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也说石油 -- yuanjiangni

共:💬85 🌺4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也说石油

石油对于中国是一大事儿,好比粮食对于农民的意义一样。但是还不算特性命攸关,我觉得。

有些事是人定胜天,靠后天努力就行的,比如成绩不好可以自己发发狠;有些事是先天决定的,比如我长多高不是我说了算。

骆驼就是比马大,地主就是比贫农富。败落了的地主还是比贫农富。

石油就是天生d,是俺们在天上的爹n多年以前埋好了d。至于怎么埋,埋多少那也是我说了不算爹说了算d。

按石油分布说,中国属于中农。富农在中东和russia,贫农就好比咱们的短腿儿邻居。中国有石油,储量不小,但是地主家是白面,中农家只有高粱和玉米。中国的石油高硫又高蜡。这里牵扯到一提炼成本问题。买油便宜的时候当然从外头买合算。顺便说一句,台独上来就说俺们不敢动手因为动手就断俺们油路让俺们等死---这是p话。打仗前就不用考虑成本问题了。平时吃白面当然顺口,不成的时候吃高粱玉米肯定能顶的住下地干活。

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是一个妈,叫石油部,后来分家,中石油叫北公司,黄河以北,中石化叫南公司,黄河以南。后来又有了中海油这个小三儿。虽然按地区分,但是业务有侧重。中石油开采是强项,中石化裂解炼化是强项。牵扯从外面买油的基本上是中石油的活儿。重要的油田也基本上是中石油的,但大的炼化厂都是中石化的。

自己的油不能不采,好像中农家的地不能不种。怕万一闹饥荒了,高粱玉米要是没跟上就傻了。但是是个量的问题,可以少采。大庆下岗,就是少采的主意,成本核算嘛,和平时期都是做买卖,当然要考虑了。n年前,油还便宜的时候,中石化发财,中石油不成。这两年随着原油价格上去了,改成中石油发财了不是?全是期货,原来要是说好了1块,市价涨成2块那不赚翻了。所以,买中石油股票的还得小心,这企业效益有点虚。当然长远说,不可替代能源,股票涨那是肯定的。

学学老萨,喝水然后继续灌...

小三儿中海油主要是气儿,这个难度小点,成本低点。跟老大老二比利润薄点。不过像大哥,二哥一样,养活点腐败分子什么的还是够的。

说完中农说贫农,当年要不是贫农吃不上饭,谁跟主席闹革命呀。所以,要是石油这大饥荒来了的时候:

1、俄国肯定是不怕,人家家底儿厚,狗熊冬眠啃脚丫子也能行

2、别看老美吹得热闹,环保这那这那的。原来看过,不算环保成本,单说开采成本,每桶48美元以上阿拉斯加和德州的油就有赚。当然了,人家是地主阶级,刚抢了另外一个护院队没他们强的叫伊拉克的小地主,家里白面那肯定是不愁。要真是大饥荒,环保就是婊子的牌坊了。

3、欧盟有点玄,就北海那点产量还真不够,不过人家都是玩票子的高手,也许另有高招儿。

4、中国这中农要是买不来白面,回家吃吃高粱玉米也行。粗粮也能填肚子---经济发展速度慢点就是了。不妨碍大局。不至于出现5的情况。

5、邻居那短腿儿贫农---自然资源贫,其实人家有的是票子,问题是兵荒马乱的时候有票子也买不来粮食。邻居那短腿儿贫农是啥也没有。白面人家不卖的话自己家又没高粱玉米,那只能情等着饿死。谁也不是善人,等着饿死肯定不干,所以到时候肯定还是老一套,共荣圈或者生存空间什么的就全来了。无非一是偷一是抢。

抢岛子不是为了抢岛子,那是为了地底下的油/气。安大线那点事也是一样,全村的粮食就那么多,你多吃一口他就少吃一口。

中国虽然是饿不死,但是也得做准备,一是提高资源(油气)利用率,提高效能,原来吃三碗拢1亩地,现在得做准备,练着吃两碗拢1亩地的本事。二来就是准备防身的家伙,预备着那短腿儿。“皇军不抢粮食”---有人信吗?

元宝推荐:抱朴仙人,
家园 2[山猫部落]

山猫老兄,你说的话---基本上都是外行话。跟论坛说说就得了,别出去说,碰上懂行的得笑死。这也不赖你,隔行如隔山。

石油分馏裂解原理特简单,靠高温蒸汽加热原油,然后按照不同温度冷凝,添加剂什么的加上,最后出来的就是成品油,还有其他副产品什么的,比如航煤,就是大家说的航空汽油,其实是高标号煤油。

首先说,靠高粱杆儿造酒精那是绝对可以d,大概一吨高粱杆儿不够您用酒精炉子吃顿火锅儿。想靠这个让全国人民都坐上高粱杆儿酒精汽车有点扯。没那么多地方种高粱呀。好比沼气池子能做饭也是真的,但是靠沼气池子炼钢那是不合算d。

