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看看华夏文摘这篇文章,欠揍的孩子是不行滴 -- ciweiboss

共:💬16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看看华夏文摘这篇文章,欠揍的孩子是不行滴

【教育纵横】

                打酱油买盐

                ?老 牟?

  刚出国的那几年,一位老朋友每次打电话都会问:“孩子多大了?能打酱油买盐了吗?”

  知道是玩笑话,但还得真诚地回答:“没有呢,才三、四岁。你的呢?”

  朋友回答:“也没呢,不过快了吧。”

  在我们心里,打酱油买盐的年龄,大概应该是七、八、十几岁吧。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孩子已经上了大学,早过了打酱油买盐的年龄,却至今也没有打过酱油买过盐。

  在美国长大的中国孩子,我总觉得缺点什么,欠一把火,甚至有点欠揍。他们的行为规则常常是我行我素,他们的口头语是:Who cares?或I don’t care。用他们生硬的中文翻译,即“谁管哪!”,或“我不管。”

  这些是最让父母伤心的话。有时候,看看周围,我期待发现一个不说这种话的好孩子,可是,无论是上了高中或大学的,还是找到高薪工作的,至今尚未见到一个。也许打击面广了点,抱歉,但我们身后长大的这群孩子,几乎都算是“Who cares?”的一代人:自私,自负,眼里没有父母。

  有一日,我在反思培养孩子的做法,忽而又想到了那个打酱油买盐的典故,不禁苦笑,似乎觉悟到了点什么。美国长大的这群中国孩子们,他们性格偏执残损,是不是因为缺了打酱油买盐经历的缘故?是不是因为七、八岁时少了打酱油买盐这一锤子,才变得发育不良,走路不正,有点嘴脸歪斜了?

  我想,八十、九十年代出国留学和工作的同胞,应该算是打过酱油买过盐的一代。这些人出国后,心中的一个梦,就是让孩子换一种生活,让他们受美国的教育,在自由的环境里长大,不再重复父母甚至是祖父母一辈的贫穷和苦难。当然,在美国,想打酱油买盐也不大可能――这里是超级市场,是为汽车设计的,而打酱油买盐年龄段的人,当然不能开车。于是乎,孩子们也就无从获得打酱油买盐的经验。

  还记得吧,打过酱油买过盐的朋友们。六、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初,中国的油盐酱醋大都是散装的,有些是凭票证的。放学回来,父母塞给孩子几毛钱,去打一斤酱油,去买半斤盐,去割三毛钱的肉。正是在这样手持小票和钢蹦的操作中,孩子知道了钱的分量,明白了父母的艰辛。每个孩子的脑袋里,也渐渐生出了一本帐,张口可以说出父母的工资能买几斤米,几斤煤,几斤酱油。于是价值观也由此产生出来。这群孩子长大后,甭管有成就的没有成就的,有一条是共同的:他们大都体谅孝敬父母。他们知道父母抚养孩子太难了,付出了太多的艰辛。

  早年的生活经历,永远像一座建筑的基石,影响着高楼大厦的架构和坚实。不久前,在CCTV-4的《艺术人生》的节目里,《中国式离婚》的作者王海(令+鸟)和《血玲珑》的作者毕淑敏出席。主持人让她们各用一句话来描述她们早年参军的经历对后来的人生的重要影响。王海(令+鸟)说:少年参军也许会后悔一时,但如果不参军,将后悔一世。毕淑敏也说,在西藏阿里巴山当女兵的经历永远是她写作的源泉。两位作家都把少年的艰苦经历视作宝贵的人生经验,视作日后人生进取的基石。从年龄上看,这两位作家也都属于打酱油买盐的一代。下乡,当兵,当工人曾是打酱油买盐一代的共同经历。

  我们小的时候,小学中学经常举行忆苦思甜的活动,弄点野菜红薯面,搅在一起,做个黑乎乎的饼子,用以回忆旧社会贫下中农曾受过的苦难。吃糠咽菜大概是更老一代中国人的生活索引,食不果腹的生活迫使他们长征,造反,革命。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一代,其生活基调基本是打酱油买盐,这种经历刺激了他们日后的勤奋,思变,创业。

  可我们身后这群美国长大的中国孩子的生活基石是什么呢?借用过去打酱油买盐时代的话语说,他们纯粹是“修正主义的一代。”“修正主义”到底有什么哲学意思还须另说,但在打酱油买盐一代人的词汇表里,“修正主义”的朴素诠释,大概就是生活颓废糜烂吧。

  两三年前,国内的一位有钱的朋友向我打听孩子出来上学的事情。他的孩子还在上中学,想在美国读两年高中,然后上大学。我告诉他:最好现在不要出来,孩子还太小,如果现在来了,你的孩子就会丢了。

  “丢了?”朋友瞪大了眼睛,表示惊讶。

  我解释,“丢了”不是说你的孩子被绑架了抢劫了谋杀了,你孩子的肉体骨架还会健在,但孩子的灵魂丢了。更直截了当一点:你把孩子送出来了,你就不会再找回孩子了。要知道,美国长大的孩子大都狼心狗肺六亲不认呢!

