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科学技术研究成绩外刊汇总 -- Jen

共:💬74 🌺583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生成式AI技术只是siri语音助理的升级而已

虽然是个突破性的升级,却并不是多么高不可攀的技术,生成式AI技术与siri语音助理的距离不是0与1的距离而是1与100或者1000的距离。并且也是触手可及的现实可行技术,值得深入研究。

既然美国走在前面领跑,那就可以摸着他走了,对国内同行是个鞭策。苹果手机出来第二年,中国智能手机就跟上来了。

语音助手大洗牌!苹果Siri、三星Bixby、小米小爱同学,谁最智能

总得来说:Siri能做到与用户进行简单的交互,而小爱同学却更像是一个生活管家。

家园 钱钟书就是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啥都懂,啥也不会。

钱钟书就是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啥都懂,啥也不会。

家园 南朝鲜 这灌水机器 赞赏 中国这灌水机器。

南朝鲜 这灌水机器 赞赏 中国这灌水机器。

英雄惜英雄,一时瑜亮,大家都找到了灌水的诀窍,大家都有光明的前途。

家园 我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

在我们产业界的人看来,中国体制内科研体系最大的问题就是跟国民经济脱节,跟国民经济的重大关切脱节。

越是论文导向,越是SCI引用指标导向,就越脱节,就越是花架子,吹起来头头是道,拉出来能打的没有。

当前科研体系的所有弊端和学术腐败,大都源于此。

除了部分科学领域的工作的终点是成果和论文以外,所有科技领域的工作的终点都应该是实际的应用。

这种导向的宣传,不仅误导了我国的科技体系,也误导了国内的百姓,我想也误导了大大,亮旗太早,这种误导肯定也是原因之一。

说个真事吧,某校百多周年校庆,大领导去参观了校庆成果展,看到了某理科系的某研究成果,说是如何领先如何有用云云,领导挺高兴,说挺好,可以考虑产业化应用了吧。领导走了,但大领导的指示都是有人记录下来随后跟进落实的,这下学校完全地懵逼了,产业化应用,这是哪儿跟哪儿啊,于是找到主管部委想办法,部里出主意说,这种事啊,找一个行业靠谱公司一起落实,还推荐了某公司。某公司也不含糊(心想这成果通不通还两说着呢),说找我们工程化没问题,我们大力支持,但你这个呢,还需要先有开发样机,要做临床试验,有了临床试验的结果才会进入到工程化阶段。这事就算是推出去了,后面怎么样就不知道了。

学术腐败的事也比比皆是,身边就有,玩法让我们瞠目结舌,只是这个就不好写了。

什么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关切的问题?举几个70年代的例子,有几个在河里也提到过:

青蒿素,研究的终点就是搞定疟疾;

清华大学在1970-1980年研制了当时的光刻机(分步重复照相机、图形发生器及分步投影光刻机),当时国内几乎所有的半导体厂用的都是清华研制的光刻机;

清华大学绵阳分校在1975-1978年研制的“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是国家重点工程“川沪输气工程”的配套工程,1978年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吴佑寿院士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绵阳分校是我国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摇篮。

现在去查一下,在整个文革期间他们几乎没有公开发表论文,但他们的文章和结果都会在各种同行会议上无偿分享,典型的例子就是青蒿素的研制。

再举个断裂力学的例子,我在这个帖子里

运十就是当时中国最需要的飞机(之四)

简单概述了中国工业化的历史,

1950年代,从苏联接收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个工业体系大约是世界工业(英美)在二次大战前的水平;

1960年代,中国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学习、消化这个工业体系,并在中国内陆(大三线建设)复制了这个工业体系;

大约从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开始,中国开始尝试用自己的力量(正向设计)将自己的工业体系提升到世界工业二次大战后(大约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的水平,众所周知,世界工业(美苏)在二次大战后有了一次巨大的飞跃。

这次努力的几个著名的工程就是运十、核电站、大型发电机组、引进四三工程、大型远洋船队、汉字信息化等,为了支撑这样的飞跃,断裂力学在1960年代末在国内开展起来了。首先引进断裂力学研究的就是运十飞机的设计,有的早期的断裂力学的试验和研究就是直接在运十飞机疲劳设计交流座谈会上发表的。此后,断裂力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就在需要大型装备的航空、机械、化工、大型发电机组、运输等工业开展起来了,举一个在70年代中期一次平平常常的全国断裂力学交流会的例子:

大型化工工程需要的大型高压容器方面:

