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踏雪寻痕-从文革到陆肆老报刊拾零-1-开篇 -- 龙眼

共:💬205 🌺1179 🌵8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江青同志讲话选编(小册子) - 2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通宝推:江南愿,
家园 江青通知讲话选编-2

的。有些左翼文艺工作者,特别是鲁迅,也提出了文艺要为工农服务和工农自己创作文艺的口号,但是并没有系统地解决文艺同工农兵相结合这个根本问题。当时的左翼文艺工作者,绝大多数还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主义者,有些人民主革命这一关就没过去,有些人没有过好社会主义这一关。

要破除对中外古典文学的迷信。斯大林是个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他对资产阶级的现代派文艺的批评是很尖锐的,但是,他对俄国和欧洲的所谓经典著作却无批判地继,后果不好。中国的古典文艺,欧洲(包括俄国)古典文艺,甚至美国电影,对我国文艺界的影响是不小的,有些人就当作经典,全盘接受,我们应当接受斯大林的教训。古人、外国人的东西也要研究,拒绝研究是错误的,但一定要用批判的眼光去研究,做到古为今用,外为中用。

对十月革命后出现的一批比较优秀的苏联革命文艺作品,也要有分析,不能盲目崇拜,更不要盲目的模仿。盲目的模仿不能成为艺术。文学艺术只能来源于人民生活,只有人民生活才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的历史过程,证明了这一点。

世界上从来是新生力量战胜腐朽力量。我们人民解放军开头也是弱小的,终于转弱为强,战胜了美蒋反动派。面对着国内外大好的革命形势和光荣的任务,

我们应该以做一个彻底的革命派而感到自豪。要有信心,有勇气,去做前人所没有做过的事,因为我们的革命,是一次最后消灭剥削阶级、剥削制度,和从根本上消除一切剥削阶级毒害人民群众的意识形态的革命。

我们要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去创造无愧于我们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党,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军队的社会主义的革命新文艺。这是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最光辉灿烂的新文艺。

但是,要搞出好的样板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对创作中的困难,我们在战略上一定要蔑视它,而在战术上却一定要重视它。创作一部好的作品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抓创作的同志决不能采取老爷式的态度,决不可掉以轻心,要同创作者同甘共苦,真正下一番苦功夫。要尽可能地掌握第一手材料,不可能时也要掌握第二手材料。要不怕失败、不怕犯错误,要允许失败、允许犯错误,还要允许改正错误。要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精益求精,力求达到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在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掌握各种艺术的规律。不这样,就不可能搞出好的样板。

我们应当十分重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题材,忽视这一点,是完全错误的。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及其他重大战役的文艺创作,也要趁着领导、指挥这些战役的同志健在,抓紧搞起来。许多重要的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急需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创作。《南海长城》一定要拍好。《万水千山》一定要改好。并通过这些创作,培养锻炼出一支真正无产阶级的文艺骨干队伍。

六、在文艺工作中,不论是领导人员,还是创作人员,都要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提倡“群言堂”,反对“一言堂”,要走群众路线。过去有些人搞出一个作品,就逼着领导人鼓掌、点头,这是一种很坏的作风。至于抓创作的干部,对待文艺创作,应该经常记住这样两点:

第一,要善于倾听广大群众的意见;第二,要善于分析这些意见,好的就吸收,不好的就不吸收。完全没有缺点的作品是没有的,只要基调还好,要指出其缺点错误,把它改好。坏作品不要藏起来,要拿出来交给群众去评论。我们不要怕群众,要坚决地相信群众,群众会给我们提出许多宝贵意见的。另外,也可以提高群众的鉴别能力。摄制一部电影要花费几十万元或者上百万元,把坏片子藏起来,白白地浪费掉了,为什么不拿出来放映,从而教育创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又可以弥补国家经济上的损失,做到思想、经济双丰收呢?影片《兵临城下》演了好久,也没有人批评,《解放军报》是否可以写篇文章批评一下。

