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弗里德曼致信赵紫阳与小汽车进口 -- 思想的行者

共:💬7 🌺20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弗里德曼致信赵紫阳与小汽车进口

说到当年的小汽车进口,确实当年进口了比较多,那么这个政策怎么来的?

八十年代末我开始喜欢看【中国青年报】,开始关注时政新闻(记得当年有一场关于歌曲小草的论战),当时确实有高消费的政策。

那么这个政策是怎么来的,谁该负责任?

我们来看【何新对决弗里德曼】一文提及的当年的国内经济学思潮以及西方经济学者给中国领导人的信件

查阅一下,从1988年到1991年,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常说中国经济问题的根源,是由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讲社会需求过大,经济供给不足。这种观念的理论根据,实际是八十年代在中国一度十分流行的匈牙利一个经济学家科尔奈的“短缺经济学”。(科尔奈,匈牙利改革经济学家,著有《短缺经济》。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天然存在投资饥渴症,症状表现为供给瓶颈,排队抢购和商品短缺。这种理论在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在中国经济学界十分流行。)

但是在1989—1990年间我认识到,中国经济的真正问题,根源并不是供给不足,而是“生产过剩”。所谓“生产过剩”,就是说供给过剩,需求不足,就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这与前面官方的说法正好相反,与当时占主流而且流行的看法也是正好相反。

李鹏总理在知道我的这一新看法后,很重视。他曾派秘书专门听取我的意见和建议,后来又亲自约我谈。

问:“生产过剩”与“供给不足”,这两个提法的确是相反的。但这是否只是一个提法问题?如果落实到实际的经济政策上,会有什么差别呢?

何:如果根据“短缺经济”的观点解释,那么发生在1988—1990年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困难的原因,就是由于中国生产力落后,许多部门出现“瓶颈”,导致供给不足。

当时我曾看到国务院发展中心送给中央的几个材料,那是他们1988年邀请来华访问的几位美国经济学家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建议,其中包括弗里德曼给赵的一封信(见附件)。

这些美国专家从新自由主义和新货币主义学派的立场看中国经济改革,认为制约中国经济的根本原因是供给不足,所以必然会发生经济过热。在价格一旦放开后,就导致了通货膨胀。

当时中国银行中有比较高额的社会储蓄。这些美国专家警告中国政府,说这巨额的人民币储蓄,就好比正关在笼子里的老虎;一旦放出来冲进市场,就会导致抢购风潮,从而会使物价上涨得更快。

据此,他们给中国政府提供了如下的政策建议:

(1)多囤积商品、物资,以防止通货膨胀,准备应付抢购风。

(2)多进口、少出口。

(3)提高银行利率,吸引和鼓励储蓄,把货币老虎关进银行。

(4)结束外汇管制,放开汇率。让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由市场决定。据说这是消除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

还记得这一段历史的人会知道,这些政策,在1989—1990年间,事实上大部分(除第四点外),已经被国家在政策上试着采纳了。

我们今天来看,所谓生产过剩已经是再明了不过的事实,但是当时的中国经济学界则普遍的认为中国是供给不足,需要大规模进口,避免通货膨胀等等。

在这个理论背景下,包括小汽车等奢侈产品被大量进口。

那么谁应该对此负责

1,首先是中国孱弱的经济学界导致被西方经济学者欺骗

中国经济学界缺乏独立的理论判断,表面看起来文章发表了很多一片繁荣,实际上完全被西方带节奏

2,以赵紫阳为代表的领导人本身对西方经济学存在迷信,对西方利用经济学外衣进行的经济学欺骗缺乏警惕。

那么邓小平呢?

很多人把责任归于他,那么他主要承担什么角色呢?

江泽民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其实是不太准确的。

邓并没有参与很多具体的政策的制定,他主要是掌握原则,另一方面是改革者进行鼓气。

可以说一方面他是总质检师,当一线领导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时候,他出来制止

另一方面他是改革的擂鼓者,他说改革要大胆闯,不要像小脚女人,大不了改回来。

对于西方利用经济学外衣进行的欺骗,我们不能对邓这样一个老人要求太多,对于赵紫阳的所作所为,一方面他欣赏他的大胆,但对于他的方向是否正确,他在持续的观察。

最后我们知道当反华势力欺骗绑架大学生反华气焰在天安门前甚嚣尘上的时候,邓站了出来。

因此高消费大进口政策是改革历史上的一次改错了方向甚至因此引发大危机并最后被纠正的历程,并因此催化了90年代的政策走向大出口的转折,使得中国经济柳暗花明。

历史教训是值得吸取的,八十年代末的经济混乱是因为高层迷信经济学,而赵紫阳没有什么经济学的学历,自从李克强上台以后中国经济一再的下行,则是因为李克强不仅迷信经济学,他甚至还有博士学位,这就给中华民族的未来增加了很多变数。

家园 80年代中前期的大规模进口轿车能推到88年的美国人头上?