一机部通用机械研究所、浙江大学、上海锅炉厂等单位, 对5台带缺陷的氨合成塔进行了大量的断裂力学试验和安全分析, 使这些设备全部投入生产;

钢铁研究院、一机部机电研究所、通用机械研究所、上海材料研究所、浙江大学、沈阳金属研究所和北京力学研究所等单位参加的“ 球罐攻关组” ,对北京石油化工总厂年产30万吨的乙烯装置进行了系统的断裂力学分析,重点评估球罐的焊接工艺和质量,保证了球罐安全投入使用;

沈阳金属研究所、抚顺钢厂和七机部有关单位, 应用断裂力学理论,在高压球形容器的研制中, 较好地解决了强度和韧性的关系, 合理选材,科学地改进工艺, 顺利地完成了(甲方的)任务

大型发电机组方面:

北京力学研究所、姚孟电厂和西安热工研究所等单位对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30万千瓦汽轮机高、中压转子进行了断裂力学实验和计算分析,给出了安全性评价,为该转子投入试运行和并网发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一机部还组织有关单位研究了“ 电站大锻件缺陷对断裂强度的影响” ,以修改锻件标准;

航空工业:

虽然运十项目停止了,但断裂力学在航空工业的应用研究还在继续。70年代末国内对当时的一些出现裂纹损伤的运输机进行了断裂力学试验和分析,当时这些飞机已经安全飞行了5000小时,距原定的大修周期6000小时还有1000小时,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裂纹损伤的结构,其剩余寿命仍在9000小时以上。(呵呵,想起了运十200小时寿命之说),

其它:

冶金部系统的很多单位,把断裂力学的概念用一材料研制和工艺改进上,以提高钢材质量

大连机车厂、铁道科学研究院把断裂力学应用到大功率内燃机车柴油机球墨铸铁曲轴的研究中, 不仅保证了球铁曲轴的安全使用, 而且大大提高了寿命。

总结一下上面这些研究的共同点:

1,目标都是实际的产业应用,终点是产业界而不是论文,成果都将在应用中得以验证,东西不能用是混不过去的;

2,基本上都是自己正向研究,从基础理论和试验做起,而不是模仿,断裂力学这种东西也没法抄袭,只能自己研究和积累;

3,这些成果的水平当时都把中国的行业水准提升一个大台阶,但跟当时美国的水平相比基本上都落后十几到二十几年;

4,这些研究的开展和实施配套应用都立足于国内,这意味着它们的水平虽然落后于美国日本,但整个产业链是完整自洽的,独立的

5,这些当时中国前沿的研究,基本上都是瞄准的美国,技术路线基本上都是正确的;

6,改开以后,在见识了西方眼花缭乱的东西后,这些成果基本上被认为落后,很土,在当时中央领导的导向下,中国的科学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科研单位(比如清华大学)很快就看不起自己之前的工作,科研方向瞄准了国际先进水平,从而与国民经济重大关切问题脱钩,从此科研方向跟随西方,既然不会应用于国民经济,自然就没有实际应用的检验,而只能以论文数、鉴定结果等虚无缥缈的指标来评价。另一方面,国内的产业界也瞄向了国外更成熟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比如半导体产业普遍从国外引进生产线,运十下马,指望从麦道引进大飞机,国产核电站差点下马,从而导致了国内相关产业链的断裂和缺失,从此只能依赖国外的厂商。

这就是国内科研体系成果一堆,但拉出来都不能打,美国一制裁国内某些产业就要停摆的根本原因。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行业如此,如国防科工委,还有一些行业如大型装备业及早清醒,这时上面的那些研究和积累就支撑了这些行业的国产化发展,比如国产的大型乙烯工程,国产30万千瓦以上的发电机组。但有的就清醒太晚。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看看,广宽,云山,紫梁,死扛着,花棍舞,大道至简,分瓜,四方城,方恨少,凤城,无竞,方平,瓷航惊涛,东海后学,黄序,年青是福,acton,报以琼琚,四十千,西电鲁丁,李根,破鱼,乾道学派,心远地自偏,珐九,老惰,铁手,唐家山,潜望镜,灶王爷,秦波仁者,
家园 肤浅了,多用用再说!--见内

几句话交流让chatGPT写了个软件项目

https://www.guancha.cn/XiongJie3/2023_02_01_678074.shtml

OpenAI CEO谈chatGPT时代下未来十年的大趋势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s4y1Y7Jq/?spm_id_from=333.1007.top_right_bar_window_history.content.click

chatGPT的边界讨论:组合类工程问题善于解决(抵消中国长处),创新问题解决不了(发扬美国长处);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is4y1Y7px/?spm_id_from=444.41.list.card_archive.click