塑料也是石油石化企业副产品,随便找个炼化企业的网站看看就知道了。靠天然气造塑料也是理论上没问题d,投入产出比的问题,一塑料脸盆按你那么造比金盆子便宜不了多少。就好像中国古代说喝西北风辟谷一样---理论上只要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够多,喝得风够量也绝对能喝饱了。想1天3顿那您肺活量得比波音发动机大。

大产量的工业甲醇,乙醇还是靠石化企业裂解出来的,不是靠酿酒厂。说到底,成本。

“可以商业开采天然气的天然气田多半是出不了石油的,而天然气田分布比油田多。中国油田不多,天然气田不少。”---有油就有气,有气就有油,成本问题,是否值得开采。

家园 补充点,石油分馏第一个副产品就是天然气
家园 关于开采成本

地上打一眼儿???昝坝铜--中国人没那命。原来还行,靠压力自喷。现如今开采的多了。想看油井喷油得去中东了。谁让咱就是一中农哪。

现在石油开采基本上除了少数的新开发的点儿以外,都得斜井注水了。就是打一直井,然后打一斜井,斜井注水,油比水轻,靠水压把油提上来。这样一来是成本上去了,二来是也不环保。

更新的技术是油沙,直接开采含油层的油沙,然后水洗油沙提炼石油。这样成本最大,不过万一哪天地球这大(.)(.)被大家嘬瘪了的时候也只能这样了。

嘿嘿,补充知识。

家园 我是外行,但说的不全是外行话

我说过很清楚:除了能源办的高人,大家都是外行。没有数据,全是空对空。

首先说,靠高粱杆儿造酒精那是绝对可以d,大概一吨高粱杆儿不够您用酒精炉子吃顿火锅儿。想靠这个让全国人民都坐上高粱杆儿酒精汽车有点扯。没那么多地方种高粱呀。好比沼气池子能做饭也是真的,但是靠沼气池子炼钢那是不合算d。

收获季节全国烧掉的稻杆、麦秆、高粱秆……不知道有多少吨,反正都成了季节性社会公害了。

一吨高粱杆儿不够您用酒精炉子吃顿火锅儿

拿论据来:一吨高粱杆可以制造多少酒精?用酒精炉子吃顿火锅,按吃多少小时算,用掉多少酒精?

玩自由心证玩上瘾了?真敢说啊。

下文引自英文《中国日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焚烧秸杆:代价沉重的社会难题

2005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傍晚时分,站在一幢位于苏北小镇边缘的公寓楼上,透过玻璃看出去,乌烟瘴气的田野上火光闪闪、遍地冒烟,麦田燃烧产生的灰色烟雾竟然象深秋的晨雾一样浓郁。虽然关上家里所有门窗,但是焚烧麦杆的味道还是从门窗的缝隙中钻了进来并占领了全部空间,令人窒息!

苏北的夏粮收割每年都是在世界环境日前后大约各5天,这期间,农民朋友白天收割,傍晚焚烧秸杆。每年秋收季节也是一样,焚烧稻杆者随处可见。

随着大多数农民家庭开始烧煤烧气,很多农民将田里收割后剩下的麦杆以及其它秸杆一烧了之。农民朋友说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十分轻松省事;二是燃烧后的草灰可以肥田;三是可以把麦杆中的害虫以及虫卵烧死;四是避免翻地灌水后麦杆麦根给水田插秧带来麻烦。

在此,笔者忍不住也想强调几点:其一,秸杆是一种能源或原材料,白白烧毁实在可惜,过去的祖祖辈辈曾靠它烧煮三餐、兴建茅屋、烧砖烧瓦、造纸、沤肥;其二,在田里燃烧有可能使农田表层土壤焦化,从而降低土壤的粘度;其三,如此超大规模、超大范围向我们赖以呼吸的大气层排放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气体,无异于力促温室效应迅速发展并带来灾害,“让天空更蓝”不应是一句空话;其四,严重污染的空气给人类尤其是给老人、小孩、体弱多病的人带来的生理伤害是实实在在的。

大产量的工业甲醇,乙醇还是靠石化企业裂解出来的,不是靠酿酒厂。说到底,成本。

煤炭可以裂解出甲醇。

下文引自《中国工业报》――

河南省石油化工工业协会秘书长王军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国甲醇在建产能最低可达1377万吨,拟建2069万吨,前期准备阶段项目产能1440万吨,在不远的将来,国内甲醇产量将达5000多万吨,需耗煤1亿多吨。

家园 给条新闻参考下

del

家园 这和我的观点有何联系?
家园 汗,宏观经济啊

del

家园 好像我说过:你我都是外行

我承认自己外行,看起来你是不承认的。

哪你这个非外行向我要数据,这不是缘木求鱼吗?

你是不是内行?

是的话,请提供数据:石油替代战略投资有多少,耗能和经济利益是多少。

家园 我只说我知道的,另外谁主张谁举证

del

家园 外行对外行?证明谁的论证能力强?

论点本身能被证明吗?

