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皖西乡村亲历记 -- lmylqh

共:💬222 🌺2219 🌵2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并不是,瞎子多了也能凑出全象

观察社会,当今世界,没有几个人敢说能看到全象,真能看到的,也不会像我们一样在河里吵吵闹闹,有那能力去做马云、任正非不好吗?

家园 瞎子多了能够凑出全象的前提条件是瞎子知道自己是瞎子,知道

别人摸的也是大象,然后大家一起可以凑出全象。你,我不认为你有这个能力。因为很多别的瞎子已经给出了大象的其他部分(不一定全),你还是像寓言故事里的所有瞎子一样,认为自己摸到的是全象,不肯改变自己的看法。所以我说你不是公知,但是起的作用跟公知一样,那就是控诉前三十年。

家园 金喇叭其实一直在吹

有河友怀疑我所经历是极个别例子,以偏概全,毕竟河里有更多与我相反的说法。这个其实就是个金喇叭效应。讲句老实话,河里如果不是这样才奇怪。西西河面对的对象就不是农民,河里有少数农村出身的也不是一般贫穷家庭,不然他也没法上学工作,有闲情雅致与写作能力上西西河,真正早期农村贫穷出身的能上学到可以写作的就少,有时间并愿意到西西河发声的更少,两相对比,所以如此,这个也是自然,从古到今,一直如此,相对古代,农民的待遇还是改善多了,毕竟现在有互联网这种不易控制的发声渠道,不至于像奴隶时代一样悄无声息。

家园 好像没人读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家园 南街村例子少是因为其他的都被强制分掉了

南街村这种硬扛着没分的都是有特别强势而且成绩斐然上下威信都很好的带头人,并且带头人与村民都坚决不愿意分才有可能不分的。当时全国不愿意分的村子其实还不少的,但是中央的政策是不分就换村干部,顶不住的就只有分了。

家园 拿俄罗斯做例子啊,怎么这种以前的公知的剪裁都能信。。。

差点以为回到20年前了。

给你贴个表。苏联解体的惨状以前河里早就讨论过了。

俄罗斯历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千吨)(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俄罗斯统计年鉴2009,458页)(译者注,此表中1970年,1980年和1990年的数字仅代表当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Р.С.Ф.С.Р)的粮食产量,并非全苏联的粮食总产量)

点看全图

苏联一解体,各种产量断崖式下降。

再给你几个网址去看看,俄罗斯自己统计的数据,1995年你敢说俄罗斯人生活的好?

再看这里:http://www.gks.ru/bgd/regl/b08_14p/IssWWW.exe/Stg/d1/05-18.htm,这是包括下水和猪膘油的肉类,以及牛奶和奶制品消费产品每人消费(左边是包括下水和猪膘油的肉类,右边是牛奶和奶制品),第一行是俄罗斯联邦的。1990年,包括下水和猪膘油的肉类,人均消耗75公斤,到2000年只有45公斤(中国2016年人均肉类消耗量59公斤,离苏联当年的水平还差不少);1990年,牛奶和奶制品消费,人均消耗387升,到2000年只有215升。这下降的还不明显吗?

1990年俄罗斯统计在栏的牛为5880万头,1992年为5320万,2001年俄罗斯牛只有2730万头。这也证明俄国人均肉食量也在下降。

吃得少了,出口粮食又不罕见。人家印度一天只吃一顿饭,不照样出口粮食。

通宝推:呆头呆脑,老老狐狸,
家园 稿件都是记者写得,也有可能搞错吧

现代人会种地的真是越来越少了。

家园 我乡我邻2

这个人是我的一个远房堂叔,行二,本来我应该叫他二叔,但小时候,我总是不愿在人前叫他二叔,如果是在背后和小伙伴提到他,更会直截了当叫他外号--老母猪,叫时一定不能被他听到,不然一群小孩会被他打个遍。他之所以有这样难听的一个外号,是因为父亲是公办教师,家庭环境优越,父母宠爱,所以从小顽劣不堪,像农村养的老母猪一样--懒、脏、横。从一年级开始,他就没考过几次及格分,总是要靠他父亲的面子不留级,就这样勉勉强强混到初中毕业,回到生产队干活,地里活他不愿意干,又靠父亲面子去放牛,他放牛也不好好干,往往把黄牛当水牛养(我们那生产队水草多而旱地草少),不久之后,生产队就死了一头黄牛,每家都分到一大块,小孩子像过年一样开心,那是唯一一次我们小孩子觉得有他也很好,可惜生产队后面就不让他放牛了,我们再也没能吃到第二顿牛肉。

