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欣赏】顾家丝彩 神针绣画--故宫藏顾绣精品 -- 烟波致爽

共:💬11 🌺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欣赏】顾家丝彩 神针绣画--故宫藏顾绣精品

顾绣指明代中叶以来上海顾名世家眷所绣的作品。因顾家所居上海宅院名“露香园”,故世称顾家绣品为“露香园顾绣”。

顾绣出自露香园闺阁之中,据载,顾家内眷缪氏长于丝绣,巧夺天工,极有口碑,故有“上海顾绣始于缪氏”之说。顾氏次孙顾寿??善画,其妻韩希孟丝绣工艺精妙绝伦,摹绣宋元院本画稿登峰造极,世称“韩媛绣”。后又有顾名世曾孙女嫁廪生张来为妻者,传授绣艺,更使顾绣名噪海内。

顾绣工艺针细如毫,擘丝细过发。其作品受明代松江地区“云间派”绘画风格的影响,刻意追摹宋元名人书画,针法繁复,运丝如笔,配色柔雅,又间以淡彩晕染,颇具绘画之神韵。

顾氏“画绣”之誉名满天下,其典雅的风格以及丰富的针法对其它绣种影响深远,苏沪之地往往将顾绣与苏绣混为一谈,使顾绣之名几乎成为丝绣工艺的代名词,说明顾绣在绣画艺术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顾绣宋元名迹册明崇祯七年(甲戌,1634年)

共8开,每开长33cm,宽25cm

顾名世孙媳韩希孟摹临宋元绘画名迹,于崇祯七年(甲戌,1634年)绣成方册,计8幅,世称《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此套册页深得希孟之夫顾寿潜的老师、明代书画大师董其昌的赞赏,并由顾寿潜作跋,故每幅绣品的对页均有董其昌墨书题赞。此册针法精妙,神韵生动,独步古今,堪称顾绣艺术的颠峰。

洗马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鹑鸟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补衮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扁豆蜻蜓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顾绣十六应真册

明 清宫旧藏

共16开,每开长28cm,宽28cm

此绣册以米色绫为本,用墨色丝线和滚针技法为基础,刻意追摹稿本之白描技法,以线勾描物象轮廓,略施淡墨晕染,具有明代画家吴彬、丁云鹏的人物画风格。人物造型多夸张变形,饶有装饰意趣,运笔遒劲,设色古雅。十六应真即十六罗汉,此绣册人物颇具神韵,一方面体现了绣者绣作时虔诚的心态,同时展现出顾绣擘丝细过毛发、运针灵活巧变的高超技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顾绣花鸟草虫图册

共6开,每开长26cm,宽22cm

此图册为花鸟草虫图与仿董其昌诗跋合璧的作品,除顾绣常见针法外,还以独特的针法绣制细部,如以冰纹针绣蜻蜓翅膀,滚针绣蚱蜢、蝴蝶之须,轻细且有动感,丝线细过于发,针微如毫,堪称神绝。而以施毛针所绣的鸟羽,丝丝缕缕,逼真精妙,仿佛飞鸟入画。所绣蝶翅,视之翅粉犹存。此图册针法穷其巧变,平齐工整,可谓妙手天成。配色亦自然写实,“生气?h动,五色灿烂,有过于黄筌父子之写生”。图左仿董其昌诗跋,用墨丝绣成,与绣画合璧,风雅别致,相得益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顾绣五十三参图册

清初

共53开,每开长27cm,宽24cm

此图册描绘佛经《华严经》中所述善财童子跋山涉水,参拜53位名师,终于得证佛果的故事。图册共运用了十余种针法绣制,再辅以石青、石绿和赭石等颜料皴擦点染。配色亦丰富精妙,二十余种色线也缤纷明丽。所绣人物众多,衣饰、姿态和神情各不相同,造型夸张,生动有致。此图册是顾绣针法和色彩运用的集大成者,充分展示了顾绣劈丝纤细、针法多变、配色和谐、绣画结合等特点,是技艺精湛的刺绣艺术杰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欣赏】顾氏闺阁有神针--顾绣源流

