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电影《绣春刀II 修罗战场》的历史背景 -- cobalt

共:💬269 🌺1692 🌵1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家园 楼主的帖子很精彩,但是绣春刀本身的剧情实在提不起来呀
家园 天皇之所以三百年无用是因为幕府把他看的死死的

敢有不轨举动就用老乌龟留下的规矩敲打一番,但黑船来航后幕府主动请示天皇该怎么办,让人看到了幕府的底气不足,众多外样大名都有了活心思,之后萨摩藩就曾经以天皇的名义压迫幕府同意自己带兵入京。安政大狱前天皇甚至曾经主动发密诏让外样大名勤王,事情暴露后强力镇压的大佬井伊直弼直接在樱田门被剁了,之后上来的幕府高官只能走幕府和天皇合作的道路,把天皇妹妹嫁给新将军,但他们着力扶植的亲幕天皇又在二次征长失败后被毒死,萨长合流后的倒幕派势力勾结岩仓等控制了新天皇。

家园 您最后一句话多余了

说明你不是能心平气和讨论问题的对象。

唐太宗的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中国历史上王朝兴替,复始循环,都不超过300年的寿命,难道没有其内在规律在起作用吗?

明朝末年狼烟四起,难道只是因为偶尔出了一个九千岁搅乱天下吗?

崇祯不可谓不勤奋,熊廷弼,袁崇焕,洪承畴,卢象生,孙传庭,杨嗣昌不可谓不能干,曹文诏,左良玉,郝人龙,祖大寿,吴三桂不可谓不勇猛。结果明朝还是没能逃脱三百年的周期率。

你不同意也就由你吧,不说了。

家园 为什么说没逻辑呢

你那个300年,本身是个约数。约数这个东西吧,大略可以有,当真不能有。你的问题是当真。

比如说吧,汉朝,西汉东汉合起来有422年。这跟300差100了。误差达到三分之一。如果明朝按照这个标准机械的来,那崇祯将明朝缩短了120多年。比如说吧,唐朝,289年,明朝比唐朝还短十来年。实际上,你说的汉唐宋明清这五个朝代,汉朝422年,唐朝289年,宋朝319年,明朝276年,清朝268年,就明清两朝最短。而且汉朝也好,宋朝也好,都是两个合一个,硬凑。要说一个王朝的合理寿命,这真没法说。因为西汉才210年,东汉也不过198年。唐朝看着长,中间武周怎么算?清朝要是加上入关前改国号为清以后的时候,正好和明朝一样长。这些数字,有没有规律?也许有。可是实际上,以目前的研究水平,最多就是拿来当个参考值,不能硬当真。

这都是不能较真的东西。结果你以这个不能较真的东西为依据,这显然不行。

要说有问题,清朝搞半封建半奴隶制,问题多得是,那清朝为什么崛起了?要说寿命长短,五代那么多朝代,总共才几年?

朝代寿命这个东西,可以做个参考。但是如果整个立论都建立在“气数已尽”上,那还是算了吧。

家园 你没明白我想说什么,算了,不说了。
家园 天启木工做得好,一般来说,心灵手巧的人绝对不会太笨。
家园 最近琢磨了一下,明朝出事还是出在君主更替上

这种世袭君主制的更替有个问题,就是新旧交替变动太剧烈。主因是历史上储君与时君的关系处理不好,最终形成了储君缺乏政治训练的问题。

之前看汉宣帝与汉元帝之间关系,汉宣帝的政治思想和汉元帝之间严重缺乏继承性,汉宣帝主张的是务实执法的政治治理理念,汉元帝则是倾慕儒家特别是纯儒学的那种道德治国理念。一个经典的案例是,汉元帝继位后,大臣上奏要将他的老师、辅政重臣萧望之逮捕,汉元帝没有看懂公文术语里面将萧望之“召致廷尉”的意思是逮捕,竟然同意了,后来找不到人才知道是被抓起来了。此事真正的问题在于,汉元帝缺乏政治训练竟然达到这样严重的地步!他还怎么履行国家元首的职能呢?历史上,汉元帝多次出现类似的问题。比如陈汤斩首匈奴单于归来的时候,汉元帝竟然做出了在大军抵达之前首先派人搜查凯旋大军是否抢掠财物的决策,还是陈汤自己驳斥了这种行为是为匈奴单于报仇,汉元帝才收回成命。这人简直是一点政治智慧都没有。

