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注意】1989年中国利用科学方法证实了人体经络的客观存在 -- 任飞

共:💬32 🌺1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注意】1989年中国利用科学方法证实了人体经络的客观存在

我无意中看到这么一小段文字,对此很感兴趣。能否请有所了解的朋友细说一下?

1989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和北京经络研究中心利用科学方法证实了人体经络的客观存在,并得到了国际学术界和国际医学界的承认。但科学家们却不知道为什么人体经络却看不见、摸不着、也不能被解剖出来,即为什么经络会是隐形的,等等。

家园 你说的这段文字,出处转录如下

经络研究命题的建立与展开

 

  祖国医学的经典理论文献《黄帝内经》成书于2500年前,贯穿于全书的理论核心就是经络藏象学说。所谓经络者,行血气、营阴阳、调虚实、应天道、决死生、处百病,不可不通者也。由此??述可知,古人所发现和概括的这一经络系统,指的是人体的调节、控制、传输系统,是经脉与络脉、经筋与皮部的总称。《内经》又称:“经脉者,伏行于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如果这里所指的络脉可认定??血脉,那麽经脉就应与现代西方生物学的神经系统相对应;如果《内经》所描述的经脉与神经解剖大体一致,如果中医针灸临床现象与神经内科学互不矛盾,那麽古人和今人用不同认识方法描述人体同一个调控系统本应是不难统一的。这样中西医学的结合在理论层次上就可以从根本上给予解决了。然而令人非常难堪的是,无论从解剖形态的描述还是对经络现象、医学效应的观察结果都明白无误地说明,古人所指的14经脉(12正经加任督2脉)与西方发现的外周神经是如此殊异,以致根本无法合二??一,这无疑是中医学对西医学认??通过人体解剖方法已经完全认识了人体的这一定论的一个重大的无可回避的挑战。

 第一,熊所周知,外周神经系统是通过脊髓中枢20几个体节完成对内脏和四肢的横向调控的,而《内经》说的14经脉却是纵向走向,且定位明确,标识清晰。

 第二,针刺经穴“得气”,或炼功“入静”后,在一些人身上?b生纵行的线状游走感,现代人称之??“循经感传”。70年代有关学者曾对20余万人进行了测试观察,大约有1/5的人群中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循经感传现象,感传路线大体与古人描绘的14经脉走向一致。不仅主观感觉如此,一些先天性或后天出现的线状皮肤病变,竟然也与14经脉走行基本一致。

 第三,几千年来经络理论成功地指导着中医针灸、按摩、气功等大量临床实践,已经正在和继续地证明着:沿14经脉及各穴位施以物理刺激(砭石、针灸、刮痧、电脉冲、激光、微波、毫米波、次声等)对脏腑和全身的疾病有效地发挥着治疗作用。不仅如此,古人所说“气至病所则有效”,在现代人身上针刺出现感传沿经传导,当达到患病部位时,往往症状立即消失或减弱,类似病例屡见不鲜。

  面对以上三方面的挑战,西方生物医学目前尚无以答对。尽管存在不理解和反对意见,但“经络探索”这一命题还是建立了。1986年“经络的研究”作??中国自然科学的攻关项目,正式立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和支持。

“七五”期间,一个以客观检测??主要目标的经络物理研究的热潮展开。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是:沿14经脉陆续发现了声、光、热、电、磁和同位素扩散的特异性。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是以下的研究与成果。??

  (1)祝总骧教授实验室采用循经低电击穿特性、循经低声阻特性等方法建立了一套14经脉的客观检测定位方法,这一方法在国内外诸多实验室得到了重复验证和推广,促使经脉实质的研究迈进了科学定位的探索时期。

