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什么是985和211? -- 给我打钱87405

共:💬110 🌺225 🌵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人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无内忧外患,国恒亡。一切的经历,都是财富,我很知足。

你们说,以后人家会不会嫌弃我才三岁,那个啥还没有长完备?

悄悄告诉大伙,他们还有一招,一直没有使。如果有必要,他们会将我吹成神。这是他们的绝招。

其实我还是羡慕曹大佐,他娘的他已经去非洲了,去了非洲就是发射实弹,轰轰轰。我只能搞点嘴炮,娘的,真没劲。算了,在哪都是战斗,嘴炮也是炮。

去了非洲的曹大佐,让我的嘴炮更加肆无忌惮,有曹大佐在,谁还敢说人类没有希望?将来,还会出曹大佐,去他娘的火星干。我真希望我女儿就是这样的曹大佐啊。

我跟她讲曹大佐的故事时,我又一次看到她的眼睛发亮,尽管后来又暗淡了下去。我就想,你妈的,我他妈就不信了,我就点不着这个火,没准哪天就让我给点着了,燃起无尽的熊熊烈火呢?

也许,她心里一直有一盏烛光,尽管微小,只是我想多了。嗯,我想多了,我就尽情的燃烧我自己吧!

通宝推:真历啊,
家园 虽然思绪有些乱,但是大概意思我看到了,尽量理解吧

毕竟这也是一种表达,每个人都有合理的表达的权利。

张韶涵的《阿刁》里面,要做自由的鸟,大概是大部分人都羡慕的自由奔放吧。

阿刁住在西藏的某个地方

秃鹫一样 栖息在山顶上

阿刁 大昭寺门前铺满阳光

打一壶甜茶 我们聊着过往

阿刁 你总把自己打扮的像

男孩子一样 可比格桑还顽强

阿刁 狡猾的人有千百种笑

你何时下山 记得带上卓玛刀

灰色帽檐下 凹陷的脸颊

你很少说话 简单的回答

明天在哪里 谁会在意你

即使死在路上

(童声)格桑 妮可 阿七 石榴 东硕 大冰 安子 浮游

(童声)赵雷 三文鱼 胖子 小柳

(童声)卓玛 阿达 英子 回锅肉

阿刁 明天是否能吃顿饱饭

你已习惯 饥饿是一种信仰

阿刁 不会被现实磨平棱角

你不是这世界的人 没必要在乎真相

命运多舛 痴迷 淡然

挥别了青春 数不尽的车站

甘于平凡却不甘平凡的腐烂

你是阿刁

你是自由的鸟

灰色帽檐下 凹陷的脸颊

你很少说话 简单的回答

明天在哪里 谁会在意你

即使死在路上

命运多舛 痴迷 淡然

挥别了青春 数不尽的车站

甘于平凡却不甘平凡的腐烂

你是阿刁

阿刁 爱情是粒悲伤的种子

你是一棵树 你永远都不会枯

填词:赵雷

谱曲:赵雷

编曲:赵雷/喜子

制作人:赵雷/喜子/姜北生

家园 我是嘴炮,人家才是实干家

点看全图

通宝推:真历啊,
家园 感觉和老兄看法确实很相似

不止一次了,只是很难写好。也许只是自己瞎想的那种相似吧。

比如:需求是生产商制造出来的。就算是历史上人类最普遍的需求,在现代也完全不同。因为批量和标准化就决定了消费者向生产商妥协,也就是修改自己的需求以适应生产商。当然生产商的媒体策略更绝,直接把需求重新定义为他们生产的模样。

进而,就像马克思说的:“生产方式不仅生产出某些产品,而且生产出恰恰是对于这些产品的需求。”