露香园顾氏,以明代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进士顾名世始著称。顾名世在上海九亩地筑造家园,通浚园池时发现一石,上有“露香池”三字,据说是元代赵孟钴手篆,露香园即以此得名。

顾名世,字应夫,号龙泉,官至尚宝司丞。育子三人:长子箕英,号汇海;次子斗英,字仲韩,号振海;三子奎英为庶出。其中顾斗英育子二人:长子?P之,字彦初;次子寿潜,字旅仙,别号绣佛主人。

顾绣之艺,据传得于内院。据《女红传经略》载,可考之人有缪氏、韩希孟、张来妻顾氏、顾名世与顾廷评家婢、顾伯露之母等人。明姜绍书在《无声诗史》中记载顾箕英之妾刺绣人物气韵生动,得其手制者无不珍惜。清人亦记“上海顾绣始于缪氏”,可能顾箕英之妾即为缪氏。在顾氏兴旺时,明嘉靖至崇祯年间,顾绣作为闺中精品与露香园的嘉桃、糟疏一起为座上宾客所赞扬,名震沪上。

更使顾绣负盛名于天下的是“韩媛绣”。顾名世的次孙顾寿潜善画,师从董其昌,曾受其师称赏。顾寿潜娶武陵(今湖南)韩氏希孟为妻,韩氏工画花卉,尤擅刺绣,其绣品均追摹名人书画,气韵生动,呼之欲出,为世人所珍视,称“韩媛绣”。

初,顾绣非为牟利而作。随着顾氏家族的没落和顾绣进入市场后的供不应求,顾绣渐成女眷们养家的技艺。顾名世曾孙女嫁与廪生张来,但24岁即寡居,她守节抚孤,因家贫,便以针绣品养家。张来妻用三十余年时间传授顾绣技艺,直至70岁而终,使顾绣名声大噪,一时间凡女红绣品必称顾绣,民间皆习以为糊口之技。

至清初,工巧已不如前,乾隆时已有半数为男工所为,绣品也多为生活实用品。但顾绣的传播对江南苏绣的发展进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家园 细丝淡彩摹古画----顾绣的艺术特色

顾绣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绣画上,与同时期粗犷豪放的北方鲁绣相比,江南顾绣细丝淡彩,其精妙细腻常使观赏者惊叹不已,难辨是画是绣,充分展现了闺阁绣的魅力,其气韵传神,为世人称颂。

首先,其绣画甄选稿本眼光颇高,并追求意境之古雅。顾寿潜在韩希孟《宋元名迹》册的题跋中称:韩希孟“搜访宋元名迹,摹临八种,一一绣成,汇作方册”。可见顾绣对稿本的要求是很高的。如《宋元名迹》册中的《洗马图》,即追摹赵孟钴(松雪道人)墨迹。

其二,“擘丝细过于发,而针如毫”以及多变的针法是顾绣的另一特点。顾绣讲究因画施绣,因材施针,针法繁复多变,常用针法即有数十种。极细的色丝使晕色自然传神。顾绣“寒??暑溽,风冥雨晦,弗敢从事,往往天晴日霁,鸟悦花芬,摄取眼前灵活之气,刺入吴绫”。江南的冬日阴冷,暑天湿热,对于讲究“擘丝细过于发”的顾绣会影响其擘丝和刺绣的质量,因此,大家闺阁刺绣时特别讲究天气的适宜和心境的舒朗。

其三,顾绣之绣绘结合的技法是其它绣种中所罕见的。为了表现画稿的层次效果,顾绣往往施以彩墨渲染背景,虚实相间主次分明。作品的绘、绣相互映衬,绣像的质感呈现得更为精彩。露香园中的绣画尤以韩希孟的作品登峰造极,主要也因她有良好的绘画功底。绣绘结合的精妙之处有着水墨丹青和其它绣种所无法比拟的独特神韵。