  (2)孟竞璧教授实验室利用法国学者建立的同位素艴(Tc99)穴位注射方法,用Y照相机显像了14经脉同位素优势扩散线与古典经脉线走行基本一致,并进一步证明了它既非神经干,亦非淋巴或动静脉血管。然而一切现代的解剖学手段,包括数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均没有找到与14经脉相对应的管道型组织结构线。其间薛崇成教授主持的一项著名的“口裂试验”,有力地证?^了所有“经脉外周组织结构线”这一类假说。“口裂试验”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循经感传经过口唇时,双唇的开裂并没有阻止感传沿任督脉继续进行。同样,其它经脉的感传,亦可越过裂开的伤口。显然这一实验支援了“感传中枢幻觉假说”。然而对经络物理研究来讲,它恰恰提示:经脉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但却又是无形的存在,它正如海洋中的暖流、天空中的候鸟迁徙线、季风带、航空线一样,是不会因其间的局部变化、干扰而中断的,因此也不可能用解剖学方法观察到。

  极力企图证明经脉只是古人对神经的无知和误解,一味热衷于寻找经络的管道型组织结构的一系列实验,虽然能够得到大量的资金,但由于探索的出发点和目标是与经络特性相背离的,故而陷入误区,不可能达到目的。

组织解剖学的盲区

  1996年10月,张声闳、陈静在《科技导报》上的“关于经络本质和机制”一文中提出了“经络是生物体的一个特殊的自组织系统,它无固定形态,寓于生命体的间隙维中”的假说。这一假说的理论依据是:现代分形理论提示,任何形式的组织结构都不可能全部占据三维空间,总有一个分数维空间作??间隙维存在,人体结构亦当然不能例外,它的间隙维无疑应由有序流动着的体流来填充。那麽,人们不禁要问:人的体液仅仅是间隙中流动的填充物吗?人体作??复杂的自组织系统,可以设想,对于任何复杂的组织结构,都会有一个同样复杂的间隙结构对应存在。二者所不同的是组织结构在发育过程中越趋向复杂、精细,则其结构就越趋向分立。研究这种分立的精细、复杂的结构便衍生出了现代的分科而学之的西方生物医学。但人体间隙结构在发育复杂化的过程中则是始终保持了其结构的完整统一性的。故笔者以??,中医整体医学理论正是从这一完整性、统一性出发所形成的,中医学应是包括人体间隙维和组织结构间完整统一作用的理论。因此,笔者赞同张声闳、陈静的假说,认??人体间隙系统从生命活动一开始,便自然形成一套无形的互相连通的网络,这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网络就是经络系统的实质。而当解剖刀将生命体切成标本时,这一间隙系统也就被破坏殆尽了。因此,利用结构解剖学是永远找不到经络实体的。??

  人类的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更新,科学在认识客观世界,认识自然、生命(包括人类自身的能力),在向微观深入的同时,也不断地向宏观整体方向拓展,现代经络实质的研究可能正在呼唤、期待着一个崭新的生命体间隙形态学的诞生。

  近年来,有意义的关于“经络实质研究”的新进展如下所列。

  (1)武汉大学曹连欣教授实验室发现针刺穴位时有液晶性质的纳米级颗粒在间隙体液中有序排列。

  (2)美国奥克兰大学吴建华教授实验室发现人体体液中有10倍于红细胞数量的纳米级非DNA蛋白质生命小体在间隙体液中做自主运动。

  (3)复旦大学费伦教授实验室、天津中医学院徐汤苹教授实验室分别发现针刺穴位处的体液恰是人体“第二信使”钙离子的富集区。

  (4)南通医学院刘祖舜教授实验室发现穴位药物注射所显示的低量优效特性竟与体液中的血药浓度无关。

  (5)北京医科大学樊景禹教授实验室证实细胞间隙通讯具有沿经脉传导的特性。

  (6)辽宁中医学院孙平生教授实验室发现沿经脉线皮下的低声阻传导通道。

  (7)杭州大学张长琳教授实验室发现人体的电磁波干涉图谱出现与古典经脉线相似的特征。

  (8)国际科学中心申璋、李志超教授实验室用红外热像图仪发现毫米波生物医学效应具有沿经穴传导的特性。李志超实验室还证明了循经低阻抗电特性,其本质是非线性低电击穿阈值特性的沿经分布所致。

