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人艰不拆讲笑话之五 2022年新楼 -- 骨头龙

共:💬3801 🌺30659 🌵18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5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几十年前我就买过这么一双可降解的

91年的冬天特别冷啊,像我这种万年单鞋的都扛不住了,跑到市中心打算买双里面带毛的靴子。还没进大商场,看到路边摆摊的就在卖靴子,看看真厚实,款式也喜欢,关键价格只有大商场里面的几分之一啊,就买了一双。

当场就换上了,这个暖和啊,美滋滋就穿着回去了。

回去蹲了个坑,蹲下的时候视线往下移,发现什么东西在掉落。。。定眼一看,那双靴子褶皱的地方已经开始崩解,它在往下掉渣啊!

后来只穿了一星期,实在四面漏风,只好扔了。

当年的人多实在啊,也不懂环保降解这些漂亮话,我们就管这叫假冒伪劣。

家园 不就是纸皮鞋么?

当年某地名产。

家园 谁说的!2022重制版

在课堂上,女教师提问:“要么给我自由,要么让我死。”这句名言最早出自谁之口?知道的请举手。”

过了好大一会儿,才有个从日本来的新学生山本用不大熟练的英语回答:

“1775年,巴特利克.亨利说的。”

“很好,那么,‘民有、民治、民享’是谁说的。”

“1863年,亚伯拉罕.林肯说的。”

完全正确,同学们,刚才回答问题的是位日本学生,可是生长在美国的同学却回答不出,多么遗憾啊!”

“把日本人干掉!”教室里突然发出一声怪叫。

“谁!谁说的!”女教师气得满脸通红。

山本立刻回答道:“1945年,杜鲁门总统说的。”

这时候有人小声嘟囔道:“这真叫人恶心.”

女教师听到后更加生气:“这是谁说的!?”

“1991年,乔治.布什会见日本首相时候说的。”山本回答。

另外一个学生拍着桌子大笑:“耶!你真***够劲。”

“1997年,比尔.克林顿对莱恩斯基说的。”

整个班级都陷入混乱,一些学生冲山本高喊:“你这个婊子养的蠢货!”

“2022年,拜登总统说的。”山本立刻回答道。

家园 ecco么?

这个鞋得一直穿着就没事,就怕放。脚上的ecco穿了三年了,还挺舒服的

家园 初恋

点看全图

家园 云南人的朋友圈

点看全图

通宝推:敲门,
家园 广东的分布式集群技术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家园 霸王别姬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家园 工作规定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家园 礼物已放入南海寄存柜,限时自提

美军证实:事故F35C已坠入南海 未提及是否打捞

美国海军安全中心称此次坠机是卡尔文森号自2021年11月22号以来发生的第5起A类航空事故。

2019年4月9日,日本一架F35A在青森县三泽市以东135公里处坠海。由于出事海域水深达1500米,这架飞机事后并未得到回收。

==================

南海平均水深1212米,我们的蛟龙号1万米海底也去过

现在看看深潜器技术谁家强~~~

家园 熊大,你咋那么没有人性呢

废话,谁叫你说我是熊来着

家园 那你怎么不把病毒简化成核衣壳呢?这等于偷换概念你真的不知道?

或者把人简化成只有四肢试试?

来来分析一下某时某地你身上的病毒有没有那些结构[1]?问题你已经有了,再去倒推,肯定是有的啊。

之前说过,思路应该反过来。因为你本质上是从结果和定义,从一个知识体系内倒推事实的。这会包含大量预设,但是你从未阐明(考虑)过。而且你并不是处于一种绝对的、全面的观察状态,不管病毒还是疾病,除非你掌握了物自体。甚至就算缺少某些结构,你还可以因为有重要类比继续叫它病毒或者相关衍生物,从而继续属于病毒。

看过前面就知道,这种打包不止于这些现象以及他们的原理[2],还有尚未发现的,会处于这些综合现象条件之下的未知事物(就像病毒背后的事实也远远没有穷尽),不管内部还是外部。一旦缩减就是颠覆定义。

就此还可以讨论复杂系统。即高层次特征并不是低层次所能包含的,部分还原和整体系统是两回事。所以无法轻易简化模型,除非有充分的经验和论证。

要知道,连最小组合温湿度都会导致情况复杂。湿度大微生物滋生、颗粒物吸附,容易引发免疫反应。温度低免疫力减低、代谢负担大,容易增加患病风险。冷暖反复使得低温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减少,机体的调节适应困难,更容易引发基础疾病。这些都是长期持续的,有流行病学证据,岂是吹一下冷风就能比的?

吹一下冷风,人家防护多,免疫力强,无基础疾病,带着口罩,还会有这种问题吗?这还没提饮食、运动、肠道微生物、地区空气质量与微生物种类呢。甚至包括已经验证的辩证施治如何在其他时空中调整和选用。哪有那么简单?

这就是我一直说的问题,你从来就没有分清过概念,或者注意过预设。不管有意还是无意。

───

﹝1﹞比如棘突、衣壳、囊膜、核酸,还有他们的具体。比如S糖蛋白、核衣壳蛋白、膜蛋白和RNA?