家园 外行内行取决对于常识的总合如此而已

del

家园 【?!】外行冒充内行,而且多次引用错误数据

我的理解:外行就是不从事相关工作没有实践经验,不掌握第一手数据资料,不具备判断第二手资料正误能力的人。

外行内行取决对于常识的总合如此而已,说的如此轻松。

你在能源战略方面,是外行。

我也是外行,一问三不知,但是比你拿着错误的数据说事情要强得多。

外行冒充内行,还有啥好说的?

―――――历史回放,帮助你回忆―――――――――

地址:http://www.cchere.net/article/480080

时间:2005-08-10 05:22:12

作者:葡萄 ( 中文论坛西西河 cchere.com

标题:中国能源消耗简略2003年

煤炭67.1% 石油22.7%  天然气2.8% 

不说天然气替代的可行性程度,就是全部替代成本上也是难以承受的,仅2003年我们燃油消耗就是6000万吨,其中交通运输用油4500万吨

乍看数字蛮多,但是――

1、没说石油到底用了多少吨,单单写个燃油。

汽油、煤油、柴油外加重油,等于燃油,可不等于石油。

2、没有引文出处。

3、“全部替代成本上也是难以承受的”没有数据支持。

仅仅是燃料油的相关数字我自己先说了数字来自国家计划开发署,单这个请你用天然气来替代并请说明需要多少天然气来替代及来源.

仅2003年我们燃油消耗就是6000万吨,其中交通运输用油4500万吨

1升汽油=0.73公斤,1吨汽油=1000公斤=1000/0.73=1370升

燃油消耗就是6000万吨,假设都是汽油,约等于82,200,000,000立方米天然气。

2002年中国国内天然气产量为32,814,000,000立方米。确实对不上号。

可是我发现有个有趣的事情――

1、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专电(记者朱治德),《我国燃油节能清净剂市场前景广阔》

2003年我国生产汽、柴油1.41亿吨。

新华社的数据显示2003年的交通运输用油消耗绝对不是4500万吨,因为生产了14100万吨的汽、柴油,咱们国家可没有100%的

成品油储备。

2、中国有国家计委,没有国家计划开发署,倒是媒体上经常出现联合国计划开发署。你还信誓旦旦的说国家计划开发署是信息来源。

――――你的回答――――――

恩,数字又有出入了我这里提供计算下 [葡萄]] 2005-08-10 08:46:21

2003年石油进口为9000万吨多,我们的是石油产量是1.7亿吨总计消费2.6亿吨石油,石油常压分馏产物: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重油。减压分馏过程和产物:重柴油、润滑油、凡士林、石蜡、沥青。石油分馏只能得到25%左右的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轻质液体燃料,产量不高。这样得到的燃油生产数字在6400吨左右,和我的数字差异不大.(http://www.pep.com.cn/200410/ca635440.htm)

你指出的错误是我漏看了,把交通运输业消耗值打成了是交通运输这个抱歉.

我指出的问题是“生产了14100万吨的汽、柴油”和“2003年我们燃油消耗就是6000万吨”相差1倍

――――最讨厌的问题是错误数据――――――

<京华时报>《改委副主任张国宝驳斥中国石油进口第二传言》

本报讯 (记者 史宝华 实习生 李玲)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昨天央视的《对话》节目中表示,中国是第二大的石油进口国的说法是误传。

  张国宝说:“美国每年进口4亿吨的原油,日本还有两亿多吨,我们怎么也排不到老二去,高抬我们了。”根据海关统计,2003年我国原油进口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2004年原油进口达1.2亿吨。日本财务省的数据显示,日本2004年原油进口量为15.42亿桶,约合2.11亿吨。

  张国宝表示,中国现在的能源主要立足于国内,2004年进口原油1.2亿吨,只占世界贸易量的6%。

+++++++++++++++++++++++++++++++++++++++++++++++

你的数据“2003年石油进口为9000万吨多”和“2003年我国原油进口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对不上。

你的消息来源比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准确?是不是想说“9000万吨多”和“1亿吨”区别不大?

2003年的数据在2005年都找不到准确的?

计算?炼油厂的工程师都不可能了解全国各类规模不等炼油厂的效率,你倒轻巧,“石油分馏只能得到25%左右的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轻质液体燃料,产量不高。这样得到的燃油生产数字在6400吨左右,和我的数字差异不大.”

为何与新华社“2003年我国生产汽、柴油1.41亿吨”相差1倍?

关键词(Tags): #葡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挑一个小刺

天然气造塑料,投入产出比好的混过去了,产量也是大大的。天然气主要成份是甲烷,但也有相当的乙烷甚至丙烷,简单的冷冻分离就可以把乙烷以上的成份分离出来,乙烷裂解制作乙烯,那是经济效益顶呱呱的,比石脑油裂解的成本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做出乙烯以后,你爱怎么整就怎么整。想造塑料吗?聚乙烯,聚苯乙烯,...

家园 这么好的解说为什么不在科坛单发帖那,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