  (9)北京经络研究中心祝总骧教授实验室针刺穴位时,沿经脉在线测到与动脉同步的微小波动,而离开经脉线2毫米就测不到。

  (10)中国中医研究院张维波副教授实验室发现并证实沿经脉同位素优势扩散线低电击穿阈值线、低声阻线竟是同一条体液低流阻间隙通道。

综上所述,以上10个实验室的实验结果与人体间隙维空间假说不期而遇,这绝非偶然。它们的综合成果向以组织结构解剖学??基石所建立起来的近代西方生物医学提出了严肃的质疑:除了那个“残缺的三维空间”实体组织结构之外,与之相对应而存在的分数维间隙空间中,难道不可能有着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物质、能量、信息生动地进行着有序的活动吗?实验表明,恰恰在解剖刀下所丢掉的生命体的那一半(分数间隙维空间)中有着中医所论的“决死生、处百病”的经络系统以及气的运行信道―14经脉,只是它超出了组织解剖学的视野而未被观察到而已。

  生命在于运动的有序化。著名现代化学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普里高津教授在他的“耗散结构理论”中阐明了:一切开放系统在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过程中,随着负熵流的增加,出现了涨落现象,形成自组织活动,有序的干涉条纹和花样便应运而生。这段阐述恰好似与2500年前《内经》所描述的:行血气、营阴阳、调虚实、应天道的经络系统和气之运行信道――14经脉理论,完全不谋而合。??

  事实上,宇宙中绝大部分生命与非生命活动都是超出人的感觉能力而存在和运动着的。现代经络物理研究、经络化学研究的综合整体成果可能正在逐步地向科学界揭示着经络的谜底:中医所论的运行于“分肉之间”的气,似乎就是实实在在存在于人体组织间隙中的由粒子和波动共同组成的复合信息载体;古人所概括描述的经络系统14经脉,可能就是人体这个开放系统的自组织活动所形成的无形的信息信道。

家园 我是武大的,对第一个“经络实质研究”新进展查证如下

曹连欣教授隶属于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近年来在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如下:

1.微型电化学氧传感器用于模拟高空缺氧环境中氧分压的测量.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2年 06期.第10作者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浅析国外针灸与经络研究40年. 中国针灸, 2001年 12期.第8作者

3.伴行循经血管干的透明通道.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 04期. 第4作者

4.贝壳有机质对CaCO_3晶型形成的控制作用.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年 04期. 第3作者

5.含L-氨基酸结构的手性液晶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相变行为.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5年 09期. 第3作者

6.两亲性卟啉-紫精化合物LB膜的结构及光电性质研究.化学学报, 1995年 09期. 第5作者

其中,仅第三篇与经络研究沾边,但是实验是在小鼠身上做的。

其余论据,小子无知,望方家评价。

家园 这个我要花一个
家园 感谢,鲜花
家园 再花。一个有趣的问题:

同样的实验有无证据显示 其他动植物有无经络?

关键词(Tags): #动物#植物#经络
家园
家园 这个我就没有研究了!

我是学电的,对于这个问题,还是请河里搞医学或生物学的方家指教。

家园 【注意】【文摘】最新的进展

经络研究与展望(1)

  经络是中华民族的先辈在大量临床经验基础上发现的人体体表与体表以及体表与内脏间的具有相对特异性的联系。经络理论揭示的人体这种联系规律经过几千年实践的不断完善与补充,已成为中医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指导着包括针灸在内的几乎所有的中医临床实践。正是因为经络充分体现了中医本质和特色,所以中医理论从经络研究入手才能不离开中医的轨道,如果解决了这个突破口,将可引发一场科学革命、产业革命以及文化革命。

  经络现象和规律的认识,既包括许多现代科学已经认识清楚的生理与病理规律,同时又带有理论超前性,还带有经验与技术的色彩。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中医是科学,有人说是文化。科学是探索规律的学问,至于采用何种方法探索,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固定模式。只要能揭示规律,运用规律为人民服务,则不同时代的科学都是科学,它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每一种科学都具有时代特征,也有不同基础、来源和背景,即民族特征。

  经络学说虽然很古老,但经络研究所要解决的却是当代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中医学要发展,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必须要有新的突破,经络研究就是一个最有希望的突破口。经络实质的阐明将会极大地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可能引起医学模式的巨变,从而引发全面的科学革命,为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科学的先进行列作出重要贡献。

