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毛泽东与中国经济 -- 语迟

共:💬16 🌺19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毛泽东与中国经济

本贴首发于华岳 

  这个贴的内容在强坛已经谈烂了,没什么意思,我这也是在说车轱辘话。希望诸位不要再在这些问题上纠缠,事情都过去几十年了,让那些先我们一辈而老去死去的人们也安静安静。我以后也会尽量不写类似的贴。这个贴只是想与CHENJING兄探讨探讨。CHENJING兄上个谈毛时代经济的贴我读了,又去华岳找到兄台以前的文章来看, CHENJING对主席挺有意见的,尤其对于大跃进的冒进及文革不满。我理解。

  不但CHENJING,当时陈云对毛泽东的一些作为也有意见。如果我看的一些资料准确的话,在毛泽东时代,在经济问题上,陈云有些时候相对低调,沉默或者不合作。 但是抛开经济问题,陈云对主席是有感情的,他一向把毛泽东当作老师和兄长。

  从经济学家和经济发展的角度说话,经济学家是来追求经济发展的,谁延误或者阻挡经济发展,经济学家就会反对。而毛泽东在中国的原子弹成功爆炸后,可能他对中国的经济问题已经不怎么关心了。相比经济发展来说,毛泽东还有一个更伟大的战略。这个战略后面会谈。当时国家的经济科技基础可能已经足够支持毛来实施这个战略。原子弹爆炸就是这样的一个标志。这样,1964年以后,毛泽东开始计划并实施他的战略,而这个战略与经济发展却是相互矛盾的,也就是说,实施这个战略要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所以后来毛泽东的确有一些有损于经济发展的举措,是经济学家就不能容忍。再加上大跃进等事情,于是毛泽东与中国的经济学家们的矛盾就不可避免了。

  文革对中国经济的打击是客观事实。如果没有文革,1978年中国的经济科技力量会强大得多。所以我说我理解CHENJING。这有什么不理解的呢?CHENJING站在捍卫经济发展的立场上不满毛泽东并没有错误。至于愚蠢小猪幻想出来的所谓文革期间科技大发展之类的神话,无非是自欺欺人,经不起推敲的。

  但是有些事情还是想与CHENJING谈谈。并不是一定要CHENJING接受我的观点。先谈谈大跃进时期毛泽东的“冒进”。

  诸位都晓得红军飞夺卢定桥的掌故,那是毛泽东用兵最狠的一次,下了死命令。后来老帅们讲,没想到毛主席用兵会这么狠。240华里山路,红军是跑完的。跑完240华里山路又立刻投入战斗。这样才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这个任务拿常理来看,以知识分子的眼光来看,不可能完成,无法想象。当时毛泽东在下达命令的时候,其实也是一种“冒进”。不过这次冒进成功了,没人说什么。红军士兵发挥出了人的最大潜能,这是被毛泽东逼出来的。

  综观中共历史,这样“冒进”的次数很多,比如朝鲜战争。中共多少次千钧一发九死一生,都是靠这样的“冒进”过的关。我认为大跃进无非就是很多次冒进中的一次而已,性质上差不多。中共对此已经习以为常。这次冒进虽然失败了,影响很大,很不好。但是也有成功的地方。

  《他改变了中国》就记录了这样一件事。当时由于苏联的问题,长春汽车制造厂的动力厂要进行煤换油的改造,上面给的时间是3个月,由江泽民负责。接到命令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没有人认为这个任务能够如期完成,需要花掉数倍的时间才可以。但是江泽民居然如期完成了任务,他瘦了很多,累出了胃病,却从此引起了高层的注意。毛泽东说过,人无压力轻飘飘。很多奇迹都是这样被逼出来的。

  大跃进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毛泽东定出1070的指标,还有另经济学家们反感的其他一些经济指标,普遍的看法是自上而下的压力,这个压力来自毛泽东。但是有没有可能毛泽东也受到了压力了呢?在压力之下毛泽东才给了一个不切实际的1070?