虽然最早是因为那些看起来有用的商品有的这个想法,但写下来的原因却是因为买水果。

水果分档的效用并不是线性增减的,可能只有最贵的才合格,才符合以前对于水果的基本要求。而其余的全都是制造出来的价值。

家园 楼主感觉有点偏激了

达尔文主义,“适者生存”。

人也一样,看透不看透其实无所谓,适应这个社会,适者生存,才是正道。

你以为的看透社会,无非是你对社会的偏见。

家园 这次好好谈人(1)兼复河友月之回忆

如果大伙有心看过自己,我相信恐怕有人会发现自己是习惯性仰视和俯视。【千万要注意,读到此处,一定不要进入道德审判模式】。仰视和俯视会造成什么呢?仰视是不敢看,俯视时不屑看,合在一起,看到的是一片模糊。这就是为什么有不少人只会说空话、套话、大话的原因——他们并不是传说中的坏人。

为什么有的孩子尽管报了课外班,尤其是美术、音乐、舞蹈这些艺术类,他们仍然学不会,并且不光学不会,还成了艺术绝缘体呢?就是这个原因,他们在仰视艺术。

所以我不赞同太小的孩子去学这些东西,不光是艺术,还有数学、编程等等高大上。并不是小孩太小年龄的原故,而是长久的社会偏见既存,如果没有特别好的父母和老师的引导,孩子只会感受到被迎头暴击。

可能会有人问,你叫别人不碰,你自己家的娃琴棋书画都玩,并且有些科目还算可以,这是怎么回事?

不是我自吹,我的彪悍,一般人比不了。我女儿打小我就告诉她,读书,不要去问是谁写的,听音乐,不要关心是不是大师的作品,不要理会是不是波士顿乐团的演出,欣赏美术作品,你只管发表你的意见,不存在说错。

讲个特别小的例子。我女儿幼儿园时,老师让画树和树叶,她把树叶涂成了蓝色,老师说她不对,她告诉我之后,我说这是绘画,不是摄影,不是写实,不是要你画得像,而是你在画画,这根本就是两码事,你的老师他爱怎么说就怎么说,你直管画,你老子我给你撑腰。

所以我女儿不像其它孩子,她没有形成仰视和俯视的习惯,或者说,相对要轻微些。正因为如此,一些老师会不喜欢 她,觉得她目中无人,为此,她吃了不少苦头。但也没有多大事,因为她也很彪悍。

并且正因为她没有仰视和俯视的习惯,她的“三观”会相对清晰一些,这也让老师不待见她,因为她会揪着一个问题问,只要老师的回答不能让她接受,她就拒绝接受。有很多课,都得我亲自给她上,即便如此,她会上窜下跳,认为我是在欺负人,把她绕糊涂了。

并且她还饱受同学的攻击,譬如你又没上过声乐课,你凭什么瞎哼哼,你又没有上过美术课,你瞎画个啥,总而言之,句式都是“你又没有上过什么什么课,你凭什么敢做”。起初,她无力反击,那是因为她的根基太浅,她唱歌跑调,她画画扭曲,她跳舞就是瞎蹦。但是她一直在默默的练习,到小学毕业阶段,这些方面,我指的是艺术科目,以普通人而言,她在同学当中,是鹤立鸡群的。她的自信,是别人不具备的。

所以我一直不主张强调天赋,天赋这东西简直就是玄学。抛开天赋,我以为,哪个孩子,都能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这根本就不是问题。就好比我一贯的指出,即便学到大学,普通数学跟难这个字无关。

仰视造成的这种内心的恐惧,不是我们常规意义上的怕困难,而是那种你们都知道的心理状态。而由于人往往确实也是会怕困难的,所以人们往往将它们混淆。这就是为什么打了、骂了、鼓励了、刺激了,仍然不起作用的根源。

这里顺带说一句,我女儿要比一些人幸运,她的二胡老师也是懂人的,所以她的老师也会采取跟我类似的策略,告诉她,你只管说,不必担心说错了。就这一点而言,我很羡慕她。

仰视和俯视其实是一体的,所以我女儿也没有习惯性的俯视。尽管在普通人这个级别当中,有些科目她非常拿手,但她从不轻视那些比她所谓要差的同学。当然,有时候,她会有情绪,比如团队合作时,有的同学掉链子。这个时候,我会找机会告诉她,要学会去理解你的那些同学,他们表现出懒或者笨,那并不是真相。加上她自己的观察和琢磨,慢慢的,她也有所消化。

