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票记包子--当乡村教师期间的一次争议?D?D兼和神游LS -- 老票

共:💬36 🌺2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给老票

求求您把题目中的“老师”二字去掉吧。现在“老师”被用得太滥了,跟在俺的ID后面俺有些心惊肉跳啊~~~

俺是很认真地请求,先谢谢了!

家园 俺就是说俺不认为“社会本身在进化”啊

说不清,而且俺确实不想抬杠,溜了啊~~~

家园 神游LS没教我我也会自己修改了,真是巫师自通啊,哈哈
家园 顶!

家园 小声说两句

俺也认为Y老师的做法不妥,虽然俺能够体会Y老师当时的心境。

对这种贫穷地区的孩子来说,一个支教者或者是教育者最要不得的态度就是那种救世主的态度,把自己摆在去拯救别人的位置上。这样做,无形中抬高了自己,贬低了学生,形成了不平等的地位。更糟糕的是,这样做让学生潜意识里面形成自己社会地位低下,什么都不如城里面的学生的思想,直接导致了自卑的产生。在自卑的基础上产生的就是极度的自尊。带有这种思想的孩子一旦到了城里面,往往就不能正确的面对很多新鲜事物,尤其是对于财富和权利。对于以前未曾拥有的,就会尽力去争取。因为潜意识告诉他,只有拥有了这些东西,自己才有和城里人一样的地位,才能够摆脱自卑。这固然是一种奋斗的动力,但也是一种摧毁之力。在俺身边,这样的不幸例子并不少。当然,很多并不是老师造成的,更多的是我们社会所形成的不平等观念所强加给这些孩子而造成的自卑心理。

老子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又云:“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对于这些孩子来说,重要的不是让他们认识到这种差距去激励自己,而是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宝贵东西。我们常常忽略了自己拥有的最珍贵的东西,轻易的抛下去争取别的看上去很美的东西。直到自己真的失去了,才明白自己曾经拥有过。发现每一个孩子最可贵的地方,告诉他们,让他们好好把握住,给他们以自信。只有当他们拥有了自信别人没有拥有的东西,他们才能够更加平和的面对更多现实的不平等。如何让他们明白自己的珍贵,看到平时忽略的美好,我想这是教育者的智慧。

其实俺也只是说了一些空话。现在这个社会,早已不是老子所设想的那个无欲无求的社会了。竞争无处不在。不要说农村的人,就是城里面的人,哪一个不是害怕失败而时刻焦虑着?我们拥有很多,却并不快乐,因为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没有拥有自己真正想要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很多事情我们都是到后来才看清楚。其实自己本没资格来拼说教育的好坏,毕竟自己没从事过任何与教育相关的事。我只是觉得,我们不能只看到大家都去争的东西,而要看到在那之外还有更多值得我们拥有的东西。

家园 个人体验,供大家参考 - 再说两句

我老家就是农村的,在巴山脉中间,人均只有4分地.从小,家里就教育我说在老家没什么出息,要出去.我的大部分中学同学,朋友,都是这种认识.

现在我在加拿大,生活得并不好也并不差.我的大部分同学,朋友并没有上大学,散在各地打工或者做生意,就算在家,也并不单纯务农,生活还算过得去.

所以我认为,给人一个希望,总是好的.不管这个希望多么渺茫.就算他们自己不能实现,他们的子女也会向这个方向努力.

而我一直相信,只要努力了,生活就一定会有所改善.

虽然不免有烦恼.

再说两句.物质的丰富虽然并不能带来精神的宁静,作为一个现在的城里人,我当然理解,但是我们不能把我们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别人.让他们知道有这样一个选项,然后再做出自己的决定,才是公平的.

而且我并不认为农村的生活真的那么美好.这只不过是我们在过分优裕的城市生活中之后的一种遐想而已.老票也说了,"连洗澡都不可能".好么?

家园 人口向城市集中,这也不单是中国的问题

老票的这个例子中有好几个问号,只谈其中的一个:人口向城市集中。

米国也有类似的问题:很多中西部的小城镇,年轻一代的不原意象他们的父辈那样务农,学成之后搬迁到大城市去了,留下一个个没有年轻人,没有孩子的城镇,所谓dying town,在内布拉斯加,在明尼苏打,越来越多的城镇只剩下一堆老人在苦苦支撑,随着老人的死去,整个镇子将花为鬼域...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产业化的加剧,人口向城市集中是个必然的趋势。只要农工产品价格不平衡依然存在,人口就会持续向城市集中 -- 那里有相对较优的收入,和相对较好的生活条件。看那些国内收容盲流的报导,很多乞丐一下车自己就又走着回到城市,宁肯在城市里乞讨过活,也不回乡下,因为在城里来钱容易,即使是乞讨,也比在乡下辛辛苦苦修理地球来钱!说到这里,道学家们尽可以指责人心不古,指责他们懒惰,可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好逸恶劳实在是人的天性,无可厚非...

这种趋势既然无法改变,做老师的其实也无需对此表示过分的认可或反对。就象那个Y老师所说的,你本来也没那个能力改变什么... 老师所能做的,我看只能是尽量给孩子们一个善良美好的心灵... 毕竟教人向善什么时候都不会错的。但愿这些孩子在往后的日子里,追利图财之余,还能够在内心深处保留一点点善良和正义 -- 作老师的也算是尽职尽责了

家园 想来真是心酸。

神游和老票(我就不称你们老师了,免得也让我改,不过敬仰之意依然)在这里“争议”,“一直很困惑”,“又想深了一层”,可怜那些乡村学生全然不知道老师们的苦心,兀直还在懵懂中,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走了几个周遭。

我在想,人还是应该有做梦的机会和权力吧。至于好和坏,对与错,可能只有他自己,可能过完了一生,才有资格去评价。不管对与错,好与坏,都是他自己承担,别人无法分担的,也无法去评价的。即便是乡村的学生,也还应该有他的判断力,和判断的权利吧。

如果连做梦的机会都没有,不是更悲哀么。

家园 顶这一句

“一个支教者或者是教育者最要不得的态度就是那种救世主的态度,把自己摆在去拯救别人的位置上”

家园 你气俺???!!

不是俺求你嘛,千万别再“老师”了。。。。。

家园 这次特别同意狼

家园 好吧!改了...

神游MM不知道怎么被刺激了,不像我,现在一听人喊我老师就浑身有劲,唉。

家园 谢了啊

俺是让满天飞的“老师们”给吓怕了

家园 “一个支教者或者是教育者最要不得的态度就是那种救世主的态度”,花之!

这句是精华! 闻孤子兄指点此言,非常严重的同意啊!

不过在短短的社教时间里想朝着“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境界,恐怕不那么容易,也不会有人情愿,大家都是很功利的心态。

很多下乡社教的人都觉得自己是上等人,非常糟糕。

前几天看到网上新闻:去贫困地区社教的几个XDJM,晚上被教育局长用人头马招待的时候不觉泪流满面...感觉他们还是比较敬业的。

家园 我称呼您“巨无霸”行么?呵呵

以前带欧洲鬼子或者香港同事出差去内地,怕他们口味不合,一般就是直接望麦当劳里面一扔完事。因此对MAC印象深刻,鬼子经常一吃俩,呵呵。

没的辱没了五星上将啊...扯远了。

“老师所能做的,我看只能是尽量给孩子们一个善良美好的心灵... ”我觉得您此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知识的传授只是一方面,属于“授业”层面,而“传道”才是首要任务。知识可以被遗忘或者过时,道德是伴随人一辈子的。

只是现在,国内教育体制是应试教育,导向不对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