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雄安新城的如意算盘 -- 海峰

共:💬249 🌺1494 🌵1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家园 去旅游的人就不会支持共产主义,你这种共产主义不要也罢

合着人民就只能苦哈哈的工作干活,放假出去旅个游你就不待见了

贫穷不是共产主义,这还用继续强调?

搞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提升的对物质、精神生活的要求嘛,难道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本质上还是看不起人民群众,觉得自己比人民高明

家园 我不认为忙总比习总高明

何必拿忙总说事。

习总绝望了?是你绝望了还差不多吧

家园 不搞共产就搞法西斯

你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

家园 雄安的事,大家瞎操心也没错

因为这是花纳税人的钱,大家围观一下,点评几句,只要态度不是太恶劣,那也是合法的。

雄安的关键,我看是三点:

一, 能不能长期坚持,因为雄安不像硅谷,硅谷是民间自发搞起来,政府顺势帮帮忙。如果中央不能长期坚持/遇见困难也不退,那么最后必然是曹妃甸第二,虎头蛇尾。

二, 有没有自己的核心产业。靠北京已有的企业事业单位南迁,是靠不住的,是“求”人(当然求的手法比较霸道,但求不到人心)。这里大家不妨看看江西“共青城”市(这里“共青城”是城市名称),“共青城”市有胡耀邦关怀,背靠鄱阳湖,有300平方公里地界,与雄安高度相似。但是它能够生存下来,还是靠自己有个嫡系产业(鸭鸭集团)。有了自己的核心产业,中央政策再变,“穷在闹市无人问”,你至少还是能生存下来;如果中央继续关怀,那就“富在南郊有远亲”,来巴结的央企自然多如牛毛。

三, 是否前瞻。如果搞成“养老院,大酱缸”,北京不要的,几十年熬出来的老醋老酱都往这里屯,那就太糟蹋这番心血了。

家园 雄安新城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

他跳出当前资本集团的包围圈,不再以摊大饼的形式发展超大型城市,而是以中心——卫星城市的思路。这么做,断了好多掌握资源权力的人的财路,所以阻力注定巨大,也不可能由民间发起,反而是资本和政府恶斗的题材。如果雄安不出现巨大的问题,类似的新城很可能会不断涌现。

关于产业,我认为最先到雄安的,大体是金融服务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交易中心诸如此类的,然后才会是教育科研。

我对千年大计的理解,是政府能否找到对抗资本的道路。

通宝推:天堂,
家园 你最后一句话,有可能是对的

新时代的“巴黎公社”,或者说圣西门/傅里叶“空想社会主义”农庄的翻版。

只要新区自己活得下来(自负盈亏),北京的资本势力再强大,未必有能力动用国家机器来绞杀你。

最起码,北漂们不再为天价房而悲叹了。现在这个房价,只要不是大都市的本地人,外来青年奋斗也没有机会;只有不择手段的奋斗,才有一点点机会。大家都不择手段了,经济即便发展了,还有意义吗?

家园 金融服务业的确很有潜力

当地的现金流非常大,但是方式还很原始

教育科研等等说不定可以自发跟上

自愿去的也好,发配去的也好,全世界已经好久没有公社式的尝试了,太不正常。往那个方向走一小步,看看吧

家园 资本主义的终极是垄断帝国主义

我觉的汽车有其特殊性,汽车隶属轻工业按市场需求发展。而国企最不善长与市场打道,国企也有很多产业升级良好的例子,比如高铁、核电丶电力等。而且企业不仅要羸利,还要负担社会责任,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应该不会信任私企。国企在重工业以及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担纲,而私企则在轻工业方面发挥作用,对中国的汽车行业,我个人建议是外包给忠信财团处理,法韩日德故事。至于介于两者之间可以按市场影响协调,民办官督。当然,那帮汽车业的SB毫无自尊心也是关系,得过且过,如果像高铁一样以举国之力引进吃透培养23个品牌,断不若此。

现代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工国一体,国家与联合体互为表里。日本的经团联,美国的十大财团都是例子,他们才是朝庭。而不管你承不承认,在中国,对工业进行协调,控制,升经的就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中国的经团联,在这种情况下,国企还是财团没什么区别。

