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内家拳中的劲和力 -- 五磊山

共:💬112 🌺50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还是龙眼吧?你确定“ 终是动作比思维快”?

那你提“肌肉记忆”时认可的是肌肉?还是肌肉作为记忆的定语?

记忆难道不就是神经控制系统、意念、意识?潜意识不也是意识吗?

我并没有指定内家功夫,我只根据自己体验过的状态讲自己的理解—-意识在先,意念快于动作。

动作跟不上意念是常态,而日常中潜意识 下意识动作是不可控的被动意识。

训练比赛和对打拆招 练肌肉也是练意识。训练是把有用的主动意识动作 熟练到潜意识发动。或者说增加意识预案(因为动作是一连串的),各种预案可控有效输出 即战术成功运用。

家园 有一点说错了,武术并不是见招拆招,所以就不存在思维控制动作。

实际上,武术之所以有拆招这个练习,就是在锻炼本能反应。

对面一拳打过来,并不需要我脑中判断思考如何出招化解反击等等,完全就是下意识的拆招,也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的拳接下来的套路我并不是多了解,接了第一下后,之后都是按着自己的拆招练习的套路打下去。

谁先扛不住谁倒霉。

传武的比试往往就在那么一会会就完结了事,并不是你来我往的武打片。

家园 练本能和肌肉记忆要有针对性

各项现代体育发展到高层阶段都是各自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来强化本能反应和肌肉记忆,而最后练出来的动作往往非常朴素简单,和有针对性。所以练短跑、中长跑、长跑、跨栏,虽然都是用腿做动作,但各自训练的本能反应和肌肉记忆都有不同,因此短跑冠军很难练成中长跑冠军,更成为不了长跑冠军。更别说其他田径运动了,它们各自都无法替代。同样,作为拳击、散打、格斗也都有自己的针对性极强的训练方法,训练各自的本能反应和肌肉记忆。而传武这种较低速率的推推搡搡,见招拆招练的都是在练中低速率下的本能反应和肌肉记忆,比如只有在中低速率的动作下,所谓的接、化、发,才能使得出来。不过好在实际的人际冲突中,双方的动作也往往先从中低速率的推推搡搡开始,然后试探性地打斗,很少有上来就快速出拳,直取面门的。所以会传武的比毫无格斗经验的人确实有实战优势。可传武一旦对阵职业搏击选手,人家的步伐灵活,速率飞快,招招要害,那么传武练的接、化、发,和见招拆招就中低速动作都通通失效了,因为平时就没练过,也练不出来,反而成了被动挨打的累赘,还不如简单的躲闪、反击、再躲闪、再反击更有效。说极端一点,就是泰森学了传武的见招拆招,学了接、化、发,他到拳击台上面对另一个泰森,他学的传武的接、化、发和见招拆招也多数都使不出来,反而把自己连累了。

家园 神经和大脑是两回事

意识来自于大脑,而膝跳反射不经过大脑,是肌肉与神经之间的直接作用。大脑和神经的区别,你清楚吧?再比如运动员在短跑时的飞快动作,乒乓球运动员的发力和拦截动作,很多动作都是长期训练下的条件反射,所以才能如此飞快。我不是说内家不练条件反射和肌肉记忆,而是说内家练的是中低速率的动作,对抗性也不够,一般也都不打头。靠这些来对抗高速运动的现代搏击,完全是南辕北辙,自加累赘。

家园 太极散手。有寸劲,还可能是霹雳手段。

公园广场见过,是陈氏太极 从小家传的。没有套路,一路随心意时快时慢,如行云流水又虎虎生威。看上去全身都能发力 就很让人明白蓄势待发。

家园 你对武术怕是有误解,了解一下内家拳的快打、冲拳。

网上有武当道长陈师行的许多视频(试试B站),如龙华拳的快打和展示内力寸劲的击冬瓜。陈道长有句话:要相信科学。

比赛有一定规则,让不熟规则的武术人与练习多年的搏击手对打不公平,无规则实战也没条件。

再来说主动意识和被动意识。

膝跳反射时不用眼看大脑也会意识到抬腿,不可能没感觉,但它是外力作用下的动作。

抬腿过门槛先迈左脚还是右脚?总不能双腿蹦,虽然大家习惯了下意识去走,但它依然是主动意识练习后太过熟悉而来的。乒乓球对抗赛再多的肌肉记忆也要有意识去执行技战术,判断来球然后反击,象跳水依然在空中要有意识判断 调整入水姿态。