家园 chatGPT擅长组合式论文(抵消中国长处),不会创新类论文

chatGPT的边界讨论:叠加组合类论文善于解决(抵消中国长处),创新论文解决不了(发扬美国长处);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is4y1Y7px/?spm_id_from=444.41.list.card_archive.click

这个视频提到GPT写的论文摘要通过顶刊审核的有三分之一,这很高了,顶刊的接受率一向低得很。

这样也好,解构灌水论文的光环,让学者真正去做创新工作。一如阿法狗解构了围棋的光环一样。 省的老是拿论文数量和高引去糊弄国家。

家园 四三方案不是正向设计。

大约从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开始,中国开始尝试用自己的力量(正向设计)将自己的工业体系提升到世界工业二次大战后(大约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的水平,众所周知,世界工业(美苏)在二次大战后有了一次巨大的飞跃。

这次努力的几个著名的工程就是运十、核电站、大型发电机组、引进四三工程、大型远洋船队、汉字信息化等,

匿名 你说的对

所以我写的是“引进四三工程”。

不过,四三工程的施工基本上是国内施工的,我帖子里也提到了几个例子。

北京石化总厂引进的三十万吨乙烯工程应该是最早签订合同的,工程的四个大型压力球罐的施工也是新中国从来没有做过的。

球罐使用安全性的断裂力学分析是一个重点,外商向北京石化总厂提供了“ 乙烯储罐脆性断裂力学在球罐使用条件下的容许缺陷方面的应用” 的报告。这份报告, 是用现代断裂力学的概

念, 对含缺陷球罐的使用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评定。但是, 外商报告所依据的试验,太过于简陋, 数据误差太大, 试验结果及分析结论, 都完全不可信。

为了确保球罐的质量要求,石化部出面,北京石化总厂组织了上海材料所、合肥通用机械所、沈阳金属研究所、北京钢铁研究院、科学院力学所和浙江大学等单位,成立了球罐断裂力学攻关组, 对球罐进行了系统的断裂力学分析,最终保证了球罐的质量,1976年北京石化的三十万吨乙烯工程投产。

北京石化总厂在一份总结报告中说:

用防止脆性断裂破坏的观点来组织球罐焊接工程的施工, 对我们来说是首次。由于我们贯彻了毛主席倡导的实事求是。。。技术水平的提高等方面, 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今后, 我们还要向各兄弟单位很好地学习, 为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这是一个挺典型的那个时代科研体系、产业界、主管部门协作提升工业水平的例子。主管部门是组织和协调者,产业界是甲方,科研系统是乙方。现在的科研体系,甲方是谁?

另外一点感言,八十年代面对美日技术,国内从上到下有弥漫着极度的自卑思潮,现在回过头来看,美国确实是世界工业创新的主要源头,而日本,除了它的工业化基础和历史本来就比中国强,以及日本也确实算是个优等生,日本的大型石化技术其实是美国给的,而中国面对的是最严厉的技术封锁。

冷战后,美国一直在利用其工业技术领先优势打造其盟友对社会主义阵营的产业优势,所以邓公说出了跟着美国混的都富了的至理明言。

美国对社会主义阵营也会区别对待,对中国是最严厉的技术和贸易封锁,但波兰就是美国长期打造的“民主橱窗”,从技术到贸易都非常宽松,后来波兰果然成了苏东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家园 我去,怎么匿名了?

修改一下,重发一遍。

----------------------------

所以我写的是“引进四三工程”。

不过,四三工程基本上是国内施工的,我帖子里也提到了几个例子。

北京石化总厂引进的三十万吨乙烯工程应该是最早签订合同的,四个大型压力球罐的施工也是新中国从来没有做过的。

球罐使用安全性的断裂力学分析是一个重点,外商向北京石化总厂提供了“ 乙烯储罐脆性断裂力学在球罐使用条件下的容许缺陷方面的应用” 的报告。这份报告,是用现代断裂力学的概念, 对含缺陷球罐的使用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评定。但外商报告所依据的试验,太过于简陋,数据误差太大,试验结果及分析结论,都完全不可信。

为了确保球罐的质量要求,石化部出面,北京石化总厂组织上海材料所、合肥通用机械所、沈阳金属研究所、北京钢铁研究院、科学院力学所和浙江大学等单位,成立球罐断裂力学攻关组,对球罐进行了系统的断裂力学分析,最终保证了球罐的质量,1976年北京石化的三十万吨乙烯工程建成投产。

