三是印度这个国家,如果作为川普战略的一环的话,恐怕要掉链子。中国的崛起与中日的对抗,是有历史的。日本的文化根子在中国,中日的民族文化精神来源,基本上是同源的,因此日本可以做到的,中国人假以时机,可以预期的到。印度则不同,不但文化不同质,也不一定就不能成为制造业大国,关键是没有这个先例,从投资的角度讲预期性太差。反倒是东南亚诸国还还一些。

但是川普的制造业回归仍然需要一个衰败的东亚作为催化剂,否则短时间内难度很大,一个打烂的或者收到动荡影响的东亚制造业,自然成为回归美国的契机。倒退的话,我倒倾向于认为不一定是美国要把中国树成战略敌人,这个必要性不大,西方包括美国只要从舆论上这样做就可以了,战乱很可能是东亚包括东南亚自身内部开始的。

而在东南亚有这个体量于中国较量的自然没有,因此美国的支持与介入但是又不能与中国全面对抗,这是很需要懂一点脑筋的。而且一个不利因素是东亚及东南亚今年受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红利影响,人民普遍不好战而向往奢华,这与中东与东欧的战乱基础不完全一样,因此在东亚制造战乱难度还是很大的。

因此,唯一可以让人忘却奢华而嗜血拼命的,中国的民族主义是一个有利因素,东南亚的伊斯兰是另一个来源,都是可用之才。而美国需要做的,只是打开他们的胃口,然后做出示弱的样子引诱他们对周边扩张的行为,同时在舆论上不间断的刺激他们的自尊心。一旦在周边印发战火,其他国家想不好战也没有选择了,不但美国可以堂而皇之介入,而且还有选择在幕后与幕前的自由。

因此,中国网上今年开始的一片南海喧哗,与近年的几次民族主义热潮,应该都不是巧合,难说有里应外合之力。有些人傻了吧唧的在那里还在公知短公知长,真正的第五纵队恐怕这时是以最彻底的五毛面目出现的。

今天正在看那个英国人拍的中美开战的纪录片,《The coming war on China》,可能是英国人看的更清楚吧,或者别有用心吧。历史从来不可精确预测,但是大致走向倒不一定非得在窑洞中才看的明白,除非被利欲迷住眼,一般人都可以看的清楚的。这个片子在揭示中美对抗上没有太多新意,但是倒是第一次重视了一个问题,就是西方传统上对中国的不了解,或者不屑于去了解,是造成中国现在被西方是为威胁的一个来源。换句话说,这其中存在许多西方对中国的误解,而且是从近代史以来逐步构建起来的,比如西方与共产的对抗等,中国都是被牵连的。因此真正的中国,始终没有机会被西方正视,直到今天。

一个崛起的中国不能为世界带来贡献,而是被视为一个必须遏制的威胁,这不是中美夺取老大老二的问题,而是一个历史的悲剧,对中国对世界甚至对西方都是悲剧。我想英国这个片子的目的至少这是其中之一吧。

家园 里根经济学与里根时代成功并无直接关系

参见 里根时代成功原因与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 -- 西西河

https://www.ccthere.com/article/4199089

所谓里根经济学,只是骗人的工具。

我说的是美国军费增速下降,并非说不增加。另,你的数据是从那儿来的。数据来源很重要,网上和媒体上误导数据太多了。我一般引用美国经济分析局,参见bea.gov

家园 在西西河反对川普也算是一种“出柜”啊

我当初说川普就是美国版冲锋队的时候,西西河里到处充斥着左B的叫嚣,我也因此得草无数。一朝变天,现在川普上台发现比赵姨与八哥的遏制中国政策更草根更二杆,这才来个180大转弯。我发现历史无法准确预测,但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中宣五毛被打脸是一个永不改变的许诺,比钻戒还隽永。

说回正题,本老大能够有勇气承认对川普的不认可,虽然事后诸葛一点,但是革命不分先后,有这个认识就是大智大勇,而且敢于与中文网上(曾有人在这里质问我,难道知乎与西西河都不如我明智么)充满的愚昧短视主流采取不同的视角,这个勇气是不小的。