  朋友摇头,不太相信我的话。我知道,这样给朋友解释是很难令人信服的。朋友心里会想:你自己出国了,孩子也在美国长大,为什么不鼓励人家的孩子出来呢?

  所以朋友反问:“你的孩子也没了,丢了?”

  “对,没了,丢了。不但我的,我所看到的孩子几乎都没了,丢了,消失了。”

  逆反心理是这群孩子的普遍心态。“前面是粪坑,别跳!”可正因为你说了这句话,他偏要跳进粪坑不可,以满足对抗父母的自豪。也许只有说“前面是粪坑,你往里跳吧”这样的反话,才能阻止这些孩子真的往粪坑里跳。可是心智正常的父母,谁会忍心说“前面是粪坑,你赶快往里跳吧!”这样的话呢?

  打酱油买盐曾经是艰苦生活的标志,可也是人生经验的良师益友,经历打酱油买盐,可以帮助打造健康的人生性格。不过在美国,再让孩子打酱油买盐是有点匪夷所思了。但是否能寻找一点替代品,从而让孩子健康地成长起来,成为有道德懂事理的孩子?

  我发现鼓励孩子打工会是一个不错的做法。女儿大学暑假在家,百无聊赖,找了份工作,每小时七块多钱,是美国法定的最低工资,干了几个星期就有了些效果。

  这是一个在旅馆收拾房间的工作,属体力活。开始几天,孩子叫苦叫累,但又过了几天,就开始计算如何使用自己挣的钱了:做头发需要一百多,给朋友买生日礼物需要三十,还有跟朋友出去吃饭的钱,到纽约去玩的钱。计划很宏大,但这些钱要一分分地挣来,每天工作的汗水让她体会到了实现这些计划的代价。

  果然,当孩子去商店花钱的时候,她变得精打细算了。买一件东西变得很踌躇,拿起来又放下了。她在盘算到底需要不需要这件衣服,这件衣服到底值不值三十块钱。我觉得,通过打工挣钱,孩子变得成熟起来,至少知道了钱的价值,也许以后还会懂得父母供他们上大学的艰辛。

  我们这些打过酱油买过盐的人,有时候太理想主义了,为孩子将来出人头地做了太大的投资,让孩子参加这,参加那,却往往忽视了给孩子一点经历苦难的机会。我们苦心经营,给孩子制造了一个个蜜罐,却没有注意教会他们懂得生活和价值。孩子学会了弹钢琴,却没有学会做饭洗碗。我们太想让孩子得到我们不曾得到的机会,结果却把孩子推向了没有文化和根基的荒漠,直到发现孩子彻底丢了,没了,消失了。

  我们应该做的,也许是让孩子更多经历一些生活的锻炼。我们身后的这些孩子已经缺了打酱油买盐的人生课程,是否可以通过打工或其他的方式弥补一下?虽然打工的年龄比打酱油买盐晚了一些,但我相信仍会对日后孩子健康的成长,起些积极作用的。

□ 寄自美国

家园 这文章

明显是孩子叛逆期的父母教育不适应孩子的变化。

还有孩子在少年期社会生活中接受痛苦教育

和父母在童年期揍他可八杆子打不着呀!

家园 请九子兄多多指教

不才也对如何教育孩子比较感兴趣,而且将来也会有孩子。九子兄看来对于这个问题很在行,可否就这个事多说说?

多谢指教。

家园 【原创】案例实习法如何?

把你希望孩子具备的品德和能力列一张表。

为表中每一项设置2-3个场景或案例或事件。

然后开始训练孩子。

孩子正确应对通过一项后,实施下一项;没有通过,就制造更多的案例考验孩子,同时加以引导。

当然,天才很难训练。

天才除了勤奋、好学、执著、坚韧、善于思考,还必须早慧(早慧就是个生理问题而非教育问题啦)。

家园 说得很有见地,能不能多说几句,让我们学习学习呢?

不是我说哈lc,你真的有时间多写点,我们这么一大帮子都等着好好学习学习呢。

家园 呀,最近你可真是这里的常客了,太好了。献花一朵。

其实我最近也去你那里转了转,就是不敢开口,你们都太深了!!!

