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皖西乡村亲历记 -- lmylqh

共:💬222 🌺2219 🌵2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可能地区不同吧

我们那应该是96年左右,因为还在上学,所以我也分了一份地,如果98年,我毕业工作就没份了。就因为有我一份,所以我老婆卖地拿钱时理直气壮,她也不想想那里还有我姐姐妹妹的份啊。

家园 当时的农民是否都是涸泽之鱼不是因为少数几家感觉吃不饱饭而

慢说八十年代初,就是二十一世纪的有些偏远山区温饱还是有问题呢。不知道您从哪方面得出的结论是当时农村不实行分田单干农民们就只能等死待毙?再次强调一下,您个人的生活经历是否与全国大部分农民的情况一致是没有被证明的,至少与我七十年代在农村生活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虽然我们生活的地区不同。

机械化问题的影响现在是非常明显的,大部分农田被零碎分割根本就不可能实行大面积机械化耕种。你说你家农村实现机械化了,可能只是各个农户自己请的耕种机。就是这样也只能一家一户的操作,与几百亩土地整片的操作比较效率高下立判。至于农田基本建设,水利设施修建整理,这些如果你做过农民就不会不知道它的重要性吧。

家园 赤脚医生制度不会一直先进

没人否认赤脚医生制度相对解放前无医无药的优越性,可70年代了,他真的落后了,而且当时我们国家明明就有更优越的医疗制度--城市公费医疗制度啊,你好意思说赤脚医生制度在当时是具有先进性的吗,我是说不出来。

我能想象一定会有人说那不是没办法全部实行公费医疗制度吗,问题又回到前面所言--谁该牺牲。

我说这些主要是鉴于一直有人为赤脚医生制度招魂,80和90年代的医疗制度当然不好,现在的医疗制度也不是十全十美,可这不代表六七十年代的赤脚医生制度就好。实际上当我们抱怨小病医贵药贵大病倾家荡产时,已经默认了你能去看病,回到六七十年代连病都不看的时候当然没这些烦恼,但你愿意这样吗?我想没人愿意,所以还是想法完善现在的医疗制度吧,别老想着穿越回赤脚医生制度的时代--会死人的,真的,我见过。

家园 不同的阶段不一样

1953-1957 统购统销价正挂,即购价低于销价

1961-1966 第一次倒挂,倒差一般低于20%;

1966-1979 购销价持平

1979-1987 第二次倒挂,倒差从开始的约20%发展到1987年的80%

从楼主家乡的情况看,

国家对农民搜刮最狠的是50年代,在产量还不高的情况下,收购率高达30-40%多,

从60年代中期,粮食产量开始走高,而收购率降到20-30%多,

70年代,粮食产量快速增加,而收购率降到25%以下,

80年代,粮食产量继续增加,而收购率虽然又回到30%左右,但大部分的收购已改成超购和议购,收购价大幅提高,更重要的是,农民有了自主权,完成统购之外的余粮可以自行决定卖与不卖,变成一定程度的卖方市场,这样农民的生活就可以保证,会让农民的感受好很多。

当然,收购率逐渐降低,可能也与本地人口持续增加有关,这会摊薄农民留下的口粮,这点我还没细看.

通宝推:阴霾信仰,老老狐狸,
家园 这是分田的好处了

自家的田,我可以自己挖开做鱼塘。

我们那边到了九十年代基本上家家有摩托,原因之一是种烟。

只要一季稻就够吃了,而且种烟种稻轮种,对土壤也比较好。

家园 感谢解惑。我家乡刚好处在第二次倒挂

最开心是1994年,在稻场刚打下的谷子仅仅晒了半天,还没扬场,参杂着小泥块的谷子瞬间被贩子现场拉走,当场现金。

彼时,姐姐刚刚大一,我则高中。每年的学费全指望这夏收的谷子卖钱。

家园 其实第二次又分了三次

霍邱县志写的是第二到第四次,因为时间是连着的,俺简化了。

第二次是79-85年,持续6年,倒差10-20%

第三次是85-87,持续两年,倒差飙升至60%

第四次是87年始,倒差升到80%。

这预示着80年代中后期的通货膨胀即将到来,且又急又猛,这波通胀狂潮很多河友都经历过。

只要能正确全面地认知历史,个人的感受一定可以在时代的变化中找到一个合适的解读。

通宝推:阴霾信仰,老老狐狸,
家园 真是无语,这也有人投草

我这回复纯粹介绍当年早晚稻种植的情况,算是纯技术帖了。

家园 不知道你对赤脚医生制度是如何理解的

赤脚医生是当时由于非常缺少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医护人员,尤其是在农村刚解放时农村几乎没有专职医生,农民得病后只能找神汉神婆,好一些的地方有游方郎中。基于这个情况国家政府在各地基层集中培训一批有志治病救人的青年,起到小病,基本病可以开药治疗并普及科学知识如何防病治病。一点点儿在公社一级单位建立卫生所,有了专职医生并可以进行简单手术。这样的医疗制度并不是一下子就建成的,也需要一点点完善补充。然后过渡到受正规培训教育的医生,这个角度来讲赤脚医生只是一个过渡而已。现在肯定当时的这种医疗制度也并不是一直要保持啊,哪个政府哪个人认为即使有正规医生正规医院也不用,非要用业余人员呢?