1982年至1986年共进口轿车17.34万辆,是前32年进口的两倍多(1950年至1981年共进口轿车7.38万辆)。 1985年进口轿车10.6万辆,共花29.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5亿元.出处《价值工程》1989年02期《大浪潮》

然后小罗说这要怪 1988年弗里德曼给赵紫阳写的信:“当时我曾看到国务院发展中心送给中央的几个材料,那是他们1988年邀请来华访问的几位美国经济学家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建议,其中包括弗里德曼给赵的一封信(见附件)”

我捉摸这美国佬再心怀叵测,他也没本事在1988年发功发到1985年去吧?

家园 项目大量下马,技术马放南山,是谁的思路??

不要怪到胡赵身上!

----------

山高县:

昭和的本质不是赌国运,而是拿梭哈当常态——

东风5甲型陆基弹道导弹作为国本所系,靠经商补贴获得的利润才勉强完成研发工作,据说研发经费不足一亿。

1982年宜昌827厂氚生产堆下马1984年第一代核弹定型后,核研发与核试验停止整整两年

1984年建成80%的重庆816厂钚生产堆下马

1987年404厂钚生产堆停堆而转产钛白粉,兰州504厂和和平814厂停止生产高浓缩铀

1987年广元821厂钚生产堆停堆,武器级裂变材料生产至此告终

作为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我们的战略核反击力量特别是至关重要的二次核反击力量赖以生存的基石核潜艇,在1988年092定型,同型2号艇的生产计划被取消

1990年于1977年开工建造的最后一艘091型完工,093/094的研制直到1994年才展开,期间整整四年核潜艇团队解散

作为战略核反击核心力量的潜射弹道导弹的巨浪1于1988年定型,1999年巨浪2立项,期间整整11年,潜射导弹研发团队解散

由于80年东风5试射完成后整整九年无所作为,东风5甲在80年代最后一年才立项,导致当苏联解体,中国空前孤立的时刻,我们并不具备向美国本土投送核载荷的能力

以文恬武嬉的亡国之姿在列强环伺,风起云涌,天下巨变的大争之世滥赌数十年

家园 1985年2万美元折合现在20万美元

“1985年进口轿车10.6万辆,共花29.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5亿元.出处《价值工程》1989年02期《大浪潮》”

平均一辆2万8?这买的是大货大客车吧。

我听系里老教授说过,80年代初,他年薪3万,房价8万。

我还听师兄说过,90年代中期,800-1000能买辆不错的旧车。

家园 85年中国外汇已经不少了

而且买小汽车的很多可能就是沿海的港商台商。

1978年中国外汇储备仅仅1.67亿昧元。

1984年外汇储备八十多亿,1985年大幅降低,20多亿(可能与进口大量增加有关,导致外汇储备减少约60亿,但即便如此也是78年的十几倍。)

10万辆很多吗?

人家做生意赶订单要时间,而且做生意的连小车的都没有,人家看你这么没钱会和你做生意吗?

九十年代我们贫困县的一些乡镇已经基本上家家有小车了,为什么?要做生意就要有小车。

家园 你这又是转移话题,还不怎么高明

你的原话题是“八十年代大量进口小轿车要怪弗里德曼给赵紫阳写的信”,我指出这个说法时间对不上,大量进口小轿车在85年高峰,弗里德曼给赵紫阳写的信在88年,你转移话题“买小汽车的很多可能就是沿海的港商台商”?这手法。

再瞧你这话题转的,什么很多,可能?什么东西就脑补啊。还“九十年代我们贫困县的一些乡镇已经基本上家家有小车了”,呵呵,1991年瞭望周刊第六期《真是“车到山前必有路”吗》一文还明确指出当时中国轿车需求四大块,一是党政机关团体,二是各级企事业单位,三是旅游出租业,四是少数高收入者,你扯港商,台商,还“贫困乡镇家家有小车”给八十年代洗地?脑洞,吹牛都不上税呗。

家园 八十年代没有形成出口导向思维

八十年代末更是遭到西方欺骗导致经济混乱进而发生政治动乱。

但小汽车一类进口得多了些不是什么大问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