﹝2﹞比如免疫、代谢、微生物。即只有这些现象也是有效的,虽然不及作为打包的整体。

───

补充:对于最后一个问题,首先肯定可以存在。其次前面也已经说过,有寒湿气、有病毒也没有意义,因为无法脱离反应(寒湿侵袭/病毒入侵)去讨论,所以探讨一定是基于内外特征然后去考证外部特征的。最后就算是最近新出的空气检测,也只能是很小的一片地方,平常依然要靠核酸。

家园 你不缩减就不缩减嘛

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缩减的话,很明显,仅凭冷风,是无法预知该人是否会遭“寒湿郁肺”,你倒是聪明,批评我偷换概念。

这个无所谓,我认就是,这样不用纠缠。

但是,你说的“寒湿气是多个外部特征的打包”,从逻辑上讲,冷风是可测量观察的,“外部特征的打包”里面的外部特征,一样是可以测量观察的,区别只是单一项目,还是多个项目而已,这个就是我说的,绕了个弯。

那么,就请你回答我之前的问题:假如某时某刻我站在某处,关于这个打包,我需要告诉你什么信息,你就能肯定某处是否存在寒湿气?

当你说肯定可以的时候,不要空口无凭,给个清单嘛,让大伙开开眼界,看看是否满足清单里面的要求,我们就可以知道某时某刻的某地就有寒湿气。

给不出,直说就是,我不会勉强你。

家园 从头换到尾还不能说了?武汉的特征就很明显了。

我现在外面就有寒湿气,冬季,室内外温度低。附近有水域,空气湿度大。华北,临近北京,可吸入颗粒物多。足以证明有最基本的寒湿气。

但是我已经说了,这种寒湿气和寒湿证的寒湿气不完全是一回事。比如

第一、寒湿证是以武汉的地理特征为基础的,当时对应的也是武汉的患者。进而会有与本地不同的情况。除了湿度、微生物和颗粒物,最主要的就是冷暖反复。所谓打包第一点指的就是寒湿气本身就是经过地区限定的,即便是冷、湿也会因为时空有所差异。

第二、寒湿气是内外特征的打包,这个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但关键不在于打包,而在于内外要一起才算。也就是前文不断重复的所谓反应。如果没反应,寒湿气根本没有意义。就像前文说的,「我们在判断中招的时候,一定是根据受体反应来的,于是不存在你说的吹了就有,入侵就得这种一定会中招」。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寒湿气还会有第二种限定,那就是已经引起症状的寒湿气。

第三、时空限定+症状限定,这意味着我们讨论的寒湿实际上是某一地区已经引起症状的寒湿气,而且这种寒湿气是一种殊相。不是你想讨论的共相,也不是相同的殊相。比如我开始说我外面就有,就是一种不同的殊相。

进而在这个基础上,前文说过

  

第六、你直接把 你说的不能预防,实际上是只看所致疾病 忽略掉了。这实际上也是把寒湿郁肺、寒湿入侵、寒湿气存在三者混淆了。

然后,有寒湿气就会患病吗?这个问题依然可以从上面出发。寒湿气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侵袭人体,造成了反应(外部的寒湿气)。即便侵袭人体,也会因为地区特质和个人特质有所不同(入侵的寒湿气)。如果最终导致了症状,那么实际上是经过进一步限定,将寒湿气这个特征所附带的已知未知全部打包进去的原因(寒湿郁肺的寒湿气)。

原则上讲,第一个范围最大,但是没有进一步的反应实际上是没办法讨论的。而且就算换成只有新冠病毒也可以这样说。毕竟,早就说过这是分型。也就是外部的病毒,入侵的病毒,导致症状的病毒。他们当然都是病毒。

但问题不在于病毒,而在于它们的限定,入侵的、导致症状的,实际上就是经过具体情境限定的。比如外部可能低于40℃,病毒虽然保存,但却没有传染性那么还有入侵一说吗?假如入侵了,因为一些差异只在呼吸系统,哪还有其他组织部位的症状一说吗?至于具体的症状就更是如此了。

这还没讨论变种或者灭活。实际上我们的讨论背后都是有基本预设的。就像着凉后会不会感冒?外面要是真空你还会感冒吗?

这就是最基本的概念问题,然而从头到尾都没有分清过,所以才一直说没必要继续了。

最后,之前说过

  

新冠病毒可以检测+寒湿气可以检测,得出属于新冠肺炎的寒湿郁肺这一辩证。

  

寒湿郁肺不一定是新冠肺炎的寒湿郁肺,还可能是其他的寒湿郁肺。而这里讨论的是新冠肺炎的寒湿证。

也就是说,即便可以预防最简单的寒湿气,也不一定能够预防新冠病毒。哪怕预防手段是一样的,口罩、保暖、提高免疫力、注意饮食和环境卫生。但至少可以预防最基本的寒湿证,不止新冠的,还有其他疾病的,不讨论打包进去的那些未知也是一样。也可以预防进一步寒湿郁肺的发生。

而你的问题就是不加任何区分,直接把外部有寒湿气存在和新冠肺炎拉成线性关系。然而明晰概念之后就会发现,如果没有任何具体情境(限定),那么只可能是概率。而考虑到现在的流行状况,概率很低。而不会有你所谓的入侵就得肺炎之类的说法。可谁都没这样说过,没人是你这个看法。除了你自己。

本来就是新冠肺炎的寒湿郁肺辩证。这是最开始的论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5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