  当世界整体化趋势与机械还原论发生冲突之时,中医通过整体辨证的理念提供了良方;当现代科学趋向复杂性研究,但久攻不克陷入困境之时,经络现代研究提供强劲的推动力;当人类的健康面临重重艰难险阻,一筹莫展之时,以经络学说为基础建构的信息医学作为中医学的现代版,则将开辟富有朝气的新局面。

本子课题主要对经络研究的现状、问题、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经络研究的意义进行探讨。

一、国内外经络研究现状及进展

  (一)中医和西医对经络的认识

  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巨系统,是很多大系统合并在一起的复杂系统。建立于还原论基础上的现代医学体系,不能完全解释人体的经络现象。而建立于整体观基础上的祖国医学?D?D中医,不能与西医相融合。中医讲的经络代表了中医的规律和“天人合一”的思想。西医则不这样认识,它是从一个个器官认识开始的,再找器官里面的细胞,再找细胞的DNA,他们希望把DNA搞清楚以后,就把人体搞清楚了。这是两种不同的认识方法。

  1.中医将人体看做一个整体

  中医对经络的认识不是从人体解剖中发现的,而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对无数次经络的临床表现进行反复认识和总结的结果。经络是中华民族的先辈在大量临床经验基础上发现的人体体表与体表,以及体表与内脏间的具有相对特异性的联系。

  经络理论揭示的人体这种联系规律经过几千年实践的不断完善与补充,已成为中医最重要的基本理论,指导着包括针灸在内的几乎所有的中医临床实践。经络现象和规律是经验总结,在经络理论指导下进行的针灸疗法,带有技术的色彩,但它既包括了许多现代科学已经认识清楚的生理与病理规律,同时又带有理论超前性。

  2.西医将人体分解为若干个系统

  现代医学知识,都是建立在西方医学研究基础上的。西医研究人体的时候,把人体分为很多的系统(即认为是由很多的部分组成的),如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然后他们希望研究这些,解决一系列循环系统疾病。这种西医模式或许可以治疗很多病,但是人体并不是简简单单这些部分组成的。系统间的联系,西医很少研究。那么反过来问:它为什么很少研究呢?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系统间联系的相互研究,不能再用还原论方法来解决,因为没有东西可以还原了,在研究上遇到了方法论的障碍。第二,这种相互联系的系统,必须要有整体的认识观,而西医对人体的认识,不是一个整体观。西医的模式,十几年前才由生物学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比中医“天人合一”思想差得远。所以西医的方法,不可能认识人体各系统间的联系。这就是西医和中医认识经络的差异。

  (二)现代科学不能完全解释经络现象

  为什么现代科学不能完全解释经络现象?关键在于西方医学缺少对人体各系统间联系的知识,缺少研究这些知识的方法,还原论是不可能认识经络的。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西方科学以前一直认为只要搞清楚最基本的物质,复杂的东西就可以还原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很简单地可以还原下去。现在这种观念也在逐步被西方科学家所认识。近年来,虽然已经得到了不断的修正,但是非常可惜的是,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比还原论更高明的方法论诞生。因而在经络研究方面,也没办法取得突破。

现代科学不能完全解释经络现象,主要缺少4方面的知识。第一,缺少关于人体组织间质的形态与功能的认识。西方医学着重于某一个器官,器官里面某一个细胞。细胞的实验非常清楚,研究心脏,把心脏拿出来,研究心脏里面的细胞,把细胞拿出来,研究DNA,把DNA从细胞里面拿出来,这样的研究,是基于还原论的指导思想来做的。这样的研究方法,不可能获得人体组织间质的形态与功能的信息。这类知识信息在我们整个人类的知识库里很少。第二,缺少人体细胞间的联系规律的认识。现在虽然对经络进行了许多研究,但这种研究脱离了人体整体的功能。第三,缺少人体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认识。比如说心血管系统与免疫系统、与泌尿系统之间肯定是相互耦合的,但这些耦合的知识非常的有限,不足以解释经络。第四,缺少人体组织微结构形态及其相关性信息的认识。