七、要提倡革命的战斗的群众性的文艺批评,打破少数所谓“文艺批评家”(即方向错误的和软弱无力的那些批评家)对文艺批评的垄断,把文艺批评的武器交给广大工农兵群众去掌握,使专门批评家和群众批评家结合起来。在文艺批评中,要加强战斗性,反对无原则的庸俗捧场。要改造文风,提倡多写通俗的短文,把文艺批评变成匕首和手榴弹,练出二百米内的硬功夫;当然也要写一些系统的、有理论深度的、较长的文章。

反对用名词术语吓人。只有这样,才能缴掉那些所谓“文艺批评家”的械。《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要开辟定期的或不定期的文艺评论专栏,对好的或者基本上好的作品要热情支持,也可以善意地指出它的缺点:对坏作品,要进行原则性的批评。对于文艺理论方面一些有代表性的错误论点,和某些人在一些什么《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话剧运动五十年史料集》、《京剧剧目初探》之类的书中企图伪造历史、抬高自己,以及所散布的许多错误论点,都要有计划地进行彻底的批判。

不要怕有人骂我们是棍子,对人家说我们简单粗暴要有分析。我们有的批评基本正确,但是分析不够,论据不充分,说服力差,应该改进。有的人是认识问题,他们先说我们简单粗暴,后来就不说了。对敌人把我们正确的批评骂做是简单粗暴,就一定要坚决顶住,文艺评论要成为经常的工作,成为开展文艺斗争的重要方法,也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重要方法。没有正确的文艺评论,就不可能繁荣创作。

八,文艺上反对外国修正主义的斗争,不能只捉丘赫拉依之类小人物。要捉大的,捉肖洛霍夫,要敢于碰他。他是修正主义文艺的鼻祖。他的《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对中国的部分作者和读者影响很大。军队是否可以组织一些人加以研究,写出有分析的、论据充分的、有说服力的批判文章。这对中国,对世界都有很大影响。对国内的作品,也应当这样做。

九、在创作方法上,要采取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不要搞资产阶级的批判现实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浪漫主义。

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涌现的工农兵英雄人物,他们的优秀品质是无产阶级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我们要满腔热情地,千方百计地去塑造工农兵的英雄形象。

要塑造典型,毛主席说:“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不要受真人真事的局限。不要死一个英雄才写一个英雄,其实,活着的英雄要比死去的英雄多得多。这就需要我们的作者从长期的生活积累中,去集中概括,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典型人物来。

写革命战争,要首先明确战争的性质,我们是正义的.敌人是非正义的。作品中一定要表现我们的艰苦奋斗、英勇牺牲,但是,也一定要表现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不要在描写战争的残酷性时,去渲染或颂扬战争的恐怖;不要在描写革命斗争的艰苦性时,去渲染或颂扬苦难。革命战争的残酷性和革命的英雄主义,革命斗争的艰苦性和革命的乐观主义,都是对立的统一,但一定要弄清楚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否则,位置摆错了,就会产生资产阶级和平主义倾向。此外,在描写人民革命战争的时候,不论是在以游击战为主,运动战为辅的阶段,还是以运动战为主的阶段,都要正确地表现党领导下的正规军、游击队和民兵的关系,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的关系。

选择题材要深入生活,很好地调查研究,才能选对、选准。编剧要长期地、无条件地深入到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去,导演、演员、摄影、美术、作曲等人员也要深入生活,很好地进行调查研究。过去,有些作品,歪曲历史事实,不表现正确路线,专写错误路线;有些作品,写了英雄人物,但都是犯纪律的,或者塑造起一个英雄形象却让他死掉,人为地制造一个悲剧的结局;有些作品,不写英雄人物,专写中间人物,实际上是落后人物,丑化工农兵形象;而对敌人的描写,却不是暴露敌人剥削、压迫人民的阶级本质,甚至加以美化;还有些作品,则专搞谈情说爱,低级趣味,说什么“爱”和“死”是永恒主题。这些都是资产阶级的、修正主义的东西,必须坚决反对。