家园 针丝千秋韩希孟----韩希孟小传

韩希孟(生卒年不详),武陵(在今湖南省)人,约生活于明万历至崇祯年间。韩希孟嫁到上海露香园,成为顾名世家的孙媳妇,也将"神针"带进了顾家闺阁之中。

?“韩希孟深通六法,远绍唐宋发绣之真传,摹绣古今名人书画,别有会心。”(徐蔚南《顾绣考》)

韩希孟既通晓绘画之奥妙,工画花卉,又擅长刺绣,继承了唐宋以来发绣精湛的技法,而以古今著名书画作品为稿本,将画理融入绣艺,绣出另一番境界。韩氏的作品有摹绣唐宋以来的院本经典、米氏的云山水墨、黄筌父子的写生等等,这些大师之作,其笔墨高妙绝非庸手所能体会。韩希孟运针如笔,以色丝为墨,吴绫作纸,其绣品细丝淡彩,难辨是画为绣,令董其昌一辈的大师也惊讶得瞠目结舌,并使大师欣然挥毫作题,与绣品合璧生辉。

?“寒??暑溽,风冥雨晦,弗敢从事,往往天晴日霁,鸟悦花芬,摄取眼前灵活之气,刺入吴绫。”(顾寿潜《韩希孟宋元名迹》册跋)

韩希孟的丈夫顾寿潜向其师著名画家董其昌讲述了希孟绣画之精,对天气和心境均非常讲究,既要避免因寒暑干湿而降低擘丝刺绣的质量,又要虑及氛围心境对创作的影响。这样的创作过程令大师董其昌亦颇为惊叹。

韩希孟的创作年代约在泰昌、天启到崇祯的十多年间。其时顾氏家族兴盛,衣食无忧,内眷的闺阁之绣不在牟利。书香门第不仅有闲,而且有较高的修养,正是在这种优裕的环境中,韩希孟可以高标唐宋院本,从容地走针,精益求精,而臻于“画绣”的颠峰,证明了“针丝也足以千秋”。

家园 久闻画绣之名,花。
家园 呵呵,想起萨苏的《嫁给太监》了
家园 赞。。

一直向往那种可以绣绣花,织织毛衣,画画水墨,写写书法,弹弹古琴的生活。

恐怕是很难在年轻的时候实现了。。。

家园 喜欢。。。
家园 很喜欢。不知顾氏的后人还在么?
家园 以画理融入绣艺,所以别开生面

在象刺绣、雕刻等各种艺术门类中,能够开创局面引领时代的人,肯定是首先在书画方面具有较高造诣,具备深厚的笔墨功力。

有了绘画的基础,刺绣的内容取材不再限于传统的装饰图案,而变得更为广泛,人物山水花鸟无不入绣,且因所绣内容所带的故事情节或吉祥寓意而更具欣赏价值。

通晓了画理,抛开原创能力不说,即便摹绣他人名画,亦可做到不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可以结合刺绣的材质和表现技法而有所变通和创新,少了照猫画虎循规蹈距的匠气。顾绣的绣绘结合,在当时肯定是个伟大的创举,顾绣也因熔绣画于一炉,而独树一格卓然不群且为文人大家所欣赏,以至影响广泛深远。这种绣绘结合在远近虚实层次质感的表现上神韵独特,可远观形色近看绣工,欣赏时的感受必也独特。现在有很多机织的丝绸制品,就是印花和提花结合的,恐怕就是顾绣这种绣绘结合的滥斛。

洗马图排在了第一幅,也是最让人喜爱的一副,布局简而有致人物神情毕肖,难怪董其昌看了也要墨书题赞。感觉顾绣在花鸟和小景的表现上更为出色,一方面可能是刺绣的材料技法的原因,另一方面可能是其人更擅长花鸟画,再有就是宋元的院派绘画多以此为题材。

家园 此绣只应天上有! 激动得几乎掉泪.这就是中国文化!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