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动态清零”和“与病毒共存”不矛盾是可笑的 -- 真理

共:💬207 🌺1798 🌵4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管清零还是共存,声音大的都是体制派

它们咬完了,政策就定调了。河里的喇叭也会调整。

底层逻辑是,没有你们那高贵的特效药,精心护理,和病毒共存,不就是一个死嘛。

中下层官僚比较苦闷,这次不同以往,面对病毒和严峻政经情况,无法糊弄。干活、担责在前,享受因条件资源所限,根本没给他们安排,偏又看得见顶层设计的人上人生活。

危险啊,哪个都有这种感觉。

通宝推:四十千,
家园 如果真这么想

就真想骂人了

匿名 非常同意

参考颜宁在美国疫情爆发之初的评价吧。他们眼里的世界只有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些国家里也只看得到自己以上的人。某些领域精英的固有毛病,哪怕利益不相关,就自带干粮。

看到一位上海肝病专家的发言,他认为张文宏对上海疫情防控提出诸多建议是有益的,虽然他不赞同张一些观点,但反对拿大帽子压人。

可这次疫情特殊之处是远超传染病领域。一个传染病能影响全世界的方方面面,就不可能只由医生来做判断了。“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

反正现在鼓吹中国防疫如何辛苦的,大概率看不见东南亚国家德尔塔失守后的惨状吧。胡志明市和周边封一个月了还是压不下来。

通宝推:朴石,
家园 你把生产生活秩序和精神秩序混淆了。

两码事。这里的日常生活无法安定,显然不是从实际运行状态去讲,而是作为认识中的非常和心理状态的不稳定去讲的。

另外,不考虑医疗资源,单纯生活资源是没问题的,不存在所谓是否能够持续。严格来说,这里的“不能持续”意味着国内的生产彻底崩溃,储备物资完全无法跟上,请问这个判断的依据何来?

从这个角度讲,也就意味着在说一个自己不了解而且极为敏感的话题,因为不管怎么说,这本质上都是在质疑国力,而无关实际的判断。

家园 英国官方2020年统计就是这个大概这个数字

又看了一下ONS 2020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官方死亡统计里面

共计80830死于新冠(deaths registered where coronavirus (COVID-19) was mentioned on the death certificate in England and Wales), 总人口按照ONS的统计和预估在2020年是6700万人.

这个统计里面65岁(含65岁)以上的总计是72620, 也就是89.84%

*现行普通人是65岁开始退休(当然有些老的合同的政府雇员, 包括医护有不少是地狱65岁退休的), 所以实际拿退休金的肯定高于89.94%

=======================

再来看看2021年 (截至7月30日ONS的统计)

共计新冠死亡总数是59161

其中65岁以上是51103, 也就是86.38%.

对英国来说, 这千分之一里面, 省的不仅仅是退休金, 还有大量医保支出(英国不仅看病住院免费, 住院期间吃饭也是免费). 相应的这些65以上的人均医保支出是远远超过65岁以下的.

按照公开新闻报道:

https://www.theguardian.com/society/2016/feb/01/ageing-britain-two-fifths-nhs-budget-spent-over-65s#:~:text=Health%20spending%20per%20person%20steeply,2%2C069%2C%20according%20to%20Treasury%20analysis.

"More than two-fifths of national health spending in the UK is devoted to people over 65, according to estimates produced for the Guardian by the "

而按照ONS的统计, "In mid-2019, there were 12.4 million people aged 65 years and over (18.5%)"

https://www.ons.gov.uk/peoplepopulationandcommunity/populationandmigration/populationestimates/bulletins/annualmidyearpopulationestimates/mid2019estimates

家园 英国会宣布进入新常态的
家园 他现在很享受当网红啊

而网红嘛,就要是不是抛出一些极端的言论,以维持自己继续红。

家园 坡县官宣与新冠共存

开始放松防疫措施

观察坡县6个月看看

家园 新冠不光是医学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新冠主要是个政治经济问题,然后才是医学问题

做为医生,张文宏说共存,明显指的是这病毒杀不掉,不能根除,迟早都会共存,就像我们和流感共存一样。这个没有什么问题,未来我们迟早会走到和病毒共存这一天

但是这个迟还是早,就是政治经济甚至军事的问题。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论断不需要医生来做,医生只需要做医学方面的预测也就可以了

家园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

和冠状病毒是不一样的

家园 被当枪使了

最终可能是要共存的, 但现在没有时间表, 可能明年, 可能后年, 可能更久, 不太可能在近期.

张作为抗疫明星, 给群众先吹吹风, 科普些医学常识, 我觉得倒也没啥大问题, 没看出张文宏自己的言论有"应该近期打开国门放松边控"的意思.

但最近那些宣传"防疫坚持清零政策中国恐沦为国际孤岛"的外媒/财新/水军明显在拿张医生当枪使.

家园 新加坡一直以来都是外松内紧

说不定喊口号是为了做给西方看。

家园 这种给数据的帖子都有草? -- 补充帖

什么人啊

家园 动态清零对应的是熨平曲线

这是应对疫情的两种策略

动态清零 = 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检尽检、应隔尽隔, 健康码、行程卡、每日上报, 高中低风险区, 入境一律隔离14天, 发现感染者详尽流调至二次密接, 必要时封小区甚至封城, etc. 这个策略只有中国坚持下来了, 而且很明显在健康、经济、社会等各维度上都是效果最好的. 但其他国家学不来.

欧美用的"策略"叫 熨平曲线. 号称是通过精确计算和预测, 动态调整防控强度, 通过一些软措施比如号召social distancing, 推动work from home, 关闭餐饮娱乐设施之类, 保证病毒在人群中传染的速度可控, 一直不突破医疗能力上限, 这样呢, 民众陆陆续续感染, 然后陆陆续续痊愈, 这样被感染之后的人相当于打了疫苗, 逐渐实现群体免疫. 这个策略去年显然失败了, 今年打完疫苗它们觉得总能成了吧, 没想到又出了delta.

所以, 扣字眼的话, 说“动态清零”和“与病毒共存”不矛盾, 也行, 因为这俩一个是防疫策略, 一个是防疫状态, 在执行动态清零策略的过程中, 很多时间内, 比如现在, 本土疫情是不为0的, 也可以说是在"与病毒共存", 从科学角度出发, 讨论这种情况下的最优政策应对, 给群众做些心理按摩, 我认为初衷问题不大--只要别鼓动短期内放开国门就行.

通宝推:白玉老虎,宏寺,
家园 常见,这里烂货不少,纯粹为了泄愤---泄私愤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