  (三)国内外经络基础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1.国内经络研究的现状

  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就指出“中国对世界有大贡献的,我看中医是一项”,“针灸是中医里面的精华,要好好地推广、研究。”根据此批示要求,我国从50年代开始就着眼于针灸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经络现象研究。1956年,经络实质的研究被列为全国自然科学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人士的关注,对我国经络研究的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但由于“文革”时期一度把经络学说视作糟粕,有些地方还对经络研究进行了无理的批判,甚至中医学院也停止讲授经络学说,经络研究工作陷入了低潮。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看到了针刺麻醉的神奇效果后,又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络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七五”国家科技攻关经络被列为重点课题,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经络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如循经感传现象、十四经脉、循经低流阻通道的发现等等,使我国经络研究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90年“经络研究”被列入国家攀登计划。

  50多年来,我国经络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没有新的突破。

  2.国内现代经络研究的十大进展

  经络现象即古人称之为针灸的“得气”现象,而今称之为“循经感传现象”,指的是针刺时患者常常感到的一种从穴位沿着经脉传导的特殊的“酸、麻、胀”的感觉传导现象。为了认识经络的实质,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系统的经络研究,从主观到客观、从现象到原理、从原理到本质,开展了多方工作。50年来形成一支我国独特的经络科研专业队伍,取得了世人瞩目的10项重大成果,现依次简述如下:

  (1)循经感传现象的系统研究

  70年代,解放军309医院的协作组对循经感传现象进行专题调查,结果发现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受试者的十二经脉“井”穴,在人群中随机采样,1000例中有13例特殊敏感,得气感觉可以贯穿全经。这一现象公布后,立即引起我国针灸界和生理学界的高度重视,纷纷组织专题在各地区进行调查,到1977年已经调查了17万人,其结果都与309的报告接近。说明在人群中,这种显著的经络敏感人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按一定比例分布的。后来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合作,发现了另外一种经络感传现象,现在国际上称之为隐性循经感传现象,其出现率,在人群中为98%。从此,2500年前《黄帝内经》所描述的十四经脉被我国学者再度发现,而引起世界学者的重视。

  (2)十四经脉的生物物理学定位及其形态学基础

  80年代,国家科委、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七五”经络研究项目:《十四经脉客观检测》。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等用3种生物物理学方法,即隐性循经感传、高振动声和低阻抗,对人体十四经脉的全程进行检测,发现3种方法检测的实验经脉线互相重合,并于古典经脉图谱是高度吻合,该协作组还发现经脉线的3种特性与经脉下的4种形态学特征密切相关,从而提出经脉乃是“多层次、多形态、多功能的立体调控系统”的假说。总之,这项工作证实古人发现的经脉不仅是客观存在而且具有严格、精确的定位。

  (3)放射核素循经脉运行的研究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和解放军总医院“七五”期间,为1100例正常人和300例患者进行放射核素穴位注射,并在γ照相机下显示其运行路线,发现十四经脉均有循经运行核素的特征。近年来,解放军总医院又和北京炎黄经络研究中心协作,应用正电子断层扫描(PET)技术,首先发现核素注入正常人胃经小腿、大腿的实验经脉线后,核素循经在不同深度运行,从而确定了经脉运行线的三维定位。

  放射性核素循经运行的研究,使经络的研究从体表的定位深入到深层(肌层),首次证实古人描述的经脉是运行物质和能量的通道。(即“血气”运行通道)的正确性。

  (4)循经低流阻通道的发现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应用自制的流体阻力测定仪器在人体和动物皮下探寻低流阻点,发现皮下的一定部位有特异的低流阻点,这些低流阻点与体表的低电阻点多数相互吻合。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实证研究方法发现经脉线下确有一条便于液体流动的低流阻通道。经脉皮下的低流阻通道的发现,首次揭示了经脉“血气”运行的原理。

  (5)循经声传导特性的研究

  辽宁中医院先是在经脉线的穴位上压迫发现沿着该经可以通过声发射测试手段纪录到特异性的声信息,其频谱主峰在30-40赫。以后该院又将标准的正弦波输入经脉,结果大大提高了声循经传导的特异性。北京炎黄经络研究中心在人和动物实验经脉线的任何一点输入声波,证实声波确实沿实验经脉线循行。