  我认为大跃进还有一个成功,这就是原子弹。从一开始这个目标就是“冒进”的。以中国当时的科技和经济的实力,想造原子弹是天方夜谈。从理论上来说,以知识分子的眼光来看,中国没有可能在1964年成功爆炸原子弹。特别是1959年跟苏联翻脸以后。原子弹无疑是大跃进思想的成功,在中国尖端军事工业及其他的一些相对封闭的小圈子里,可能一直到1964年及以后,大跃进都在继续。

  当然,大跃进对国民经济的严重摧残是不能否认的,后果很严重,经济学家们反对得也对。我只是想提醒CHENJIN兄及持有类似观点的人,不要认为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以后会犯一些低级错误,比如今年收入5万,在环境没有大的改变的情况下,会突发奇想地给明年定个收入20万的必须完成的指标。我认为毛泽东不是这样的人。他不可能犯这种头脑简单的错误。出现这种事情,原因一定很复杂,不会那么简单。

  这是大跃进,下面再谈谈文革。

  文革有其意识形态意义上的内涵,这个这里不讨论。同时文革还有它的政治目的。上面说的毛泽东的大胆战略,就是以文革这种手段来引发世界革命,推翻全球的资本主义制度。形象地说,比如一盆水,你总在一个地方不停地搅,早晚这盆水会整个翻腾起来。在中国不停地搅,早晚整个世界也会翻腾起来。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的青年运动,日本的游击队等等,就是文革的影响。毛泽东要的就是天下大乱。这样怎么还谈得上经济发展不发展的呢?没有稳定,经济还如何发展?杜鲁门曾经对丘吉尔说,毛泽东这个人只要活着,我们谁也别想睡好觉。毛泽东逝世的时候,全球范围的悼念活动空前绝后,无论哪个阵营的领导人都极尽溢美之辞来称赞毛泽东,其中有些是发自肺腑,又有多少是劫后余生大难不死之后的狂喜呢?比如美国长时间感觉到毛泽东的巨大压力,毛泽东突然不在了,这个压力一下子没了,一个不容易理解但是很正常的反映就是,美国会立刻对毛泽东充满感激。会情不自禁地去赞美他。

  中国革命史也许过去宣传得有些过了,这么一过,本来是奇迹的也就淡漠了,似乎很平常,不是什么奇迹。伴随着毛泽东一生的中国革命充满了奇迹,毛泽东几乎就是奇迹堆出来的人物。奇迹如此之多以至于奇迹变得很平常,罗卜白菜似的,已经引不起人们内心的震动。反而一些不够奇迹的事情就会引起广泛地挑剔。

  李先念曾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他觉得跟做梦一样,不敢相信。30年代的时候,这些革命者很普遍地想法就是自己是给后辈铺路当砖的,革命成功,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不知道是需要几辈子才能实现的事情。而这件事的实现从1936年到1949年只用了不可思议的13年。1936年国民党有100,共产党可能只有不到1。1964年的时候是美国有100,中国可能有1多一点。那么再花一个13年来打倒美国,可不可以呢?

  中国的原子弹爆炸成功以后,毛泽东就象西安事变发生时那样,开始打全国的主意,不过这次全国变成了全世界。毛泽东要在有生之年完成他最后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奇迹。

  至于应不应该打倒美国,打倒世界资本主义,毛泽东到底做得对不对,这不讨论,这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是哲学问题。讨论哲学问题容易扯皮。

  我认为需要明白的是,毛泽东比经济学家站得高,要比经济学家胸怀广大。他是哲学家,经济问题在他思考的所有问题当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不象经济问题对于经济学家来说是生活的全部意义。可以这么说,毛泽东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三心二意的。即便在大跃进那样急切的时刻也是这样。毛泽东的目的并不是经济发展而是别的,当毛泽东发现有别的办法可以跳过经济发展而达到目的,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经济发展,这就是后来的文革。

  CHENJING兄谈到毛泽东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虽然很大,但是不如苏联在相同历史时期取得的成就,这个我无法与兄台讨论,因为我并不懂经济学,我只是认为,这个问题应该综合来看,不能只看到经济问题,还应该看到其他的相关问题,比如政治问题、民族问题,国内矛盾问题。毛泽东曾批评苏联经济的有些现象是“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二三十年代苏联是否因为过分发展工业而造成了社会矛盾的尖锐对立?单单看经济发展,成绩很好,但是这并不代表国家政治的全部内容吧。

  结语:

  大智慧存在于平常与反常的两种现象当中。当智者作出一些反常的,一般人都能看出其错误的举动,切末急着对此表达不屑和反感,也许其背后另有玄机呢?以一个经济学家的身份去评判一个哲学家我以为不是很合适。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毛泽东有错误。对于人民幸福来说,毛泽东做得也许就是对的的。矛盾就在于看是站在什么立场上说话。说得不客气一点,CHENJING别生气,兄台这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毛泽东是“半知识分子”,他具有知识分子所缺乏的广博而没有知识分子所固有的狭隘。他会明智地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而不会象知识分子那样眼界狭窄,一条道走到黑其他的什么都看不见也不关心。

  毛泽东的理想和事业只有毛泽东本人才能够来实践和实现,这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人物。如果不是毛泽东却想实践毛泽东的事业,结果只能是惨败。我认为邓小平在这个问题上十分清醒,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远远高于那些所谓的毛泽东的追随者。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hua!
家园 同意您的某些看法,鲜花

不过并不同意毛泽东的事业只有毛本人才能实践这种说法。这未免过于神化太祖。

毛是开拓者。但如果认为开拓者的事业是后人无法实践和继承的,这未免成了武打小说的俗套:祖师爷最厉害,后面的一代不如一代。

家园 好文章,鲜花!

对立面老兄的很多观点持赞同态度,同时强烈赞同老兄这种考虑问题的态度

家园 说的真好
家园 好文
家园 哈哈,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啊.
家园 混子兄啊,东方时事呢?
家园 说话就送到
家园 吹捧也不能胡说啊

毛泽东是“半知识分子”,他具有知识分子所缺乏的广博而没有知识分子所固有的狭隘。他会明智地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而不会象知识分子那样眼界狭窄,一条道走到黑其他的什么都看不见也不关心。

亩产万斤粮,广博乎?(农村出来不知农事?)

以阶级斗争为纲,从那里反映出的“明智地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看到两面性的话,应该是不急于消灭剥削阶级,让无产阶级在斗争中成长阿)。

关键词(Tags): #毛泽东
家园 呵呵,一针见血啊!俺今天就跟在您屁股后面献花了
家园 中国当时的社会矛盾比起苏联恐怕要严重的多吧

毛泽东曾批评苏联经济的有些现象是“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二三十年代苏联是否因为过分发展工业而造成了社会矛盾的尖锐对立?单单看经济发展,成绩很好,但是这并不代表国家政治的全部内容吧。

否则主席也不会整天变着法子折腾中国人民了,您说呢?

家园 毛泽东的关键问题我看还是在于他的自私,将个人权力得失凌驾于党正国法之上

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不会像他这样折腾自己所爱的国家。他爱权力甚于爱自己,爱自己甚于爱国家

