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老成持重、深受四位老帅和二代倚重的王平上将(一) -- 孤星

共:💬6 🌺5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老成持重、深受四位老帅和二代倚重的王平上将(一)

微信公众号云在西湖同发。

王平上将原名王惟允,1907年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是建国后担任大区级政委时间最长(近20年)、跨大单位(5个)任职最多的开国上将。1998年2月8日,王平逝世,中央军委称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这个评价很高了。

1989年,中央军委评定了我军历史上的33位“军事家”。1994年,又增补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3人为军事家。至此,我军历史上被官方确认为“军事家”的只有这36人。除此之外,还有11位开国上将和1位开国中将(秦基伟),在讣告或悼词中也被称为“军事家”。王平有这个待遇,充分体现了他在军内的地位。

《王平回忆录》600多页,可读性比较强,挑一些重点内容与大家分享。

一、农民的儿子

我们在前文《读革命回忆录漫谈之八: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提到,很多开国将帅都有苦难的童年。王平也不例外。他出生在一个中农家庭,但他自己认为,解放前的家庭生活条件实际上够不着中农标准。

王平的父亲兄弟四个,排行第四。他父母共生了6个子女,他是最小的一个,2个哥哥从小夭折,3个姐姐都被送给别人当童养媳。他不满周岁时,母亲就去世,父亲不久后续弦,把他不满10岁的大姐从婆家叫回照顾他,抱着他满村讨奶吃,一直照顾到他六七岁。继母带过来1个儿子,不如他生母会持家,所以家境大不如从前。

王平五六岁就帮家里放牛,一次从田埂掉到池塘,差点淹死。他父亲还不错,从他七岁时供他上学。因为家庭条件有限,继母带来的孩子就没上学。他12岁时,继母又生了1个弟弟,之前带来的孩子就过继给别人了。继母对他不好,经常趁他父亲不在家时整他。有一次,他实在忍受不了,就拿小板凳把继母的头打破,然后跑出去躲了起来。

王平后来到父亲一个朋友开的药铺当学徒。干了一年多,老板并没教他中医知识。老板提出来,给他当儿子才教他。他很生气,就不干回家了,考上了高小,但家里供不起,就没去上。后来又跟他大伯父和另外一个老师读了一段时间的私塾。

王平的父亲怕他离家出走,总想拴住他,在他17岁那年给他包办了一门亲事,又分了五亩地给他。他对此极为不满,萌生了离家出走的念头。

王平18岁时,祖母89岁去世,继母也在同一天病故。祖母是大寿,他二伯父提议大办丧事,他大伯父、父亲都同意。他家是大姓,又是上房,人丁兴旺,前去吊唁的亲朋好友众多,吃喝招待费用很高,家里欠债很多。不久,他父亲第二次续弦,继母又带来一个儿子。家里的环境越来越不好,他实在不愿继续留在家里,总想找机会离开。

1929年3月,王平入党。1929年10月、1930年1月,红五军两次攻占阳新县城。红军来了之后,农委会开始公开活动。王平的父亲十分支持他参加农委会工作。到他家里来往的人很多,有时就在家里吃饭、喝酒,家里抗了几百元的债。1930年5月,王平加入红八军。参军的时候,他只带了苏维埃的介绍信,不懂、也没来得及开党组织证明,后来只能重新入党。

参军后分在机枪连时,连长是广东人,点名叫他王惟允时说不清楚,总是念成王翁翁,大家听了就笑。连长和他商量,他就改名叫王明。这是他第一次改名。第二次改名,就由王明改成王平,由毛主席给他亲笔下任命时写的。

由于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原因,王平从小就养成了敢于反抗、敢于斗争、不屈服于任何压力的坚毅性格。

二、命大不该死的福将

1926年冬天,有国民党左派人士在阳新县组织农协,王平成为乡农协委员和村农协负责人。农协成立初期,自发组织一些宣传活动,同时也开展一些打土豪劣绅、戴高帽游街、砸庙倒菩萨等活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蔓延到鄂东南地区,一些农协不敢开展活动了,但王平等年轻人血气方刚,继续做工作。他此后几次遇险,好在命大,才得以脱逃。

1927年5月,夏斗寅残部从他家里附近路过,根据土豪劣绅提供的情况,派兵去抓他。一小队士兵抓住王平,但没认出来,让他带路去抓自己。他带着这伙人在村里绕来绕去,给他们指了一处无人居住的院子,趁机逃走。