有些人非要拿现在的医疗条件与农村七八十年代比,从而得出以现在医疗条件可以治好的病那个时候亲人得了却没有治好,所以是那个年代的医疗体制有问题的结论,让人无语!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acton,
家园 谁的事实,谁的道理

有河友说我顽冥不灵,预设立场,在众多河友摆事实讲道理之后,还是咬死了在那自说自话。真奇怪,现在居然还有人有这种想法。

首先,在讨论问题前有自己的立场不是很常见的吗?何以预设立场就成了罪过,要按这种说法,此网友应该是没有预设立场,何以一上来就断定,我的经历会干扰想正常交流的河友,误导后来者,欲加之罪吗?

其次还说我的经历容易为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变成政治观点的争论,甚至两派之间的攻讦,也容易落人口实,可能给西西河惹来麻烦。别有用心的人想利用,你说什么他都能利用,比如这位河友,观其发言,完全给他带个小粉红的帽子,要是不合适就换一个,比如小县城的中年粉红等等,想利用还是容易得很。至于可能给西西河惹来麻烦,我觉得完全是过虑了,我只是想用我的经历说明过去不如现在,是今非古,简直就是为今上鼓吹,在右派、公知看来,几乎就是厚颜无耻,怎么会给西西河惹来麻烦。

这位河友还觉得我在众多河友摆事实讲道理之后,不应咬死了在那自说自话,而是心悦诚服。摆事实讲道理哪有那么大的威力,轻易说服别人,因为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事实,一个人有一个人道理,要是那么容易说服,去过美国岂不是就会变成公知,到了中东立刻就要戴上白帽,人家也有自己的的事实道理嘛。说摆事实讲道理时,一定要明确这是谁的事实谁的道理,实际上,我们不可能用自己的道理改变别人的事实。比如,网络上公知和粉红的力量消长是大家亲眼目睹的,2000年后,取消税费补贴农业后我立刻变成小粉红,我在农村生活所经历的事实告诉我,这个国家一定会好,但在当时小粉红何其弱小、无助,公知大V何其狂妄、嚣张,天涯的雪亮军刀算是能写的吧,还是难以抵挡公知的冷嘲热讽,就这样当时的小粉红也没被说服,难道公知就没有自己的事实道理吗,人家有的是,台湾发展的事实,美国提供的普世理论比现在这帖子里河友的事实道理有说服力多了。现在正好相反,粉红力量大增,可以直接骂停公知的直播,可是,就这样公知被说服了吗?没有,人家还是暗戳戳得冷嘲热讽,从未改变,至于北外乔木,我不知道他是真改变还是为恰饭,假定他是真改变,那也不是被说服,而是到美国他亲身经历的事实让他改变。

所以,摆事实讲道理并不能天然的说服对手,你得让对手的事实发生改变,他才能认你的道理。

还有,成年人,千万不要说服不了人就鼓动别人不要理他,我女儿幼儿园这么干我都批评过她。

通宝推:胡一刀,
家园 确实是,很难说服摸象的瞎子。人家摸的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象
通宝推:qq97,
家园 言简意赅
家园 你这样说,很合我意

做过科研的都知道,研究事物大家都是瞎子摸象,每个人只能摸到一点,合在一起才能拼出全象,全知全能,那是不是人而是神。

我写自己的亲历本意也就是想告诉大家当时我摸到的是什么样的象,如果有同好,大家各述所见,说不定就能拼出全象,退而求其次,也比一个人摸知道的多些不是。

家园 瞎子是凑不出全象的。

因为瞎子认为自己摸的就是全象。河里对这个问题讨论很多了,就是这个帖子里面讨论都很多了。奈何有人就是认为别人摸的就不是象,只有自己摸的才是象。

家园 随便聊聊

我之所以在河里唠唠叨叨讲了这么多,是因为最近在养病,病在气短,足不出户,但头脑和手指都不受影响,待的久了,想找人聊聊而已,聊自己不知道的,我没有那能力,所以在河里痛说了一遍家史,引起争论不是我的本意,争而不回,又不符合待人之道,虽然如此,以后准备还是多写自己经历,执意斗气的可能就不会回了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