家园 你理解错误了

传武练的接、化、发,和见招拆招

“接、化、发,和见招拆招”这是专门拆招练习用的。什么是拆招?就是把固有的招式打散了组合用。对击的双方并不是看到了对方的路数然后做出相应的化解、反击,这个是武侠小说不是现实。

譬如,我一拳砸向你,你格挡住了,我后续的是一种;格挡不住,我后续的是另一种;你躲避开,我后续的又是一种。。。同时,我一拳砸向你,你格挡住了,继而反手给我一掌,或给我一脚,,,这又是另一种了。这个时候的“接、化、发,和见招拆招”完全就是在日常的拆招喂招积累下来的感觉中体现了,不是靠看来决定如何变换我的后续,而是靠身体的接触感觉。实质上也就是长期练习下来的本能或者肌肉记忆。

传武你也可以说是“三板斧”,噼里啪啦一轮小套路(所谓小套路,就是招式拆散了再组合的攻击套路,可长可短,一般都是短套路),谁失误谁认输,或者感觉不对了,一闪分开,等着再来一波。

传武的胜负生死基本都是那么往来三两下就分出来的,外行的眼里,极其没有观赏性。

武侠小说和电影坑人不浅。

家园 别拿生死吓唬人,传武对搏击也是三两下就见分晓

要是都没有护具,多数传武大师跟职业散打和职业搏击选手过招,也是三两招就分出生死了,但不是打死别人,而是被人家打死了。因为平时训练的时候,传武就是嘴炮多,对练少;套招多,比赛少,而快节奏的,全方位打击的比赛就更是少之又少。平时光慢慢腾腾地练拆招有什么用?低速运动和高速运动完全是两回事,实际比赛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比如平时能云开的,比赛动作一快,力量一大就根本云不开了,就是换泰森练传武,到跟霍利菲尔德比赛,该云不开还是云不开,本来还能躲开拳头,结果按传武动作一云,就挨揍了。

家园 【原创】力量发散探究三--一动无有不动(上)

力学专家喜欢用两体碰撞的模式来解释击打,也就是没有外力,动量守恒的,那时候质量大运动状态相比较自然难改变一些,胜算大。但这是忽略了地面这个第三体的外力作用,在三体模式里,利用地面提供作用能力效的大小将改变原来的碰撞效果。。。

有了立如枰准和地平面贴合后,人体的各个点就都各自得到了来自天地的依据和依靠,能借到力了,为啥说是天地呢,因为地平面即是天地相分也是相合的地方,既具有大地质量带来的稳定性刚强性,也有空间赋予的机动性灵活性。。。大家各自都借到地面的动力,一动无有不动就可以实现了。如果没有这个到处都有的空气如钢的依靠感,那么是有的部位能得到资源借到力有的部位没有,故而有的部位运动积极性更大,特别是某些关节,像脚脖子手腕肩膀总是很积极,会帅先而动,有的部位则被迫的动,人体有多个动力源,源之间被不动的有阻力的部分隔开,即便各源非常协调,阻力力的存在使得输出效率降低,各阻力源又像噪点分散了动力源的协调性,力量发散性无法彻底解决,所以无论传统外家拳还是mma都把加粗加强加大输出来弥补有效性的不足。而内家依靠(公)平性来发挥人体全部的积极性,一动无有不动来实现足够的有效性。

家园 膝跳反射的原理和传武拳法的起源

从百度上搬来膝跳反射的原理如下,看看哪里有大脑和意识的作用?