毛泽东的政治遗嘱

  一个毫不重要的问题,往往能够改变历史进程和方向。年轻人可能难以理解,但“×革”时期,就有这样的事发生。   “四人帮”说:毛主席说要:“按既定方针办”;   华国锋说:毛主席说的是“照过去方针办”。   其中有三个字不同。   正是这不同的三个字,摧毁“四人帮”有了一个恰当的理由:伪造毛主席临终嘱咐。自此终结了“四人帮”的十年嚣张,使中国历史得以改变。   24年前的10月6 日晚,王洪文、张春桥、江×、姚文元“四人帮”被一举粉碎。然而,这场严峻斗争的直接导火线是“四人帮”开动舆论机器大肆宣扬“按既定方针办”。正是“按既定方针办”的震天价响,在叶剑英等老帅洞察秋毫的点醒之下,华国锋才下定决心采取强硬措施。   现在回过头来看,毛主席给华国锋确实写的是“照过去方针办”,但华国锋自己也一字字地说过毛主席的指示是“按既定方针办”。这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   ●突如其来的变化   1976年9 月9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毛?伞潦攀馈T谧畛醣?痛的一星期里,形势茫然,何去何从,谁心里都没有数。   一方面是炙手可热的“四人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这四个人都是十年“文革”中的红人。有毛?伞恋姆蛉私?×坐阵,有?h的“十大”会议上作为林彪的替补和新的接班人来培养的上海工人造反司令、当时年仅38岁的王洪文,还有上海市委书记出身的副总理张春桥,舆论总管姚文元。张春桥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文武之道,张弛在手,他们是志得意满,势在必得。江×准备任?h的主席,王洪文准备任人大委员长,张春桥则出任总理,编辑出身的姚文元则继续掌控舆论大权。另一方面,则是毛?伞亮僦胀泄拢?好不容易找到了的各派政治力量的平衡人物、过渡人物华国锋。因“四五天安樵运动”而意外擢升为国务院总理、?h的第一副主席的华国锋,表面上是在“第一位”,但座位并不稳定,被人私下里称为最多只是个当当省委书记的“料”。“四人帮”不会买他的账,而老一辈革命家与他距离也不能算近。第三方面,则是以叶剑英、李先念为代表的还在××中央政治局中起支撑危局作用的老一辈革命家,与他们精神呼应的是刚被打倒下去的??小平。   力量对比,强弱明显。   一星期之后,“四人帮”控制的舆论呼出了这六个字:“按既定方针办”。这使许多正在惶然之中、靠“×革”发家的人心定下来。――原来,毛?伞恋姆秸氩换岣谋洌?“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还要继续下去。   紧接下来的突变更令人目瞪口呆:在华国锋和叶剑英、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合力下,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警卫局局长汪东兴出面操作了一次在中共历史上史无前例,也空前绝后的瓮中捉鳖喜剧,使诡计多端的“四人帮”恶梦一般束手就擒。   逮捕他们的一个重要的直接的理由是:他们伪造了毛主席临终嘱咐。他们说:毛主席说的是“按既定方针办”,而实际上毛主席说的是“照过去方针办”。其中有三个字不同。   中国历史因三个字而得以改变。   ●毛?伞劣忻挥兴倒?“按既定方针办”   在许多年之后,人们多不会去想这么个问题,就是:毛主席到底有没有说过“按既定方针办”?   “四人帮”一直认为手中有毛主席的这句话,是有把握“文斗”获胜的。“四人帮”也许认为自己的底气比华国锋足得多。华国锋没有政治班底,孤家寡人,政治局中“四人帮”本身就有四票,其余的人又大都是“×革”派,只要开会,他们能够合法地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把反对他们的人清除出去。更何况,他们手中握有一条毛主席的最后遗言:按既定方针办。   1976年9 月16日,“四人帮”发表了两报一刊社论,题为“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用黑体字正式推出了毛主席的临终嘱咐――“按既定方针办”,就这一条,把对毛主席的“既定方针”的最后解释权全部垄断到了自己的手中。叶剑英一读就知道里面有问题,马上在“按既定方针办”六个黑体字下划了红线,专门送给华国锋看,华国锋没有任何反应,连警觉都没有。   解释只有一个,就是毛主席对“四人帮”确实说过“按既定方针办”。1980年9 月4 日姚文元在接受审讯时承认把毛主席这句话的产生时间刻意模糊了一下,社论中的原句是“毛主席在病中嘱咐我们”,姚在审阅时删掉了“在病中”三个字。姚没有说这句话是他们编造的,审讯也没有就这句的真伪问题进行展开调查,说明是有这句话的。