汉元帝的事例凸显了中国古代君主交接制度存在的问题。

明朝末年的危机,实际上也是发生在这方面。之前在网络上充斥着明朝必亡的宿命论,严重影响了相关讨论。我看了很久才注意到,明朝失败的根源主要还是来源于决策错误,并非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在决策中官僚集团中在正确和错误的选项间爆发了激烈的斗争,斗争的主要性质也并非是阶级斗争;这种斗争主要也不是明朝阶级矛盾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而是非常简单的行政运转机制中欺负新君的行为。比如说孙承宗身为帝师,他利用这一身份做了和萧望之等人相似的行为,就是逞私意。这和张居正还不同。张居正固然有专断的一面,但是张居正并不是在谋身,而是在谋国。孙承宗不然,他主要是谋身。区别主要是在定量计算上。张居正的举措造成了国家财政好转、国家职能正常运转的良好结果,孙承宗的战略却需要明朝极度透支财政,而明朝最终就是亡在连续多年财政不平衡上的。甚至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就是财政不平衡,国家无力履职,灾区民众被迫起义。特别是,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明神宗去世时明朝财政还有几百万两银子的结余,但是明神宗和明光宗在一个月里相继去世后,钱消失了。早先我没有特别注意这个点,只觉得是官僚贪污,但是现在和孙承宗的花钱战略结合在一起,就存在一个问题:身为帝师的孙承宗,在君主幼小的背景下,在财政资金消失这个问题上一点责任没有吗?特别是他还提出了一个耗费资金达到明朝九边国防总开支一倍的局部国防方案(辽西筑垒战略下,明朝在这个方向上每年耗费的资金达到原先九边总开支一倍,达到万历三大征十几年征战军费的一半)。所以我觉得他很可疑。

但是孙承宗是否可疑还不是重点,重点是:

官僚集团中的某些人,为什么敢于提出一个如此不现实的、开支巨大的方案?

这就是在欺负新君幼主啊!

从这个角度来看,明朝出现问题,主要就是君主更替环节不完善的组织制度问题。

或者说,明末危机本质上是中国古代秦汉以后存在的君主人事制度缺陷的又一次爆发。

官僚组织制度越来越严密,但是君主组织制度长期滞后,是明朝遭遇问题的根源。

至于其他社会问题,其实只要明朝不花那么多冤枉钱,还是可以解决的。好好的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就瞬间崩溃,这种事很常见,并不一定就是企业经营不善或者阶级矛盾激化。

此外我还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汉高祖刘邦在为汉惠帝设计政治平衡的时候,是针对各个集团设计的平衡,比如外戚,比如藩王,比如功臣集团。而后来的帝王很多只是针对个人进行设计,比如晋武帝为晋惠帝设计的平衡,是皇后、太子、外戚、藩王,比较个人化。明太祖的设计和晋武帝比起来要好一些,只不过太子意外去世影响了明太祖的布局。这些个人虽然也代表了不少集团利益,但是和刘邦的结构比起来就差好多了。当然,这大概也和后来的社会更加扁平一点有一些关系。比如后来司马炎时代、朱元璋时代已经很少有汉初那种贵族政治传统了。

通宝推:普鲁托,
家园 简单回一下

1。君主的问题。记得以前也和林兄讨论过,中国很早就去掉了封建制和贵族,大批能干的平民百姓能够上升到官僚阶层,这我觉得是中国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一种重要原因。但君主是个大问题,“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对君主的要求更高;但君主却主要靠血缘,次要靠能力,甚至根本没有历练。甚至现任皇帝是不喜欢能力强大的太子的(牛逼开国皇帝除外),比如后来康熙都不敢立太子了。打出来地君主很牛,养出来的君主肯定不会牛。平常日子平庸君主还能掩盖矛盾,外患强的时候君主的能力问题就明显了。明朝末期,儒家争道统,已经有虚君实相的情况出现了。自然发展下去,中国大概会是英国那种君主作为名义最高元首的情况。

2. 孙承宗的战略思想是错的,对人和地的认识比常凯申还不如,关外占地连税收都没有。战争最重要的不是保住某块地,而是有效杀伤敌人有生力量。但是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失败了换个战略就行了,以明朝的国力,失败几次根本没关系。但是辽东战略和军费关系到太多官僚的利益,根本无法调整。毛文龙在那么困难地情况下,都能搞得不错,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毛文龙自己当老大,有担当,比较有效地阻挡了当时腐败的文官系统的影响,形成了局部政治清明的敌后环境,能按照战争本身的规律办事。但毛文龙竟敢不按“规矩”办事,得罪了整个官僚系统,否则袁崇焕应该是不敢矫诏杀他的。

3.朱棣‘天子守国门’,迁都到北京,将战争基本保持在边境上,有效地保护了帝国的江南腹地。明朝末年内忧外患的确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和历代比算好的。亡国不是那么必然地,有偶然因素,甚至还不小。

通宝推:盲人摸象,卢比扬卡,何求,林风清逸,
家园 有个规律

成吉思汗搞出拼音化的蒙文,宋朝就完蛋了。

努尔哈赤搞出拼音化的满文,明朝就完蛋了。

日本1866年开始搞文言一致,满清民国就完蛋了。

都是几十年的光景。

家园 椿三十郎,不是十三。寡言的是久藏,演员本人的剑道和空手道
家园 拉倒吧,蒙文满文都是借用回鹘字母

草原上的拼音文字,再早还有古突厥字母。回鹘和突厥都没什么好下场,又说明了什么呢。。。

说起来,“北京风水好,谁占谁NB”的说法都比你这理论强。。。

家园 必要条件<>充分条件

另外,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唐灭突厥的时候,突厥还没有文字。回鹘与唐朝也没有多少交集,值得一提的,也就是洗劫过一次长安。

家园 很显然回鹘和突厥不行,是因为没有占北京嘛

俺这个北京风水好的理论能解释的事情比你的多多了,呵呵。。。

家园 安禄山是突厥伊朗混血,史思明是突厥人,安史之乱从北京起兵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