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谈学习英语的窍门 -- llama

共:💬46 🌺257 🌵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慎用“汉英字典”,选览“畅销书”

想修改一下,谈谈个人的体验:

好的专业“英英字典”一定要有,用来备查。

华人特别要慎用“汉英字典”!

也可以适当地选览一些“畅销书”的(因为每个人都有需要放松的时候),而且不仅是看故事情节,可以当百科全书看,例如看风俗,看不同的人如何生活,好学习与不同的人“说话”……。

至于英汉字典里的“专业”字典,要看编委的名单而定了。

通宝推:llama,
家园 其实就是背水一战

人一旦掌握了一门语言,就产生了路径依赖

如果母语是汉语,在学习英语是,就会自发的把每一个英语词汇对应到已知的汉语概念中,久而久之

不是在强化英语的思维,英语词汇之间的关系。

而是把资源用于强化汉语这个拐杖上。形成了中式英语

就像钱钟书所说的”哲学家学家“

中国训练的是”英语学家“,是研究英语这个工具的性能,而不是如何使用英语这个工具

完全抛弃英汉字典和汉英字典,就能逼迫人构建英语概念体系。把英语词汇的关系组织起来。一开始可能很困难,但坚持一个月就会豁然开朗。很多英语概念,词汇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语境都能猜出来。一开始猜的不准,多见几次,就猜的八九不离十了。这种学习,效率奇高。因为每一个词的含义都是自己自发形成的概念,根本不存在记忆一说。

我讲的只是一家之言。每个人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大家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对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之所以写这些帖子,是因为大家都意识到中国英语教育的一些问题,我才分享了我的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也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

通宝推:GWA,
家园 信用社也曾在城市盛行,是有着特殊特征的

类似集体互助金融机构,并无啥问题,只是多年实行于中国农村,所以你才觉得土气,因为和农村挂钩了,农村你觉得土,所以你才觉得土。

实际上农村信用社并不土,只是改开要取消才指责农信社的,包括供销社,只是一个称呼,针对于地方集体群体的名目。

这就叫改开的洗脑,和小岗村一样,就是个笑话,也正因为邓的这些骚操作,才影响了中国的发展。

家园 老一辈编的英汉词典等于国标

可惜近年来都瞎搞了。

比如有个词叫“愿景”,我刚听说时候就纳闷了,这词简体中文里就没有更好的翻译吗,为什么要用这么莫名其妙的翻译?

一查英汉大词典,vision: 远见,你看70年代前辈们翻译得多信达雅。

从此遇到“愿景”我一律改成“远见”。

家园 严格来说,信用社没有储户,只有股东。
家园 这不是学英语的窍门,这是成为买办的窍门。
家园 我记得河里原来就有聊如何学英语的帖子

当然是好些年前的,由于翻河泥不便,估计也不会有人特意挖出来了。

我个人感觉和lz以及潜望镜河友的都不同。

我倒是觉得英语学习到了一定阶段,最难的反而是日常会话,涉及到大量生词,俚语,不深入了解所在国的背景以及各种热门文化是很难很难插上话的。

家园 扯乎,就差投胎了,岂不一劳永逸。
家园 英语是工具,跟数学一样

只不过,英语带有文化属性,容易被西媒定向输送一些他们想要学习者形成思想钢印的东西。

但世界是物质的,中华文明的高级程度应该是远高于盎撒的。在学习的时候,坚持自己的文化自信就不难去伪存真

家园 写得真好

应试教育害惨了我们

家园 语言的文化属性的一个观察

我曾在西欧(大陆)某国生活工作过数年。这个国家可能是地球上除了英语作为母语国家外说英语最好的国家。日常交流没问题,不过我观察到实际上英语已经有本地化的趋势,这表现在很多原本与英语差不多的表达直接用本国语替代,另外就是一些英语句子的说法,尽管语法结构都对,在形式上更靠近当地语言,语气语调以及感情色彩是按当地语言的方式表达。这就造成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你非得有当地文化的体验后,才能体味到语言表达之外的东西,也即话外音,尽管对方说着是你所熟知的语言。

家园 印度英语的也有本地创新

我印象最深的是prepone。postepone是推迟的意思,是英语里很常见的一个词。但是印度人发明了prepone提前这个词。其实英语到了各地都会一点程度本地化,典型的入美国英语,新加坡英语等。

家园 🇳🇱?
家园 klopt
通宝推:七天,
家园 我自己学习英语日语的过程来看,支持这个说法

我的感受是,其实语言,本质上是一种文明。

它的语法代表的是一个民族底层的思维方式,它的名词代表的是他们先祖认知探索世界的过程,它的外来词代表的是它近代和谁交融。

我们自己之所以认同自己是炎黄子孙,其实也是语文中大量的历史要素导致的。

语言的差别之大,远超过我以前的认知,原来不光是颜色、形状对不上号,情绪和善恶对不上号,连神仙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都是完全对不上的。

所有这些确实在历史书里,能找到线索,更快的串联起来。

不过更进一步说,各个民族的底层逻辑如此不同,我只能感叹,非我族类齐心必疏。想要天下大同,只能有一天全球的孩子同读一本历史教材才有可能。

通宝推:llama,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