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馅饼,韭菜盒子 -- 燕人

共:💬8 🌺6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馅饼,韭菜盒子

声明:图片来自网络

点看全图

大致上说,北方人的馅食除去饺子,包子,馄饨,锅贴,还有馅饼和韭菜盒子。这两个食品都是通过煎烙成熟的有特色带馅面食。烙是北方特色,在平底铁锅中不需加热介质,直接加热的成熟方式。“煎”字本身是以少量油为导热介质的烹饪方式。但在此处多数情形下是不用油的。如果用油,会强调“油煎”。北方的生活比较简朴,低成本,这是根本原因。

“馅饼”其名,是从饼来的。就是带馅的饼。我有篇旧文,北省饼食小记,谈过馅饼。在该文结尾处简单提到韭菜盒子,今天多说几句。

首先说韭菜盒子的外皮。这是用烫面制作的。用刚烧开的水,直接浇在面粉上,边浇边搅拌,是为“烫面”。烫面的意义在于使得面粉中的面筋蛋白质变性,即“烫熟”了。变性的面筋蛋白失去弹性,这样烫面和成面团后就很容易擀,容易成型,做出不同的形状和花色。烫面主要用于烙饼和蒸制面食。因为开水烫面的结果,面粉中的淀粉也吸水膨胀,能够保持水分,所以经过煎烙蒸等方式成熟面食后,面皮的口感还能保持软润。

点看全图

韭菜盒子的馅,顾名思义,是以韭菜为主,配以鸡蛋,虾皮等作为营养来源。原则上韭菜盒子都是素食,没有肉的。想吃带肉可以去买馅饼。我在沈阳吃过一次低成本的韭菜盒子,里面配料是粉条和极少量的鸡蛋。但是味道也还不错。

点看全图

韭菜盒子包出来是个大号的,按扁的饺子,成熟方式如前文所述,用煎烙方法。我们家吃韭菜盒子,只在下第一锅盒子时放少量油。油被吸干后,以后各锅都是干烙出来的。我岳母做韭菜盒子,是真的油煎,皮都是酥的。她很少做这个。所以做法比较豪华。小吃摊上的韭菜盒子用很大号的平底锅,少量油,煎出的颜色很漂亮。

对家庭而言,韭菜盒子最大的好处是制作简便又好吃。好吃如饺子,因为是馅食,味道浓郁。简便的意思是比饺子更容易制作,可以包好大一只盒子,压成大扁片,放到平底锅中很快便成熟。“快”就一个字。

有次只有我父子在家。我父亲说今天咱们煎韭菜盒子吃。于是父子俩一个包,一个煎,边包边煎,等全部煎完,父子都吃饱了,很满意,真是北方农民的幸福生活。

点看全图

我这里说的韭菜盒子只是最原始的版本。产品开发形成的不同的馅料(大连饭店里有售添加海参的韭菜盒子),不同的成熟方式(有油炸的),不同的外观(花边收口,或者圆形),都是常见的市场演化。自由竞争的市场会催生或者灭绝不合时宜的产品。

通宝推:住在乡下,学菩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个经常吃到生的

我在外面买食品,吃到生的机会不多。但是这个东西吃到生的,概率远大于其他食品。非常糟糕,韭菜是辣的,外面面皮夹心有白色粉状物,入口发黏。

那种炸的一般没生的问题,很好吃。就怕油不好不健康。

家园 韭菜盒子在我而言挺难的

难点有二。

一是面皮要酥软,还不用加油和面,也不用油煎。烫面、小苏打,甚至少许发酵我都试过,都没有曾经吃过的那个口感。

二是火候,要韭菜刚好断生不辣口,口感还是脆的。这个极难,我甚至怀疑是不是韭菜品种的关系?

家园 关键在烫面的水面比例

多点开水,面团和软点,锅里加点油煎,面皮酥软效果刚刚地🙂。

但是韭菜这个口感需要你自己控制加热时间。这是经验了。基本上讲,粗的韭菜口感更脆些。

家园 下次再有这样事情

拿回去给摊主在锅上再煎一会儿🙂

我想他如果生意好,不会马上理你。生意不好,给你回锅一下不是问题。

另外可能皮太厚了。 了不起以后不在这家吃了。😜

家园 这种一般都是路边摊

路过买的,不是熟客,他重做有时间我也未必有时间等,只好自认倒霉。时间久了就长记性少买。

家园 请问燕人兄韭菜盒子和牛肉粉丝包的味道联系是什么?

我吃过上海一家早点铺的韭菜盒子,味道有点像泉州一家书店门口卖的牛肉粉丝包,二者有个共同点就是都比较油腻,韭菜盒子表皮油油的但就像长醉不复醒河友说的“外面面皮夹心有白色粉状物,入口发黏”,至于包子就连皮都是腻乎乎的。

家园 不知道这个牛肉粉丝包

我去国很久了,说的都是以前的事情。你讲的这个牛肉粉丝包我是毫无了解的。

韭菜盒子的”油腻腻“是表皮吧。馅心是素的,不大可能油腻,当然你吃过的里面是肉馅,那就不同。

烫面的口感确实不是人人喜欢,如我母亲是河北人偏就不喜欢烫面。你说“入口发黏”也对。

我猜你吃过的这两个点心都是油锅煎出来的。以后不吃这样的,吃蒸笼里蒸出来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