如果有人此刻问:那你说说,你闺女都拿了什么奖?是市级的还是国级的还是国际级的?你在这神吹。

我会说:再见。

通宝推:海峰,
家园 这次好好谈人(2)

(2)

我女儿学了近九年的器乐,目前什么水平?不考虑文化课的成绩,混进六小强,没问题,XX附的老师刚刚考过,她在没有事先准备的情况下,让对方一眼相中。但她拒绝了,理由是“我文化课成绩太差”,跟她妈说的是“太远”,她没有说实话。我知道是怎么回事。

所以这节我打算聊聊艺术。下面全是我个人的见解,可能会有一些很“荒诞”的内容,请各位海涵。

艺术,是为人服务的。什么意思?就是人成年之后,就不可能像学生时代那样,有家长和老师批评,成年人之间说话都很客气,也很含蓄。这会造成什么呢?“不顺耳就不听”,当然逆耳的也不见得都是忠言。这是一种极危险的状态,有经验的人都是知晓的。对普通人而言是如此,对于“高人”而言,就更是如此了。什么叫“高人”?位高权重,家里有钱,长得特别美,诸如此类。我们不能假装这个社会不存在等级歧视,所以像这样的“高人”就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怎么办呢?比如王羲之就跑去练字了。不少人说书法作品如何如何美,讲真,我不知道什么叫美,但我知道,这是一种修炼。

如果我们把人暂时拿开,有太多的艺术作品,完全就是在“烧钱”——这也是一些人实际上对艺术有负面看法的原因。“烧钱”只是一种说法,它反映的是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耗时费心力,其结果却是实用价值极低。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艺术是为人服务的。王羲之是什么家族背景,他又是生活在怎样一个年代?差不多同一个年代的石崇最后又是什么结局?所以,或可以简单的说,王羲之怕啊,他怕自己堕落下去。

所以我并不认同欣赏艺术作品这种说法,我认为艺术更多的是带给人的一种启发。条件合适的人,“高人”、“比较高的人”,他们若想保护好自己,就可以选择艺术。他们可以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找回自己,守住自己的本心。

这就是为什么 我女儿会拒绝将来以艺术创作为谋生手段的原因。我时常说她笨,然而她在这个问题上,却有相当的智慧。艺术不能当饭吃,是吃撑了之后才去“玩”艺术。

吃撑了之后,也不一定非得选择艺术,陶侃就选择了搬砖——就是没有任何所谓实用价值的,把砖头搬出去,再搬回来。这很难,很难坚持下去。但如果一个人,真心爱护自己,就不会有阻力,因为他不想找借口。

我不写毛笔字,我也不搬砖,我读书。我读书没有任何所谓的功利心,或许就是因为如此,我总能从书中读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不论是练书法,还是搬砖,还是读书,还是什么别的,这只能说是各人旨趣不同,最多说一个有雅有俗,不存在孰高孰低。庖丁解牛,你能说他低级吗?

家园 我现在认为你说得很有道理

看了你的东西,写得还挺好的。

就是思绪太乱。

思考吧,支持你。

家园 我看你是走火入魔了,整天到晚一副众人皆醉你独醒的做派

说着一些着三不着两的话,别人只拿你的话当呓语,你还以为你又有了什么新发现呢?

匿名 无关联想:郑渊洁的一子一女

真是脸都被打烂了,郑渊洁还硬撑着。

据网友说“从小就喜欢上学”,“被美国六所名校录取”的郑亚飞,在外网也颇有些公知腔调。

不稀奇,毕竟那样的父亲,那样的家庭教育。

匿名 可惜了,多好的儿童作家,尤其是皮皮鲁,谈所谓坏学生

说得相当好了。

家园 这次好好谈人(3)

(3)

从这一节开始,就要进入深水区了。并不是因为接下来要谈的问题有多深奥,恰好相反,原本是显浅易懂的,而是因为词汇的问题。所以我得再次提醒各位,千万千万放下褒贬义,我只是在借用一些大家熟悉的词语。