  (6)循经微小波动的测定

  中日友好医院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针刺实验经脉线可以沿经脉扪到一种相当搏动脉搏动力度1/10的一种微小波动。北京炎黄经络研究中心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协作制成一种特殊敏感而稳定的机械传感器,在一定条件下,纪录出这种微小搏动,其频率在60-90次/分,与受式者的脉搏基本一致。这一结果验证了《难经》中关于“十二经脉皆有动脉”的论断。

  以上两项发现,经脉的声传导和机械搏动的传导证明经脉确是一种复杂的主体的“血气”(即能量、信息和物质)的通道。

  (7)循经离子的重要性和波动的发现

  天津中医学院应用先进的离子微电极技术在人体和动物活体上检测到穴位和经脉线下肌层的钙离子浓度远高于非经脉线,相差为一倍。他们还发现针刺动物或人体经穴处,该经脉的钙离子会迅速增加,以后的研究他们还发现经穴下面的钾离子也具有类似的变化。这是经脉化学物质的特异性以及针刺后血气运行伴随化学物质变化的重要发现。

  此外,经脉线上针刺后还引起循经皮肤CO2释放量的增加和氧分压的下降,分别为中医研究院针灸所和福建针灸经络研究院所证实。针刺引起经脉线的多种化学因素的变化进一步说明经脉是一种血气运行的通道。

  (8)经穴钙库和结缔组织及其红外线传导作用的发现

  “八五”期间,“经络的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攀登计划,这是我国一项重大战略决定。这一立项不仅大大鼓舞了经络研究的专业队伍,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学科的专家参加到经络研究行列。复旦大学用质子激光X线荧光光谱方法大面积扫描发现经穴下存在钙的富集区(钙库),其总量较对照区高10倍。该协作组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等发现针刺经穴位“得气”时,其位置均在结缔组织中。他们还通过红外光波长传输特性的测试,发现在9µm-20µm的波长范围内,存在一种高传输率的波段,从而认为经脉下结缔组织中的红外光(能量、信息)传输功能和钙富集区的发现是两项重要的客观事实,反映了人体经络穴位的物质基础。

  (9)循经感传机制的研究

  循经感传是中医经络学说形成的主要根据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循经感传及经络实体的神经生物学实验研究”发现,肌肉分区现象与穴位有密切关系,支配肌肉的传入神经在脊髓背根的分布以及支配穴位点的运动神经元在脊髓前角的排列有严格的上下空间对应关系;支配同经的运动神经元之间的树-树突触联系具有电突触的性质。针刺大鼠背长肌的特定部位诱发的肌电活动的传播有可阻滞性,提示针刺引起的反射性肌电的空间性质与针刺时循经感传现象有关。他们用示踪剂标记出了足三阳经的躯体和肢体部分在脊髓前角各自代表的、相对独立的神经元柱。

  (10)脏腑经络系统相关规律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近期,北京中医药大学一位博士论文:“脏腑经络系统相关规律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的答辩会上令与会专家评委们感到耳目一新。作者先是以生物物理学方法对人体的心包经精确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导电量的测试,发现两点。第一,经脉皮肤导电量的分布与《黄帝内经》关于心包经的血气运行的方向一致。第二,导电量的分段组合与受试者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有关,并提出“经络效应密码”的论点,这种论点既符合中医藏象学说又是一项现代经络系统科学的创新。

  以上结果说明作者不仅从思想方法上,而且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上贯彻一条系统论和信息论的主导思想,继承了中医脏腑经络相关学说,而且有面目全新的发展。

  此外有关经络脏腑相关的研究还有湖南中医学院、福建中医学院把过去这方面的研究从单个穴位发展到整条经脉。另外南通医学院把药物注射在穴位,引起全身脏腑功能变化的医疗效果,为经络系统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我国在经络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可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是循经感传现象和十四经脉的体表二维精确定位的研究,使中医经络成为可以实证的现代科学,同时也证实了古典中医经络学是中国古代高度精确的科学。

  二是多种能量、物质和信息(如声、微小搏动、离子波动和循经感传的电生理研究等)的循经运动说明我国经络研究已经形成一门独特的现代科学。这门现代科学证实了《黄帝内经》关于经脉是“行血气”通道的科学论断。