当时审讯时姚的回答是这样的:   姚文元:毛主席逝世前后的一些情况,使我感到,用了这句话可以至少在一段时间里保持稳定,就是说解决“四人帮”的问题可以不会马上发生。   审讯员:“既定方针”指什么?为什么你认为这条语录就能够“稳定局势”?   姚文元:我认为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过去决定的东西都要照办,具体包括哪些我没有想过。   王洪文的交待也没有指称这是伪造的,他的交待不像是负隅顽抗的样子,因为这也已经没有了必要。他的陈述是这样的:   在我的印象中,“按既定方针办”这句话可能是张春桥加的。因为在这之前,他曾对我说过,他最后一次见到毛主席时,主席拉着他的手低声说:“按既定方针办。”到底有没有这回事,我也不清楚。   那么,是张春桥编造了这句临终嘱咐?按常理推论,张春桥没有胆量凭空编出毛主席的话来。张春桥最后见到毛主席确有其事,时间是1976年9 月5 日,就是毛?伞寥ナ乐?前的4 天,说是“临终嘱咐”也算说得过去。   毛主席对华国锋说的确实又是“照过去方针办”。毛?伞林飨?1976年4 月30日晚上在他那间著名的堆满古线装书的书房会见了新西兰总理马尔登,会谈结束后,他把陪同会见的华国锋留了下来。华国锋向毛主席汇报了某几个省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革命形势不容乐观,毛?伞炼曰?国锋说了几句话,华国锋表示自己没听清楚。于是,毛主席用颤抖之手在纸条上写了三条,它们是:   1 、“慢慢来,不要招(着)急”;   2 、“照过去方针办”;   3 、“你办事,我放心”;   本来华国锋“资本”单薄,有了这三句话,华国锋就有了定心之丸。毛?伞炼哉糯呵潘档摹鞍醇榷ǚ秸氚臁钡氖奔渖舷匀灰?比华国锋晚得多。毛?伞聊鞘笨赡芸诔莼顾闱宄?,而张春桥听得清毛主席的话,也就没有留下笔录,这成了“四人帮”的难言之痛,提不出真凭实据,口说无凭,相反,毛?伞猎谡?治局开会时曾批评“四人帮”的话倒是众所周知。   华国锋在随后的政治局会议上,他只传达了毛主席的前两句话,后一句没有讲。华国锋传达这两句话时,政治局成员都在,江×、王洪文等都作了记录,没有提出异议。   1976年7 月30日晚上,中央政治局的华国锋、王洪文、江×、吴德、纪登奎、苏振华、倪志福等人接见出席全国计划工作座谈会的同志,会议记录白纸黑字,写得非常明白,华国锋在传达了毛主席一系列的指示后,说:“毛主席最后指示我们:”国内问题要注意。‘还指示过我们:“按既定方针办。’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坚持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按照中央的规定去办。各级领导干部要抓紧学习,深入批邓,把革命搞好……”看看,华国锋在这里所用的不是“过去”而是“既定”。   华国锋也说过“按既定方针办”的话,不用证明已经清楚。毛主席多半也是有过“按既定方针办”这一说。否则,很难想象华国锋也如此引用。同时这也说明这话毛主席说过不止一次,对张春桥只是再次重复强调。   ●到底是按什么方针办?   在叶剑英第一次提醒华国锋,而华国锋毫无反应的第二天,既1976年9 月17日,“四人帮”把“按既定方针办”是毛主席临终嘱咐的气氛在北京大小报刊全面铺展开来,特别是“四人帮”的政治基地上海的《解放日报》,通栏标题“遵循毛主席嘱咐按既定方针办”,下列四个小标题,分别是“按既定方针办,就要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按既定方针办,就要坚持与走资派斗争;按既定方针办,就要坚持认真学习,深入批邓;按既定方针办,就要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表明攻击的目标已是瞄得很准,箭在弦上,迫在眉睫。   华国锋感到,“四人帮”运用毛?伞两不暗淖ㄓ腥ǘ?释放出的政治打击力太厉害了。毛主席明明对自己讲的是“按过去方针办”,怎么突然变成了对他们说的“按既定方针办”了?照理讲,这字面上也没有什么含义上的特别差异,但问题的关键是这句话的拥有权!谁拥有谁就是毛主席的代言人。事情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厉害!   正值毛主席刚刚去世,有些人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对逼近的危险也没有什么觉察。汪东兴就是最好的例子。汪东兴是站在毛主席床前看着他“走”的少数几个人之一,他连哭了多天,茶饭不思,哭得稀里糊涂。   一次,李先念找他有事,见他老是啼哭不休,不得不点醒他:“老汪,这个时候你怎么能像个孩子似的哭呢?主席的后事重要。现在是全?h的非常时刻,我们每一个××?h员都要经得起严重考验。华国锋同志刚刚就职,我们要替他考虑到种种复杂情况。”