最后,中国不会私有化,第一现在不是九十年代,私有化没有思想市场。第二,现在中国国企估值少数60万亿美元,哪个资本家敢接手。

法西斯在政治上是大资团与小资产阶级联合,经济上则是走向工业合并。中国的演进可能与意日相似,实际上整个二战各个国家都采用托拉斯经济体制。无论如何,到了那一步中国都必须将全国工业整合起来,不是能否。而是必须如果他不那么做,就会有可以替代的力量取代他。

关键词(Tags): #1
家园 高铁、超级计算机、液晶面板等等不同意你的说法哦。

汽车行业是特例、你咋不看高铁行业呢?

一个汽车行业就能代表全体国企?未免以偏盖全了吧。

产业技术升级还真得靠国企,靠国家砸钱。

国企才能不在乎短期盈利去搞长久计划。

桥梁设计建造,超级计算机,液晶面板,包括现在砸钱到芯片业,都是例子。

现在似乎进入一个技术大停滞的时代,罕有革命性创新,慢慢追平发达国家就是了。

家园 体制内也是这么搞的吧

我们学校建了新校区,离老校区几十公里,需要搬一半的院系过去,结果大家都不愿去。学校安排了一些学院过去,不搬的学院大楼就是停电停水,然后学院要进人学校不批,研究生名额也是掐住,几年下来都搬到新校区去了。

家园 如果朝廷能够找到忽悠大家报名的方法

比如去雄安的官升两级,工资翻番什么的,估计全国各地都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了。

家园 l话说

话说,卷子兄,我觉得产业升级还可以再看看,后发国家对先发国家最大的劣势是资本积累,认为中国一帆风顺成为核心如阿三靠人力资源成为超级大国一样可笑。后发国家在追赶先发国家的过程中是惨赔的,还不一定成功这是最大劣势。当年南韩研究芯片亏了十八年,南韩亲儿子,中国花上二十年很正常,在这方面,国企是产业升级的支柱,我还是认可的。

我的问题是如果面对危机1929年是大概率事件,中国蜕变为法西斯国家,中国可否凭借巨大体量如美俄般最后登场。如果10年后大萧条来临,危机爆发点在哪,中国该如何自处

家园 回复

靠国企砸钱,短期内只是解决了“有无”的问题。就拿不争气的汽车工业来说,倒退回1950年代,当一个原本一穷二白的农业国生产出了自己的第一辆汽车的时候,谁能说这不是当时非常巨大的产业升级呢?可问题是世界的发展不会一直停留在1950年代。推动中国汽车工业持续进步的机制和组织机构在哪里?如果把中国的相对发达建立在世界性技术大停滞的基础上,中国人对人类进步的贡献又在哪里?

我不反对短期内由国企砸钱去解决工业短板的有无问题,毕竟整个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就是这么开始的。但是在解决了这些有无问题之后,如果没有产业持续自我改进的动力机制存在,总归还是避免不了落后-追赶-再落后-再追赶的循环。对于那些正在经历快速技术进步的产业部门,需要对消费需求进行快速反馈的产业部门,比如IT,国企毫无立足之地。而对于那些技术进步已经停滞的产业部门,如一般机械制造等,国企也竞争不过更加灵活更能控制成本的私企。那国企现在除了政策壁垒造成的垄断产业以外还剩什么?就算国家要对产业短板进行投资,投给私企去做是不是会更有效率?

我在国外工作的时候,能看到华为制造的基站设备却看不到移动电信联通的通讯公司;能看到中国产的加油设备却看不到中石油的加油站,好不容易看到个中国银行的分行,里面的人懒得上午10点多才上班不说,脸还黑得跟国内窗口行业有得一拼。这些国企除了在国内坐吃垄断利润,有什么国际竞争力可言?我不在乎国家白养些懒人,但我实在不希望这些懒人拖整个国家进步的后腿。