十、重新教育文艺干部,重新组织文艺队伍。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全国解放前,我们无产阶级在敌人的统治下培养自己的文艺工作者要困难一些。我们的文化水平比较低,我们的经验比较少,我们的许多文艺工作者,是受资产阶级的教育培养起来的,在从事革命文艺活动的过程中,有些人又经不起敌人的迫害叛变了,或者经不起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烂掉了。在根据地,我们培养过相当数量的革命文艺工作者,特别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他们有了正确的方向,走上同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在革命过程中起过积极的作用。缺点是,在全国解放后,进了大城市,许多同志没有抵抗住资产阶级思想对我们文艺队伍的侵蚀,因而有的在前进中掉队了。我们的文艺是无产阶级的文艺,是党的文艺。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阶级的最显著标志。须知其他阶级的代表人物也是有他们的党性原则的,并且很顽强。不论是创作思想方面,组织路线方面,工作作风方面,都要坚持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反对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必须同资产阶级思想划清界线,决不能和平共处。现在文艺界存在的各种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讲,是思想认识问题,是教育提高的问题。要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活学活用,联系思想,联系实际,带着问题学才能真正学得懂、学得通、学到手。要长期深入生活,和工农兵相结合,提高阶级觉悟,改造思想,不为名,不为利,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要教育我们的同志,读一辈子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主席的书,革一辈子命。特别要注意保持无产阶级的晚节,一个人能保持晚节是很不容易的。

(三)

通过座谈,我们对上述问题都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对这些问题的意见,也都符合军队文艺工作的实际情况,从而提高了我们的觉悟,加强了社会主义文化革命的决心和责任感。我们一定要继续学好毛主席的著作,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种好试验田,搞好样板,在这一场兴无灭资的文化革命斗争中起好带头作用。

通宝推:不如安静,
家园 这些史料太珍贵了,感谢龙眼,感谢西西河
家园 也要感谢qdst2008网友的协助

能够及时把图片转换成文字,以方便阅读和将来整理归档

家园 江青同志掌权的时代,你龙眼是肯定没办法、也没权利

留学或者移民到加拿大的。这是肯定无疑的。

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民,绝大多数连护照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出国留学了。移民更是天方夜谭。

那个年代有什么好怀念的呢。

家园 伯爵08,你能不能闭上嘴少胡说八道这么一次?少捣乱一次就算是

给西西河做贡献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抗美援朝之战奠定社会主义大国地位,加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彼时以苏联为首的东方社会主义阵营,同美帝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全面对抗, 国际史称冷战。

在冷战背景下,中国受到西方欧美资本主义的全面封锁。

就算当时是你嘴巴上最尊敬敬爱的邓小平当政,也是一个样。不可能有你伯爵08留学或者移民到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加拿大的权利。

连国内初中生都学过的历史知识,你伯爵08居然、竟然会不知道?

真不知道,还是假装不知道?

还拿来攻击那个时期其他的政治人物,你是真无知,还是其他的原因?

真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这种拿无知当做本事到处瞎说八道,还洋洋自得的。

若是其他的原因,你就闭上嘴,少捣乱这一次,影响不了你的绩效。

也算为其他的河友阅读学习这段珍贵的历史史料营造一个良好氛围,也算是为西西河做点正面贡献。

言尽于此!

家园 同样谢谢qdst2008河友,你们的辛勤付出,撩开了那个

激情燃烧年代的重重迷雾的一角,让我等对那段神秘历史极感兴趣的普通人,能够幸运的瞥见鉴证历史的一个剪影。

功莫大焉,善莫大焉。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官方封禁),现在普通人能接触到的十年历史,除了官样八股文,主要途径一是各种名人回忆录,二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人口耳相传。

其中大量片面、偏颇、错乱、失真、讹传、甚至造谣、发明历史、无中生有的比比皆是,想一窥真伪堪比沙里挑金。

多一些史料,就为还原历史的真相多了一个角度,为拼接出历史的全貌多了一个途径。

你们两位的贡献,弥足珍贵。

特别感谢!