家园 这才是过来人说的话。送花!

以前有个笑话,说儿子结婚老子发昏,是说父母为儿女操心过多的。

现在你放放任自流吧,你就会失去你的儿女,他们长大后视你做路人。

家园 姐姐多虑了

其实俺们那圪塔可以讨论的话题多着呢,不都是些大问题,日常生活里面的柴米油盐、鸡毛蒜皮都可以聊的。欢迎姐姐多来。

家园 说得好!

我的女儿呀,跟她讲,六十年代没饭吃,饿肚子;你猜她怎么回答?

“没饭吃,为什么不去肯德基?”

整个一现代晋惠帝!

家园 回帖来了

本来是想给不周山下的帖子回帖的,写着写着我就不知道怎麽写这篇文章的题目了,只想说一说时不时在我梦醒时分脑子里冒出来的一些关于童年的回忆,无疑这些回忆现在已经深深铭刻在我的生命之中。我尽力用有效的语言,让别人能够看到我的脑海和心灵。这些回忆大多都是带些负面情绪的,例如小学时攀爬废屋,被玻璃划破了左脚,缝了12针。暑假时摸鱼游泳玩的忘了做饭,或是用蜻蜓做饵水淹火烧蚂蚁大军把稀饭熬成了锅巴,总免不了被我老妈一顿胖揍。那时我家住在集体宿舍,公用厨房只有3个炉子,几户人家做饭,总是不够用的。几年前,我和我妈聊起童年这段挨打经历时,她没说话但我能看到她心里流露出的后悔和对现实的一丝无奈。

还有5岁时(80年夏)偷拿二姨的零花钱2元超级大钞到街口买一支2分钱的冰糕,奇怪的是我的记忆只到这里,后面的事都是二姨告诉我的。卖冰糕的老太认得我婆婆和我,树荫下的小男孩舔着冰糕但还没吃完就看见婆婆站在面前了,婆婆还没说话,小男孩的小嘴一噘眼泪就包在眼眶里哭了起来。领回家没挨打,当时我妈不在身边,只有婆婆 、二姨、三姨、舅舅轮番的教育,一句话:从小偷针,长大偷金。您问,这毛病改了吗?早就没了,不然现在就不知在何处游戏人间了! 这事还是有后遗症的,害的我现在见了二姨不自然的就矮了三分。

现在说说有趣的事,但我自己真正记得的不多,不过这些事是到死也忘不了了。第一件就是我的第一位暗恋对象,那时我可能才5,6岁吧!一位大眼睛、长发的美丽大姐姐(可能是初中),她家是书香门第在我家附近住了没几年就搬到成都了。附近的孩子都喜欢她,每到了傍晚就像一只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出游一般热热闹闹。她的名字已不记得,声音也已忘却,容颜渐渐模糊,但和她在一起玩耍时的那种感觉就和第一次吃到巧克力酒心糖一样怎麽也磨灭不掉了。

我的爷爷和婆婆都有晨练的习惯,起得很早。放假时,我回成都就住在婆婆家里。说到我爷爷,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勤快人是饿不死的。幼时父母双亡,被哥哥嫂嫂收留,但是哥嫂对他不好,经常虐待。有一天,嫂嫂给他几个钱叫他去打酱油,可能很久没这麽自由了,得意忘形,把装酱油的竹筒打倒了。这下子是瞎子抓蛤蟆,抓不到脚脚。回去肯定要挨打,一咬牙就从老家长寿(就是这个地方,80年代中后期,农民暴动,他们封锁公路,口号就是专打县委,只要是县政府的车通通砸掉。)跑了出来,(当时14岁)没走几个地方,就遇到抓壮丁(同名电影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很多欢笑),你想良民都跑不掉,一个小叫花子还跑的了。不过他人小,又老实(可能是被打傻了),被叫去照顾长官太太和小孩。后来跟着溃逃到成都,投诚了,解放了,就认了些字然后工作了。我婆婆是文盲,就会写自己的名字。但是她和我爷爷把我妈下面姐弟3个全都供到了高中,陆续都工作了(我妈不算),如果我妈他们这一辈放在今天,很难说有机会读到高中。我妈很懂事,学习成绩很好,在九中名列前茅(成都最好的中学校是四七九五),可惜遇上文革当了知青,下放到了德昌,就是南诏古道上一小城。(离西昌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闲话打住,说我这天(大概8岁)被二老从床上抓起来一起去沿河跑步,其实是散步,我爷爷散步时走得很快,我人小腿短,自然只得抡圆了的追。跑着跑着,这时天已大亮,前面河岸一颗槐树下围了不少人,议论纷纷。我从人堆里钻进去一看,是个淹死的小女孩,脸色惨白,长的很清秀,梳着2条小辫子,穿着红兰小棉袄,那是冬天,口里还有棉花。您要问我当时啥感觉,没感觉,真的,完全没事一样,继续跑步,回家吃饭。这是我见过的第一个死人。