汪东兴这才醒了过来,思考没有毛主席后该怎么办?   其实,华国锋的状态与汪东兴差不了多少,没有人点醒,他还不知道已经掉进了陷阱之中,成为“四人帮”新一轮权力争斗的扳倒对象,位置都快不保了。   叶剑英已经听到了霍霍的磨刀声。这次他不再含蓄,而是在当天明白无误地对华国锋说,突然冒出个“按既定方针办”,这与政治局传达的不一样,六个字中错了三个字,谁对谁说的?实际上,当时叶剑英并不知道华国锋本人也说过“按既定方针办”,因为叶剑英已经按毛主席批示在他生病期间,他的工作全部交给陈锡联来代替干了。   华国锋这次猛然醒悟。明白大呼小叫“按既定方针办”也是冲着他的。他如果不警觉,也将成为刀下之俎。尽管同样的话他也引用过,但他还是准备修正自己所说。不管毛主席有没有说过“按既定方针办”,被“四人帮”用来抢班夺权就该作废。这个时候不能算数,只有对自己说的“照过去方针办”才算数。这是有字为证的东西。   华国锋决定不再含含糊糊地敷衍“四人帮”,不再说什么“按既定方针办”。第二天,9 月18日,毛主席追悼会在天安樵广场举行,全中国都看到,华国锋在念悼词,站在一边的王洪文伸头注视着华国锋的讲稿,似在等着听他嘴中吐出“按既定方针办”六个字,然而,华国锋始终没有念出这六个字。   华国锋立即着手清除“按既定方针办”六个字,不再允许这六个字出现,对胆敢讲这六个字的人毫不留情。首先遭到打击的是远在千里之遥、不知事情究里的、正准备在联合国代表×国政府慷慨发言的外交部长乔冠华。1976年10月2 日,外交部将乔冠华在联大上的发言稿送给华国锋审,华毫不犹豫地对文稿一顿狠批:“文中引用毛主席的嘱咐我查对了一下,与毛主席亲笔写的错了三个字,毛主席写的和我在政治局会上传达的都是‘照过去方针办’为了避免再错传下去我把它删去了。”乔冠华因此在之后的揭批“四人帮”的运动中落了个“四人帮”“伪造主席临终嘱咐”的帮凶的罪名。   ●叶剑英说,对付“四人帮”,必须以快打慢   “四人帮”并没有否认毛主席对华国锋说过“照过去方针办”。张春桥在得知华国锋开始突然不承认“按既定方针办”后,从汪东兴那里查找到华国锋在中央计划工作会议上亲口说过“按既定方针办”的记录后,对保管记录的汪东兴说:“毛主席给华国锋同志写的‘照过去方针办’,是针对着他汇报的有关省、市的情况而讲。当然正确。主席讲的‘按既定方针办’,是要我们按?h中央和毛主席已经决定了的方针和政策办事,两者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华国锋不承认毛主席说过“按既定方针办”。“四人帮”自然不退让,“按既定方针办”是“四人帮”的救命稻草,尽管也算是一根真实的稻草,但华国锋只要坚持“照过去方针办”,对“四人帮”来说,他们就没有什么“传家宝”可以发挥作用力了。所以,“四人帮”立即开动舆论工具,推出署名梁效的文章《永远按照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并警告华国锋,不坚持“按既定方针办”就是“背叛”,“任何修正主义头子胆敢篡改毛主席的既定方针,是绝对没有好下场的。”   在粉碎“四人帮”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叶剑英,叶剑英对“四人帮”的政治图谋十分清楚,知道他必然会做足“按既定方针办”的文章后采取行动。“四人帮”一手抓武装以防不测,一手准备十届三中全会,试图在会议上达到多数,第一步达到驱逐叶剑英、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结果,随后可以轻而易举地消灭华国锋等力量。因为主要是文斗,所以需要一段时间。   叶剑英说,对付“四人帮”,必须以快打慢。有了这个观点,于是就有了中共历史上前所未有但极得人心的行动:动用警卫部队的“军事”手段消除政治对手。这样也就才有了全国人民的“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   事情尽管很顺利,但回顾历史,“四人帮”抓住“按既定方针办”是符合他们当时的历史情状的。实际上,华国锋不仅说过“按既定方针办”,他后来提出的“两个凡是”就是“按既定方针办”的一种变化说法。如果“四人帮”不威胁到他的位置,如果他能够在“四人帮”的支持下坐稳第一把交椅,他多半会衷心地拥护“按既定方针办”,这毕竟比“两个凡是”来的清楚明白得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局限。   当然,历史也没有如果。

关键词(Tags): #毛泽东
家园 二战后苏联从未搞过限制人口流动的措施

可以据此想象苏联的社会矛盾到底大不大。

人家是地大物博,地广人稀,所以和中国相比,很多社会矛盾被绕过了、淡化了。

一直到现在俄罗斯75%的人口是城市人口,识字率高于中国。

家园 我顶。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