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晚期明军的嗜杀与无能 -- 天空不空

共:💬265 🌺1228 🌵6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8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谁认为四郎是汉奸呢

你问一下这里跟帖的同学们看看啦。

汉奸这个概念是从明末才成型的吧。那时的人也不用这个词。

我悬测汉奸这个词本身是中共在抗日战争中创造的。

家园 李希凡批判京剧《四郎探母》:《四郎探母》的由来及其思想倾向

李希凡批判京剧《四郎探母》:《四郎探母》的由来及其思想倾向(人民日报1963.06.09)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412166/

家园 那你认为李希凡与皇汉的关系是?
家园 推荐一篇文章,非常全面的回顾和分析

传统中国社会的情理与人伦-以京剧《四郎探母》为例

作者吴柳财

链接

原文摘要:

京剧《四郎探母》讲述的是宋辽两国交战,主人公杨四郎身处两个家和两个国的伦理困境中,而铁镜公主、佘太君、萧太后等人对情义的认同和坚守最终成全了杨四郎探母乃至回令的故事。晚清至民国,京剧《四郎探母》在民众当中十分流行,广受欢迎,但1949年之后这部剧却经历了四次大讨论,并屡次被禁演,而在解禁后又长演不衰。对四郎的同情和理解与对四郎“不忠不孝”“叛国投敌”的批评和斥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认为,京剧《四郎探母》所表达的传统中国社会是情理社会,而人们也正是通过以情理为基本取向的社会行动最终铸就了一个以情理为基本精神的社会结构。情理的根本是人伦,人伦精神贯穿于家国社会之中。

本剧情节梗概

本文所讨论的京剧《四郎探母》自清代形成以来便为观众所喜爱。在以杨家将为主题的戏曲中,《四郎探母》显得很特别,因为这出戏并不主要表现杨家将在沙场上的忠义勇猛,而是讲述宋辽交战时期杨门四郎杨延辉回宋营探母的故事。以1947年9月12日上海中国大戏院梅兰芳(饰铁镜公主)、李少春、周信芳、谭富英、马连良(饰杨延辉)等名家上演的《四郎探母》为蓝本,这出戏分坐宫、盗令、交令、过关、巡营、见弟、见娘、见妻、哭堂、过场、擒杨、回令等十二场。故事讲述了宋辽交战失落番邦的杨四郎化名木易,阴差阳错成为辽国附马。十五年后听闻母亲佘太君押解粮草来到北番,杨四郎思母心切意欲前去探母。于是杨四郎对妻子铁镜公主表露身世,求其帮助盗令探母。到宋营之后,四郎见弟、见娘、见妻,最后哭堂而别。回到辽营,因事情败露,辽国萧太后要处斩杨四郎。经过公主等人求情,太后最终赫免了杨四郎。

我觉得这是一部传世精品。没有民族主义的躁动,也没有爱国主义的宣传,只是中国人的人情而已。任何后来强加的意识形态的改编都证明了失败。

家园 deldel
家园 原想用符号说明

也就是形态学之类的。后来觉得可能原剧的安排更具开放性,理解更多样化,同时核心不变。就像之前说文论,随你理解,反正事给你看了。相比之下,改动反而显得刻意。容易让沉浸的感受漂移。

家园 我觉得他说得更接近黄纳

超过一般程度的汉民族主义。进而可以跨时空代指。

家园 朱老师关于明末辽东是纯胡说八道,火箭科学家烧水洗煤

大关毛自己出的视频说的很明白了。既然水贴,就说说为啥火箭不能烧水洗煤。

王在晋那个守山海关的做法在明朝当时就已经明确是傻逼做法,当年已经争论很明确。不然王在晋不会给弄到南京去编小说黑自己同事。山海关不能退守的问题很明白,山海关之后没有屏障,这个危险性和不能仅仅守居庸关一样,没有一个明朝人会只守八达岭的,明朝再被人家突破到北京城下,宣府 大同 这条燕山山脉上的重镇都是密密麻麻布满卫所,防线也是至少两重的。山海关就等于居庸关,外面必须要有宣府这样的重镇,实际上山海关外是辽东,这个明朝人是非常明白的,居庸关外的宣大防线一直到崇祯上吊也没丢给蒙古或者女真,和山海关 吴三桂一样都是投降的,可见明朝对这些地方的重视。

实际操作里面,孙承宗去山海关坐镇就知道王在晋是胡搞,孙承宗不算是非常知兵,但是人家好歹比王在晋脑子清楚,知道实际考察,所以他在山海关坐镇时候,是非常谨慎的把防线外推,一直推到宁远,才有一直支持到明朝最后松山大战才丢的宁远防线。

朱老师那个训练野战军队和努尔哈赤、皇太极硬刚 ,纯属火箭要烧水洗煤。

第一 努尔哈赤的八旗实际上是当时远东第一强军,骑兵是吊打所有远东同类,明朝的骑兵需要洪武、永乐时期差不多能对抗一下。李成梁、李如松巅峰时期家丁大概能对抗,但是李成梁最多就12000家丁,八旗可不止。至于其他的骑兵,萨尔浒还有熊廷弼都调动过来西军精锐,正面硬碰硬实际打不过。简单说 明朝最强的骑兵和八旗就是顶多1:1对抗,但是明朝始终养不出八旗同等数量的精锐骑兵。所以明朝只能是依托步兵为主克制八旗骑兵。