无业之后,他游手好闲了好几年,总是干一些当时别人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挖洞捉蛇,捉住后扒皮套在木杆上晒干,非常吓人,奇怪的是我们这些小孩一边怕,一遍还特别想看他捉蛇,那时我才知道毒蛇是住在无水的旱洞里,他父亲也不反对他这样做,有一次还夸他晒干的蛇皮做二胡好用。和人一起打鸟,有一次他们把一只猫头鹰用烧热的犁铧烤熟吃掉,我们在旁边看着都怕。还喜欢买蚊香炒米毒鱼,我们那如果有鱼塘被毒翻,一般就是他的杰作,这件事非常招人恨,村人发现后往往指桑骂槐的诅咒,他们一家人能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吃鱼。我们那里都用他教育孩子---如果像他那样,一定会变成光棍、五保户。

然而,事实无情的打了乡邻一个重重的耳光。有一年这个人突然变成了公办教师。他父亲听说可以接班,没到退休年龄就找医院的熟人病退,火速让他接班,大概也知道如果不这样,他这辈子就完了。变成教师后,穿上皮鞋衬衫,居然让人耳目一新。但可惜的是他只能上小学低年级的课,你知道,小学4、5年级的数学应用题还是很难的。

其实,那时他家有四个儿子都可以接班,偏偏选了他,在当时,我是小孩子,没看出有什么问题。后来,四个孩子都成家立业、分开来住。一开始,几家都抢着要老人住到自己家里,毕竟他还领着一份退休工资,好景不长,老人患病,不能自理,其他三个儿子一致把老人往老二家送,认为他接班占了便宜,理应照顾老人,老二的老婆是个医生,非常强悍,将他们打了出去,没办法,请乡邻协调决定轮流照顾,不久病死,死后四个儿子又打了一架总算完结。我们那里都用这事劝说老人---如果像他那样处事不公,一定会不得好死。

这个堂叔,现在已做到小学校长,我回老家,见到他,总要尊敬的问候一声:二叔好。

家园 你还知道淮南哦

那你在多说说淮南的具体例子。90年代,淮南大部分农村生下女娃的直接扔到村口臭水沟喂狗的事你多说说

家园 流行语叫“幸存者偏差”

能在河里写文章的,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幸存者。

其实想想就会知道,上网的绝对是年轻人多过年纪大的人。我怀疑西西河是个特例,应该是中年人比例较大的了,所以理性的讨论算是比较多。

但架不住时光流逝,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进来,这些年轻人有没经历过改开前农村的日子,难免会依赖一些统计数字,来幻想当年的日子。

兄台还是看开点吧,写自己喜欢的帖子就是,不用理会那么多的。

家园 你再说说如今农民被取消宅基地

你所谓的那些政策只是象征性的,一月20块钱,一年积攒下来,买点肉改善下生活。但如今农民宅基地被取消, 是得的多还是失去的多?

家园 无父无母的孤儿能活下去

能读书,最后还去参军。你觉得还需要什么?

家园 举例之前麻烦把地区说下。

我这90年代末湖北中部还有很多人没饭吃,田里还是牛耕地。干群冲突经常死人

家园 你别说80年代,

在如今,特别是十年前2010年的时候。普通人得了癌症还不是就是个死。

家园 很重要的一点是这里人均耕地12亩

文章里写道耕地总面积1.6亩,人口1342,所以人均耕地是12亩。而南方很多地方人均耕地不到一亩,我老家浙江温州,当年家里两个大人,两个小孩,分得1.8亩,我们家因为有民办教师所以分得稍微少点,村里人均耕地大概是7分。考虑到黑龙江种单季,我们种双季,可以这么折算,他们那里人均6亩,我们那里人均0.7亩,是8倍多。所以这个村所以得劳力在80和90都可以仅仅依靠这些土地还可以维持过得去的生活,而我们那里的劳力则必须另寻出路。另寻出路可以个人去尝试,也可以村集体去尝试。我们温州是个人出去尝试,结果应该是相当成功,温州农村是全国最富裕的农村之一,一些全国著名的公司如正泰,天正,均瑶,奥康,报喜鸟,红蜻蜓等,都是农民个人创立的,其中后面三个位于永嘉县,我92年考大学的时候永嘉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