说到吃饭就要喝酒,可我就不能喝,喝了就倒。怎麽个倒法?那是我9岁小学三年级,二姨结婚了。我妈做主和学校请了一天假,早晨起来吃了饭就上车直奔婚宴,那时的婚宴就在男家屋里办的,吃的喝的都不少,就在那条跑步的河边。我们一堆小孩子在一起打打闹闹,到了开宴时,小仔仔们各就各位,小桌子,小凳子,小筷子,小盘子,再加小杯子。酒杯里是啥?通化红葡萄酒。我喝了多少,不晓得,反正不是太多,当时就脸颊通红,不知所云了,小孩子开宴没多久就去玩了。玩什麽?捉蝴蝶。在哪里?在河边。蝴蝶飞呀飞,腿儿软呀软。等我醒来,一句话冒出来把大家都逗笑了。我在捉蝴蝶,咋个跑到床上来了呢?好家伙,酒还没醒。

接下来是在我的记忆体系中被自动清零的一件趣事,以前的人家里大都没电风扇,空调更是不知道在哪里。可是夏天来了它热呀!咋个办呢,到了晚上大家都出来到院子头扇凉,一人手里一把蒲扇/折扇,再加一瓣西瓜,你就是把皇帝老儿的龙椅搬到我面前,我都懒得来不想动一下。以前水果少,西瓜就成了主要夏季水果,想起儿时看小兵张嘎,翻译官说:“什麽?我在城里馆子吃饭从不给钱,吃你俩西瓜还给钱?”心中一阵激动,要是让小子当了翻译官,那还不把它吃个肚儿挺起,体验一把大腹便便的感觉。现在回头看看身边的GCD三块表几乎个个都比翻译官能吃,还不会落得个西瓜脑震荡的下场 。真他妈的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感!打住打住。说回本小子,那时年约3岁,真可说是气宇轩昂,英俊不凡,才高八斗,文章盖世!手捧一瓣青花大西瓜来到了锦官城一处名园中,身穿名贵开裆休闲服,脚登极品塑料拖板鞋。一时间,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载而归。时芙蓉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委顿而返。岂料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小子志得意满,环顾群芳,没料想脚下风云突变,少不得来了个狗吃屎,顿时涕泪俱下,欲以手拭时始觉双手高举西瓜,竟不染半点尘埃,不由破涕为笑,得意而去!

这件事我是半点都不记得,直到有次春节家里人一起吃饭聊起来才知本人年少英姿,心里就想自己还有多少这样的事都忘了?

(关于芙蓉那一段,是晋书中关于潘岳(就是潘安)和张载的一段搞笑纪录,颇合时事就改了几个字用上了。)

元宝推荐:柴禾儿妞,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么感人的好文笔!!!

童年的往事的确叫人感想颇多。。。

没的说,献花!!!

家园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欣赏他的成绩

孩子(包括儿童)也不例外,但是他们很少直截了当地告诉父母他自己的想法。当他真的做一件事时,试着去鼓励他,赞美他。(不是拍马屁)孩子是能分辨你的真爱的。不要过于慷慨你的责备,也不能吝惜你的赞美!在感情表达方面,我们中国人过于内敛,含蓄。勇敢地对你的孩子说出赞美之辞,一句简单的-- 你很棒!已经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伟大奇迹。

还有一点请父母们想一想,你们之间的关系对你和你的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重新开始,你们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是第一次做你们的儿女,在这点上,你们是平等的。但是父母们有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你们曾经做过别人的儿女。记住这点很重要。

既然父母们做过儿女,当遇到问题时为什麽不试着去求教孩子的祖辈呢?不要瞧不起你的父母,到了30岁后你一定会后悔他们为什麽不象神灯一样在你身边有求必应,有问必答。他们是如此有人生的智慧,又拥有整个世界的经验,去和他们真心聊聊,不一定是聊你的孩子,什麽都去谈,你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最总要的一点, that's totally free!

家园 同意九子兄的意见

好象原作者也没有‘黄金棍下出好人’的意思哟。而且,就我在这里所接触的青少年,很少有人粗卤地说Who cares之类的话。

家园 为什么美国的孩子最崇拜父母,但在美国的中国孩子却不是这样

应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家园 我也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会这样

这里看到的孩子很多是这样。虽然我儿子还小,但是多少有点担心。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