家园 还原历史真相,让人民客观评说

龙眼承认现在算是栖身小资阶层,而这个阶层在改开中要比广大工农阶层获益,但远不如特权阶层和精英阶层获益巨大。同时,我本来的出身也促使我不仅仅是为少数人服务,还要为多数人服务。

对于广大基层的工人农民,无论是在毛时代,还是邓时代,留学和移民对于他们都是很遥远的事情,而两个时代要对比的是更加贴近生活的东西,到底是计划经济,粗茶淡饭,但当领导阶层,有稳定工作,好搞对象,有2-3个孩子,孩子都有学上,有工作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好;还是贫富不均,沦为底层阶级,也是粗茶淡饭,还要冒男人下岗待业,女人站街卖身,只能有一个孩子,其他都要打掉,男孩有被拐卖变别人儿子的风险,女孩有被拐卖变强奸锁链女的风险,等等等等,哪个年代更值得怀念?或者说应该如何完善我们的时代?每个人,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看法也会不同。

而作为历史学人,其首要职责应该是更多还原历史的真相,好让后人客观评说。

通宝推:真离,呆头呆脑,不如安静,
家园 在阶级社会中

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会被打上阶级的烙印。现在的说法是屁股决定脑袋。

家园 你这逻辑荒唐透顶。

1. 江青掌权的时代?新中国的历史上什么时候是江青的时代?

2. 留学和移民就一定是好事吗?崇洋媚外,正是稻学路线刻意堆砌起来的恶果,留学和移民正是这些恶果之一。国力不如人才会往外跑,你见过美国人抢着出国移民吗?竟敢把这个恶果当做给人民的赏赐,这逻辑得混蛋到何种程度!

3. 一个时代值不值得怀念,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事情。你不怀念自有你不怀念的理由,但绝不是你嘲笑别人怀念的根据。

家园 不能。我只要不违反河规,发言就是我的权力。你气急败坏也没用

你这么气急败坏,只能说,我说中了你们不爱听的。呵呵

我说都不是事实吗?

江青掌权的时候,中国大陆人民可以出国留学和移民吗?龙眼那时可以出国留学或移民啊?

不能啊。

邓小平同志1978年复出工作以后,为什么中国当年马上就派出留学生到美国留学了呢?

谁规定了冷战就不能让人民留学和移民的?

你规定的啊?

家园 出国留学当然是好事,更是人民的基本权力。

我去不去留学是我的事,但是,你不准我出国留学,那是你剥夺了我的权力。

“两弹一星元勋”们,绝大多数都是留学生,而且都是去欧美留学的。特别是,他们都是万恶的旧社会出去留学的啊。

比如,钱学森就是美国加州理工的博士,邓稼先是美国普渡大学的博士。

你说出国留学有用吗?

至于你说的:【留学和移民就一定是好事吗?崇洋媚外,正是稻学路线刻意堆砌起来的恶果,留学和移民正是这些恶果之一。】,我只能呵呵了。

如果不让留学,就没有西西河,因为西西河的创办者,就是留美学生。

家园 文革时期有人出国留学,不多而已

我在网上找到这样一篇文章,新中国成立以来留学教育发展研究。

file:///C:/Users/lin0000b/Downloads/3883-4161-1-PB.pdf

其中写道。

"从1972年开始,中国开始重新恢复留学教育,派遣的原则以语言类学生为主。不算1978年派遣人数,1972—1977年间,中国总共派出1217名留学生,其中“先后向50个国家派出语言类学生1162人”,“先后向英、法、加拿大、日本、西德、瑞士和澳大利亚等八个国家派出

科技生90名”。去英国的语言生包括王光亚、杨洁篪、沙祖康、周文重、龙永图,陈珊珊等。著名超导科学家赵忠贤就在此期间去英国当交流学者,萨苏德父亲也到了当时德西德。

其实去美国的也有几个,比如陈凯歌的前妻洪晃,章启月也挺出名。

家园 我一直都是一个智商平平的人。

但我非常感谢你让我有了智商上的优越感。出国留学移民这些概念说白了就是背井离乡谋生活,只有在欠发达国家才有的追求和所谓高大上的生活,在你的眼里竟然成了什么狗屁权利。换句话说,你认为被迫背井离乡是一种权利,我就问你一句话: 你在你的家乡生活的舒舒服服的,你愿意背井离乡吗? 稻学时代移民的多,恰恰说明其生活不尽如人意,不知道你有什么可嘚瑟的。

通宝推:ccceee,
家园 发言是你的权利,这一点没有人否认。

但权利和义务没有一刻是分离的。当你觉得你有发言的权利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你还有接受被别人骂的义务。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