北京石化总厂在其一份总结性的技术报告中说:

用防止脆性断裂破坏的观点来组织球罐焊接工程的施工, 对我们来说是首次。由于我们贯彻了毛主席倡导的实事求是。。。技术水平的提高等方面, 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今后, 我们还要向各兄弟单位很好地学习, 为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这是一个挺典型的那个时代科研体系、产业界、主管部门协作提升国家工业水平的例子。主管部门是组织和协调者,产业界是甲方,科研系统是乙方。现在的科研体系,甲方是谁?科研机制可以改革,但不能改成没有产业界的“甲方”。

另外一点其它感言,八十年代面对美日技术,国内从上到下都弥漫着极度的自卑思潮,买办思路盛行。现在回过头来看,美国确实是世界工业技术发展创新的主要源头,而日本,除了它的工业化基础和历史本来就比中国强,而且也确实算是个优等生,但日本的大型石化技术(其实半导体也是)其实是美国给的,日本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发展,而中国面对的却是最严厉的技术封锁。

冷战后,美国一直将其工业技术领先优势作为其国家的战略能力,并利用这个能力打造其盟友对社会主义阵营的产业优势,所以邓公说出了跟着美国混的都富了的至理明言。

美国对社会主义阵营也会区别对待,对中国是最严厉的技术和贸易封锁,所谓“中国差别”,但波兰就是美国长期打造的“民主橱窗”,又称“波兰差别”,从技术到贸易都非常宽松,后来波兰果然成了苏东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通宝推:真离,
家园 引进的是设备和技术还有一些可以被我们所用的思想,现在是纯引进

为了下一步引进而引进,不做啥研究的,设备啥的就靠美国西方。一点也不管国有化,还打压国有化,国内前些年不用国产,就是这么来的。

美国用的是世界体系,也可以用,中则受到限制,必须考虑美国的封锁,前些年吹世界第二,真当自己可以封锁美国了,其实只是不买外国货的对外压力而已。

所谓高端就是西方欧美,嘿嘿!

家园 改开和洋跃进一脉相承,好高鹜远,贪大求洋,投机取巧。

改开以后,在见识了西方眼花缭乱的东西后,这些成果基本上被认为落后,很土,在当时中央领导的导向下,中国的科学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科研单位(比如清华大学)很快就看不起自己之前的工作,科研方向瞄准了国际先进水平,从而与国民经济重大关切问题脱钩,从此科研方向跟随西方,既然不会应用于国民经济,自然就没有实际应用的检验,而只能以论文数、鉴定结果等虚无缥缈的指标来评价。另一方面,国内的产业界也瞄向了国外更成熟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比如半导体产业普遍从国外引进生产线,运十下马,指望从麦道引进大飞机,国产核电站差点下马,从而导致了国内相关产业链的断裂和缺失,从此只能依赖国外的厂商。

【原创】宝钢这个企业是成功的,但代表的战略是错误的。

通宝推:潜望镜,真离,
家园 根子在邓,影响极其恶劣

邓作为政治家是有能力的,但是他领导科研工作是个史诗级灾难。

比如对于我国自研万吨轮,他的态度是:有什么了不起?我去法国就坐过,两万吨的都有。

比如他访问美国,看到福特流水线,故作目瞪口呆状。难道他留学法国不知道流水线这东西?

再比如让胡 X 邦领导中科院。

贪大求洋,大跃进就是典型邓式工作作风。出了问题推给毛主席,也是他的一贯表现,从百色起义就是如此。

通宝推:不如安静,不如安静,真离,
家园 他留学那会还没流水线吧
家园 运十下马就是凳授意的。
家园 体制内科研体系原本就应该和国民经济脱节

在我们产业界的人看来,中国体制内科研体系最大的问题就是跟国民经济脱节,跟国民经济的重大关切脱节。

这个你怪体制内科研体系没有用。体制内科研体系原本就应该是和国民经济脱节的。如果体制内科研体系和国民经济充分结合,那只可能是在备战时期,真正科研和国民经济充分结合,那都是和平时期的军转民,等军用科技解密都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了

与你的观点刚好相反,我是觉得我们体制内的科研体系基础研究太少,都是实用性靠人口杠杆的研究。要不然就山寨美帝,只要美帝出了个什么新玩意儿,比如什么ChatGPT,这边就依靠墙,立刻在墙内山寨一个,然后依靠人口杠杆去干掉美帝的原创,乱拳打死老师傅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