在膝关节于半屈和小腿自由下垂时,轻快地叩击膝腱,引起股四头肌收缩,使小腿作急速前踢的反应。此反射属于膝跳反射。其感受器是能感受机械牵拉刺激的肌梭。肌梭为一般的肌纤维并行排列,形如梭,两端附着在肌腱上(或梭外肌纤维上)、外有结缔组织囊。囊内含2~12根特化的肌纤维,其中部充满细胞核,无横纹,能感受牵拉刺激。两端有横纹,有收缩力。当叩击膝关节下肌腱时,由于快速牵拉肌肉,梭内肌纤维收缩时,使肌梭感受部分受到刺激而发放神经冲动,由位于股神经内的传入神经纤维传向脊髓(腰部2~4节)。腱反射是单突触反射,传入神经纤维直接与传出神经元的胞体联系。冲动由位于股神经内的传出纤维传递至效应器股四头肌的运动终板,从而引起被牵拉的肌肉收缩,使小腿前伸。此反射通常受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影响,其反应的强弱、迟速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你说的龙华拳再快,也同样跟其他传武套路一样,跟广播体操没有太多区别,而实际传武推崇的很多古代拳路,多数也是当时士兵健身用的古代的广播体操而已,所以明朝以前从没听说有那么多的传武拳法,也没什么出名的拳师,汉人士兵学拳就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步战和马战打基础。后来清军入关,对汉人全面禁武,汉人军队里的很多军官和教头失业和被追捕,就把军中的广播体操偷偷带回家,传授起一知半解的所谓各路拳法,这就是为什么传武多数真正能说清起源的拳法都是起源于明末到清代,最典型的就是偷了戚家军体操的太极拳和通背拳。

而实际的搏击比赛中,人不是冬瓜,会前后左右飞速移动,按打冬瓜的方式练,自己也变傻冬瓜了。

家园 观法不同

我们看拳首看有没有第三只脚,没有那就不用再看了,因为不会有立如枰准, 那么也不会有行云流水。那种外形的流动感如果不是建立在平的基础上,就是假的没用的行云流水,这两要素就过滤了一大堆“内家大师“了,可以说民国太极也就是姓氏太极就没见过把拳能打平的 ,故而我总是拿民国太极当批判靶子,比如《科学太极》目的之一就是提醒民国太极的忽悠性,但是讲太多可能会得罪也多,能不提就不提了。

家园 象棋要实战也要背棋谱,跳马出车飞象先摆开架式。

武术也一样,实战经验更是对意识反应的训练。

家园 立如枰准 活似车轮 -- 有补充

因为内家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要求均是重“意”。我觉得“立如枰准”是对身体动态素质的要求,“活如车轮”是为动态控制对意念上的要求。

武式太极拳以枰代平意解:

习太极拳者,如以门户为借鉴,以空松之体,做到立身中正安舒,上下一线,并以腰为枢纽,一切主宰于腰,“腰为车轴,气为车轮”,带动四肢运动,以达到上下相随,周身一家,即可顺应太极拳的无穷变化。此其一。门户之作用,全在于虚实开合,人来则开,人去则合,开则为阳,为动,为实;合则为阴,为静,为虚。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规、矩、绳、准,是测量仪器。准测水平的水准仪,常讲水准。 -- 补充帖

圆规、矩尺,墨(斗)绳、水准仪。

现在工程上测地面墙面平不平 有多少误差依然用2米长直尺靠在平面上观察缝隙大小。

还有一种古老水准仪 北方已少用广东依然用的是一根十几二十米的2-3公分粗水管(太重会拉扯不动),灌满水排除气泡后 水管两端的水平面相同无高差,用以测量相距一定距离的柱、墙、板的标高。

枰,有木器之平的意思。因为木器多用榫铆结构 偏差大了装不了 要求更仔细。

立如枰准这里多是动态平衡之意。

通宝推:秦波仁者,
家园 现在哪有那么多传武大师啊。。。

传武都是一场场切磋打出来的。穷文富武咋来的 ?你以为富就是吃的好穿的好能请师傅 ?

家园 什么东西职业化之后都是殊路同归

当年足球不也是南美一派,欧洲一派,各说各的有理。现在职业化了,所有球队,包括亚洲非洲球队踢的都是同一种足球了。

传武当年没有条件交流, 各种流派。现在是擒拿看警察,用拳头看拳击,拳脚都上看UFC, 决生死无限制看军队。 你要是比别人好大家马上都来学你。

通宝推:龙眼,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