  三是正电子断层扫描(PET)是世界上第一次用PET显示气血运行在经脉深层通道的直观的三维定位。这个实验与经脉循经低流阻通道的发现对经脉实质的探索将有重大意义。

  四是经脉的钙离子、钙库、结缔组织和经脉的电生理和脊髓神经的形态学研究,说明我国经络学是建立在科学的物质基础之上,也说明我国经络学研究已形成一门独特的现代科学。

  五是以系统论和信息论为主导思想的脏腑经络相关规律的研究,是我国经络现代研究的新起点,也是超越西方现代科学的机械论而证实了古典中医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

  3.国际关注经络发展,进展神速

  关于经络研究,实际上国外也在做,他们是不声不响地在做。在SCI扩展版的数据库中,我们收集到1965-2002年发表的关于针灸研究论文。从中可以看出,1972年尼克松访华论文数量有一个高峰,一年200篇左右,高峰过了以后,一年大约一百篇左右的水平;到了近三、五年,论文数量急增,2002年达到300多篇,质量也在提高。美国科学院的院刊、美国实验生物学等杂志,都在报道关于针灸的研究结果。表明西方人也在逐步认识到经络研究的意义,也在悄悄地做。

  1999年美国《时代周刊》列出了21世纪10大医学前沿,其中以针灸为主的替代疗法名列第7。西方医学也在寻求道路,认为它具有传统医学色彩,在未来医学发展中具有很强的优势。因而经络研究应该抓紧,这支队伍不能散。

  4.目前经络研究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内外对经络现象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了一些阻碍这一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或者说是根本性突破的困难所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解剖学研究相对滞后:与经络现象客观研究全面取得进展相对应的则是人们在解剖学研究领域中的一无所获或者说是甚少收获。这不仅表现在运用所有解剖学研究手段对经络的结构学特征进行的研究至今未有多少收获,而且也表现在与对经络现象研究的多种技术手段和方法相比,其在结构学方面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与其他的解剖学研究相比,也没有明显的进展。

  (2)经络现象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缓慢:尽管有关经络现象客观存在特点的研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例如针刺麻醉、针刺镇痛机理研究,循经感传现象研究等,但是对这些作用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其作用机制与经络到底是怎样的,却甚少进展。

  (3)经络调控作用机制的研究滞后:近年来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者,利用许多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证明经络对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具有广泛的双向性调节作用,但是对这些调节作用的机制却甚少研究。

  (4)经络现象的重点难以确立:目前被人们列为研究重点的经络现象虽然很多,但是却很少有人对哪些现象才是经络现象的基本现象进行系统研究。人们知道,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现象,都有一个基本的属性,只有针对这一基本属性进行深入研究,才有可能解开这种现象客观存在特点的谜团。虽然国内外学者从许多方面对经络现象进行了研究,但究竟哪一方面是经络现象最基本的、本质的特性所在,哪一个方面对阐明经络实质是最为重要的,则至今尚无一致的意见。

  综上所述,制约经络研究进展的因素其实就是两点:一是目前的解剖学与生理学研究手段、方法落后,制约了人类对经络现象结构及作用机制的认识。二是经络现象的起源、发生、存在及作用机制太精细,以至于人们还不能应用目前的研究技术手段和方法来准确地揭示它们的客观存在特点。

注:本文的连接

外链出处

家园 什么是科学的方法?

科学实验是只能证伪,不能证真的。

家园 谢谢各位~!

前几天我也搜到相关的文章,看起来好像是一本书。

前面说的还有点儿意思,到后面就感觉往“XX功”拐了~

~_~

家园 Germany 有经络成像结果

80 年代, 德国用放射性同位素技术首次成像经络。 这个结果比较被国际接受,影响较大。

国内研究结果直观性不佳。据我所知, 李志超教授实验室结果也适用非经络血脉。

家园 网上有没有资料?
家园 重了, 请删. 新手, 见谅
家园 光明日报曾有简介。 出国多年, 原文出处已忘。

或可问李志超教授。 他是一个物理学教授,晚期科研矢志中华医学之现代解释。

或可查“全息胚胎学”。 作者生前在德国非常活跃。 应当提及此结果。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