第二 八旗的步兵也是很精锐,努尔哈赤大规模推广了盾车战术,这种战术在野战情况下面 能很好克制火器还有弓箭这些远射程打击,能打掉盾车的就是红衣大炮,明朝的佛郎机都轰不了,所以袁崇焕做了一个重要创举,就是发明红衣大炮守城。

第三 努尔哈赤早就有火器部队,人家有大炮,进攻辽西时候就已经是步兵、骑兵、炮兵结合了。然后明朝后来真搞了一个车营火器大阵,准备硬抗八旗野战的,也是最接近朱老师yy那个状态的,这个训练是非常耗钱的,火器要能起效果需要部队极强的纪律性,各个部队之间的协同性,明朝要搞出朱老师想象的那套野战军队,难度远远超过让非洲人 中东人学会步坦协同,明朝那时候打仗的基本是文盲。实际战例是有一个,皇太极和袁崇焕打宁锦大战时候,袁崇焕攒出来的心尖尖秘密部队,10000火炮车营投入战场了,打的是非常有板有眼,但是呢,边上的骑兵不敢抗八旗骑兵,硬刚不敢,吴襄带着骑兵跑来,把车营扔在战场上面,八旗炮兵对轰,步兵盾车轮番冲击,骑兵轮番骚扰冲击,这只部队硬抗一天,被4倍于己的八旗精锐给全歼了,基本打成1:1战损。但是明朝是被全歼。所以朱老师的那套yy,明朝人实践了,打不过。

第四,更重要的一点是,明朝和女真这边的将领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和感觉完全无法对比,明朝基本上没有能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军事将领。女真这边,努尔哈赤 还有他下面的几个儿子,能随便拉出来十几个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人,皇太极不说了,前期 四大贝勒几乎人人都是可以战场说独当一面的 后期的 多铎 多尔衮 哪怕 豪格这些人都是能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明朝这边 能指挥的 没有可能指挥大兵团,因为明朝以文制武,所以 就袁崇焕这种虚心学习的,在北京保卫战时候表现出来一点大兵团组织指挥能力。其他的人呢?后期关内对付农民军厉害的为啥对付八旗就一塌糊涂?就是军事主官能力天花板问题。女真这边从努尔哈赤开始一直是各种打,所以他们从来就是战场上面经验丰富,大兵团组织能力就这么带出来。明朝这边只要打大会战,各个部分总是出现协同问题,古书上比比皆是,所谓友军避战问题,最明显就是松山大战,各个总兵手上不能不说是能打精兵,但是没有协同的。所以明朝战例经常是,某个部分野战死战到底可歌可泣,但是永远被八旗以多打少。

综上所述,明朝对付女真只能是袁崇焕总结的 凭坚城用大炮,就是塔防战术。当然最合理是和皇太极媾和。

总之,朱老师关于明朝那个议论就是火箭为啥不用水洗煤。

通宝推:孟词宗,青青的蓝,北纬42度,
家园 简单讲,野战正面战场上面,明朝从来就没有战术上集中兵力

八旗人数少,但是野战正面战场上,一直是以多打少,明朝兵力上面从来没有占优势过。我说野战啊,哪怕松山大战,具体战场上正面对战,八旗还是多打少。

战术上,明朝完败的。

家园 明军大兵团作战能力最强还属成祖。明末

明军出了远门肚子都吃不饱,只能靠劫掠度日,比盗贼还凶残,谈大兵团作战不是太奢侈了么?

家园 清军极为重视后勤

大兵团作战一堆晋商跟着送粮,明粉们光知道骂晋商汉奸,就是不肯想想明军为啥不用这招呢?

家园 话说网上汉族的民族主义诉求够温和的了

穿穿自己的衣服,反对反对少民优待政策都能被一堆人指责。

黄纳这东东,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家园 晋商粮食本来就有可能是明军将领卖的军粮啊
家园 不光这时候,一直到打准噶尔还是一堆晋商跟着
家园 明军的战术问题是战略错误带来的。辽西修堡垒太花钱了

辽西投入一两银子,九边从甘肃到宣大就要欠饷2,3两银子,内地老百姓更是要被刮走十两银子以上。

敲骨吸髓地刮地皮,也只能在辽西宁远,锦州等地维持10来万军队的兵额,实际嘛。。。

去掉守城的兵力,能机动的军队也就2,3万,打得过动不动就能出兵5,6万的后金就见鬼了。

虽然辽镇一个镇的花费超过其他军镇的总和,结果锦州一出事,明军要么等后金围不动了就退兵,要么就得集结全部九边精锐过来解围。这么七拼八凑,各地还得留下守城的军队,很难凑出匹敌后金动员能力的军队。

通宝推:种植园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8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