我为什么会从艺术切入呢?因为,欣赏艺术作品并不是欣赏作品本身,而是欣赏作品背后的人。所以我的这句话意味着,不少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认知,不是犯了错,而是完全不着调。欣赏只占很少一部分,因为要“见贤思齐”,是要自己去创作。

那么,大妈跳广场舞是艺术创作吗?是。大爷扛着长枪短炮一通拍,是艺术创作吗?是。

艺术创作,根本就没有高低之分,因为它是为人服务的。比起还在读书的学生,比起还在上班的青年和中年人,退了休的大妈大爷是“高人”,他们有更高的辈分,有更多的生活阅历,有更多的闲暇,还有更多的资金节余。“高人”处于一种高度危险的状态,不跳广场舞、不拍照摄像,会出事的,并且运气不好,会出大事。

我女儿有一次用一种极为惊讶的口吻告诉我,她发现她的同学和老师不认识人,也不认识自己,他们似乎无法预见如果自己有很多钱,有很大的权,或者什么别的,如果找不到妥善的方式去安顿,那么就会将自己置于不仁不义之境。当然这不是她的原话,我是按她的意思进行了书面加工。

我告诉女儿她的看法只对了一部分,这个问题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简单。好比什么呢?好比在一个原始朴素的物理观中,力和速度是成正比的。

我女儿忽略了一个要点:畏惧。其实有不少人,是不敢直面自己的。这里面有两层内涵,其一如同一个相貌平平甚至有些丑的人不太愿意去照镜子,这是大家熟悉的,其二大家恐怕就不太熟悉了,因为它不是一个纯粹的个体问题,它还是一个社会问题。

为什么会说是社会问题呢?下面我会用一种非常夸张的方式来描述它。想象一下,如果今天让所有人都脱 下衣服,坦诚相见,你会不会担心人类社会就此崩溃?你或者他或者她,有什么想法,会暴露无疑。

对了,这是一种群体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发挥作用。一些人之所以不敢直面自己,比如一些羞于启齿的念头,一些为非作歹的想法,一些违法犯罪的冲动,是因为他们知道几乎人人都有,他们无法想象把这一切摆到桌面上后会发生什么,难以预见这么做会有怎样的后果。这里有一个地方必须要指出,有的人是担心,有的人是畏惧,这是两码事,打比方的说,前者是良性的,后者是恶性的。不敢直面自己的人,是畏惧。

我们所有人,来到人世之后,用不了多久,就会开始建立一种原始朴素的人观,我们会有很多的混淆。其中两个观点影响甚大,一是把整体当成了个体的简单加乘,二是误认为“我知道岛上有金山,那么只要我上了岛,或多或少是能挖到些金子的”。

下面我将分别讨论这两个问题。

整体和个体的关系,很不容易说清楚,我在这里只能简单的用机械和生物来区分。若个体经简单加乘构成了整体,那么这就是机械的。反之,则是生物的。人类社会显然是后者。这意思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善意和恶念,这无法改造,那么怎样才能生长(注意,我这里没有用构建)出一个和谐社会呢?老子告诉我们,得无为,无为的结果是出现某种程度的多样性。如果是有意而为之,那么就是在构建,构建的结果是削弱或强化多样化。

我们人有没有可能完全的做到无为呢?不能。所以会出现相生和相克现象。这个问题一会再展开。

经前面的论述,想来大家已经知晓我的观点,我以为,某种适度的多样性,会遏制极端思想的膨胀(这里膨胀的意思就是蔓延开来,占据为数众多的大脑)。所以如果我们都能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不会畏惧那些所谓的身不由己的善意和恶念会将人类社会带入万劫不复。但仍然要小心对待,谨慎处置。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关于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之认知水平达到某种程度时,他完全可以直面自己,并且他不会胡来——我指的是将自己神化或者妖魔化。