家园 从身边的事情说说我为什么认为国企和公有制经济没有出路

我开车到中石化的加油站加95号汽油,7元一升没有任何优惠;到私营加油站,6.5元一升还给我礼品加洗车,办卡的话还有更多优惠。

我把钱存到中国银行,一年的定期才百分之2点几的利息;我把钱存在余额宝里,现在是接近4%的利息,而且还是活期存款,随时需要随时取。

阿里巴巴搞的小企业贷款,虽然利息比银行高,但是比高利贷低多了。缺乏抵押品的小企业去银行贷款基本是没戏。

现在高铁出行比开车还贵。经过新一轮涨价之后,基本上一张高铁票相当于同里程汽油费,两张高铁票相当于汽油费加高速费。我一家三口人开车出行绝对比高铁便宜,五口人开车出去旅游能省一半的路费。当然开车速度慢,还疲劳,但帐是这么算没错的。可问题是,内燃机汽车是什么效率,铁路电力机车是什么效率?先天效率相差这么多的交通方式,成本反而倒挂,这说的过去吗?

公立学校的教育越来越烂。我们这里公立和私立学校老师的工资相差4倍,公立学校的老师能好好教学就见了鬼了。我是不会把孩子送到公立学校的,我对他还是有期望的。

我们这个城市本来有免费公交自行车,现在居然竞争不过收费的共享单车。为啥?免费公交自行车要专门办卡,取车还车都必须把车存放到特定的停车点,而且你永远不知道某个停车点内是否有车,经常时不时的还是得打出租车才行。收费的共享单车只需要下个手机程序,需要车的时候直接打开手机地图就能找到附近的车,还车的时候往路边一放就行,可以说是最大程度上把方便留给了骑车人,而我也不在乎为买个方便花上一块钱。就从这一个小事上就能看出来为啥公有制经济没有出路:公家的机构总是把最大的方便留给自己,它们的行为和假大空的口号毫无关联性。

最后还有汽车工业坏典型。一边是私企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高,出口越来越多,并且准确的抓住了私家车大型化的市场需求机遇,另一边是一汽一而再再而三的陷入经营困境。对比实在太明显了。

公有制经济又懒又僵,对人民消费需求毫不敏感,总是优先把方便留给自己,最后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差价高。现在越来越明显,国企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是中国发展的拖累而不是动力。

月之悲鸣河友认为国企的资产太庞大,私企根本吃不下。其实这根本不算个事。中石油资产大不大?今天被私企A挤垮两家加油站,明天被私企B挤垮一家炼油厂,用不了几年就完蛋了。各家银行现在也都在收缩网点,裁员。裁员只是表象,根本的问题是他们的机制太僵化。世界不会一直停在那里等你,僵化的组织最后只能被淘汰掉。

当然,我不能脱离历史条件说话。国企和公有制经济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初期是发挥了巨大作用的。问题是今天的中国也不是60年前的一穷二白状态了,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新的要求。吃不饱饭和吃饱饭时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最后,我的观点跳不出我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我对此非常清楚。对于那些特权阶级来说,他们出行有专车专机,根本不需要考虑成本问题;他们在计算投资收益的时候也根本看不上一两个百分点的差异;子女教育可以批条子找关系,就医有特护病房接受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是完美的。对于那些底层来说,他们出行连车都没有,直接就是硬座绿皮车;没什么存款也不必考虑收益;子女教育什么的免费就好,别的不挑(当然也不一定,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为了子女能有更好的前途或是怕孩子在公立学校学坏了,省吃俭用也要送孩子进私立学校)。我的观点就是基于一个小资产阶级小职员阶层的视角的观点。但是我这个阶级和阶层的人数是越来越多的,几十年前基于干部和工人农民两分产生的社会结构已经不适应今天的工业化中国社会的现实了。

家园 看了链接文章。共鸣一点贴于下:

"关于鞍钢宪法的争议很多。我个人理解,它最大的意义在于让每个有积极性的(不是全部)员工脑子里有一张图。图上是整个企业的运行方式,里面有自己所在的点。这样才可能知道自己这个点的任务,注意事项,可能的升级方向。有了这一点,积极性才算落到实地,就像RPG游戏有了地图。否则积极性只是盲目热情而已。"

作者:马前卒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783102/answer/15551689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对比雄安大计的盲人摸象,中央为何不能把此计之“大”处,说在明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