王平一个远亲要介绍他和另外四个人入党,约好了七月的一天宣誓。但“七一五”政变后,阳新县的形势变了,国民党军队大肆破坏工会、农会组织,王平入党的事黄了,与介绍人也失去了联系。

群众运动起来后,村里的大恶霸王恒宇组织“清乡队”抓人,但只抓小姓的,抓起来就罚款。王平家是王家的上房,人多,王恒宇不敢动他。王平在村里暂时没危险,但国民党军队随时可能下来“清乡”,他只好东躲西藏,晚上到山里过夜。1928年下半年,村里另一个比较开明的地主回乡负责“清乡”,宣布对参加过群众运动的人既往不咎,一个也不抓。局势稳定下来,王平他们又开始私下活动,组织一些聚会。

1929年初,外县的党组织过来活动,执行盲动主义,在夜里组织人杀土豪劣绅,并杀了王恒宇的独子。新成立的农委会(党的外围组织)派王平到县城动员他几个以前参加过运动的同学回来。他假装去县城做买卖,并顺便沿路贴一些传单。走在半路上,他正要贴传单,碰到一些国民党士兵,赶紧换贴广告打掩护。国民党兵问他在干什么,幸好没有翻看他的篮子,不然就发现标语了。

到了县城,王平开始找同学串联。冤家路窄,他碰到了王恒宇。王恒宇认为杀他儿子的事,王平也有份,就想找他报仇。王平与一个同学高价包了一条船,夜里悄悄离开县城。王恒宇知道了,就派船追,最后没追上。

战场上枪炮不长眼。不管是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期间,还是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期间,我军基层指挥员和中高级指挥员牺牲都很多。王平命大,几次险些中弹牺牲。

图片

1933年2月,红一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期间,王平所在的红三师第九团进攻据守南丰城的毛炳文部,作为教导员(相当于团政委)的他与团长文年生趴在城外的田埂边观察敌人阵地,师长彭遨走过来,他们告诉师长敌人的机枪定点向这边扫射,请他注意。话音刚落,敌人就扫射过来,彭师长不幸当场牺牲。

五次反围剿期间,广昌失守之后,红十一团有一次打防御战,担任红十一团政委的王平与团长邓国清蹲在一条小沟里指挥战斗,一颗子弹从侧面打来,从邓国清后背两侧穿过,打到王平的皮挎包上,但没有伤着他,实属侥幸。邓国清伤得不轻,就住院治疗去了。

长征途中,红十一团攻占赣州境内的古陂圩。王平和警卫班在一个小山坡上睡觉,警卫班在山坡上,王平在山坡下,一个战士的枪走火,把睡在王平上边的班长打死了。子弹从班长的身体穿过,贴着王平耳朵上边飞走。这又是一次生命危险。

《王平回忆录》中提到,攻打遵义城时,军团参谋长邓萍带红十一团、政委张爱萍、参谋长兰国清(抗战初期脱队,后来投奔国民党,解放后被收拾了)和他(政治处主任)趴在城外一个小土堆旁观察地形并指挥部队行动,被城上的敌人发现。邓萍头部中枪,不幸牺牲。但张胜的书中,只提到张爱萍和兰国清当时在场,没提到王平。

遵义城外老鸦山一战,红十一团在兄弟部队支援下,打了四个多小时,伤亡四百多人,先任继任的六个营长、三个教导员和团特派员、总支书记英勇牺牲。王平和邓国清在临时挖的一个坑里指挥战斗,突然一发子弹击中邓国清的手(为什么每次受伤的都是他?),把望远镜打到一边。王平感到号兵在附近吹号有危险,就命令通信排带开,刚回过头,一发子弹从他后脑勺擦过,破了点皮。他要是不回头,子弹就会正中他的前额,真是命大不该死!

后来他离死神这么近,就是文革期间的事了。

通宝推:方恨少,purplue,愚弟,袁大头,唐家山,GWA,心有戚戚,桥上,桥上,不远攸高,
家园 静等续篇
家园 无论如何想不明白这个

刚回过头,一发子弹从他后脑勺擦过,破了点皮。他要是不回头,子弹就会正中他的前额,真是命大不该死!

未见有转头能达180°者也!这个有点夸张了。

家园 难道不是90°吗?

我想了想,确定就是90°,擦后脑勺与正中前额,正交关系,标准的90°,没什么毛病啊。

家园 哈哈,如果是180度,那就不是擦过后脑勺而是正中了
家园 那个年代的人,都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活下来的都是福将

看朝鲜和越南战争的老兵回忆的视频资料,想起牺牲的战友都是痛哭流涕,一个连剩一个人!

想想今天的生活,真是无比幸福!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