当然比起世界变局来说,西西河与中文网还是小节。真正的变局已经不一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开始了,川普走上美国这个世界目前占据西方领导权的国家权力中心,代表的绝不是什么所谓工薪阶层,中西部红脖的世界观而已。在担心美国纳粹化,白人至上的回归,或者保守主义抬头之外,美国国外的人其实应该更重视这个变化。

川普带来的变化影响最大的,自然不是美国国内,而是世界各国,尤其是所有与美国有直接经济军事战略层次上的紧密关系的地区。其实我不担心民主党这些年的成功可能走回头路,至少在美国国内,反种族隔离,同性恋婚姻,大麻合法化,这些都不可能消失,而这些从来也不是川普上台的原因,那是部分老中的乡愿,没有那种好事。

虽然川普代表的是反全球化的势力,但并不是传统的保守主义。今天的美国与历史保守主义时期的美国一个重大不同,是今天美国是一极独大,而不是历史上的列强之一争霸时期。独大的美国没有什么保守主义的概念,这是一个对今天美国来说的伪概念。对今天美国来说,只有如何把全球变成一个大号美国的问题,因此与全球化不同的是策略,但是目标是没有变化的。

对于我这种早年投奔美国的华人移民来说,我是支持全球美国化的,这样其他中国人就不用人肉翻墙了。出于同样的原因,我也反对甚至敏感一切把美国转变成历史上种族隔离时期的可能,因为那样的美国全世界人都不会接受成为其中一员,那时不折不扣的殖民地时期的回归。

因此,不投票给川普是为了杜绝这个可能性的动机。川普的全球化不是民主化的推广,更不可能是普世的退缩,或者美国龟缩回美洲,那是阿Q们的意淫。真正令人担心的是美国回归种族时代,同时美国变成一个新的殖民帝国并把那一套强推到世界其他国家,而中国虽然崛起了但是凭眼前的国力是没有办法阻止的,倒是美国华人却可以通过投票起到一些作用,可惜的是一部分华人占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上,为自己的掘墓出了力。

川普说过“China is the greatest thief in the world". 不论多少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中美经济体制,世界20强论坛对中国的好评,川普在美国大选的电视中面对无数人群这样说的时候,赢来的是一片掌声。我做为一个来自中国的人,说实话,面上是无光的,却也感叹身边无数华人津津乐道川普的时候,如何就无如此的感觉。

通宝推:舞动人生,
家园 前两年的“概念股”智能制造超越自动化

虽然很多是本质上实际上拿自动化的东西充智能化的人头,但是方向指向了那里。历史上有过捣毁机器,以后自然还会发生。经历过的几个项目,似乎可以定义为2和3的混合,非标性、定制性已经在项目开始考虑了,其实甲方已经考虑了。

家园 为什么美国底层一方面工会使劲折腾,一方面却勤劳却缺少工作

难道这两伙人不是同一伙人、缺少交集?

家园 里根竞选的时候也说要和台湾复交,川普不过是模仿而已,没事

中美闹到底也是斗而不破。里根后来不是和笑贫握手言欢了?

中美之间的实力对比和里根那个时候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了。有什么好怕的?

看看天朝的反应就知道了:听其言观其行,根本不着急

家园 触类旁通,联想到软件行业了

我认为ERP软件符合第二点,我早先上学时候做的一套ERP软件,那个单位都用了10年了,未来几十年也看不出会被替换的可能。只是那个单位也不是什么有钱单位,所以给我的维护费比较少。但是由于业务流程复杂,我根本没有可能将这套软件复制一份给别的企业使用。

但是如果做的是工具软件,那就符合第一点了,不仅通用,而且市场大,边际成本真的是无限趋向于零。所以才会有那么多软件公司会一飞冲天。当然前提是,自己的工具软件一定要做的好。

还有软件业里普遍被诟病的外包公司,也包括大部分业务类型的公司,都是符合第三点,都是有了这单没下单的公司,所以就一直为生存苦苦挣扎。

这正好也符合另一句江湖流传的话:要去产品类型的公司,而不是去业务类型的公司。

都说男怕入错行,但是同一行里也有许多讲究呢,慎之慎之。

通宝推:桥上,
家园 皮萨门是指什么事情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