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读革命回忆录漫谈之二:关于吃的故事(六) -- 孤星

共:💬76 🌺652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6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韩先楚我记得给江青写过效忠信

韩先楚我记得给江青写过效忠信

陈云曾想利用韩先楚插手中央军委, 被一脚踢出去了.

家园 印象中许世友也写过

反而是被当作四人帮党羽搞掉的丁盛没有,丁盛到死都一直叫屈。

当时写信的不少,但有些也不能算效忠信,就是慰问一下。至于后来如何过关那就各显神通了,具体如何估计也不会再披露。

家园 看你写这些人的吃喝写的如数家珍

兴高采烈,能否写下当时东南西北各地普通人民的吃喝?他们当时在吃什么?

家园 为何不集中到一个帖子?

这样观众看着也方便

家园 我父母,当年一个月18元每人

后来涨到三十多,固定每月寄15元给爷爷,剩下就是一家四口的生活。两人时不时得下乡住点,少的一个月,多的半年。

尼玛,一个月75元生活费,叫惨;当然,偶们对革命没贡献,跟领导攀比,是不知道金扁担的苦。。

家园 当时比较普通的中等收入城市居民家庭

夫妻两口子双职工,一个有国营企业普通工作工资35-40元/月,另一个集体企业工作30-35元/月,家里两个孩子,上面有一个老人,五口之家人均13-15元/月。革干和知识分子和危重体力岗位职工工资多一点,可以到60-70元/月,但人数不多。双职工上面有一个老人下面三个子女,基本就低于中等水平了,人均只有10.8-12.5元/月,但人数也不多。也就是说人均月收入13-15元的是大多数,相当于城市中产阶级的收入,这种中产阶级家庭吃饭0.45元/人/天基本都达不到,因为除了吃还有煤水电穿衣零用呐,而0.6元/人/天那就吃的很好了(一条街相当于现在一个上万人的小区的首富之家),至于1元/人/天属于绝对的高消费,30元一个月过去的勤俭之家养活5个人没问题,6元/人/月饿不死人,就是吃得差。

因此说,你的这个革命回忆录吃的读书笔记系列,缺乏一个·对过去基本民情的基本把握,也就是说你当时环境对什么叫苦什么叫甜的尺度有误差。当然,跟现在比肯定差,尤其是有功劳的老革命跟现在比那就更差了。所以76后不是有人说,可不能再让我们孩子苦了,只是他们孩子们的不苦的标准,即使是跟现在中国普通老百姓们比,也太踏马的标准高了吧。

通宝推:燕人,四方城,老老狐狸,西安笨老虎,钢铁飓风,西门飘飘,桥上,唐家山,野芹,
家园 不是他们

主席逝世以后,所谓给江青写效忠信的,是杨成武,张宗逊,陈士榘。韩先楚和许世友,还有杨得志,他们三个是因为9.13以后在林办搜出了他们写给林彪的信,而受了点牵连。

家园 张上将方案是大将军支持,许和尚方案是太祖支持

其实太祖支持许和尚方案后,重用了张上将管国防军工,到后来张上将进步心且,赌上了赌输了,这才又倒霉。现在看,张上将比许和尚高太多了,是真有理想的职业军人。

家园 楼主写这些人的吃喝写的津津乐道,如数家珍,

兴高采烈,只是在一些回忆录里面寻章摘句而已。能否写下当时东南西北各地普通人民的吃喝?他们当时在吃什么?

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到了鲁迅先生说的,中国的历史就是帝王将相的家史。他们吃什么喝什么很有意思吗?

家园 一个工人能送半只羊?

这羊不是自己家养的吧?或者是农村老家送来的?可见当年割资本主义尾巴没有那么邪乎嘛!

家园 还不说占~90%人口的农民,一年都搞不到18元

还不说占~90%人口的农民,一年都搞不到18元

家园 嘿嘿嘿

这个是有科学依据的,根本上讲记忆也是为了维持我执而存在的

家园 “毛泽东的女婿也得给出路”
家园 奇怪!怎么会事实不清了?

你们难道中间没有不断复习回顾这一段经历?

我04年要买第二套房时我媳妇一开始也是反对的。当时我住房面积不达标,有资格在离家十一公里处买一套所谓经济适用房。媳妇抱怨地方偏远,自己不可能去住,还幻想在周边换大的。我考虑父母年迈,得接到我们身边养老,怎么都得再买一套大房,何况价格便宜,最后拍板买下了。现在房价涨了十倍,这算是最成功的的一次投资。每次房价上涨我都会与媳妇说:看看,要是当初依你的意见......对此,她一直是认账的。

家园 刘华Q的公子哥儿,实在是。。。

弄的那点回忆录,水准可想而知。

兄弟我几年前机缘巧合跟他接触过不短时间,哎,一言难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6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