有一次我去看画展时,听到一位老者大发感慨:“都什么年代了,还要人手来画?”他指的是可以拍照,可以摄像。老者说得很大声,旁边有人用鄙夷的眼光看他。我在看他们。

在我看来,老者和鄙夷老者的人都把艺术是什么,搞错了。老者不知道艺术创作是为人服务的,并且主要是为创作者自己服务。艺术创作是一种“付出即回报”的过程,这类同于我们看到有人跌倒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去扶一把,我们并不会因此索求什么,当然如果因此而被人告上了法庭,那就是另一码事了。只不过相比而言,艺术创作是一种主动意识的产物,正如前言所述,懂人的人,他才明白人是很容易胜骄败馁的,或者说,他明白人活一世,如逆水行舟。他之所以要进行艺术创作,是因为他想从善,不愿意自己堕落下去。正因为如此,艺术创作没有任何范式可言。为什么高手一眼就能看出赝品和真品的区别呢?原因就在这里。艺术创作本身没有范式,但有技巧——练书法是一种修行,但总得学会运笔吧。

那么鄙夷老者的人呢?不客气的说,有一些是附庸风雅之辈。这话颇有些得罪人,所以我还得重复一次,我没有攻击的意味。在这些人心目中,艺术等同于高大上,除了高大上,也就没有什么别的了。

家园 你这个说法我是部分赞成的,艺术对于素养提高的确有帮助

多少年前啊,中国人是有音乐艺术素养的,比如各地的小曲,当然了,有点直白和黄。

虽然不被上层待见吧,但是对于当地还是有益的。

自从改开了之后,这些几乎都他妈进了博物馆,一股脑的吸收西方的。话说,吸收也不是不行,但是强行压制就操蛋了。

就像你说,有点欣赏能力,好好学习,就完了呗。

只学习文化课,是不行的,但是当艺术是饭碗,那真做不到,需要天赋吧,我个人的看法。

至于烧钱的说法,你在论坛思考,表达,本身也是烧钱啊,烧点艺术性,本身是无所谓的。

能够知道音准,音质,等等更好,确实有助于欣赏,也无所谓的,别当个事就行,毕竟绝大部分人是一般化的艺术素养的,看着乐就好了。

你这篇文字,基本不散乱,思路也不荒诞。

王羲之父子写字确实美,我个人觉得不止是修炼,就是有天分。

我认为艺术更多的是带给人的一种启发。条件合适的人,“高人”、“比较高的人”,他们若想保护好自己,就可以选择艺术。他们可以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找回自己,守住自己的本心。

这一段很有道理。

不要把自己的孩子想得太高了,要让他自己达到他能达到的高度,为人很好,就好了。

家园 艺术为自己服务,这个事想,不好想。

可能,也许,为了自己似乎有可能更纯粹,在这种自我的纯粹的体验中,受众也了解了,开心了。

但是一想,好像也不是,我想,应该还是有一些本质的共情的东西,而不太会是纯粹的个人体验,否则不会是太个人化了吗?

然后别人就因为不了解他而无法理解他,这样,这个作品的完美程度岂不要大打折扣了?

只顾着自己开心似乎也不够吧?

我个人以为,恐怕赝品也是代表着水平的,尤其是辅助技能,这样的结果是,艺术价值基本类似了,或者相差没有那么多。

而所谓真品,是因为尊重这个本人,而非完全的作品了。

在这种尊重有太多的夸张和炒作,就价格来说,赝品是集团创作,确实可算吃亏,价格有所下降也是合理的。

然而,似乎是欣赏者也太少了,太多的附庸风雅,哈哈。

家园 哈哈哈,不要这样嘛,学的好是一回事,快乐是另外一回事

你不说,别人不懂你的思路,别人问获奖,也只是一种客气的说法,其实也未必是问,就是个聊天。

当然可能也是世俗的看法而已,按照通常的看法问询别人,这是合理的,谁能想到您是快乐教育,特立独行呢?

如果他知道你不关心获奖,也未必会这么问啊,或者,是你的好朋友,就是和你抬杠玩玩也未可知啊。

不要一下子就再见嘛。

我是昨天突然看了你的一些想法,认可了你的部分看法和思路,之前被你的裸聊话题吓坏了。

自信这个事,的确是个大事,很多知识可以在工作中学,但是,自信,一般学不来!!!

你出国就是为了改学教育了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